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九 (9)

1. 流注指微針賦

既而感指幽微。用針直訣。,此皆指微論中。用針幽微之直訣也。

竅齊於筋骨。皮肉刺要。,竅者。穴也。齊者。淺深之宜也。經云。刺皮無傷骨。刺骨無傷髓。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則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故生大病。

痛察於久新。腑臟寒熱。,痛者。病也。夫人病有久新。臟病腑病。寒熱虛實。宜細詳審調。針形短長鋒類不等。窮其補瀉。各隨病所宜用之。

接氣通經。短長依法。,本論云。夫欲取偏枯久患榮衛諸疾。多是愈而復作者。由氣不接而經不通流。雖有暫時之快。客氣勝真。病當未愈也。當此乃上接而下引。呼吸多少。經脈長短。各有數定之法。手三陽接而九呼。過經四寸。手三陰接而七呼。過經五寸。足之三陽接而一十四呼。過經四寸。足之三陰接而一十二呼。過經五寸。重者倍之。吸亦同數。此接氣通經。呼吸長短之法也。

裡外之絕。羸盈必別。,夫五臟裡外者。謂心肺在膈上。通於天氣也。心主於脈。肺主於氣。外華榮於皮膚。故言外也。腎肝在下。通於地氣。以藏精血。實於骨髓。心肺外絕。則皮聚毛落。腎肝內絕。則骨痿筋緩。其時學者。不能別裡外虛實。致使針藥誤投。所以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勿刺大勞。使人氣亂而神隳。,禁刺論曰。無刺大勞人。勞則喘息汗出。裡外皆越。故氣耗亂。神隳散也。

慎妄呼吸。防他針昏而閉血。,呼吸者。使陰陽氣行流上下。經歷五臟六腑。若針刺妄行呼吸。陰陽交錯。則針昏閉血。氣不行也。

又以常尋古義。由以藏機。遇高賢真趣。則超然得悟。逢達人示教。則表我扶危。

先賢之書。文理之深。隱義難窮。或字中隱義。或假令一隅。妙要難窮。遇高達之士。方得其趣。不可穿鑿。

男女氣脈。行分時合度。,本論云。夫男女老幼。氣候不同。春夏秋冬。寒暑各異。春氣生而脈氣緩。夏暑熱而脈行遠。秋氣燥而脈行急。冬氣寒而脈凝澀。小兒之脈應春。壯年之脈應夏。四十以上如秋。六十以後如冬。其病有寒熱。脈有遲速。一一參詳。不可一概與天同度矣。難經云。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者。平人脈法也。微有抱病之人皆失天之度。地之紀。脈之用。不可與平人脈相合也。其診取法。當以一息五至為與天同度。不及應春。不及應冬。太過應秋。太過應夏。應春冬者。宜留針待氣至。應秋夏者。吸呼數畢。便宜去針。此之謂也。

養子時克注穴必須依。,養子時克住穴者。謂逐時注臟腑井滎之法也。每一時辰相生養子五度。各注井滎俞經合五穴。晝夜十二時。氣血行過六十餘穴也。每一穴血氣分得一刻六十分六釐六毫六絲六忽六杪。此是一穴之數也。六十穴共成百刻。要求日下井滎。用五子建元日時取。假令甲日甲戌時。膽統氣初出竅陰穴為井木。流至小腸為滎火。氣過前谷穴注之胃為俞土。氣過陷谷穴又病過本原丘墟穴。但是六腑各有原穴。則不繫屬井滎相生之法。即是陰陽二穴門戶也。行之大腸為經金。氣過陽谿穴。所入膀胱為合水。氣入委中穴。而終。此是甲戌時木火土金水相生五度一時辰流注五穴畢也。他皆仿此。

白話文:

流注指微針賦

感受指微針法微妙之處,應運用針灸的精準訣竅,這都屬於指微論中關於針灸微妙之法的精髓。

穴位應根據筋骨、皮肉的狀況來決定針刺的深淺。穴位就是指穴位,齊指的是針刺深淺的適宜程度。經書上說:針刺皮膚不能傷到骨頭,針刺骨頭不能傷到骨髓。疾病有表淺和深沉之分,針刺也有淺深之別,都要根據實際情況,準確施針,不可超過適度,超過了就會造成損傷;如果不到位,則會導致邪氣外壅,邪氣壅塞則邪氣會乘虛而入。針刺的深淺掌握不好,反而會成為致病的大害,導致內臟受損,進而引起大病。

要仔細觀察病痛的久新、腑臟寒熱等情況。病痛就是指疾病,人體疾病有久病和新病之分,也有臟腑疾病、寒熱虛實的區別,需要仔細審察,並據此調整治療方案。針的形狀、長短、鋒利程度都不一樣,需要精準掌握補瀉手法,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針具和方法。

