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4)
卷四百二十一 (4)
1. 少氣
治喘呼少氣(資生經)。穴然谷
治臟氣不足。穴上廉
治胃氣不足。穴三里
治臟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不瘥者。皆灸之。穴氣海
治膀胱氣。穴少府
治少氣。穴少衝,步廊,間使,腎俞,大鐘
治少氣難言。穴至陰
治少氣不足。穴神門
治短氣。穴小腸俞。魚際。大陵。肝俞
治胸滿短氣。穴膺窗
治癲疾短氣。穴行間
治胸滿短氣。不得汗。穴手太陰。皆針補以出汗。
治短氣。穴湧泉
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穴膻中。華蓋
治膈。上下不通。呼吸少氣喘息。穴步廊,陰都
治大氣不得息。穴大包
治咳嗽少氣。喘息嘔沫。噤齒。穴廉泉
白話文:
治療呼吸急促、氣短。(《資生經》)穴位是然谷。
治療臟腑氣虛不足。穴位是上廉。
治療胃氣不足。穴位是三里。
治療臟腑氣虛乏力、真氣不足,所有氣疾久治不愈者,皆可灸此穴。穴位是氣海。
治療膀胱氣虛。穴位是少府。
治療氣短。穴位是少衝、步廊、間使、腎俞、大鐘。
治療氣短難以言語。穴位是至陰。
治療氣虛不足。穴位是神門。
治療呼吸急促。穴位是小腸俞、魚際、大陵、肝俞。
治療胸悶氣短。穴位是膺窗。
治療癲癇伴隨呼吸急促。穴位是行間。
治療胸悶氣短,不能出汗。穴位是手太陰,皆針灸補法以促使出汗。
治療呼吸急促。穴位是湧泉。
治療呼吸急促,不能停息,無法言語。穴位是膻中、華蓋。
治療膈肌病變,上下不通,呼吸急促氣喘。穴位是步廊、陰都。
治療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穴位是大包。
治療咳嗽、氣短、喘息、嘔吐泡沫、緊閉牙關。穴位是廉泉。
治氣短不安。穴風門
治短氣不食。穴肝俞
治腹脹少氣。穴三里伏兔。
治短氣。穴肝俞
治短氣。穴肩井。灸二百壯。
治短氣不得語。穴天井。灸百壯。大椎或灸隨年壯。肺俞。肝俞。尺澤。或各灸百壯。手小指第四指間交脈上。或灸七壯。或手十指頭各十壯。
治少年房事多。短氣。穴鳩尾頭。灸五十壯。又鹽灸臍孔中二七壯。
治乏氣。穴第五椎下。灸隨年壯。
治短氣。空灸巨闕
治短氣。穴雲門,風門,熱府,肺募,巨闕,期門
治少氣。穴巨闕,解谿,然谷,尺澤
治少氣。穴巨闕
治心腹滿。吐逆短氣。痰悶食難下。不消。穴膽俞
白話文:
氣喘呼吸短促、心神不寧,可以灸風門穴。
氣短乏力、食慾不振,可以灸肝俞穴。
肚子脹滿、呼吸短促,可以灸三里穴和伏兔穴。
呼吸短促,可以灸肝俞穴。
呼吸短促,可以灸肩井穴,灸二百壯。
呼吸短促,不能說話,可以灸天井穴,灸百壯。大椎穴可灸與年齡相同的壯數,肺俞穴、肝俞穴、尺澤穴,也可各灸百壯。手小指與第四指交界處的脈搏上,可灸七壯;或手十指尖各灸十壯。
年輕人房事過多,呼吸短促,可以灸鳩尾穴,灸五十壯,並用鹽灸臍孔,灸二十七壯。
體力不足,容易疲乏,可以灸第五椎下,灸與年齡相同的壯數。
呼吸短促,可以灸巨闕穴,不用艾條直接灸。
呼吸短促,可以灸雲門穴、風門穴、熱府穴、肺募穴、巨闕穴、期門穴。
呼吸微弱,可以灸巨闕穴、解溪穴、然谷穴、尺澤穴。
呼吸微弱,可以灸巨闕穴。
心腹脹滿、嘔吐、呼吸短促、痰多、飲食不消化,可以灸膽俞穴。
治心痛如錐刀刺。氣結。穴膈俞。灸七壯
治氣結。穴太倉。灸百壯。
治結聚留飲。穴通谷
治心腹諸病。堅滿煩痛。憂鬱結氣。寒冷霍亂。心痛吐下。食不消。腸鳴泄利。穴太倉。灸百壯。
治結氣囊里。針藥所不及。穴肓募。灸隨年壯。
治五臟六腑。心腹滿。腰背痛。飲食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穴三焦俞。灸隨年壯。
治卒乏氣。氣不復報。肩息。穴右度手拇指。折度心下。灸三壯瘥。
治寒中少氣。穴間使
白話文:
治療心痛如錐刀刺,因氣結導致,可灸膈俞穴七壯。
治療氣結,可灸太倉穴百壯。
治療結聚留飲,可針通谷穴。
