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3)
卷四百十三 (3)
1. 足厥陰肝之經
乙日,乙與庚合
肝。,肝為井(大敦)。心為榮(少府)。脾為俞(太名)。肺為經(經渠)。腎為合(陰谷)。化本包絡。
肝引血行。
乙日乙酉時肝為井(木)。丁亥時心為榮(火)。己丑時脾為俞(土)。辛卯時肺為經(金)。癸巳時腎為合(水)。
乙未時血納包絡。
肝。大敦為井主肝家。心痛腹脹陰汗賒。中熱屍厥如死狀。血崩臍痛用針加。
心。少府心滎本節中。少氣悲憂虛在心。心痛狂顛實譫語。寒熱胸中便下針。
脾。太白脾俞骨下分。身熱腹脹血便膿。吐逆霍亂心中痛。下針一刺得安寧。
肺。經渠肺經熱在胸。掌後寸口脈陷中。熱喘病疼心吐逆。禁灸神針有大功。
腎。陰谷腎合膝後分。腳痛難移好用針。小腹急痛並漏下。小便黃赤建中尋。
白話文:
在乙日,乙與庚相合,這一天與肝臟相關。
肝臟是人體的井,而大敦穴就是肝的代表。心臟則像是榮華,由少府穴代表。脾臟像山丘,太白穴是其象徵。肺部像是經緯,經渠穴為其反映。腎臟則是合流,陰谷穴是其表現。這些都是人體五臟的本質,被包含在包絡之中。
在乙日的乙酉時刻,肝臟作為木元素的井穴(大敦)開始運作。在丁亥時刻,心臟作為火元素的榮穴(少府)開始工作。在己丑時刻,脾臟作為土元素的俞穴(太白)開始運轉。在辛卯時刻,肺部作為金元素的經穴(經渠)開始活動。在癸巳時刻,腎臟作為水元素的合穴(陰谷)開始作用。
到了乙未時刻,血液會進入包絡。
肝臟:大敦穴是肝臟的井穴,主要負責肝臟的功能。當出現心痛、腹脹、陰汗多、中熱、屍厥等症狀,或者血崩、臍痛的情況,可以通過針刺大敦穴來治療。
心臟:少府穴是心臟的榮穴,位於手肘內側。如果出現少氣、悲憂、心痛、狂顛、譫語等情況,或者有寒熱交錯、胸痛的症狀,可以通過針刺少府穴來緩解。
脾臟:太白穴是脾臟的俞穴,位於小腿上。如果出現身體發熱、腹脹、血便、嘔吐、霍亂、心痛等症狀,可以通過針刺太白穴來治療。
肺部:經渠穴是肺部的經穴,位於手腕後方。如果出現熱喘、胸痛、嘔吐等症狀,禁用灸法,而針刺經渠穴有奇效。
腎臟:陰谷穴是腎臟的合穴,位於膝蓋後方。如果出現腳痛、小腹急痛、漏下、小便黃赤等情況,可以通過針刺陰谷穴來治療。
2. 手太陽小腸之經
丙日,丙與辛合
小腸。,小腸為井(少澤)。胃為榮(內庭)。大腸為俞(三間)。小腸為原(腕骨)。膀胱為經(崑崙)。膽為合(陽陵泉)。
小腸引氣行,火原在子。火入水鄉。
丙日丙申時小腸為井(金)。戊戌時胃為榮(水)。庚子時大腸為俞(木)。並過本原腕骨穴。故火原在子。壬寅時膀胱為經(火)。甲辰時膽為合(土)。
丙午時氣納三焦。
小腸。少澤元本手太陽。井注喉痹舌生瘡。臂痛咳嗽連項急。目生翳膜一針康。
胃。內庭胃榮本中。四肢厥逆滿腹疼。口喎牙痛依穴用。使下神針便去根。
大腸。三間為俞本節後。喉痹咽哽齒齲疼。胸滿腸鳴洞泄頻。唇焦氣喘針時定。
小腸。腕骨為原手踝中。熱病相連汗出頻。目中淚出兼生翳。偏枯臂舉只神針。
膀胱。崑崙為經外後跟。腰疼腰重更難行。頭疼吐逆並腹脹。小兒癇搐一齊針。
膽。陽陵泉穴膽合間。腰伸不舉臂風癇。半身不遂依針刺。膝勞冷痹一針安。
白話文:
在丙日這天,根據五行學說,丙與辛相配,所對應的是小腸。具體到人體穴位上,小腸的起始點是少澤穴,胃的榮穴是內庭穴,大腸的俞穴是三間穴,小腸的原穴是腕骨穴,膀胱的經穴是崑崙穴,膽的合穴是陽陵泉穴。
