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八 (4)
卷四百十八 (4)
1. 傷寒嘔噦
治傷寒煩心。喜嘔。心腹脹噫。煩熱。鬲中不利。穴巨闕
治熱病煩心。喜嘔。胸中澹澹。穴間使
治傷寒。寒熱頭痛嘔衄。穴溫溜
治汗出而嘔痙。穴百會
治寒熱好嘔。穴商丘
治傷寒熱盛。煩嘔。穴大椎
治頭身熱赤欲嘔。穴腎俞
治熱病煩滿嘔噦。穴勞宮
治傷寒逆氣嘔吐。穴曲澤
治傷寒嘔逆。噫噦。鬲中氣閉塞。穴溫溜(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壯)
治傷寒嘔逆。若氣自腹中起。上築咽喉。逆氣連屬不能出或至數十聲上下不得喘息。此由寒傷胃脘。腎氣先虛。逆氣上乘於胃。與氣相侔。不止者難治。謂之噦。
穴灸中脘關元百壯。未止。灸腎俞百壯。宜茱萸丸。此用方論。噦者。俗云。咳逆也。針灸者。當以此求之。
白話文:
治療傷寒導致心煩、想嘔吐、心腹脹滿打嗝、煩熱、胸膈不舒服,可以針刺巨闕穴。
治療熱病導致心煩、想嘔吐、胸中空虛,可以針刺間使穴。
治療傷寒、寒熱交替、頭痛、嘔吐、鼻出血,可以針刺溫溜穴。
治療出汗後嘔吐抽搐,可以針刺百會穴。
治療寒熱交替、容易嘔吐,可以針刺商丘穴。
治療傷寒熱盛、心煩嘔吐,可以針刺大椎穴。
治療頭身發熱、臉色發紅、想嘔吐,可以針刺腎俞穴。
治療熱病導致心煩、肚子脹滿、想嘔吐,可以針刺勞宮穴。
治療傷寒逆氣嘔吐,可以針刺曲澤穴。
治療傷寒嘔吐、打嗝、胸膈氣閉塞,可以針刺溫溜穴,並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凹陷處,灸五十壯。
治療傷寒嘔吐、如果氣從腹部上升,上衝咽喉,逆氣連綿不斷無法排出,或者連續幾十聲上下喘不過氣,這是因為寒氣傷了胃脘,腎氣先虛,逆氣上衝胃部,與氣相持,無法停止,難以治療,稱為呃逆。
可以灸中脘、關元穴各一百壯,如果還沒有停止,再灸腎俞穴一百壯,並服用茱萸丸。治療呃逆的藥方和理論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呃逆俗稱咳逆,針灸治療時應該根據這個來尋找穴位。
2. 瘧論
(附論)
治瘧病灸刺法論曰。足太陽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熱止汗出難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陽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惡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刺足少陽。足陽明瘧。令人先寒。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腳趺上。
