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三 (3)

1. 大腸

大腸者。肺之腑也。兩旁四十二穴(並下三單穴。共四十五穴)。出甲乙經。

大腸出於商陽。商陽者。金也(一名絕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角如韭葉。手陽明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二間。二間者。水也(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手陽明脈之所溜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於三間。三間者。木也(一名少谷。

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手陽明脈之所注也。為俞。夏三月宜灸之)。過於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岐骨間。手陽明脈之所過也。為原)。行於陽谿。陽谿者。火也(一名中魁。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手陽明脈之所行也。為經)。入於曲池。曲池者。土也(在肘外輔屈肘曲骨之中。

手陽明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商陽(一名絕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灸三壯。右取左。左取右。如食頃立已。主氣滿。胸中喘息。支脅熱病。汗不出。耳中風。耳鳴耳聾。時不聞。熱瘧。口乾。下齒痛。臂瘈引口中。惡寒頷腫。肩痛引缺盆。喉痹。青盲)。

二間(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灸三壯。主人多臥。善唾。肩髃痛寒。鼻鼽赤衄血。侵淫起。面身熱。喉痹如哽。皆傷忽振寒肩疼。齒痛。也)。

三間(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灸三壯。主喉痹腫如哽。齒齲痛。面清。多臥。善唾。胸滿。腸鳴。痎瘧寒熱。唇口乾。身干。喘急。目急痛。善驚)。

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岐骨間。灸三壯。主寒熱痎瘧。狂易鼻鼽衄。熱病汗不出。頭痛。舌乾齒齲。善驚。喉痹。痱痿。鼻衄不止。唇吻不收。耳聾。耳中不通。喑不能言。口噤不開)。

陽谿(一名中魁。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煩心。目痛泣出。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癲疾。嘔沫。狂笑見鬼。喉痹。耳聾耳鳴。齒痛。驚掣。瘧寒甚。熱病。腸澼。臑肘臂痛。虛則氣膈滿。肩不舉。吐舌。戾頸。妄言。痂疥)。

偏歷(手陽明絡。在腕後三寸。灸三壯。主風瘧汗不出。寒熱。風痛汗不出。膸目目腩腩。癲疾多言。耳鳴口僻。頰腫。實則耳聾喉痹。不能言。齒齲痛。鼻鼽衄。虛則痹隔)。

溫留(一名逆注。一名蛇頭。手陽明郄。在腕後小上五寸。大上六寸。灸三壯。主腸鳴而痛。傷寒傷熱。頭痛噦衄。肩不舉。瘧面赤腫。口齒痛。癲疾吐舌鼓頷。狂言見鬼。喜臥。喉痹不能言。虛氣面腫)。

下廉(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怒輔齊兌肉分外斜。灸三壯。主眼痛熱溺。黃色)。

上廉(在三里下一寸。手陽明脈之會。灸三壯。主小便黃。腸中鳴相追)。

白話文:

大腸,是肺的腑臟之一。在身體兩側各有四十二個穴位(加上三個單穴,總共四十五個穴位),這些穴位的資訊出自《甲乙經》。

大腸經的起點在商陽穴。商陽穴屬性為金(又名絕陽,在手的大拇指靠近食指那一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子一樣的距離。是手陽明大腸經氣血的起始穴,屬性為井穴,冬天三個月適合用艾灸)。氣血流向二間穴。二間穴屬性為水(又名間谷,在手的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關節前方的凹陷處。是手陽明大腸經氣血流經的穴位,屬性為榮穴,春天三個月適合用艾灸)。氣血注入三間穴。三間穴屬性為木(又名少谷,在手的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關節後方的凹陷處。是手陽明大腸經氣血注入的穴位,屬性為俞穴,夏天三個月適合用艾灸)。氣血經過合谷穴(又名虎口,在手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骨頭交會處。是手陽明大腸經氣血經過的穴位,屬性為原穴)。氣血運行至陽谿穴。陽谿穴屬性為火(又名中魁,在手腕上方外側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是手陽明大腸經氣血運行的穴位,屬性為經穴)。氣血進入曲池穴。曲池穴屬性為土(在手肘外側的彎曲處的凹陷中。是手陽明大腸經氣血匯入的穴位,屬性為合穴,秋天三個月適合用艾灸)。

