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 (6)
卷四百二十 (6)
1. 脾疼
治脾本虛。令人不樂。穴商丘
治脾病身重。穴陰交
王氏云。灸患脾疼。服治脾藥。反膨脹。不得已。依考城方。用麵裹火炮蓬莪朮末。水與酒醋煎服。立愈。已而告人。人亦曰。高良薑末米飲調服。亦作效。後鄭教授傳一方云。草果。延胡索。五苓脂。並沒藥酒調三兩錢一似手拈卻草果子五苓脂四味等分為末。此亦平穩藥也。
有此疾者。宜服之。或不吐不瀉。心中疼。甚日輕夜重者。用干鹽梅並茶煎服神效。若灸者。宜上脘。中脘。下脘。脾俞。三陰交等穴。
治疝癖。脾中急痛。循脅上下搶心。腹痛積聚厥氣兩乳。穴府舍
白話文:
治療脾虛,會讓人感到不快樂,可以按商丘穴。
治療脾病導致的身重,可以按陰交穴。
王氏說,灸治脾痛,服用治脾藥,反而會導致腹部膨脹,不得已才依據考城方,用麵粉包裹火炮蓬莪朮末,用水和酒醋煎服,馬上就治好了。後來告訴別人,那人也說用高良薑末加米飲調服,也有效果。後來鄭教授傳授了一個方子,用草果、延胡索、五苓脂,用藥酒調和,每次服用三兩錢,就像用手捏住草果一樣,五苓脂、草果、延胡索四味等分為末。這個藥也比較平和。
患有這種病的人,可以服用這個藥。如果沒有嘔吐、腹瀉,但心中疼痛,而且白天輕晚上重的,可以用干鹽梅和茶葉一起煎服,效果很好。如果要灸治,可以灸上脘、中脘、下脘、脾俞、三陰交等穴位。
治療疝氣、脾臟急痛、疼痛沿著脅肋上下蔓延到心口,腹痛積聚、厥氣出現於兩乳,可以按府舍穴。
2. 胃痛
治胃氣逆。穴魚際
治胃脹不調。胃虛不嗜食。穴水分
治胃脘暴痛。穴鬲俞
治腸胃不調。腹痛。穴下脘
治胃寒脹。穴腎俞
治胃中寒。穴胃俞
治胃虛脹。穴水分
治胃中寒。心腹脹滿。胃氣不足。惡聞食臭。腸鳴腹痛。食不化。穴三里。
治胃熱不嗜食。穴下廉,懸鐘
治胃中弱。食不下。穴心俞
治胃氣上逆。唾血。穴太淵
治胃弱補胃。穴胃俞。灸百壯。
治胃寒不能食。食多身瘦。腸鳴腹滿。胃脹胃熱。穴三里。三十壯。
白話文:
治療胃氣逆上,可用魚際穴。
治療胃脹不適、胃虛不愛吃東西,可用水分穴。
治療胃脘突然疼痛,可用鬲俞穴。
治療腸胃不調、腹痛,可用下脘穴。
治療胃寒脹滿,可用腎俞穴。
治療胃中寒涼,可用胃俞穴。
治療胃虛脹滿,可用水分穴。
治療胃中寒涼、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到食物味道就反胃、腸鳴腹痛、吃東西不消化,可用三里穴。
治療胃熱不愛吃東西,可用下廉穴和懸鐘穴。
治療胃氣虛弱、吃不下東西,可用心俞穴。
治療胃氣上逆、吐血,可用太淵穴。
治療胃氣虛弱,需要補胃,可用胃俞穴,灸一百壯。
治療胃寒不能吃東西、吃得多身體卻很瘦、腸鳴腹滿、胃脹胃熱,可用三里穴,灸三十壯。
3. 反胃
治食飲不化。入腹還出。穴先取下脘。後取三里。瀉之。
治食飲不化。入腹還出。穴章門
治鬲寒。食不下。嘔逆。吐食。不得出。穴中庭,中府
治吐食。穴胃俞
治胸脅支滿。心下滿。食不下。嘔逆。吐食。入腹還出。穴中庭
治胃氣不足。反胃。穴三里
治吐食不留住。穴意舍
治吐逆。食不住。穴胃脘。灸百壯。
治嘔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穴鬲俞。灸百壯。
