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二 (14)

1. 足少陰腎經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取其經少陰少陽血者。

腎熱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胻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消消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陽。腎熱病者。頤先赤。故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九刺。

足少陰腎經。從足走胸中。長六尺五寸。左右共一丈三尺。凡五十四穴。

湧泉二穴。然谷二穴。太谿二穴。大鐘二穴。照海二穴。水泉二穴。復溜二穴。交信二穴。築賓二穴。陰谷二穴。橫骨二穴。大赫二穴。氣穴二穴。四滿二穴。中注二穴。肓腧二穴。商曲二穴。石關二穴。陰都二穴。通谷二穴。幽門二穴。步廊二穴。神封二穴。靈墟二穴。神藏二穴。彧中二穴。腧府二穴。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

腎臟有病的人,會出現腹部腫大、小腿腫脹、喘咳、身體沉重、夜間盜汗、怕風等症狀。腎虛則會胸痛、腹部疼痛(上腹及下腹)、突然昏倒、情緒低落。治療時,會取少陰經和少陽經的出血點。

腎臟有熱症的人,初期會腰痛、腰部酸痛、口渴頻飲、發熱、發熱加劇則頸項疼痛且僵硬,腰部寒冷且酸痛,腳底發熱,不想說話。病情逆轉,頸項疼痛會變得隱隱約約。戊己日病情加重,壬癸日則大汗淋漓,若氣逆則在戊己日死亡。治療時會針刺足少陰經和太陽經。腎熱病患者,下巴先發紅,所以熱病初期會出現身體沉重、骨痛、耳聾、嗜睡等症狀。病情嚴重時,需要針刺五十九個穴位。

足少陰腎經從腳底經絡上行至胸腔,全長六尺五寸,左右兩側共一丈三尺,共有五十四個穴位。

湧泉穴(兩個)、然谷穴(兩個)、太谿穴(兩個)、大鐘穴(兩個)、照海穴(兩個)、水泉穴(兩個)、復溜穴(兩個)、交信穴(兩個)、築賓穴(兩個)、陰谷穴(兩個)、橫骨穴(兩個)、大赫穴(兩個)、氣穴(兩個)、四滿穴(兩個)、中注穴(兩個)、肓腧穴(兩個)、商曲穴(兩個)、石關穴(兩個)、陰都穴(兩個)、通谷穴(兩個)、幽門穴(兩個)、步廊穴(兩個)、神封穴(兩個)、靈墟穴(兩個)、神藏穴(兩個)、彧中穴(兩個)、兪府穴(兩個)。

2.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主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三焦為心包之維,故心包脈歷絡三焦之經也)。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太陰行臑之前,少陰行臑之後,而心主行其中也),入肘中(曲澤穴分也),下臂行兩筋之間(兩筋之間,間使所居),入掌中(勞宮所在也),循中指出其端(中衝在此中指之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手心主,自此交入手少陽)。是動則病(手厥陰常多血少氣,今氣先病,是謂是動也),手心中熱,肘臂攣急(肘臂變急,蓋謂屈而不伸也),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席延經云,澹澹水搖也),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血受病於氣,是氣之所生,故云,所生病也),煩心,心痛,掌中熱。若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於兩筋之間,循經以上,繫於心包絡。心系實,則心痛,虛則為煩,取之兩筋間也。

手心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賁。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閉,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痹也。

手厥陰心包脈,從腹走手,長三尺五寸,左右共七尺,凡一十八穴。

天池二穴,天泉二穴,曲澤二穴,郄門二穴,間使二穴,中衝二穴,內關二穴,勞宮二穴,太陵二穴。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起源於胸腔之中,然後向外連接到心包,往下穿過膈肌,再穿越並絡繫三焦(因為三焦是心包的支撐,所以心包的脈絡會經過三焦的經絡)。

它的一個分支會沿著胸部出到脅下腋窩三寸處,然後往上到腋窩下方,再往下沿著手臂內側,行走在太陰和少陰兩經脈之間(太陰經位於手臂前方,少陰經位於手臂後方,而心包經則行走在中間)。然後進入肘部(此處有曲澤穴),再往下手臂,行走於兩條筋脈之間(這正是間使穴的位置)。最後進入手掌中(勞宮穴的所在地),沿著中指延伸至指尖(中衝穴就在此中指的末端)。

另一個分支從手掌開始,沿著小指和無名指延伸,直至指尖(手心包經從此處交接到手少陽三焦經)。

如果手厥陰心包經出現問題,可能會出現手心發熱、肘部和手臂肌肉緊繃、腋下腫脹,嚴重時會感到胸脇支撐感滿溢、心中不安、心跳加速、面色紅潤、眼睛泛黃、笑容不斷等症狀。

這些症狀主要是由脈絡疾病引起,可能導致心煩、心痛、手掌發熱。若病情加重,脈搏在寸口處比人迎脈大一倍;若病情減輕,寸口脈反而比人迎脈弱。

手心包經的分支,名為內關,距離手腕二寸,從兩條筋脈之間穿出,沿經絡向上,連接到心包絡。如果心包絡實,可能會心痛;如果是虛,則會感到煩躁,治療應從兩條筋脈之間進行。

手心包經的筋脈,起始於中指,與太陰筋脈並行,結於肘部內側。向上沿著手臂陰面,在腋下結束,向下分散在前後夾脅。其一分支進入腋下,分散於胸中,結於心包。如果這部分出現問題,可能導致轉筋、前胸疼痛、呼吸困難。治療方式為使用燒灼針灸,以瞭解病情,以痛點作為針灸的部位,這種情況被稱為初冬的風濕病。

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從腹部延伸到手部,長度約三尺五寸,左右兩側共有七尺,總共有十八個穴位。

包括天池穴兩個、天泉穴兩個、曲澤穴兩個、郄門穴兩個、間使穴兩個、中衝穴兩個、內關穴兩個、勞宮穴兩個、太陵穴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