商陽穴(又名絕陽,在手的大拇指靠近食指那一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子一樣的距離。艾灸三壯。取穴方法是右邊的病症取左邊的穴位,左邊的病症取右邊的穴位。艾灸後很快就能見效。主治氣脹滿、胸悶氣喘、脅肋發熱的病症、汗不出、耳中風、耳鳴耳聾、時常聽不清楚、熱瘧、口乾、下牙痛、手臂抽搐並牽引至口中、怕冷、下巴腫脹、肩痛牽引至鎖骨、喉嚨腫痛、青盲眼疾)。

二間穴(又名間谷,在手的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關節前方的凹陷處。艾灸三壯。主治嗜睡、多唾液、肩關節疼痛發冷、鼻塞流涕、鼻血、皮膚紅疹擴散、臉和身體發熱、喉嚨腫痛像被噎住一樣、突然感到寒冷顫抖、肩膀疼痛、牙痛等)。

三間穴(又名少谷,在手的大拇指靠近食指的指關節後方的凹陷處。艾灸三壯。主治喉嚨腫痛像被噎住一樣、蛀牙疼痛、面部清瘦、嗜睡、多唾液、胸悶、腸鳴、瘧疾引起的寒熱、嘴唇乾燥、身體乾燥、呼吸急促、眼睛急痛、容易驚嚇)。

合谷穴(又名虎口,在手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骨頭交會處。艾灸三壯。主治寒熱瘧疾、精神錯亂、鼻塞流涕、鼻血、熱病汗不出、頭痛、舌頭乾燥、蛀牙、容易驚嚇、喉嚨腫痛、四肢麻木無力、鼻血不止、嘴唇無法閉合、耳聾、耳朵不通、聲音嘶啞不能說話、口噤不開)。

陽谿穴(又名中魁,在手腕上方外側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艾灸三壯。主治熱病、心煩、眼睛痛流淚、四肢冰冷、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寒熱、癲癇、嘔吐、狂笑見鬼、喉嚨腫痛、耳聾耳鳴、牙痛、驚悸抽搐、瘧疾寒冷嚴重、熱病、痢疾、上臂和肘部疼痛。如果身體虛弱會感到胸部脹滿、肩部無法抬起、吐舌頭、頸部僵硬、胡言亂語、皮膚長瘡結痂)。

偏歷穴(手陽明經的絡穴,在手腕後方三寸處。艾灸三壯。主治風瘧汗不出、寒熱、風痛汗不出、眼睛肌肉顫動、癲癇多言、耳鳴、口眼歪斜、臉頰腫脹。如果身體實證會耳聾喉嚨腫痛、不能說話、蛀牙痛、鼻塞流涕、鼻血。如果身體虛證則會麻木阻隔)。

溫溜穴(又名逆注、蛇頭,手陽明經的郄穴,在手腕後方小臂上方五寸處,大臂上方六寸處。艾灸三壯。主治腸鳴腹痛、傷寒、傷熱、頭痛、打嗝、流鼻血、肩部無法抬起、瘧疾臉色紅腫、口齒痛、癲癇吐舌頭、鼓腮、胡言亂語、看到鬼、喜好臥床、喉嚨腫痛不能說話、虛弱時臉部腫脹)。

下廉穴(在輔骨下方,距離上廉穴一寸的位置,在肌肉外側斜下。艾灸三壯。主治眼睛痛發熱、小便顏色黃)。

上廉穴(在手三里穴下方一寸的位置,是手陽明經脈交會的穴位。艾灸三壯。主治小便顏色黃、腸鳴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