王氏云。有人久患反胃。予與鎮靈丹服之。更令服七氣湯。遂立能食。若加以炷艾。尤為佳也。老婦人患反胃。飲食至晚即吐出。見其氣繞臍而轉。予為點水分氣海。並俠臍邊兩穴。他婦只灸水分氣海即愈。神效。
白話文:
治療食物消化不良,吃進肚子又吐出來。穴位先取下脘,再取足三里,瀉法。
治療食物消化不良,吃進肚子又吐出來。穴位章門。
治療胃寒,吃不下東西,嘔吐,吐出食物,無法排出。穴位中庭、中府。
治療吐出食物。穴位胃俞。
治療胸脅脹滿,心口滿悶,吃不下東西,嘔吐,吐出食物,吃進肚子又吐出來。穴位中庭。
治療胃氣不足,反胃。穴位足三里。
治療吐出食物無法留住。穴位意舍。
治療嘔吐,食物無法留住。穴位胃脘,灸百壯。
治療嘔吐,無法進食,今天吃,明天吐。穴位膈俞,灸百壯。
王氏說:有人長期患有反胃,我給他服用鎮靈丹,再讓他服用七氣湯,於是立刻就能吃東西了。如果再加上艾灸,效果更佳。一位老婦人患有反胃,食物到晚上就吐出來,觀察到她的氣繞著肚臍轉動,我為她用針刺水分、氣海,並在肚臍邊上的兩個穴位上施針。另一位婦女只灸水分、氣海就痊癒了,效果神奇。
治反胃食即噎氣,灸兩乳下各一寸(以瘥為期)。又臍上一寸一十壯。又內踝下二指稍斜向前穴三壯(一云一指)。中脘一穴。在臍上四寸。足三里二穴在臍下三寸。各灸七壯或九壯。其效尤著。
白話文:
治療反胃、吃東西時感到阻塞的情況,可以使用艾灸的方法,在兩個乳房下方各一寸的地方進行灸療;再來是在肚臍上方一寸十一次;接著是腳踝下面二指稍微偏向前方的位置三次(也有人說是一指);另外還有一個穴位叫做「中脘」,位置在肚臍上方四寸處;還有兩個穴位叫作「足三里」,位於肚臍下方三寸處。每個穴位都應該要灸七到九次,效果會非常顯著。
4. 食不下
治飲食不下。腹中雷鳴。穴魂門
治吐逆。飲食不下。穴三焦俞
治飲食不下。穴胃倉,意舍,鬲關
治嘔吐筋攣。食不下。穴胃俞
治食不下。喜飲。穴大腸俞,周榮
治鬲氣食不下。穴中庭,中府
治飲食不下。穴鬲關。期門,少商,勞宮
治胃弱。食飲不下。穴心俞
治鬲寒。食飲不下。腹脅滿。胃弱少食。嗜臥。怠惰不欲動。身溫不能食。又云主吐食。穴鬲俞
治食不下。腹中雷鳴。大小便下黃水。穴陽綱
治飲食不下。穴紫宮,中庭,膽俞
治完穀不化。穴三里,大腸俞,三陰交,下脘,三焦俞,懸樞,梁門
治食不化。穴天樞,志室,腎俞
白話文:
治療飲食不消化、肚子咕嚕咕嚕響,可以針刺魂門穴;治療嘔吐、飲食不消化,可以針刺三焦俞穴;治療飲食不消化,可以針刺胃倉穴、意舍穴、鬲關穴;治療嘔吐、筋攣、食不下,可以針刺胃俞穴;治療食不下、喜喝水,可以針刺大腸俞穴、周榮穴;治療膈氣、食不下,可以針刺中庭穴、中府穴;治療飲食不消化,可以針刺鬲關穴、期門穴、少商穴、勞宮穴;治療胃弱、食飲不消化,可以針刺心俞穴;治療膈寒、食飲不消化、腹脅滿、胃弱少食、嗜睡、懶惰不想動、身體溫暖但不能吃東西,又說主治吐食,可以針刺鬲俞穴;治療食不下、腹中雷鳴、大小便排出黃色水,可以針刺陽綱穴;治療飲食不消化,可以針刺紫宮穴、中庭穴、膽俞穴;治療食物消化不良,可以針刺三里穴、大腸俞穴、三陰交穴、下脘穴、三焦俞穴、懸樞穴、梁門穴;治療食物不消化,可以針刺天樞穴、志室穴、腎俞穴。
治寒中食不化。穴腹哀
治水穀不消。腹脹腰痛。吐逆。穴三焦俞
治食不化。穴腹哀,太白
治不欲食。谷入食不化。穴石門
治食不化。不嗜食。夾臍痛。穴天樞,厲兌,內庭
治食飲不化。穴章門