治療心腹諸病,如堅滿煩痛、憂鬱結氣、寒冷霍亂、心痛吐下、食不消、腸鳴泄利等,可灸太倉穴百壯。
治療結氣囊里,針藥難以觸及,可灸肓募穴,灸壯數隨年齡而定。
治療五臟六腑、心腹滿、腰背痛、飲食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等,可灸三焦俞穴,灸壯數隨年齡而定。
治療突然乏氣、氣息不順、呼吸急促,可灸右手中指,折度到心下位置,灸三壯即可痊癒。
治療寒中少氣,可針間使穴。
2. 咳逆
治咳逆(資生經)。穴然谷,天泉,陷谷,胸堂,章門,曲泉,天突,雲門,肺俞,臨泣肩井,風門,行間
治咳逆不止。穴維道
治咳逆寒熱發。穴太陵
治咳逆喘。穴太陵,少商
治咳逆胸滿。喘不得息。穴太淵
治咳逆多吐。穴三里
治肺系急。咳輒胸痛。穴中府
治咳而胸滿。穴前谷
治喜咳。穴經渠,行間
治咳。乾嘔煩滿。穴俠白
治咳面赤而熱,穴支溝
治咳唾善噫。咳氣無所出。穴三里,太白,章門,孔最,天泉,太谿,行間,俞府,神封,腹結,少商
治咳逆。穴浮白
治咳引兩脅。急痛不得息。轉側難。撅脅下與脊相引而反折目上視。目眩循眉頭痛。驚狂鼻衄。起則目䀮䀮。目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小腹痛。唾血短氣。及治咳逆兩脅滿悶。穴肝俞
白話文:
治咳逆,可取穴然谷、天泉、陷谷、胸堂、章門、曲泉、天突、雲門、肺俞、臨泣、肩井、風門、行間。
若咳逆不止,取穴維道。
若咳逆伴有寒熱發作,取穴太陵。
若咳逆伴有喘息,取穴太陵、少商。
若咳逆伴有胸滿喘不過氣,取穴太淵。
若咳逆伴有多吐,取穴三里。
若肺系急痛,咳嗽時胸痛,取穴中府。
若咳嗽時胸滿,取穴前谷。
若喜歡咳嗽,取穴經渠、行間。
若咳嗽伴有乾嘔、胸悶,取穴俠白。
若咳嗽伴有面赤發熱,取穴支溝。
若咳嗽伴有唾液善於嘔出,咳氣無處可出,取穴三里、太白、章門、孔最、天泉、太溪、行間、俞府、神封、腹結、少商。
若咳逆,取穴浮白。
若咳嗽牽引兩脅,急痛難以緩解,轉側困難,肋骨下與脊柱相連處反折,向上看,目眩,循著眉骨疼痛,驚狂,鼻出血,起身時眼花,眼生白翳,咳嗽時胸中疼痛,寒疝,小腹疼痛,吐血,呼吸短促,以及咳逆伴有兩脅滿悶,取穴肝俞。
治咳引尻痛。穴魚際
治脅痛。咳逆不得息。穴竅陰治咳逆疝積。胸滿不得喘息。穴浮白
治咳逆煩心。不得臥。穴太淵
治咳逆。穴乳下一指許。與乳相直骨間陷中。婦人即屈乳頭度之。乳頭盡處是穴。炷如小豆許。灸三壯。男左女右。只一處。火到肌即瘥。良方云。族中有霍亂吐利。垂困忽發咳逆。遂至危殆。與鄜延陳中裕。病傷寒咳逆氣甚之屬。皆一灸而愈。故凡傷寒及久病。得咳逆皆為惡候。投藥不效者。灸之必瘥。若不瘥。則多不救。
王氏云。咳病有十。曰風咳。寒咳。支咳。膽咳。厥陰咳。與五臟咳。千金載其刺法詳矣。而傷寒咳為惡證。施秘監尊人。患傷寒咳甚。醫告技窮。施撿灸經。於結喉下灸三壯即瘥。蓋天突穴也。神哉神哉。
白話文:
咳嗽引發臀部疼痛,可以針刺魚際穴。
治療肋部疼痛、咳嗽不止,可以針刺竅陰穴。治療咳嗽、疝氣、腹脹難以呼吸,可以針刺浮白穴。
治療咳嗽不止、煩躁不安、無法平躺,可以針刺太淵穴。
治療咳嗽不止,可以在乳房下方一指寬處,與乳房正對的骨頭間的凹陷處進行艾灸,女性則以乳頭為基準,乳頭末端的位置即為穴位。艾炷大小如小豆,灸三壯,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只需灸一處。火氣到達肌肉即能痊癒。古方記載,家族中有霍亂嘔吐腹瀉、突然發作咳嗽不止,病情危急,以及因傷寒導致咳嗽氣喘嚴重者,都只灸一壯就痊癒了。所以,凡是傷寒或久病導致的咳嗽,都是不好的徵兆,服用藥物無效者,艾灸必能痊癒。若不痊癒,則多半無法救治。
王氏說,咳嗽病症有十種,分別是風咳、寒咳、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膽咳、厥陰經咳嗽,以及五臟咳嗽。千金方記載了這些咳嗽的針刺方法,十分詳細。但傷寒導致的咳嗽是嚴重的病症。施秘監尊人患傷寒咳嗽嚴重,醫生束手無策,他查閱了針灸書籍,在結喉下方灸了三壯,就痊癒了,那是天突穴。真是神奇啊!
