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十四經發揮》~ 卷中 (5)

回本書目錄

卷中 (5)

1. 足少陰腎經穴歌

足少陰二十七穴。湧泉然谷太谿溢。大鐘照海通水泉。復溜交信築賓連。陰谷橫骨至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蒞。肓俞商曲石關循。陰都通谷幽門闢。步廊神封靈墟位。神藏彧中俞府既。

足少陰腎之經。凡二十七穴,左右共五十四穴。是經多氣少血。

腎有兩枚,狀如石卵,色黑紫,當胃下兩旁,入脊膂附脊之第十四椎,前後與臍平直。

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端,斜趨足心。

趨,向也。足少陰起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趾宛宛中。

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上腨內,出膕內廉。

跟,足跟也。由湧泉轉出足內踝然谷穴。上循內踝後太谿穴,別入跟中之大鐘、照海、水泉,乃折自大鐘之外,上循內踝,行厥陰太陰之後,經復溜、交信,過三陰交,上腨內,循築賓,出膕內廉,抵陰谷也。然谷:在足內踝前大骨下陷中。太谿: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

白話文:

足少陰經脈共有二十七個穴位,左右腳各五十四個穴位。這條經脈氣多血少,起於小趾尖端,斜向足心湧泉穴,再沿內踝後方上行,經過跟中、腨內,最後到達膕內側陰谷穴。

大鐘:在足跟後踵中。照海:在足內踝下。水泉:在太谿下二寸內踝下。復溜:在足內踝上二寸,動脈應手陷中。交信:在足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三陰交:見足太陰,足三陰之交會也。築賓:在足內踝上腨分中。陰谷: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

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

由陰谷上股內後廉,貫脊會於脊之長強穴。還出於前,循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當肓俞之所,臍之左右屬腎,下臍下,過關元、中極而絡膀胱也。長強:見督脈,足少陰、少陽所結會,督脈別絡也。橫骨:在大赫下一寸,肓俞下五寸。《千金》云,在陰上橫骨中,宛曲如卻月中央是。

白話文:

大鐘穴位於腳跟後面的腳踵處。照海穴位於腳內踝下方。水泉穴位於太谿穴下方兩寸、腳內踝下方。復溜穴位於腳內踝上方兩寸,動脈應手凹陷處。交信穴位於腳內踝上方兩寸,少陰經前方、太陰經後方。三陰交穴見足太陰經,是足三陰經交會之處。築賓穴位於腳內踝上方三寸處。陰谷穴位於膝蓋內側輔骨後方,大筋下方、小筋上方,按壓時應手,屈膝時才能找到。

從陰谷穴向上沿著大腿內側後緣,貫穿脊柱連接到腎臟,並與膀胱經相連。

從陰谷穴向上沿著大腿內側後緣,貫穿脊柱,在脊柱的長強穴處匯合。然後從前方返回,沿著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在肓俞穴的位置,臍左右兩側屬腎,向下經過臍下方、關元穴、中極穴,最後與膀胱經相連。長強穴見於督脈,是足少陰經和少陽經交匯之處,也是督脈分支的終點。橫骨穴位於大赫穴下方一寸,肓俞穴下方五寸。《千金方》記載,橫骨穴位於陰上橫骨中間,彎曲像反月一樣,中央是橫骨穴。

大赫:在氣穴下一寸。氣穴:在四滿下一寸。四滿:在中注下一寸,氣海旁一寸。中注:在肓俞下一寸。肓俞:在商曲下一寸,去臍旁五分。自橫骨至肓俞,考之《資生經》,去中行各一寸半,關元、中極,並任脈穴,足三陰、任脈之會。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其直行者,從肓俞屬腎處上行,循商曲、石關、陰都、通谷諸穴,貫肝上,循幽門上膈,歷步廊,入肺中,循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而上循喉嚨,並人迎:挾舌本而終也。商曲:在石關下一寸。石關:在陰都下一寸。陰都:在通谷下一寸。通谷:在幽門下一寸。幽門:挾巨厥旁五分。

白話文:

大赫穴位於氣穴下方一寸。氣穴位於四滿穴下方一寸。四滿穴位於中注穴下方一寸,氣海穴旁一寸。中注穴位於肓俞穴下方一寸。肓俞穴位於商曲穴下方一寸,距離肚臍旁五分。從橫骨到肓俞,根據《資生經》記載,沿着中線,各偏離一寸半,分別是關元穴、中極穴,都是任脈穴,也是足三陰經和任脈的交會穴。

大赫穴的經絡直上,從腎臟上方穿過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部,沿著喉嚨,到達舌根。

大赫穴的經絡直上,從肓俞穴連接到腎臟的位置,向上沿著商曲穴、石關穴、陰都穴、通谷穴,穿過肝臟,沿著幽門上行至橫膈膜,經過步廊穴,進入肺部,沿著神封穴、靈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向上沿著喉嚨,並連接到人迎穴,最後到達舌根。商曲穴位於石關穴下方一寸。石關穴位於陰都穴下方一寸。陰都穴位於通谷穴下方一寸。通谷穴位於幽門穴下方一寸。幽門穴位於巨厥穴旁五分。

商曲至通谷,去腹中行各五分。步廊: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神封: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中。靈墟: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神藏: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彧中:在俞穴下一寸六分陷中。俞府:在巨骨下,璇璣旁二寸陷中。自步廊至彧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並仰面而取之。

