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2)
卷四百二十一 (2)
1. 腎虛
治腎虛水臟久冷(資生經)。穴腎俞。
治腎虛消渴。穴中膂腎俞。
治腎氣。穴陽蹺。
治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穴下廉。
治小腸氣。痃癖氣發時。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者。並婦女本臟氣血癖走疰刺痛。或坐臥不得。或大小便不通。不思飲食(一云治寒疝。小腸氣發牽連外腎大痛。腫硬如石)。於左右腳下第二指。第一節曲紋中。灸十壯。艾炷如赤豆大。甚驗。
資生經云。治小腸氣方甚多。未必皆效。成方奪命散。良方倉猝散。皆已試之有效者。有一兵患小腸氣。依此方灸足第二指下文五壯略效。而再發。恐壯數未多也。予嘗以鎮靈丹十粒與之。令早晚服五粒而愈。灸固善於藥。若灸不得穴。又不如藥相當者見效之速。且灸且藥。
方為當爾。近傳一粒聖散。用干全蠍七枚。縮砂仁二七枚。炒茴香一錢。為末。分三服。熱酒調下。和滓空心服。此疾是小腸受熱。蘊積不散。久而成疾。服此立效。雖未試用。以其說有理。故附於此。有士人年少覓灸夢遺。為取腎俞令灸而愈。則不拘老少。腎皆虛也。古人云。
百病皆生於心。又云。百病皆生於腎。心勞生百病。人皆知之矣。腎虛亦生百病。人未知也。蓋天一生水。地二生火。腎水不上升。則心火不下降。茲病所由生也。人不可不養心不愛護腎乎。
白話文:
[腎虛]
治療腎虛導致的水臟久冷,依據《資生經》的療法,可以選擇腎俞穴進行治療。
針對腎虛引起的口渴,同樣選用中膂腎俞穴。
如果要調整腎氣,可以考慮使用陽蹺穴。
對於小腸氣不足,面色無華的情況,可以選下廉穴。
在治療小腸氣、痃癖氣發作時,腹部劇痛如刀割,無法忍受,以及婦女因本臟氣血凝結導致的疼痛,或坐臥不安,大小便不通暢,食慾不振等症狀,可在左右腳第二趾的第一節彎折紋中,進行艾灸十壯,艾炷大小如紅豆,據說效果顯著。
《資生經》記載,治療小腸氣的療法眾多,但不一定都有效。例如「成方奪命散」、「良方倉猝散」都是經過實踐證明有效的處方。曾有一名士兵因小腸氣問題,按照這個方法灸足第二趾下五壯,有些許改善,但後來又復發,可能是灸壯次數不足。我曾給他十粒鎮靈丹,讓他早晚各服用五粒,最終康復。艾灸確實優於藥物,但如果灸錯穴位,其效果可能還不如恰當的藥物快速。因此,結合藥物與艾灸治療是最合適的。
最近流傳的一個處方稱為「一粒聖散」,成分包括乾燥全蠍七枚、縮砂仁十四枚、炒茴香一錢,研磨成粉末,分三次服用,用熱酒沖服,最好空腹服用。這種疾病是因為小腸受到熱毒影響,長期積聚不散,久而久之形成疾病,服用這個處方可以立即見效。雖然尚未親自試用,但其理論合理,因此在此附上。曾有一位年輕學子因為頻繁的夢遺求診,我為他選取腎俞穴進行灸療,最終痊癒。這說明無論年齡大小,腎虛都可能發生。
古人言:「百病皆生於心」,又說「百病皆生於腎」,心勞過度會產生各種疾病,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然而,腎虛也會導致百病,卻常被忽視。天地間,天一生水,地二生火,若腎水不能上升,心火就無法下降,疾病由此產生。因此,人們不可忽視對心的養護和對腎的保護。
2. 勞瘵
治丈夫五勞七傷六極。腰痛。大便難。小便淋瀝。腹脹下利食泄(資生經)。穴中髎
治五勞羸瘦。七傷乏力(明堂云。五勞虛乏。四肢羸瘦)。穴三里
治五勞七傷。穴肩井
治五勞七傷。溫瘧痎瘧疰背膊急。脛項強。風勞食氣。穴大椎
治寒熱喘滿。虛煩口乾。傳屍。骨蒸勞熱。肺痿咳嗽。穴肺俞
治虛勞肺痿。勞損痿黃。五屍走注。項強及療勞損虛乏。穴魄戶
治五勞。四肢力弱虛乏(秦承祖法)。穴支正
