不詳

《資生集》~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調經類方

交加散,治婦人經水不調,腹中攝痛,氣多血少,結聚為瘕及產後中風。

生地黃,生薑(各五兩,研取汁)

上交互取汁,浸滓一夕汁盡為度,各炒黃末之。尋常腹痛,酒調下三錢,產後尤不可缺。

交加地黃丸,治婦人經不調,血塊脹痞腹痛。

生地,生薑(各一斤,搗汁存滓),延胡,當歸,川芎,白芍(各二兩),乳香,木香(各一兩),桃仁,人參(各五錢),香附(半斤)

上為末,先以生薑汁浸地黃滓,以地黃汁浸生薑滓。曬乾皆以汁盡為度,其十一味合一處曬乾,研末醋糊丸,空心薑湯下五七十丸。

瓦龍丸,治瘀血作痛。

醋煮香附(四兩),當歸,丹皮,桃仁,大黃(蒸,各二兩),川芎,紅花(各五錢),瓦龍子(煅醋煮一晝夜,二兩)

上為末,炊餅丸,空心溫酒下三四丸。

丹溪治血塊,多用瓦龍子。古方均用薑桂,此用大黃,宜熱宜寒,智者別之。

桂枝桃仁湯,治經候前偶感風寒,腹痛不可忍。

桂枝,芍藥,生地(各二錢),桃仁(七錢),甘草(炙,各一錢)

上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即桂枝湯法也。(芍藥用赤者妙。)

一婦人冬月經行,值途中傷冷,遂經止不行,腹痛不可忍,予用此一劑而痛止,經復行其效如神。

逍遙散,治血虛煩熱,口燥咽乾,減食嗜臥,月水不調。

當歸(酒洗),白芍(炒),白朮,茯苓,柴胡(各一錢),炙草(五分)

上加姜三片,麥冬二十粒,去心水煎服,不拘時。一方加丹皮、梔子,名加味逍遙散;一方加知母、地骨皮。有嗽加桑白皮、貝母、知母、桔梗、麥冬;咳血加生地、山梔、丹皮;嘔吐加陳皮、半夏、旋覆花;嘈雜加姜炒川連或芩連二陳湯。

此方重在脾胃及行肝膽之滯,故不用生地。

加味四物湯,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肌膚髮熱。

四物各一兩,加柴胡五錢、黃芩二錢半,如骨蒸四物加地骨皮、粉丹皮。一方四物加胡黃連,極效。

六神湯,治血氣不足,肌體煩熱,四肢倦怠,不進飲食。

四物加黃耆、地骨皮各一錢,水煎空心服。

(眉批:按逍遙、柴芩、六神三方,皆除熱而用意不同。要皆不離乎血藥,此婦科之旨也。)

前方治陽勝則熱,如肝陰不足而肝火獨甚者宜之。脾胃壯者可加胡連。此方治血虛而氣分有虛熱者,二方氣血不同,學者自當分別。

柴胡散,治婦人寒熱肢節疼痛,口乾心煩,不欲飲食。

北柴胡,赤茯苓,黃耆,白朮(各一錢),麥冬(三錢),鱉甲(醋炙,二錢),人參,地骨皮,枳殼,生地黃,桑白皮,赤芍,桔梗,甘草,姜(三片)

煎服。

參、耆、白朮,益肺脾三焦元氣而治不欲食;麥冬、生地,清心與包絡中火而生血,並治口乾心煩;柴胡、鱉甲,解骨節中熱而外散;赤苓、赤芍,導心火、散血熱而下行;枳殼、地骨皮、桑皮,瀉肺火散結氣於胸中,亦補中有瀉之方也。要知不用芎、歸之旨乃妙。

白話文:

調經類方

交加散: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小腹刺痛,氣多血少,血塊凝聚成癥瘕,以及產後中風。用生地黃、生薑等量,研磨取汁,將汁液交互浸泡藥渣一夜,直至汁液完全被吸收,再將藥渣炒至黃色,研磨成粉。一般腹痛,用酒送服三錢;產後尤其不可缺少。

交加地黃丸: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血塊導致腹部脹滿、痞塞、疼痛。用生地黃、生薑等量搗汁,留下藥渣;再加入延胡索、當歸、川芎、白芍、乳香、木香、桃仁、人參、香附等藥材,研磨成粉。先用生薑汁浸泡地黃藥渣,再用地黃汁浸泡生薑藥渣,曬乾至汁液完全被吸收。然後將所有藥材混合,曬乾,研磨成粉,用醋糊做成丸藥,空腹用薑湯送服五、七十丸。

瓦龍丸:治療瘀血導致的疼痛。用醋煮香附,再加入當歸、丹皮、桃仁、蒸制過的大黃、川芎、紅花、煅燒後用醋煮一天一夜的瓦楞子等藥材,研磨成粉,用米飯做成丸藥,空腹溫酒送服三、四丸。丹溪治血塊,常用瓦楞子。古方多用薑桂,此方用大黃,寒熱兼用,需根據情況辨證施治。

桂枝桃仁湯:治療月經來潮前偶感風寒,腹痛難忍。用桂枝、芍藥、生地黃、桃仁、炙甘草等藥材,再加生薑、大棗,水煎溫服。此方與桂枝湯用法相同。(用赤芍藥效果最佳。)曾有一婦人在冬月經期途中受寒,經血停止,腹痛難忍,用此方一劑,疼痛即止,經血恢復正常,療效神奇。

逍遙散:治療血虛、煩熱、口乾咽燥、食慾減退、嗜睡、月經不調。用當歸、白芍、白朮、茯苓、柴胡、炙甘草等藥材,加生薑、麥冬,去心水煎服,不拘時間。另有加丹皮、梔子的加味逍遙散;加知母、地骨皮的方子;咳嗽者可加桑白皮、貝母、知母、桔梗、麥冬;咳血者加生地黃、山梔子、丹皮;嘔吐者加陳皮、半夏、旋覆花;胃脘嘈雜者加薑炒川連或芩連二陳湯。此方著重於調理脾胃及疏肝理氣,故不用生地黃。

加味四物湯:治療衝任虛損,月經不調,潮熱。用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各一兩,再加柴胡、黃芩。若有骨蒸,加地骨皮、丹皮。也可用四物湯加胡黃連,療效極佳。

六神湯:治療血氣不足,身體煩熱,四肢倦怠,食慾不振。用四物湯,再加黃耆、地骨皮,水煎空腹服用。

(眉批:逍遙散、柴芩湯、六神湯三方,都清熱,但用意不同。都離不開補血藥,這是婦科治療的要旨。)前方治陽盛則熱,如肝陰不足而肝火旺盛者適用。脾胃強健者可加胡黃連。此方治血虛而氣分有虛熱者。二方氣血不同,學習者應當區分。

柴胡散:治療婦女寒熱、肢體疼痛、口乾心煩、食慾不振。用北柴胡、赤茯苓、黃耆、白朮、麥冬、醋炙鱉甲、人參、地骨皮、枳殼、生地黃、桑白皮、赤芍、桔梗、甘草、生薑等藥材,水煎服。人參、黃耆、白朮益肺脾三焦元氣,治療食慾不振;麥冬、生地黃清心火、養陰血;柴胡、鱉甲解骨節熱;赤茯苓、赤芍導心火、散血熱;枳殼、地骨皮、桑白皮瀉肺火、散結氣;此方是補中有瀉的方劑。不用川芎、當歸是此方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