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三 (5)

1.

中郄(一名中都。足厥陰郄。在內踝上七寸。脛骨中。灸五壯。主頹疝。崩中。腹上下痛。腸僻。亦止精)。

膝關(在犢鼻下二寸陷者中。足厥陰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膝內廉痛引臏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是也)。

曲泉(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乃得之。灸三壯。主女子疝。按之如湯沃兩股中。少腹腫。陰挺痛。瀝皆來下血。陰中腫。或癢。漉青汁若葵。血閉頹疝。陰跳痛引臍中。不得屈伸。陰痿。腹脅下支滿。癃閉。少氣泄利。四肢不舉。實則身熱頭眩痛。汗不出。目䀮䀮筋攣。膝不可屈伸。發狂衄血。喘呼。少腹痛引咽喉。病泄水下血)。

陰包(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足厥陰別走。灸三壯。主腰痛。少腹痛)。

五里(在陰廉下二寸。去氣衝三寸。陰股中動脈。灸三壯。主少腹中滿。熱閉不得溺)。

陰廉(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灸三壯。主婦人絕產。若未會產者)。

白話文:

[肝]

中郄穴(又名中都穴,位於足厥陰經的郄穴,在內踝向上七寸,脛骨中間。灸五壯。主治疝氣、崩漏、腹部上下疼痛、腸絞痛,也能止精)。

膝關穴(位於犢鼻穴下方二寸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脈氣的起始點。灸五壯。主治膝蓋內側疼痛並牽涉到髕骨,使膝蓋不能屈伸,以及腹痛牽涉到咽喉的疼痛)。

曲泉穴(位於膝蓋內側股骨下的大筋上方、小筋下方的凹陷處,屈膝才能找到此穴。灸三壯。主治婦女疝氣,按壓此穴時感覺像熱水澆在兩腿內側,少腹腫脹,陰部腫痛,小便排出帶血,陰部腫脹或瘙癢,分泌物像葵菜汁一樣青綠色,血瘀導致的疝氣,陰部跳痛並牽涉到肚臍,不能屈伸,陽痿,腹部脅肋下脹滿,尿閉,少氣、腹瀉,四肢無力,實證時則出現身熱、頭暈目眩、頭痛、不出汗、眼睛模糊、筋攣、膝蓋不能屈伸、發狂、鼻出血、呼吸困難、少腹疼痛牽涉到咽喉、腹瀉帶血)。

陰包穴(位於膝蓋上方四寸,大腿內側兩條筋之間,足厥陰經的別絡經過此穴。灸三壯。主治腰痛、少腹痛)。

五里穴(位於陰廉穴下方二寸,距氣衝穴三寸,位於陰部股內動脈處。灸三壯。主治少腹脹滿,熱閉尿閉)。

陰廉穴(位於恥骨聯合下方,距氣衝穴二寸,位於動脈處。灸三壯。主治婦女不孕症,對於尚未生育過的婦女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