治勞損虛乏不得睡。穴譩譆
治背痛身熱。穴下焦俞
治但是虛乏冷極。灸曲泉
治冷病面黑。肌體羸瘦。四肢力弱。小腹氣積聚。賁豚腹弱。繞腸欲死不知人。五臟氣逆上攻。穴氣海
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無所不療。穴膏肓俞
治虛勞羸瘦。耳聾腎虛。水臟久冷。腰疼。心腹膨脹。脅滿引小腹痛。目視䀮䀮。少氣溺血。溲濁出精。陰痛五勞七傷。虛憊。腳膝拘急。好獨臥。足寒如冰。頭重身熱。振慄。腰中四肢淫濼。洞泄。食不化。身腫如水。又療身寒熱。食多身羸瘦。面黃黑。目䀮䀮。及女人久積冷氣成勞。穴腎俞
治勞疾羸瘦體熱。頸項強。穴腦空
治傷飽。身黃羸瘦。穴章門
治食不為肌膚。穴漏谷
治日見羸瘦。穴下脘
治羸瘦。穴下脘,胃俞,脾俞,下廉
治久勞怯。手足心壯熱。多盜汗。精神困頓。骨節寒疼。咳嗽漸吐膿血。肌瘦面黃。減食少力。令身正直。用草一條。男左女右。自腳中指尖。量過腳心下。向上至曲䐐大橫紋處截斷。卻將此草。自鼻尖量從頭正中。須分開頭心發貼肉量至脊。以草盡處。用墨點記。別用草一條。
令病人自捻合量口闊狹截斷。卻將此草於墨點上平折兩頭盡處是穴。灸隨年多灸一壯(如年三十。則當灸三十一壯。屢效)。
人患羸瘦。固瘵疾自有寒熱等證。宜隨證醫治。若素來清癯者。非有疾也。惟病後瘦甚。久不復常。謂之形脫。與夫平昔充肥忽爾羸瘦。飲食減少者。或有他疾乘之。則難救療。須辨之早而著艾可也。然仲景論六極。必曰。精極令人氣少無力。漸漸內虛。身無潤澤。翕翕羸瘦。
眼無精光。且云。八味腎氣差六極而差五勞。則是八味丸所當服腎俞等穴。尤所當灸也。
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肋。穴脾俞。大腸俞
治五臟六腑心腹滿。腰背痛。飲食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穴三焦俞。灸隨年壯。
治勞瘵。癸亥夜更六神皆聚之時。解去上體衣服。於腰下兩旁微陷處。謂之腰眼。直身平立。用筆點定。然後上床合面而臥。每灼小艾炷七壯。蟲或吐出。或瀉下即安。又法。膏肓肺俞穴。每穴各灸九壯。乃依前蟲醉日。各穴俞多灸為妙。後百日忌煎爆生冷熱物毒食。仍戒房事。避風寒。減喜怒。安心靜處。將息若一月後。猶覺未瘥於初穴上再灸。
治傳屍伏連殗殢。骨蒸痃癖。鬼氣惡寒。或如瘧狀。宜灸大椎上一穴。又灸大椎兩旁近下少許。對椎節間各相去一寸五分二穴。又灸兩脅下二穴。名章門。又灸當心脊骨上兩旁。各相去一寸二穴。以上七穴。日別灸。皆取正午時灸。各七壯。滿百壯漸瘥。至五百壯。病除。
治骨蒸痃癖。灸兩肩井二穴。若人面熱帶赤色者。灸之即瘥。取穴之法。坐以手三指。從膊骨罅。向項筋上捺之中指下節是也。上廉二穴在膝外下三寸是。一云。三里下三寸是。下臁二穴。在上臁下三寸是。當心脊骨上平立。以物柱地。當心點記。回量脊上點即是穴。以上七穴。灸之如前法。
治骨蒸痃癖。令患者於板上平身正立。以杖柱板向上。度當臍點。杖記之。又回杖量脊中點之。又令患人合口別以物橫口。兩吻當中折之。以折處點灸。又兩乳一大肋間二穴。總六穴灸之。並如前法。凡量。皆取病者男左女右。無名指中節屈之為寸。又法。取男左女右手中指以物從指本量至指端。仍將此度於趺跗上系鞋處。橫紋當脛面上。量一度是穴。
治傳屍殗殜喜魘夢。穴商丘。二穴灸七壯。瘥乃止。厲兌二穴。灸一壯。大良。二間二穴。灸三壯。以上六穴。商丘療多臥。厲兌療嗜臥怠惰。章門療賁豚氣脹。
治二十種骨蒸。崔知悌曰。骨蒸病者。亦名傳屍。亦謂殗殜。亦稱復連。亦曰無辜。丈夫以精為根。女人以血為本。無問老少。多染此疾。凡取四花穴。以稻稈心量口縫如何闊。斷其長多少。以如此長裁紙四方。當中剪小孔。別用長稻稈踏腳下。前取腳大指為止。後取腳曲䐐橫紋中為止。