針灸要做到接通氣血,疏通經絡,針刺的長短應依法操作。本論說:想要治療久病、偏枯等榮衛相關的疾病,以及屢治屢犯的疾病,大多是因為氣血不通、經絡阻塞所致,即使暫時有所好轉,但因為邪氣勝過正氣,病根尚未去除。此時應當向上接引氣血,向下引導氣血,呼吸的深淺緩急,經脈的長短,都有著一定的規律。手三陽經要接氣九次呼吸,針刺超過經脈四寸;手三陰經要接氣七次呼吸,針刺超過經脈五寸;足三陽經要接氣十四次呼吸,針刺超過經脈四寸;足三陰經要接氣十二次呼吸,針刺超過經脈五寸。病情重的可以加倍,呼氣和吸氣的次數相同。這就是接通氣血、調節呼吸長短的方法。

要區分臟腑裡外的虛實情況。五臟的裡外指的是,心肺位於膈膜以上,與天氣相通,心主血脈,肺主呼吸,外在則榮養於皮膚,所以稱為外;而腎肝位於下方,與地氣相通,藏精血,充實於骨髓,所以稱為裡。心肺外虛,則皮膚粗糙,毛髮脫落;腎肝內虛,則骨骼痿弱,筋脈鬆弛。學習針灸的人,如果不能區分臟腑裡外的虛實,就會導致針藥誤用,虛者更加虛弱,實者更加充實,這樣下去,就會導致病人死亡,這都是醫生的錯。

不要針刺勞累過度的人,以免造成氣亂神傷。禁刺論說:不要針刺勞累過度的人,勞累的人會喘息出汗,裡外皆虛,所以氣血耗損紊亂,精神萎靡不振。

要謹慎操作呼吸,避免因針刺不當而導致針感消失或血液凝滯。呼吸是使陰陽之氣在全身上下運行,經過五臟六腑。如果針刺時呼吸操作不當,陰陽氣機錯亂,就會導致針感消失、血液凝滯,氣血運行受阻。

此外,應經常研習古代醫籍,以探究其中深奧的道理。遇到德高望重的賢者,就能獲得超然的領悟;遇到精通醫術的人指點,就能得到幫助,克服危難。

前賢的著作,其文理深邃,隱含的道理很難窮盡,有的隱藏在字裡行間,有的則需要從一個側面去理解,其精妙之處難以窮盡,只有遇到高明的醫者,才能領會其中奧妙,不可妄加臆斷。

男女的氣血運行,有其不同的時間和規律。本論說:男女老幼,其氣血狀況不同,春夏秋冬,寒暑各異。春天陽氣生發,脈象平和;夏天暑熱,脈象洪大;秋天燥氣,脈象急促;冬天寒冷,脈象遲緩。小兒的脈象應合春天,壯年的脈象應合夏天,四十歲以上的人脈象如秋天,六十歲以上的人脈象如冬天。疾病有寒熱之分,脈象有遲速之別,都應該仔細參詳,不能一概而論,與自然規律相符合。難經上說:一次呼吸,脈動三寸,這是正常人的脈象,稍微有點疾病的人,都會失去與天地規律、脈象應有的關係,不可與正常人的脈象相比較。診脈的方法,應該以一息五至為與天時相符,不足則應合春天,不足則應合冬天,過多則應合秋天,過多則應合夏天。應合春冬的,應該留針等待氣至;應合夏秋的,呼氣吸氣次數結束後,就應該拔針。這就是所謂的流注法。

養子時克注穴必須遵照規律。養子時克注穴法,指的是根據時辰,順序刺激臟腑的井、滎、俞、經、合五個穴位的方法。每一個時辰都與相生臟腑有五個穴位相應,晝夜十二時辰,氣血運行經過六十多個穴位。每個穴位分配到一刻鐘的六十分之一、六釐、六毫、六絲、六忽、六杪。這是單個穴位的時間分配,六十個穴位總共是一百刻。要求日下井滎穴,應該根據五子建元日時來選取。例如,甲日甲戌時,膽氣初出,竅陰穴(井木)開始流注,流到小腸(滎火),氣過前谷穴(俞土),氣過陷谷穴(經金),又經過本原穴丘墟穴(合水),六腑各有原穴,則不受井滎相生之法的約束,這是陰陽二穴的門戶。流注到胃(俞土),再流注到膀胱(合水),氣進入委中穴而結束。這就是甲戌時木火土金水相生的五度,一個時辰流注五個穴位結束了,其他的都仿照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