足太陰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飲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嘔。嘔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陰瘧。令人吐嘔甚。久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其病難已。足厥陰瘧。令人腰痛。小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小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白話文:
附論:治瘧病灸刺法論
治瘧病灸刺法論說:
足太陽瘧:患者腰痛頭重,寒氣從背部升起,先寒後熱,熱退後汗出不易止住。針刺郄中穴放血治療。
足少陽瘧:患者身體痠痛無力,寒熱症狀不甚明顯,但畏懼見人,心神不寧,發熱時容易出汗。針刺足少陽經穴治療。
足陽明瘧:患者先寒,寒氣襲人,久之才發熱,熱退後出汗,喜歡陽光和火氣,感覺舒適。針刺足陽明經腳趺上穴治療。
足太陰瘧:患者心情不佳,喜歡嘆氣,食慾不振,寒熱交替,汗出後病症加重,容易嘔吐,嘔吐後症狀減輕。此病可以馬上治療。
足少陰瘧:患者嘔吐嚴重,寒熱反覆,發熱時間長,寒氣時間短,喜歡關門閉戶,病症難以治愈。
足厥陰瘧:患者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看似膀胱病,但不是膀胱病,反而頻頻小便,心中恐懼,氣力不足,腹中悶悶不樂。針刺足厥陰經穴治療。
治溫瘧寒瘧。療瘧久不愈。穴譩譆。
治溫瘧痎瘧。穴腰俞,中脘
治痎瘧。穴鬲俞,命門,太谿
治暴瘧。穴陰蹺
治寒瘧。穴上廉
治瘧寒熱。唇口乾。身熱喘。目急痛。穴三間
治瘧發寒熱。頭重煩心。穴至陰
治寒熱痎瘧。穴液門,合谷,陷谷,天池
治發寒熱。瘧久不愈。目視䀮䀮。穴偏歷
治痎瘧久不愈。穴大椎
治痎瘧久不愈者。煩滿少氣。悲恐畏人。臂酸掌熱。手握不伸。穴少府
治痎瘧寒熱灑淅。穴陶道
治寒熱痎瘧。腰腹相引痛。穴命門
治瘧日西發(又云治瘧日發)。穴足臨泣
治久瘧。穴太谿,照海,中渚
白話文:
治療溫瘧、寒瘧,以及久治不癒的瘧疾,可以用穴位譩譆。治療溫瘧、痎瘧,可以用穴位腰俞、中脘。治療痎瘧,可以用穴位鬲俞、命門、太谿。治療暴瘧,可以用穴位陰蹺。治療寒瘧,可以用穴位上廉。治療瘧疾伴隨寒熱、口唇乾燥、身體發熱喘不過氣、眼睛疼痛,可以用穴位三間。治療瘧疾伴隨寒熱、頭重、心煩,可以用穴位至陰。治療寒熱痎瘧,可以用穴位液門、合谷、陷谷、天池。治療發寒熱、久治不癒的瘧疾、眼睛模糊,可以用穴位偏歷。治療痎瘧久治不癒,可以用穴位大椎。治療痎瘧久治不癒、心煩滿、氣短、悲恐、畏懼他人、手臂酸痛、手掌發熱、手握不伸,可以用穴位少府。治療痎瘧伴隨寒熱、反覆發作,可以用穴位陶道。治療寒熱痎瘧、腰腹疼痛,可以用穴位命門。治療瘧疾在傍晚發作(或治療瘧疾在白天發作),可以用穴位足臨泣。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可以用穴位太谿、照海、中渚。
治久瘧振寒。及腋下腫。穴丘墟
治瘧。穴陷谷
治痎瘧色蒼蒼振寒。小腹腫。食怏怏。繞臍痛。足逆冷。不嗜食。身體不仁。太息。穴中封
治痎瘧寒熱。目眩頭痛。暴得耳聾。穴液門
治痎瘧頭痛煩悶。穴腕骨
治寒熱痎瘧口乾。穴商陽
治溫瘧。穴譩譆,中腕,白環俞
治寒熱瘧。穴上髎,偏歷
治寒瘧。唇焦口乾。氣喘。穴三間