治一切咳逆不止(濟生拔粹方)。男左女右。乳下黑盡處。一韭葉許。灸三壯。甚者二七壯。
治咳而胸滿。喘息。卒咳逆逆氣。穴曲澤。出血立已。
白話文:
治療所有咳嗽不停止的情況(出自《濟生拔粹方》),男性在左手、女性在右手,在乳房下方黑色部分,用韭菜葉大小的地方,艾灸三次,嚴重的人可以做二十七次。 治療咳嗽且胸部充滿壓力、呼吸困難、突然出現咳嗽和逆氣的情況,穴位是曲澤,出點血立即就能好轉。
3. 賁豚氣
治賁豚腹腫(資生經)。穴章門。灸百壯。
治賁豚(又云卒厥逆上氣。氣攻兩脅。心下痛滿。奄奄欲死。此為賁豚氣走急。作湯浸兩手足。頻頻易之)。穴氣海。期門。關元。各灸百壯。
治賁豚搶心。不得息。穴中極。灸五十壯。
治賁豚上下。腹中與腰相引痛,穴中府。灸百壯。
治賁豚。穴期門,陰交,石門
治賁豚上下。穴四滿。灸二七壯。
治賁豚腹腫。穴章門
治賁豚氣上。腹脹痛莖腫。先引腰。後引小腹腰臗小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穴石門
治賁豚上氣。腹脹肩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穴陰交
治賁豚上氣。穴章門,石門,陰交
白話文:
賁豚腹腫,可以用章門穴灸百壯治療。賁豚發作,伴隨上逆氣、兩脅疼痛、心下脹滿、奄奄欲死,可用氣海、期門、關元各灸百壯。賁豚搶心,難以呼吸,用中極穴灸五十壯。賁豚上下疼痛,腹中與腰相連,用中府穴灸百壯。賁豚發作,可用期門、陰交、石門穴治療。賁豚上下疼痛,可用四滿穴灸二七壯。賁豚氣上,腹脹痛、陰莖腫,先牽引腰部,後牽引小腹、腰骶,小腹堅痛,並伴隨尿閉、睪丸腫大,用石門穴治療。賁豚上氣,腹脹肩痛,並伴隨尿閉、睪丸腫大,用陰交穴治療。賁豚上氣,可以用章門、石門、陰交穴治療。
治賁豚脹疝。穴天樞
治賁豚。卵上入引縮莖痛。穴歸來
治氣疝煩嘔。面腫賁豚。穴天樞
治心中煩。賁豚氣脹滿。不能食。穴上脘
治賁豚氣脹不能食。穴巨闕
治因讀書得賁豚氣。上攻伏梁。心下狀如覆杯。寒癖結氣。穴中脘。
治小腹賁豚。穴歸來
治賁豚搶心。甚則不得息。恍惚屍厥。穴中極
治賁豚寒氣入小腹。時欲嘔。溺血小便黃。腹泄不止。穴關元
治賁豚腹堅。穴氣海
治賁豚。穴期門
治賁豚上下引脊痛。穴氣海
治伏梁氣。狀如覆杯。穴上脘
治伏梁氣。穴中脘
治息賁(肺之積曰息賁。在右脅之下。大如杯)。穴期門,缺盆,鳩尾
白話文:
治療賁豚脹疝,可用天樞穴。
治療賁豚,卵子上移引縮莖部疼痛,可用歸來穴。
治療氣疝煩嘔,面腫賁豚,可用天樞穴。
治療心中煩悶,賁豚氣脹滿,不能進食,可用上脘穴。
治療賁豚氣脹不能進食,可用巨闕穴。
治療因讀書而導致賁豚氣上攻伏梁,心下狀如覆杯,寒癖結氣,可用中脘穴。
治療小腹賁豚,可用歸來穴。
治療賁豚搶心,嚴重時無法呼吸,恍惚昏厥,可用中極穴。
治療賁豚寒氣入小腹,時欲嘔吐,小便黃色,腹瀉不止,可用關元穴。
治療賁豚腹堅,可用氣海穴。
治療賁豚,可用期門穴。
治療賁豚上下引發脊柱疼痛,可用氣海穴。
治療伏梁氣,狀如覆杯,可用上脘穴。
治療伏梁氣,可用中脘穴。
治療息賁(肺部積聚稱為息賁,位於右脅下方,形狀如杯),可用期門、缺盆、鳩尾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