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發揮》~ 卷中 (13)
卷中 (13)
1. 手少陽三焦經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陽。關衝液門中渚傍。陽池外關支溝會。會宗三陽四瀆配。天井合去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偏天髎大牖同翳風。瘈脈顱息角孫通。耳門禾髎絲竹空。
手少陽三焦之經。凡二十三穴,左右共四十六穴。是經多氣少血。
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其治在膻中,直兩乳間陷者中;中焦在胃中脘,當臍上四寸,不上不下,其治在臍旁,下焦當膀胱上口,其治在臍下一寸。
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臂骨盡處為腕。臑盡處為肘。手少陽起小指次指端關衝穴。上出次指之間,歷液門、中渚,循手表腕之陽池出臂外兩骨之間,循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乃上貫肘,抵天井穴也。關衝: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
液門:在手小指次指間陷中。中渚: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陽池:在手表腕上陷中。外關:在腕後二寸陷中,別走手心主。支溝: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會宗:在腕後三寸,空中一寸。三陽絡: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天井:在肘外大骨後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屈肘得之,甄權云:曲肘後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兩筋骨罅。
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交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偏屬三焦。
肩肘之間,膊下對腋處為臑。從天井上行,循臂臑之外,歷清冷淵、消濼,行手太陽之裡,陽明之外,上肩,循臑會、肩髎、天髎,交出足少陽之後,過秉風、肩井,下入缺盆,復由足陽明之外而交會膻中,散布絡繞於心包,乃下膈,當胃上口以屬上焦,於中脘以屬中焦,於陰交以屬下焦也。清冷淵:在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
消濼:在肩下臂外間,腋斜肘分下行。臑會,在肩前廉,去肩頭三寸。肩髎:在肩端臑上舉臂取之。天髎: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中。秉風:見手太陽經,手足少陽、手太陽、陽明之會。肩井:見足少陽經,手足少陽、陽維之會。缺盆:足陽明經穴。膻中:見任脈,心包相火用事之分也。
中脘、陰交:見任脈,三焦之募,任脈所發也。
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挾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
腦戶後為項。目下為䪼。其支者,從膻中而上出缺盆之外,上項過大椎,循天牖上,挾耳後,經翳風、瘈脈、顱息,直上出耳上角,至角孫,過懸釐、頷厭,及過陽白、睛明,屈曲下頰至䪼,會顴髎之分也。大椎:見督脈,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天牖:在頸大筋外,缺盆上,天窗後,天窗後《資生經》作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懸釐、頷厭:見足少陽經,手足陽明、少陽之交會也。
白話文:
這首詩歌描述了手少陽三焦經的23個穴位,左右加起來共有46個穴位。這條經絡特點是氣多血少。