治痎瘧寒熱。穴脾俞
資生經云。有人患久瘧。諸藥不效。或教之以灸脾俞即愈。更一人亦久患瘧聞之。亦灸此穴而愈。蓋瘧多因飲食得之。故灸脾俞自效。
治寒瘧不嗜食。穴內庭,厲兌,公孫
白話文:
治療久瘧,伴隨發冷和腋窩腫脹,可以針灸丘墟穴。
治療瘧疾,可以針灸陷谷穴。
治療痎瘧,症狀包括面色蒼白、發冷、小腹腫脹、食慾不振、繞臍疼痛、腳部冰冷、不愛吃東西、身體麻木、嘆氣,可以針灸中封穴。
治療痎瘧,症狀包括寒熱交替、頭暈目眩、突然耳聾,可以針灸液門穴。
治療痎瘧,症狀包括頭痛、煩躁,可以針灸腕骨穴。
治療寒熱痎瘧,症狀包括口乾舌燥,可以針灸商陽穴。
治療溫瘧,可以針灸譩譆穴、中腕穴、白環俞穴。
治療寒熱瘧疾,可以針灸上髎穴、偏歷穴。
治療寒瘧,症狀包括嘴唇乾燥、口乾舌燥、氣喘,可以針灸三間穴。
治療痎瘧寒熱,可以針灸脾俞穴。
《資生經》記載,有人患有久瘧,各種藥物都無效,有人教他用艾灸脾俞穴,結果就治好了。另一個人也患有久瘧,聽說了這個方法,也灸了這個穴位,結果也治好了。因為瘧疾大多是由飲食不節引起的,所以灸脾俞穴就能奏效。
治療寒瘧,伴隨不愛吃東西,可以針灸內庭穴、厲兌穴、公孫穴。
治瘧寒熱。喜驚不欲食。穴京骨
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穴神門
治身寒熱瘧病。心下煩滿。氣逆。穴合谷,陽谿,後谿,陽池,陰都
治寒瘧。穴天樞
治寒瘧嘔沫。喜笑縱唇口。穴列缺
治痎瘧振寒。腹滿煩心。善噦唾味。唇乾。引飲不下。膨脹。手攣指痛。寒慄鼓頷。喉鳴。穴少商
治瘧寒熱。胸背拘急。胸滿膨脹。穴經渠
治溫瘧痎瘧。穴大椎,腰俞
治瘧。頭項強不可俯仰。頭痛振寒。穴大杼
治痎瘧。穴百會,前谷,風池,神道
治痎瘧振寒。熱汗不出。穴上星
治風瘧汗不出。穴偏歷
白話文:
治療瘧疾寒熱,喜驚不願吃東西,可用京骨穴。
治療瘧疾心煩,很想喝冷飲,怕冷又想待在溫暖的地方,咽乾不愛吃東西,可用神門穴。
治療身體寒熱瘧疾,心下煩悶脹滿,氣逆,可用合谷、陽溪、後谿、陽池、陰都穴。
治療寒瘧,可用天樞穴。
治療寒瘧嘔吐泡沫,喜歡笑且張嘴,可用列缺穴。
治療瘧疾寒熱發作,腹部脹滿心煩,容易反胃吐唾液,嘴唇乾,想喝水卻喝不下,身體膨脹,手攣指痛,寒慄發抖,喉嚨發出聲音,可用少商穴。
治療瘧疾寒熱,胸背拘緊,胸部脹滿,可用經渠穴。
治療溫瘧和痎瘧,可用大椎、腰俞穴。
治療瘧疾,頭頸部僵硬無法低頭抬頭,頭痛發冷,可用大杼穴。
治療痎瘧,可用百會、前谷、風池、神道穴。
治療痎瘧寒熱發作,出汗不暢,可用上星穴。
治療風瘧汗不出,可用偏歷穴。
治瘧寒汗不出。穴少澤,復溜,崑崙
治瘧先寒。灑淅甚久而熱。熱去汗出。穴衝陽
治瘧多汗。又云。主瘧多汗。腰痛不可俯仰。目如脫。項似拔。穴然谷,崑崙
治瘧寒熱。穴列缺(又云。主瘧甚熱)後谿,少澤,前谷
治瘧咳逆心煩不得臥。寒熱。穴太泉,太谿,經渠
治乍寒乍熱瘧。穴大陵,腕骨,陽谷,少衝
治瘧振寒。熱盛狂言。穴天樞
治瘧多寒少熱。又治瘧悶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寒厥足熱。穴大鐘
治寒瘧腹痛。穴商丘
治瘧背振寒。項痛。引肘掖腰痛少腹痛。四肢不舉。穴少海
治瘧甚苦寒。咳嘔沫。穴陽谿
白話文:
治療瘧疾寒症出汗不暢,可以針刺少澤、復溜、崑崙穴。
