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2)
卷四百十三 (2)
1. 足少陰腎之經
癸日,戊與癸合
腎。,為井(湧泉)。肝為榮(行間)。心為俞(神門)。脾為經(商丘)。肺為合(尺澤)。化本包絡。
腎引血行
癸日癸亥時腎為井(木)。乙丑時肝為榮(火)。丁卯時心為俞(土)。己巳時脾為經(金)。辛未時肺為合(水)。
癸酉時血納包絡。
腎。湧泉為井腎中尋。大便秘結與心疼。身熱喘時同日刺。足寒逆冷也安平。
肝。行間肝榮大指間。咳逆嘔血更咽乾。腰痛心疼如死狀。溺難寒疝下針安。
心。神門心俞掌後尋。惡寒心痛不食中。身熱嘔血多癇病。下針得刺有神功。
脾。商丘脾經踝下尋。腹脹腸鳴痛作聲。身寒逆氣並絕子。血氣輪流此處存。
肺。尺澤肺合在肘中。手攣風痹氣衝胸。咳嗽口舌乾喉痛。五子建元法中尋。
白話文:
在癸日,五行中的戊和癸相合,這一天與腎臟相關。
- 腎臟被視為井穴,即湧泉穴。
- 肝臟則是榮穴,即行間穴。
- 心臟對應的是俞穴,即神門穴。
- 脾臟對應經穴,即商丘穴。
- 肺臟則是合穴,即尺澤穴。
- 這些都源自於包絡,即心包。
腎臟促進血液的運行。
在癸日的癸亥時刻,腎臟被視為木的井穴。在乙丑時刻,肝臟被視為火的榮穴。在丁卯時刻,心臟被視為土的俞穴。在己巳時刻,脾臟被視為金的經穴。在辛未時刻,肺臟被視為水的合穴。在癸酉時刻,血液會被納入包絡。
對於腎臟疾病,湧泉穴位於腎臟中,可以治療大便乾結、心痛、身體發熱及呼吸困難,也可以緩解腳冷的問題。
對於肝臟疾病,行間穴位於大拇指之間,可以治療咳嗽、嘔血、咽喉乾燥、腰痛、心痛及排尿困難,也能治療因寒冷引起的疝氣。
對於心臟疾病,神門穴位於手掌後方,可以治療畏寒、心痛、食慾不佳、身體發熱、嘔血及癲癇,針灸此穴可產生神奇的功效。
對於脾臟疾病,商丘穴位於腳踝下方,可以治療腹部脹氣、腸鳴、疼痛、身體寒冷、氣逆及生育問題,這個穴位能調節全身的血氣。
對於肺臟疾病,尺澤穴位於肘部,可以治療手部抽筋、風濕、胸悶、咳嗽、口乾、喉嚨痛等症狀,遵循五子建元法即可找到這個穴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