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八 (5)

1. 黃疸

治黃疸。穴脾俞,胃脘,太谿

治黃疸一足寒。一足熱。喜渴。及舌縱煩滿。穴然谷

治黃疸熱中喜渴。穴太衝

治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少氣。身體重。膝內廉內踝前痛。穴中封,五里

治黃疸腹滿不能食。穴脊中

治黃疸喜欠。不下食。脅下滿欲吐。身重不欲動。穴脾俞

治黃疸目黃。穴勞宮

治目黃振寒。穴中脘,大陵

治黃疸。穴脾俞

療腰身黃。脹滿。腹肚瀉痢身重。四肢不收。黃疸。邪氣積聚。腹痛寒熱。穴脾俞

療身黃羸瘦。穴章門

治馬黃。黃疸等病。穴黃門穴(從鼻頭直入髮際。度取通繩分為三斷繩。取一分入髮際。當繩頭針是穴)

治馬黃。黃疸。上齦里穴。正當人中及唇。針三鋥。

治馬黃。黃疸。四時等病。上齶穴。入口裡邊。在上縫赤白脈是。針三鋥。

治黃疸。舌下穴。俠舌兩邊針。

治馬黃黃疸。寒暑瘟疫。唇里穴。正當承漿裡邊。逼齒齦。針三鋥。

治四時寒暑所苦。疸氣溫病。穴顳顬。針灸。

治馬黃黃疸疫通身。並黃語。音已不轉者。俠人中穴。火針。

治馬黃急疫。俠承漿穴。

治馬黃黃疸急疫等病。穴巨闕。灸穴七壯。

治馬黃黃疸。穴上脘。灸七壯。

治馬黃黃疸。男陰縫穴。拔陰反向上灸。若女人玉門是穴。男女針灸無恠。

治頭中百病。馬黃黃疸。穴風府。針灸之。

治馬黃黃疸。熱府穴在第二節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治馬黃黃疸。寒暑諸毒。穴心俞,肝俞,脾俞,腎俞,腳後跟穴。在白肉後際。針灸隨便。

治黃疸。通治百毒。穴肺俞(灸)

治馬黃。黃疸寒暑疫毒。耳中穴。在耳門孔上橫梁是。針灸之。

治馬黃黃疸。寒暑溫疫。頰裡穴。從口吻邊入往對頰裡去口一寸。針頰兩邊同法。

治馬黃黃疸。䑀石子頭穴(還取病人手。自提臂從腕中太淵絞向上一尺接白肉際。灸七壯)

治黃疸。乳孔穴。度乳至臍中屈筋頭骨是。灸百壯。

治馬黃瘟疫。穴太衝。針灸隨便。

治傷泡身黃。穴章門

治三十六黃確應用俞穴處。穴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腎俞,膽俞,小腸俞,胃俞,大腸俞,膀胱俞,風門,百會,接脊一穴。在背當中心。天窗,明堂,神庭,風府,風池,玉枕承漿,太陽,鳩尾,巨闕,上脘,中脘,下脘,胃脘,陰倍二穴。在胃兩旁各一寸半。章門手太陽,手陽明,勞宮,三里,上廉,下廉,承山,絕骨,足陽明,太衝,伏兔,氣海,丹田,關元,曲骨,魂舍,玉泉。

治黃疸。穴手太陽。灸隨年壯。

資生經云。五苓散治疸病發渴立效。瘀熱在裡。身黃腫。煎茵陳湯下。服此不效。方可針灸。

治黃疸。穴魚際。灸七壯。

治癉善噦。氣走咽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難。嗌中腫痛。吐血。口中熱唾如膠。穴太谿

白話文:

治療黃疸。選用脾俞、胃脘、太谿這些穴位進行針灸。

治療黃疸導致一隻腳冷,一隻腳熱,口渴,以及舌頭活動不便和煩躁飽脹的情況,選用然谷穴進行針灸。

治療黃疸引起的體內發熱和口渴,選用太衝穴進行針灸。

治療全身發黃,偶爾有輕微發燒,食慾不佳,氣短,身體沉重,膝蓋內側和腳踝前方疼痛的情況,選用中封、五里穴進行針灸。

治療黃疸導致腹部飽脹無法進食,選用脊中穴進行針灸。

治療黃疸引發的頻繁打哈欠,食物不易下嚥,脅部飽脹想嘔吐,身體沉重不想移動,選用脾俞穴進行針灸。

治療黃疸引起的眼睛發黃,選用勞宮穴進行針灸。

治療眼睛發黃伴隨畏寒,選用中脘、大陵穴進行針灸。

治療黃疸,再次選用脾俞穴進行針灸。

治療腰部及全身發黃、脹滿、腹瀉、身體沉重、四肢乏力、黃疸、邪氣積聚、腹痛、寒熱交錯,選用脾俞穴進行針灸。

治療全身發黃且身體消瘦,選用章門穴進行針灸。

治療馬黃、黃疸等疾病,選用黃門穴進行針灸(從鼻尖直上到髮際,再沿著頭髮的邊緣找到一根線,將這根線分成三段,取其中的一段,進入髮際,線頭所在的位置就是黃門穴)。

治療馬黃、黃疸,選擇上齦裏的穴位,正好位於人中和嘴脣的中間,針刺三次。

治療馬黃、黃疸、四季的疾病,選擇上齶穴,在口腔頂部的紅白脈絡交匯處,針刺三次。

治療黃疸,選擇舌下穴,分別在舌頭兩側針刺。

治療馬黃、黃疸、寒暑瘟疫,選擇脣裏穴,位於承漿穴的內側,靠近牙齦,針刺三次。

治療四季的寒暑困擾、黃疸、溫病,選擇顳顬穴,可以針灸。

治療馬黃、黃疸、瘟疫導致全身發黃,以及聲音嘶啞,無法正常說話,選擇人中兩側的穴位,使用火針。

治療馬黃、黃疸急性的瘟疫,選擇承漿穴兩側的穴位。

治療馬黃、黃疸急性的瘟疫等疾病,選擇巨闕穴,灸七壯。

治療馬黃、黃疸,選擇上脘穴,灸七壯。

治療馬黃、黃疸,對於男性選擇陰縫穴,對於女性選擇玉門穴,男女皆可針灸。

治療各種頭部疾病、馬黃、黃疸,選擇風府穴,可以針灸。

治療馬黃、黃疸,熱府穴位於第二節椎骨下方兩側,距離中線各一寸五分。

治療馬黃、黃疸、寒暑各種毒素,選擇心俞、肝俞、脾俞、腎俞、腳後跟穴,腳後跟穴位於腳跟白肉與皮膚交界處,針灸均可。

治療黃疸,可以治療多種毒素,選擇肺俞穴,灸療。

治療馬黃、黃疸、寒暑瘟疫,選擇耳中穴,位於耳門孔上方的橫梁,針灸均可。

治療馬黃、黃疸、寒暑溫疫,選擇頰裡穴,從嘴角邊緣往頰裡方向一寸處,針刺頰部兩側。

治療馬黃、黃疸,選擇䑀石子頭穴,(取患者手臂,自手腕太淵穴開始,向上一尺接白肉際,灸七壯)。

治療黃疸,選擇乳孔穴,位於乳頭至肚臍中間的屈筋頭骨,灸一百壯。

治療馬黃瘟疫,選擇太衝穴,針灸均可。

治療水泡傷害導致的全身發黃,選擇章門穴。

治療36種黃疸,選擇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腎俞、膽俞、小腸俞、胃俞、大腸俞、膀胱俞、風門、百會、接脊一穴、天窗、明堂、神庭、風府、風池、玉枕、承漿、太陽、鳩尾、巨闕、上脘、中脘、下脘、胃脘、陰倍二穴、章門、手太陽、手陽明、勞宮、三里、上廉、下廉、承山、絕骨、足陽明、太衝、伏兔、氣海、丹田、關元、曲骨、魂舍、玉泉這些穴位。

治療黃疸,選擇手太陽穴,灸療次數與年齡相同。

根據資生經所述,五苓散可以有效治療黃疸病引起的口渴,對於瘀熱在體內、身體發黃腫脹的情況,應先服用茵陳湯,如果效果不佳,則可以進行針灸。

治療黃疸,選擇魚際穴,灸七壯。

治療黃疸導致的噁心嘔吐、氣息不順、手腳冰冷、大便困難、咽喉腫痛、吐血、口中有熱痰如膠的症狀,選擇太谿穴進行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