治療瘧疾先寒,持續發冷,之後熱症出現,熱退後出汗,可以針刺衝陽穴。
治療瘧疾多汗,或是腰痛難以彎腰,眼睛像要掉出來,脖子像要被拉斷,可以針刺然谷、崑崙穴。
治療瘧疾寒熱交替,可以針刺列缺、後谿、少澤、前谷穴。
治療瘧疾咳嗽逆氣心煩難以躺下,寒熱交替,可以針刺太泉、太谿、經渠穴。
治療瘧疾忽冷忽熱,可以針刺大陵、腕骨、陽谷、少衝穴。
治療瘧疾發冷,熱症旺盛,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可以針刺天樞穴。
治療瘧疾多寒少熱,或治療瘧疾悶脹嘔吐嚴重,熱盛寒少,想關門閉戶,寒厥足熱,可以針刺大鐘穴。
治療瘧疾寒症腹痛,可以針刺商丘穴。
治療瘧疾背部發冷,頸項疼痛,牽引至肘窩腋窩腰部疼痛,小腹疼痛,四肢無力,可以針刺少海穴。
治療瘧疾寒症嚴重,咳嗽嘔吐痰液,可以針刺陽谿穴。
治瘧不嗜食。惡寒。穴厲兌,內庭
治瘧振寒。寒慄鼓頷。穴小商
治痎瘧熱。穴商丘,神庭,上星,百會,完骨,風池,神道,液門,前谷,光明,至陰大杼
治瘧身熱。穴陰都,少海,商陽,三間,中渚
治瘧身熱。穴列缺
治瘧脅痛不得息。穴陽谷
治瘧足痛。穴俠谿
治瘧從腳胻起。穴衝陽,束骨
治狂瘧頭眩。痛痙反折。穴飛揚
治瘧面赤腫。穴溫溜
治瘧食時發。心痛悲傷不樂。穴天井
治瘧病。穴天府
治風瘧。穴譩譆,支正,少海
治痎瘧少氣。穴三里,陷谷,俠谿,飛揚
王氏云。夫瘧皆生於風。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素問云。痎猶老也。亦瘦也。楊上善云。二日一發為痎瘧。其說與素問千金異)。瘧有數名。先寒後熱。曰寒瘧。先熱後寒。曰溫瘧。熱而不寒曰癉瘧。多寒曰壯瘧。久不瘥曰勞瘧。久不斷曰老瘧。時行後變成瘧。曰瘴瘧。病結為癥瘕曰瘧母。
白話文:
治療瘧疾不愛吃東西,怕冷,可以針刺厲兌穴、內庭穴;治療瘧疾發作時發冷、發抖、下巴抽搐,可以針刺小商穴;治療瘧疾發熱,可以針刺商丘穴、神庭穴、上星穴、百會穴、完骨穴、風池穴、神道穴、液門穴、前谷穴、光明穴、至陰穴、大杼穴;治療瘧疾發熱,可以針刺陰都穴、少海穴、商陽穴、三間穴、中渚穴;治療瘧疾發熱,可以針刺列缺穴;治療瘧疾伴隨肋骨疼痛難以喘息,可以針刺陽谷穴;治療瘧疾伴隨腳痛,可以針刺俠谿穴;治療瘧疾從腳踝處開始發病,可以針刺衝陽穴、束骨穴;治療瘧疾發狂、頭暈、疼痛痙攣、身體反折,可以針刺飛揚穴;治療瘧疾伴隨臉紅腫,可以針刺溫溜穴;治療瘧疾在吃飯時發病,心痛、悲傷、不快樂,可以針刺天井穴;治療瘧疾,可以針刺天府穴;治療風寒引起的瘧疾,可以針刺譩譆穴、支正穴、少海穴;治療瘧疾伴隨氣喘,可以針刺三里穴、陷谷穴、俠谿穴、飛揚穴。王氏說,瘧疾都是由風引起的,夏季受暑熱傷害,秋季就會得瘧疾(《素問》說,痎就是老的意思,也指瘦的意思,楊上善說,每隔兩天發作一次就叫痎瘧,這個說法和《素問》和《千金方》不同)。瘧疾有很多名字,先冷後熱叫寒瘧,先熱後冷叫溫瘧,只熱不冷叫癉瘧,寒氣多叫壯瘧,久治不愈叫勞瘧,長期不斷叫老瘧,流行病之後轉變為瘧疾叫瘴瘧,病邪結成腫塊叫瘧母。
以至肝肺脾腎心胃亦皆有瘧。或每日發。或間日發。或作稍益晏。或作日益早。素問千金等方。論之詳矣。治瘧之方甚多。惟小金丹最佳。予嘗以與人。皆效。然人豈得皆有此藥哉。此灸之所以不可廢也。鄉居。人用旱蓮草捶碎。宜用手掌大(四指闊也)。當兩脅中。以古文錢壓之。