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穴上脘,中脘
治胸脅滿。食不下。穴中庭
治小腹積聚。堅大如盤。胃脹食不消。穴胃脘,三焦俞
治食不下。穴志室
治食不化。穴太白,公孫
治食不下。穴中府,胃倉,承滿,魚際,周榮
治食不化。穴中脘,三陰交
白話文:
肚子冷痛,食物消化不良,可以按壓腹部。
水谷消化不良,肚子脹痛,腰痛,想吐,可以按壓三焦俞穴。
食物消化不良,可以按壓腹部和太白穴。
不想吃東西,吃下去的食物也消化不良,可以按壓石門穴。
食物消化不良,沒有食慾,肚子兩側疼痛,可以按壓天樞穴、厲兌穴和內庭穴。
飲食消化不良,可以按壓章門穴。
肚子冷痛,吃飽了不舒服,食物消化不良,可以按壓上脘穴和中脘穴。
胸脅疼痛,吃不下東西,可以按壓中庭穴。
小腹積聚,硬邦邦像盤子一樣,胃脹,食物消化不良,可以按壓胃脘穴和三焦俞穴。
吃不下東西,可以按壓志室穴。
食物消化不良,可以按壓太白穴和公孫穴。
吃不下東西,可以按壓中府穴、胃倉穴、承滿穴、魚際穴和周榮穴。
食物消化不良,可以按壓中脘穴和三陰交穴。
5. 不能食
治腦痛不能食(資生經)。穴然谷治不能食。穴豐隆
治飢不能食。穴中極
治嘔吐筋攣。食不下。不能食。穴胃俞
治三焦有水氣。不能食。穴維道
治不欲食。谷入不化。穴石門
治醉酒風。熱發不能飲食。嘔吐。穴率谷
治不能食。腹中氣滿。吃食無味。穴少商
治不能食。穴水分
治煩滿吐食。腹脹不能食。穴胃俞
治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滿。身瘦。鬲上逆氣悶熱。穴大腸俞。灸二七壯。小兒減之。
治腹滿不能食。胃氣不足。反胃不能飲食。腸癖。臟腑積聚。及飲食不消。寒熱。穴三里
治不能食。胸中滿。膈上逆氣悶熱。灸心俞二七壯。小兒減之。
白話文:
治療頭痛且無法進食,可以按揉然谷穴;治療因飢餓而無法進食,可以按揉中極穴;治療嘔吐、筋攣、食不下、無法進食,可以按揉胃俞穴;治療三焦有水氣、無法進食,可以按揉維道穴;治療不欲食、谷入不化,可以按揉石門穴;治療醉酒風、發熱無法飲食、嘔吐,可以按揉率谷穴;治療無法進食、腹中氣滿、吃食無味,可以按揉少商穴;治療無法進食,可以按揉水分穴;治療煩滿吐食、腹脹無法進食,可以按揉胃俞穴;治療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滿、身瘦、鬲上逆氣悶熱,可以灸大腸俞穴二七壯,小兒減之;治療腹滿不能食、胃氣不足、反胃不能飲食、腸癖、臟腑積聚、及飲食不消、寒熱,可以按揉三里穴;治療無法進食、胸中滿、膈上逆氣悶熱,可以灸心俞穴二七壯,小兒減之。
6. 不嗜食
治不嗜食(資生經)。刺然谷多見血。使人立飢。
治不嗜食。穴隱白,然谷,脾俞,內庭
治食不化。不嗜食。挾臍急。穴天樞,厲兌,內庭
治身黃有微熱。不嗜食。穴中封
治飲食不化。入腹還出。熱中不嗜食。若吞而聞食臭。傷飽。身黃。痠疼羸瘦。穴章門
治上氣嘔吐。支滿不嗜食。穴肺俞
治腹痛不嗜食。穴胃俞,脾俞
治不嗜食。穴地機,陰陵泉,水分,幽門,小腸俞
治六腑氣寒。不嗜食。穴下脘
治胃熱不嗜食。穴下廉,懸鐘
治病飢不欲食。穴陰交
治腹滿。中焦客熱不嗜食。心腹脹滿。胃熱不嗜食。穴懸鐘
治不嗜食。穴陽綱
白話文:
治療食慾不振,可以針刺然谷穴,常能見血,使人立刻感到飢餓。 治療食慾不振,可以用隱白、然谷、脾俞、內庭等穴位。 治療飲食不消化、食慾不振、臍腹疼痛,可以針刺天樞、厲兌、內庭等穴位。 治療皮膚泛黃伴有輕微發熱、食慾不振,可以針刺中封穴。 治療飲食不消化,吃進去又吐出來,胃熱食慾不振,吃東西感覺有臭味,飽脹不適,皮膚泛黃,身體酸痛虛弱,可以針刺章門穴。 治療上氣嘔吐,胸悶食慾不振,可以針刺肺俞穴。 治療腹部疼痛食慾不振,可以針刺胃俞、脾俞等穴位。 治療食慾不振,可以用地機、陰陵泉、水分、幽門、小腸俞等穴位。 治療六腑寒氣,食慾不振,可以針刺下脘穴。 治療胃熱食慾不振,可以針刺下廉、懸鐘等穴位。 治療病後飢餓卻不想吃東西,可以針刺陰交穴。 治療腹部脹滿、中焦積熱食慾不振、心腹脹滿、胃熱食慾不振,可以針刺懸鐘穴。 治療食慾不振,可以針刺陽綱穴。
治胃虛脹不嗜食。穴水分
資生經云。不嗜食有數端。有三焦客熱不嗜食。有胃熱不嗜食。有胃寒不嗜食。有六腑氣寒不嗜食。宜隨證用藥治之。而針灸者。亦當知補瀉之法可也。史記。楊虛侯病甚。眾醫皆以為蹶。太倉公診脈。以為痹根。左右脅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氣。不能食。病得之內。即以火臍。
粥且飲。六日氣下。即令更服丸藥。出入六日。病已。然則人之不能食。亦有患痹而得者。概曰。胃有寒熱。則不可也。
扁鵲治心風腹脹滿。食不消化。四肢羸露。不欲食。穴灸心俞,肝俞
治心痛不嗜食。穴曲泉
治心痛不嗜食。通身浮腫。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娠。五指端盡痛。足不得履地。宜灸針。千金云。忽忽喜忘。身體腰脊如解。大便難。小便不利。足冷至膝。咽中痛。不可納食。喑不能言。衄不止。穴湧泉
治食多。身瘦。泄利。體重。四肢不收。腹痛不嗜食。穴脾俞
治胃寒。腹脹不嗜食。羸瘦。穴胃俞
白話文:
治療胃虛脹、不愛吃東西。穴位分治:
《資生經》說,不愛吃東西有許多原因:有可能是三焦有熱氣導致不愛吃、胃熱導致不愛吃、胃寒導致不愛吃、六腑氣寒導致不愛吃。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用藥治療。針灸方面,也應該懂得補瀉的方法。
《史記》記載,楊虛侯病情嚴重,眾多醫生都認為他快要死了。太倉公診脈後,認為他患的是痹病。他左右兩側肋骨下腫脹得像覆蓋著杯子一樣,讓病人喘不過氣,吃不下飯。病症來自內部,就用火臍(一種藥物)配粥給他喝。六天后,病人的氣順了下來,就讓病人繼續服用丸藥。經過六天,病就好了。由此可見,人不能吃飯,也可能是患了痹病引起的。總之,胃寒或胃熱,都是不可取的。
扁鵲治療心風導致的腹脹滿、吃不下、四肢瘦弱、不想要吃東西的病症,用灸針灸心俞穴和肝俞穴。
治療心痛、不愛吃東西,用曲泉穴。
治療心痛、不愛吃東西、全身浮腫,男人像中毒一樣,女人像懷孕一樣,五指尖都痛,腳不能著地,應該用灸針治療。《千金方》中提到,突然出現喜怒無常、健忘、身體腰脊像要斷掉一樣、大便困難、小便不利、腳冷到膝蓋、咽喉疼痛、無法進食、說不出話、鼻出血不止,用湧泉穴。
治療吃得多、身體瘦、拉肚子、身體沉重、四肢不靈活、肚子痛、不愛吃東西,用脾俞穴。
治療胃寒、肚子脹、不愛吃東西、消瘦,用胃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