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道路,也是氣流動的起始和終結點。上焦位於心臟下方,膈肌上方,在胃的上端入口,它的主要部位在膻中,即胸骨正中,兩乳間的凹陷處;中焦位於胃部中脘,即肚臍上方四寸的位置,不偏上下,主要部位在肚臘旁邊;下焦位於膀胱上口,主要部位在肚臍下方一寸的地方。
手少陽三焦經的脈絡起始於小指旁邊的次指末端,向上穿過次指間隙,沿著手腕的外側,然後穿過手臂外側的兩塊骨頭間,上達肘部。具體來說,它從小指旁邊的次指末端的關衝穴開始,穿過液門和中渚,沿著手腕的外側到達陽池,再穿過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和四瀆,然後貫穿肘部,到達天井穴。其中,關衝穴位於小指旁邊的次指末端,距離指甲約如韭菜葉的寬度;液門穴位於小指旁邊的次指間的凹陷處;中渚穴位於小指旁邊的次指根部後方的間隙中;陽池穴位於手腕上部的凹陷處;外關穴位於手腕後方二寸的凹陷處;支溝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兩骨之間的凹陷處;會宗穴位於手腕後方三寸,空中一寸的位置;三陽絡穴位於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四瀆穴位於肘前五寸,外側的凹陷處;天井穴位於肘部外側的大骨後方一寸,兩筋之間的凹陷處,彎曲肘部即可找到。
接著,該脈絡沿著上臂外側向上到達肩膀,穿過足少陽膽經的後方,進入缺盆,經過膻中,散佈在心包周圍,向下穿過膈肌,與三焦相關聯。
肩肘之間,胳膊下方對應腋下的部分稱為臑。從天井穴開始,脈絡沿著臂臑的外側,穿過清冷淵和消濼,穿過手太陽小腸經的內側和手陽明大腸經的外側,向上到達肩膀,穿過臑會、肩髎和天髎,然後穿過足少陽膽經的後方,經過秉風和肩井,向下進入缺盆,再從足陽明胃經的外側進入膻中,散佈在心包周圍,然後向下穿過膈肌,與上焦、中焦和下焦相關聯。其中,清冷淵穴位於肘部上方二寸,伸展肘部和抬起手臂即可找到;消濼穴位於肩膀下方,胳膊外側,從腋下斜向肘部;臑會穴位於肩膀前方,距離肩膀頂端三寸;肩髎穴位於肩膀末端,抬臂即可找到;天髎穴位於肩膀,缺盆中,靠近上臂骨的交界處的凹陷中;秉風穴和肩井穴分別在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少陽膽經上,是多條經絡的交匯點;缺盆穴在足陽明胃經上;膻中穴在任脈上,是心包相火活動的區域。
此外,從膻中開始,有一分支脈絡向上穿出缺盆,向上到達頸部,夾在耳朵後方直上,穿出耳朵上方的角落,然後彎曲向下到達嘴角。具體地,這條分支脈絡從膻中向上穿出缺盆外側,向上到達頸部,經過大椎穴,沿著天牖穴向上,夾在耳朵後方,經過翳風穴、瘈脈穴和顱息穴,直上穿出耳朵上方的角落,到達角孫穴,穿過懸釐穴和頷厭穴,以及陽白穴和睛明穴,彎曲向下到達嘴角,與顴髎穴相交。其中,大椎穴在督脈上,是手足三陽和督脈的交匯點;天牖穴位於頸部大筋外側,缺盆上方,天窗後方,天柱前方,完骨下方,髮際上方;懸釐穴和頷厭穴在足少陽膽經上,是手足陽明和少陽的交匯點;翳風穴位於耳朵後方的尖角凹陷處,按壓時會引起耳中的疼痛;瘈脈穴位於耳朵後方,雞腳形狀的青色靜脈中;顱息穴位於耳朵後方的青色靜脈中;角孫穴位於耳朵中部上方,張嘴時可看到空隙;陽白穴在足少陽膽經上,是手足陽明和少陽的交匯點;睛明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顴髎穴在手太陽小腸經上,是手少陽和太陽的交匯點。
另一分支脈絡從耳朵後方的翳風穴開始,穿入耳朵中,然後穿出,到達眼睛的外側角落。具體地,這條分支脈絡從耳朵後方的翳風穴開始,穿入耳朵中,穿過聽宮穴,穿過耳門穴和禾髎穴,然後穿出到達眼睛的外側角落,與瞳子髎穴相交,沿著絲竹空穴,與足少陽膽經相交。其中,聽宮穴在手太陽小腸經上,是手足少陽和手太陽的交匯點;耳門穴位於耳朵前方的突起處,對應耳朵缺口的中心;禾髎穴位於眼睛外側下方的橫動脈;瞳子髎穴在足少陽膽經上,是手太陽、手足少陽的交匯點;絲竹空穴位於眉毛後方的凹陷處。
如果手少陽三焦經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耳聾、耳鳴、咽部腫脹、咽喉疼痛等症狀。這條經絡主導的疾病包括出汗、眼睛外側疼痛、面頰疼痛、耳朵後方、肩膀、臑部、肘部後方、臂部外側的疼痛,以及小指旁邊的次指不能正常使用。當這條經絡旺盛時,人迎脈(頸部的一條脈搏)的跳動比寸口脈(手腕的脈搏)強烈一倍;當這條經絡虛弱時,人迎脈反而比寸口脈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