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泡。謂之天灸。尚能愈瘧。況於灸乎。故詳著之。
治諸瘧而脈不見者。刺十指間出血。及看兩舌下有紫腫紅筋。亦須針去血。效。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
治肝瘧。穴刺足厥陰見血。
白話文:
瘧疾會影響肝、肺、脾、腎、心、胃等臟腑,發病時間也各有不同,可能每天發作、隔天發作、發作時間逐漸延後或提前。古籍如《素問》、《千金方》等都詳述了瘧疾的治療方法,其中以小金丹的效果最佳。我曾用小金丹治療過許多病人,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這藥材並非人人都能取得。因此,灸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鄉村,人們會用旱蓮草搗碎,取手掌大小的份量,貼在兩肋部位,用古錢幣壓住,再用舊布條綁好。不久後就會起泡,稱為天灸,也能治療瘧疾。灸法既然有效,天灸自然更值得推廣。
對於脈象不顯的瘧疾患者,可以針刺十指間放血,或者觀察舌下是否有紫腫紅筋,如果有也需要針刺放血,這樣就能治癒。在放血前,要先將患者身上像小豆般大小的紅色斑點全部去除。
治療肝瘧,可以針刺足厥陰穴,直到出血。
治心瘧。穴刺手少陰。
治脾瘧。穴刺足太陰。
治肺瘧。穴刺手太陰陽明。
治胃瘧。穴刺足太陰陽明橫脈出血。
治腎瘧。穴刺足少陰太陽。
治五臟瘧。尺澤二穴。各灸三壯。發時灸。
凡灸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未發者。先灸之。從頭項發者。於未發前。預灸大椎尖頭。漸灸過時止。從腰脊發者。灸腎俞百壯。從手臂發者。灸三間。又灸上星。及大椎。至發時令滿百壯。灸艾炷和黍米粒。若覺小異。即灸百會三壯。若後更發。又七壯。極難愈者。不過三灸。
以足踏地。以線圍足一匝。中折從大椎向百會灸線頭三七壯。炷如小豆。又灸風池二穴三壯。又正頭仰臥。以線量兩乳間。中起從乳向下灸度。隨年壯。男左女右。
白話文:
治療心瘧,用針刺手少陰經穴。治療脾瘧,用針刺足太陰經穴。治療肺瘧,用針刺手太陰、陽明經穴。治療胃瘧,用針刺足太陰、陽明經穴,直到橫脈出血。治療腎瘧,用針刺足少陰、太陽經穴。治療五臟瘧,灸尺澤穴兩個穴位,每穴灸三壯,瘧疾發作時灸。
凡是灸治瘧疾的人,一定要先詢問患者瘧疾發作前,身體哪個部位有不適的感覺,就先灸那個部位。如果從頭項部位發作,在發作前預先灸大椎穴,逐漸灸到發作時間結束。如果從腰脊部位發作,灸腎俞穴一百壯。如果從手臂部位發作,灸三間穴,再灸上星穴和大椎穴,直到發作時灸滿一百壯。用艾炷和黍米粒灸。如果感覺稍微有所好轉,就灸百會穴三壯。如果之後再發作,再灸七壯。非常難治癒的,最多灸三次。
讓患者腳踏地,用線圍繞腳一圈,將線折斷,從大椎穴到百會穴,沿著線灸三七壯,艾炷如小豆般大小。再灸風池穴兩個穴位三壯。然後讓患者頭仰臥,用線量兩乳間的距離,從乳房向下灸,灸的壯數隨著患者年齡增長而增加,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
