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三 (7)

1.

外丘(足少陽郄,少陽所生;在外踝上七寸;灸三壯;主膚痛,痿痹,骨脅滿,頭痛,項內寒熱,癲疾常嘔沫)。

陽輔(在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之端,如前三分許,去丘墟七寸;灸三壯;主寒熱,腰痛如小錘居其中,沸然腫不可以咳,咳則崩綰及諸節痛,上下無常處,寒熱痠痛,四肢不舉,腋下腫,馬刀挾癭,髀膝脛骨搖酸,痹不仁,喉痹)。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髎,陽維郄;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灸三壯;主寒厥,癲疾瘛瘲驚狂,喉痹胸滿,面腫,寒熱,髀脛不收,喑不能言)。

陽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太息,口苦,咽中介介數唾,脅下支滿,嘔吐逆,髕痹引膝股外廉不仁,筋急,嘔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將捕之,膽脹)。

陽關(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者中;不宜灸;主膝外廉痛不可曲伸,脛痹不仁)。

中瀆(在脾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寒氣在分肉間痛上下者,痹不仁)。

環跳(在痹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五十壯;主樞中痛,不可舉,腰脅相引急痛,髀筋瘈脛,痛不可屈伸,痹不仁)。

本神(在曲差旁一寸半,髮際一分,直耳上入髮際四分,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頭目眩痛,頸項強急,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嘔沫,小兒驚癇)。

頭維(在額角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禁不可灸;主寒熱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流汗難言)。

臨泣(當目上眥直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足少陽太陽之會;灸三壯;主頰清不得視,口沫泣出,兩目眉頭痛,小兒驚癇反視)。

目窗(一名至宮,在臨泣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三壯;主頭痛目瞑,遠視䀮䀮,上齒齲腫)。

正營(在目窗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牙齒痛,唇吻強,上齒齲痛,惡寒)。

承靈(在正營後一寸半,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腦風頭痛,惡見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

腦空(一名顳顬,在承靈後一寸半,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頭痛身熱,引兩頷急腦風,目瞑頭痛,風眩,目痛,鼻管疽發為厲,鼻癲風,勞疾急瘦)。

風池(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寒熱癲疾僵仆,狂熱病汗不出,頭眩痛,痎瘧,頸項痛,不能顧,目泣出互引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發耳塞目不明,喉痹,腰傴僂引項,筋攣不收)。

顱息(在耳後青脈間,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身熱,頭脅痛不可反側,小兒癇喘不得息,耳鳴)。

白話文:

外丘: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處(少陽經郄穴)。灸三壯,主治皮膚疼痛、痿痹(肌肉萎縮無力)、肋骨脹滿、頭痛、項部寒熱、癲癇發作伴隨嘔吐涎沫。

陽輔:位於外踝骨上方四寸處,腓骨前緣、絕骨端稍前三分處,距丘墟穴七寸。灸三壯,主治寒熱、腰痛(如被小錘擊打般,局部紅腫脹痛,咳嗽會加重疼痛,疼痛部位不定)、四肢無力、腋下腫痛、頸部腫塊(如馬刀狀)、大腿、膝蓋、脛骨酸痛無力、麻痺不仁、喉嚨阻塞。

陽交:又名別陽、足髎,為陽維脈郄穴,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斜向三陽經肌肉間。灸三壯,主治寒厥(四肢厥冷)、癲癇、抽搐、狂躁、喉嚨阻塞、胸悶、面部腫脹、寒熱、大腿脛部肌肉收縮無力、失語。

陽陵泉:位於膝蓋下緣外側一寸凹陷處(足少陽經脈氣所發)。灸三壯,主治嘆息不止、口苦、咽喉部異物感、頻頻吐口水、脅肋部脹滿、嘔吐、膝蓋疼痛牽涉到膝蓋外側及大腿外側麻木、筋攣急痛、嘔吐宿食、心慌恐懼(如將被捕獲般)、膽囊脹滿。

陽關:位於陽陵泉穴上方三寸,犢鼻穴外側凹陷處。不宜灸。主治膝蓋外側疼痛,無法屈伸、脛部麻痺不仁。

中瀆:位於腓骨外側,膝蓋上方五寸肌肉間凹陷處(足少陽經脈氣所發)。灸五壯,主治寒邪侵入肌肉間,導致疼痛上下傳導,麻痺不仁。

環跳:位於臀部,側臥,屈下肢,伸上肢取穴(足少陽經脈氣所發)。灸五十壯,主治臀部疼痛,無法抬腿,腰脅部牽涉痛,大腿筋攣急痛,小腿疼痛,無法屈伸,麻痺不仁。

本神:位於耳尖上,曲差穴旁一寸半,髮際一分,直耳上入髮際四分處,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處。灸五壯,主治頭目眩暈疼痛、頸項僵硬疼痛、胸脅部牽涉痛、無法側臥、癲癇發作伴隨嘔吐涎沫、小兒驚厥。

頭維:位於額角髮際,本神穴旁一寸五分處。禁灸。主治寒熱頭痛(劇烈頭痛,如頭顱裂開般)、眼睛疼痛(如將要脫落般)、呼吸急促、胸悶、嘔吐、多汗、說話困難。

臨泣:位於眉梢上方,直上入髮際五分凹陷處,足少陽與太陽經交會處。灸三壯,主治面頰肌肉抽搐不能視物、流口水、兩眉間及眼睛疼痛、小兒驚厥伴隨眼球上翻。

目窗:又名至宮,位於臨泣穴後一寸,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處。灸三壯,主治頭痛、眼睛疼痛閉合、視物模糊、上齒齲齒腫痛。

正營:位於目窗穴後一寸,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處。灸五壯,主治牙痛、嘴唇僵硬、上齒齲齒疼痛、惡寒。

承靈:位於正營穴後一寸半,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處。灸五壯,主治偏頭痛、怕風寒、鼻出血、鼻塞、呼吸困難。

腦空:又名顳顬,位於承靈穴後一寸半,靠近枕骨下凹陷處,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處。灸五壯,主治頭痛、發熱、兩側下頷牽涉痛、偏頭痛、眩暈、眼睛疼痛、鼻疽、鼻部癲癇、勞累導致消瘦。

風池:位於顳顬後髮際凹陷處,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處。灸五壯,主治寒熱、癲癇、抽搐、高熱汗出不暢、頭暈頭痛、瘧疾、頸項疼痛、不能轉頭、眼睛流淚、鼻出血、眼睛內眥紅腫疼痛、氣機鬱滯導致耳塞、視力模糊、喉嚨阻塞、腰背疼痛牽涉到項部、肌肉攣縮。

顱息:位於耳後青筋處(足少陽經脈氣所發)。灸三壯,主治發熱、頭部及脅肋部疼痛,無法翻身、小兒驚厥伴隨呼吸困難、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