人迎:見足陽明經。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兩乳間為胸中。支者,自神藏別出繞心,注胸之膻中,以交於手厥陰也。

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黑如地色,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謂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癖,脊臀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心熱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商曲穴位於通谷穴之上,距離腹中五分。步廊穴位於神封穴下一寸六分處的凹陷中。神封穴位於靈墟穴下一寸六分處的凹陷中。靈墟穴位於神藏穴下一寸六分處的凹陷中。神藏穴位於彧中穴下一寸六分處的凹陷中。彧中穴位於俞府穴下一寸六分處的凹陷中。俞府穴位於巨骨穴下方,璇璣穴旁二寸的凹陷中。從步廊穴到彧中穴,距離胸中各二寸,取穴時需仰面。

人迎穴屬於足陽明經。

其分支脈絡從肺部出發,連通心臟,注入胸腔。

兩乳之間為胸腔。分支脈絡從神藏穴分出,繞過心臟,注入胸腔的膻中穴,與手厥陰經交匯。

若此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則會出現飢餓卻不想吃東西、面色黝黑如泥土色、咳嗽或吐口水時帶血、喘不過氣、坐著卻想站起來、眼睛昏花如看不見東西、心神不安如懸著一般、感覺飢餓、氣不足則容易恐懼、心神不寧如有人要抓捕一般,這就是骨厥症狀。這是腎臟病變引起的,症狀包括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呼吸急促、咽喉乾燥疼痛、心煩意亂、心痛、黃疸、腸粘連、脊柱、臀部、大腿內側後方疼痛、痿痺、厥逆、嗜睡、腳心發熱疼痛。脈象盛者,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兩倍;脈象虛者,寸口脈搏反而小於人迎脈搏。

2. 手厥陰心包經之歌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郄門間使內關對。大陵勞宮中衝備。

手厥陰心包之經。凡九穴,左右共十八穴。是經多血少氣。

心包:一名手心主,以藏象校之,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橫膜相黏,而黃脂漫裹者心也,其漫脂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心包也。或手厥陰經,曰心主,又曰心包絡,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手厥陰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經而言,則曰心包經。一經而二名,實相火也。

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

手厥陰,受足少陰之交,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由是下膈,歷絡於三焦之上脘、中脘及臍下一寸,下焦之分也。

白話文:

九穴心包手厥陰

穴位位置:

  • 九穴心包手厥陰:包含天池、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衝,左右各九穴,共十八穴。

經絡特性:

  • 手厥陰心包經:此經絡多血少氣。

心包解說:

  • 心包:又名手心主,按照藏象學說,它位於心臟之下橫膈膜之上、豎膈膜之下,與橫膈膜相連,外層包裹著黃色的脂肪,這就是心臟。在脂肪外層有一層細密的筋膜,如絲線般與心臟和肺臟相連,這就是心包。
  • 手厥陰經:又稱心主,又稱心包絡,這是因為:
  • 君火:指心臟,是人體的主宰。
  • 相火:指心包,是心臟的輔佐。
  • 手厥陰經代君火行事:手厥陰經代表心臟的功能,負責主導心臟活動。
  • 手心主:從功能上來說,稱手厥陰經為手心主。
  • 心包經:從經絡上來說,稱手厥陰經為心包經。
  • 一經而二名:一個經絡有兩個名稱,是因為它實際上是代表心臟和心包這兩種相火。

經絡走向:

  • 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連接心包,向下穿過橫膈膜,連接三焦。

經絡與其他經絡的關係:

  • 手厥陰經:受足少陰腎經的影響,從胸中起,連接心包,向下穿過橫膈膜,沿三焦的部位行進,經過上脘、中脘以及臍下一寸的位置,最後到達下焦。

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

脅上際為腋。自屬心包,上循胸出脅,下腋三寸天池穴,上行抵腋下,下循臑內之天泉穴,以介乎太陰少陰兩經之中間,入肘中之曲澤也。天池:在腋下三寸,乳後一寸,著脅直腋橛肋間。天泉:在曲腋下,去臂二寸,承臂取之。曲澤:在肘內廉下陷中,屈肘得之。

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由肘中下臂,行臂兩筋之間,循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入掌中勞宮穴,循中指,出其端之中衝云。郄門:在掌後,去腕五寸。間使: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內關:在掌後,去腕二寸。大陵:在掌後,兩筋間陷中。勞宮:在掌中央,屈無名指取之。《資生經》曰:屈中指;以今觀之,莫若屈中指、無名指兩者之間為允中衝: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

白話文:

心包經的支脈從胸部循行而出,經過腋窩下三寸,然後向上抵達腋窩,再向下沿著手臂內側,行經太陰、少陰經之間,進入肘部。

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小指次指,無名指也,自小指逆數之,則為次指云。支別者,自掌中勞宮穴別行,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於手少陽也。

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盛者:寸口大十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從手掌勞宮穴開始,沿著小指第二根手指(無名指)的邊緣向上延伸,直到手指尖端,與手少陽經脈相交。

如果這個經脈有問題,就會出現手心發熱、胳膊肘僵硬、腋窩腫脹等症狀,嚴重時還會胸脅脹滿、心慌意亂、臉紅、眼睛發黃、不停地笑。

這個經脈主治心臟方面的疾病,比如心煩、心痛、手掌發熱。 如果脈象強勁,寸口脈會比人迎脈大十倍;如果脈象虛弱,寸口脈則比人迎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