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三 (2)

1.

孔最(手太陰郄穴,去腕上五寸。灸五壯。主熱病汗不出;此穴可灸五壯,汗即出;並主臂厥頭痛)。

尺澤(在肘中約紋上動脈,灸三壯。甄權云:在臂屈橫文中兩筋骨罅陷者宛宛中,不宜灸。主喉痹上氣、舌乾脅痛、心彭彭痛、咳逆上氣、心煩肩寒、少氣不足以息、腹脹喘逆、振慄、瘛瘲、手不伸、咳嗽唾濁、氣膈善嘔、鼓頷不得汗、煩滿身痛;因為縱衄唾血,時寒時熱;胞中有大疝瘕積與陰相引痛,若穴泄之。並主喉痹哽噎、寒熱。實則肩背熱痛、汗不出、四肢暴腫;虛則臂背寒、短氣心煩、癲疾嘔沫、手臂不得上頭、肘痛。也)。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下五寸動脈,手太陰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心痛、咳逆、乾嘔、煩滿)。

天府(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手太陰肺氣所發。禁不可灸,使人逆氣。主咳上氣喘不得息、暴瘴內逆、肝肺相搏、口鼻出血、身脹逆息、不能臥風、汗不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甄權、千金、揚操同。也)。

白話文:

[肺]

孔最穴(位於手腕向上五寸處)。灸五壯。主治發熱疾病但不出汗。灸此穴五壯,汗即可出,並能治療手臂厥冷、頭痛。

尺澤穴(位於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肌腱內側凹陷處)。灸三壯。不宜灸。主治喉嚨阻塞、呼吸困難、舌乾、脅肋疼痛、心悸、咳嗽氣逆、心煩、肩部寒冷、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呼吸困難、顫抖、痙攣、手臂伸展困難、咳嗽痰濁、呃逆、頷部腫脹、不出汗、煩悶、全身疼痛。也治療因鼻衄或吐血導致的時冷時熱、婦女腹部有腫塊、腫塊與陰部相連疼痛等症狀。針刺此穴可以治療喉嚨阻塞、哽咽、寒熱等症狀。實證表現為肩背部熱痛、不出汗、四肢腫脹;虛證表現為臂背寒冷、呼吸短促、心煩、癲癇、嘔吐、手臂抬不起來、肘部疼痛。

俠白穴(位於天府穴下,肘下五寸,動脈搏動處)。灸五壯。主治心痛、咳嗽氣逆、乾嘔、煩悶。

天府穴(位於腋下三寸,肱二頭肌內側緣動脈搏動處)。禁灸,灸之則會導致氣逆。主治咳嗽、氣喘、呼吸困難、暴病內邪上逆、肝肺氣逆、口鼻出血、身體腫脹、呼吸困難、不能臥睡、不出汗、身體腫脹、呼吸困難、口渴、嗜睡、神志恍惚、健忘、嗜睡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