在丙日的丙申時,小腸的起始點是少澤穴,屬金。在戊戌時,胃的榮穴是內庭穴,屬水。在庚子時,大腸的俞穴是三間穴,屬木。這些時刻都會經過小腸的原穴腕骨穴,因此可以理解為火的起源在子時。在壬寅時,膀胱的經穴是崑崙穴,屬火。在甲辰時,膽的合穴是陽陵泉穴,屬土。
在丙午時,氣息會被納入三焦。
小腸:少澤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起始點,可治療喉嚨痛、舌生瘡、手臂疼痛、咳嗽、頸部緊繃、眼睛生翳等症狀。
胃:內庭穴是胃的榮穴,可治療四肢厥逆、腹部疼痛、口歪、牙痛等症狀。
大腸:三間穴是大腸的俞穴,可治療喉嚨痛、咽喉梗塞、牙齒疼痛、胸部飽滿、腸鳴、頻繁拉肚子、嘴脣乾燥、呼吸困難等症狀。
小腸:腕骨穴是小腸的原穴,可治療高燒、頻繁出汗、眼睛淚流不止、眼生翳、半身不遂、手臂無力等症狀。
膀胱:崑崙穴是膀胱的經穴,可治療腰痛、行走困難、頭痛、嘔吐、腹部脹痛、兒童癲癇等症狀。
膽:陽陵泉穴是膽的合穴,可治療腰伸不直、手臂無力、半身不遂、膝蓋疲勞、冷感和麻木等症狀。
3. 手少陰心之經
丁日,丁與壬合
心。,心為井(少衝)。脾為榮(大都)。肺為俞(太淵)。腎為經(復溜)。肝為合(曲泉)。化本包絡。
心引血行
丁日丁未時心為井(木)。己酉時脾為榮(火)。辛亥時肺為俞(土)。癸丑時腎為經(金)。乙卯時肝為合(水)。
丁巳時血納包絡。
心。少衝為井是心家。熱病煩滿上氣賒。虛則悲驚實喜笑。手攣臂痛用針加。
脾。大都脾榮本節中。熱病相連是逆行。腹滿煩悶並吐逆。神針一刺即時寧。
肺。太淵肺俞掌後尋。嘔吐咳逆腹膨膨。眼目赤筋白翳膜。心疼氣上一般針。
腎。腹溜腎經魚肚中。兩目䀮䀮喜怒停。腹內雷鳴並脹滿。四肢腫痛刺時靈。
肝。曲泉肝合胕骨中。女人血瘕腹腫疼。身熱喘中氣勞病。足疼泄利又便膿。
白話文:
在丁日,丁與壬相合,這是在說心臟的事。心臟的起始點在少衝穴,脾臟的相關穴位在大都穴,肺臟的相關穴位在太淵穴,腎臟的相關穴位在復溜穴,而肝臟的相關穴位在曲泉穴。這些都屬於心包絡的範疇。
心臟推動血液運行。
在丁日的丁未時,心臟的起始點(屬木)在少衝穴;己酉時,脾臟的相關穴位(屬火)在大都穴;辛亥時,肺臟的相關穴位(屬土)在太淵穴;癸丑時,腎臟的相關穴位(屬金)在復溜穴;乙卯時,肝臟的相關穴位(屬水)在曲泉穴。
在丁巳時,血液會被納入心包絡中。
心臟:少衝穴作為心臟的起始點,若出現熱病、煩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虛弱時人會感到悲傷驚恐,病情實證時則會喜笑不停,若出現手部抽筋、手臂疼痛等情況,可以通過針灸來治療。
脾臟:大都穴在脾臟的部位,如果熱病且病情逆行,可能伴隨腹部飽脹、煩悶、噁心嘔吐等症狀,只要正確施針,立刻就能緩解。
肺臟:太淵穴在手掌後方,若出現嘔吐、咳嗽、腹脹等症狀,或是眼睛紅筋、白翳膜,心臟疼痛、氣上衝等問題,都可以通過針灸得到改善。
腎臟:復溜穴在腹部,若雙眼無神,情緒易怒,或是腹部有雷鳴聲、脹滿感,四肢腫痛,針灸能有效緩解。
肝臟:曲泉穴在腿骨中,若是女性有血瘕、腹部腫痛,身體發熱、喘息、氣勞病,腳痛、腹瀉、便膿等症狀,針灸也能帶來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