治痎瘧。穴上星主之。灸七壯。先取譩譆。從取天牖風池。瘧日西而發者。臨泣主之。灸七壯。
治瘧。實則腰背痛。虛則鼽衄。穴飛揚。灸七壯。
治瘧多汗。腰痛不得俯仰。目如脫。項如拔。穴崑崙。灸三壯。又大開口。度上下唇。以繩度心頭。灸此度下頭百壯。又灸脊中央五十壯。遇發時灸二十壯。
治熱多寒少。又云。瘧悶嘔甚。欲閉戶而處。寒厥足熱。穴太谿
治瘧。穴刺足少陰血出愈。
治瘧寒熱。穴合谷,陽池,俠谿,京骨
治瘧病。醫不能救者。以繩量病人腳。圍繞足跟。及五指匝訖。截斷繩不用。所量得繩。置項上。著反向背上。當繩頭處。中脊骨上灸。三十壯則定候。看復惡寒。急灸三十壯則定。此至過發一炊久候之。雖飢。勿與食盡日。此法神驗。男左足。女右足。
白話文:
治療瘧疾,可灸上星穴七壯,先取譩譆穴,再取天牖和風池穴。如果瘧疾在傍晚發作,則灸臨泣穴七壯。
治療瘧疾,實證表現為腰背疼痛,虛證則出現鼻衄。可灸飛揚穴七壯。
治療瘧疾伴隨多汗、腰痛難以彎腰、眼睛無神、頸部僵硬,可灸崑崙穴三壯。此外,還可張開嘴巴,測量上下唇之間的距離,用繩子測量心臟到頭部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下方頭部處灸一百壯,再灸脊柱中央五十壯,瘧疾發作時灸二十壯。
治療熱證多而寒證少的瘧疾,以及瘧疾伴隨噁心嘔吐、想關門不出、寒厥足熱的症狀,可灸太谿穴。
治療瘧疾,可刺足少陰經,出血後可痊癒。
治療瘧疾伴隨寒熱交替,可灸合谷、陽池、俠谿、京骨等穴位。
治療醫治無效的瘧疾,可用繩子測量病人腳的大小,從腳跟繞過五個腳趾,截斷繩子。然後將繩子放在病人的項部,反向放到背部,繩頭處的脊柱骨上灸三十壯,觀察是否還有寒熱症狀。如果症狀依然存在,就急灸三十壯,並觀察一頓飯的時間,即使病人感到飢餓,也不能給予食物。這種方法非常有效,男性用左腳,女性用右腳。
治瘴瘧服藥後。穴灸大椎三四十壯。無不斷。若先寒者。將欲寒者。預前以炭火安床下。令背暖。並取鱉甲末一方寸匕。暖酒和服。至發時。令得三服被覆。過時無不斷。此是陶氏法。比欲寒時但以火灸其背。亦乃即瘥者。縱發亦輕。效驗。
治瘧。從手發者。灸三間。三年痎瘧欲發。慘慘則下火。從腰發者。灸腎俞百壯。
治瘧疾久不愈。不問男女。於大椎中第一骨節盡處。先針後灸三七壯。立效。或灸第三骨節亦可。
治瘧疾。穴灸大椎百會。各隨年壯。
白話文:
治療瘴瘧,服藥後,用艾灸大椎穴三四十壯,持續灸治,不可間斷。若患者先有寒顫,或將要發作寒顫,則預先在床下放置炭火,使背部溫暖。同時取鱉甲粉末一小撮,用溫酒調和服用。等發病時,務必服用三次,蓋上厚被。過了發病時間,也不要停止灸治。這是陶氏的治療方法。如果在將要發寒時,只用火灸背部,也能很快痊癒。即使發病,症状也會減輕,效果顯著。
治療瘧疾,如果從手部發病,灸三間穴;如果三年瘧疾將要發作,感到身體沉重,就用灸法驅除體內寒氣。如果從腰部發病,灸腎俞穴一百壯。
治療長期不愈的瘧疾,不分男女,在大椎穴第一個骨節盡頭處,先針刺後灸治,灸三七壯,效果立即顯現。也可以灸治第三個骨節。
治療瘧疾,灸大椎穴和百會穴,每次灸治的壯數根據患者的年齡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