斷了卻環在結喉下垂向背後。看稈止處。即以前小孔紙。當中安分為四花。蓋灸紙四角也。又一醫傳一法。先橫量口吻取長短。以所量草。向背上三椎骨下直量至草盡處。兩頭用筆點。再量中指長短為準。卻將量中指草。橫直量兩頭。用筆圈四角。其圈者是穴。不圈不是穴。
可灸七七壯止。王氏云。三十日灸活十三人。前後瘥者數逾二百。非止單攻骨蒸。又別療氣風。或瘴或勞。或邪或癖。病狀既廣。灸活者不可具錄。灸後。宜服治勞地黃丸良。
衛生寶鑑方云。昔按察副使奧屯周卿子。年二十三歲。至元戊寅三月間。病發熱。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臥盜汗。大便溏泄。腸鳴。不思飲食。舌不知味。懶於語言。時來時去。約半載余。請予治之。診其脈浮數。按之無力。正應王叔和浮脈歌云。臟中積冷榮中熱。欲得生精要補虛。
先灸中脘乃胃之紀也。引清氣上行肥腠理。又灸氣海穴。乃生髮元氣。滋榮百脈。長養肌肉。又灸三里。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氣。散上熱使下達於陰分。以甘寒之劑瀉熱火。佐以甘溫。養其中氣。又食粳米羊肉之類。固其胃氣。戒以慎言語。節飲食。懲忿窒欲。病氣日減。數月氣得平復。
逮二年肥盛倍常。或者曰。世醫治虛勞病。多用苦寒之劑。君用甘寒之藥。羊肉治發熱。人皆忌之。今食羊肉粳米之類。請詳析之。予曰。內經有云。火位之主。其瀉以甘。藏氣法時論曰。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甘以瀉之。瀉熱補氣。非甘寒不可。若以苦寒。以瀉其土。使脾土愈虛。
火邪愈盛。又云。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十劑云。補可以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先師亦云。人參能補氣虛。羊肉能補血虛。虛損之病。食羊肉之類。何不可之有哉。或者嘆曰。潔古之學。有自來矣。
治五勞七傷。及山嵐瘴氣。背膊煩重。心痛注忤氣羸。食不生肌膚。寒熱邪氣。頸項強。面色黑黃。精神昏倦。積年淋瀝。積癖鬼氣。傳屍骨蒸等疾。穴胃俞。二穴灸七壯止。或至一百壯。量病輕重加灸。又穴腎俞。二穴灸七七壯。病深者。日灸七壯。至百壯佳。又章門二穴可灸七壯。
日灸漸至七七壯。同前法。又太衝二穴。灸五壯。漸加日灸如前法。凡取膏肓二穴。令病人坐。曲背伸兩臂著膝。令直手大指抵膝齊。以物抵肘勿令臂動。從膊骨上角摩捺至膊骨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灸中間。依轉膊骨之裡。去膊骨容側指許。摩膂肉之表肋間灸處捺之。
自覺牽引胸肩中。灸兩膊骨內各一處。五百壯。多至千壯。氣下如水。若無停痰宿水。必有所下也。灸法無所不治。若病困。即令側臥。挽臂令前取穴。或正坐伸臂。令人挽之使兩臂骨相遠。不爾。膊骨覆穴即難取也。其穴近五椎。相望求之。又肝俞二穴。在第六椎下兩傍。
各一寸五分。日灸七壯。病深者至百壯佳。又神堂穴。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三寸陷中。正坐取穴。宜灸七壯。至七七壯。如前法。以上七名。總灸四穴。若不能遍灸。當取緊者灸之。其緊者。即膏肓。胃俞。章門。腎俞。太衝是也。若能依次第灸之。各滿百壯尤妙。凡量穴法。
不拘病人肥瘦長短。取病人男左女右。手中指度兩橫紋為寸。是為同身寸也。凡灸皆取正午時佳。若早起空腹灸。即傷人氣。又令人血虛。若至晚食後灸。則病氣難去。若治至卒病風氣。即不在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