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七 (3)
卷四百十七 (3)
1. 風勞
治風勞氣咳嗽。胸中鬱郁。身熱目眩。穴大杼
治風勞食氣。穴大椎
治風勞。嘔逆上氣。胸背痛。喘氣臥不安。穴風門
治風勞。腰脊痛。穴膀胱俞
治風勞。臂肘不仁。穴附分
治風勞。驚恐吐血。肘臂痛。嗜臥。四肢不得動。穴五里
治風勞失精。身體極痛。泄水下痢膿血。陰腫䯒痛。穴曲泉
治風勞腰痛。穴膀胱俞,關元
治風勞痹逆。狂邪。膝冷。手節攣縮。身癮疹。腹脹少氣。頭重風勞。穴伏免。灸腦戶五壯。針三分。補之。
治風勞發背癰疽。
用麻繩一條。蠟過從手中指第二節。量至心坎骨截斷。須直伸臂折過。自前項下取中。纏至後心相對令齊閉口。量兩吻闊狹以此為則。對灸七壯。神效。
白話文:
治療風勞引起的咳嗽,胸悶鬱結,身體發熱,頭昏眼花,可用大杼穴。
治療風勞引起的食積,可用大椎穴。
治療風勞引起的嘔吐逆氣,胸背疼痛,呼吸急促,臥床不安,可用風門穴。
治療風勞引起的腰背疼痛,可用膀胱俞穴。
治療風勞引起的胳膊肘麻木,可用附分穴。
治療風勞引起的驚恐吐血,肘臂疼痛,嗜睡,四肢無力,可用五里穴。
治療風勞引起的遺精,全身疼痛,腹瀉帶膿血,陰囊腫痛,可用曲泉穴。
治療風勞引起的腰痛,可用膀胱俞穴和關元穴。
治療風勞引起的痺症,狂躁,膝蓋冰冷,手指關節攣縮,身上起蕁麻疹,腹脹氣短,頭昏眼花,可用伏兔穴,灸腦戶穴五壯,針刺三分,補之。
治療風勞引起的背部癰疽,可用麻繩一條,以蠟封住中指第二節,量至心坎骨截斷,必須伸直手臂折過,從前項下取中,纏繞到後心相對,使口閉合,量兩吻的寬窄以此為準,對著灸七壯,效果神奇。
2. 風痙
治風痙。穴顱囟
治風痙口噤牙疼。頰腫惡寒。舌強不能言。穴大迎
治寒熱風痙。脊強反折。瘛瘲。穴啞門
治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穴天衝
治熱痙引骨痛。穴脾俞,膀胱俞
治瘛瘲沫出。寒熱。痙引骨痛。穴上關
治寒熱痙反折。穴腎俞,中膂俞,長強
治筋寒熱痙。筋急手相引。穴肝俞
治痙上氣失音不能言。穴魚際
治反折。穴腰俞
治角弓反張。穴百會
治脊強反折。穴上髎,腰俞
白話文:
治療風痙。取穴顱囟。
治療風痙、口噤牙疼、頰腫惡寒、舌強不能言。取穴大迎。
治療寒熱風痙、脊強反折、瘛瘲。取穴啞門。
治療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取穴天衝。
治療熱痙引骨痛。取穴脾俞、膀胱俞。
治療瘛瘲沫出、寒熱、痙引骨痛。取穴上關。
治療寒熱痙反折。取穴腎俞、中膂俞、長強。
治療筋寒熱痙、筋急手相引。取穴肝俞。
治療痙上氣失音不能言。取穴魚際。
治療反折。取穴腰俞。
治療角弓反張。取穴百會。
治療脊強反折。取穴上髎、腰俞。
3. 風眩
治風眩項痛。頭強寒熱。穴完骨
治卒不識人。風眩鼻塞。穴當陽,臨泣
治風眩。穴後頂,玉枕,頷厭
治風眩驚手卷(甲乙。手卷作手腕痛)。泄風汗出腰項急,穴陽谷
治風眩頭痛。嘔吐心煩。穴承光
治坐如在舟車中。穴申脈
治風頭眩。穴神庭,上星,囟會
治風眩。穴天牖,前頂
治頭目風眩。穴攢竹
王氏云。千金方載。徐嗣之言曰。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足。胸上蓄熱。實痰與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謂之風眩瞀。大人曰癲。小兒曰癇。則是風眩癲癇。本一疾也。不知後人何為折而三之。予因分為三門。且從為之辭。以釋世醫之疑雲。
白話文:
治療風眩項痛、頭強寒熱,可用完骨穴。
治療突然不認識人、風眩鼻塞,可用當陽穴、臨泣穴。
治療風眩,可用後頂穴、玉枕穴、頷厭穴。
治療風眩手卷(手腕痛)、泄風汗出腰項急,可用陽谷穴。
治療風眩頭痛、嘔吐心煩,可用承光穴。
治療坐著感覺像在船車中,可用申脈穴。
治療風頭眩,可用神庭穴、上星穴、囟會穴。
治療風眩,可用天牖穴、前頂穴。
治療頭目風眩,可用攢竹穴。
王氏說,《千金方》記載徐嗣之說:風眩病起於心氣不足,胸上蓄熱,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昏迷。因此稱為風眩昏迷,成人稱為癲癇,小兒稱為癇症,風眩癲癇本是同一個病症。不明白後人為何將其分成三種,我因此將其分為三門,並撰寫解釋,以解開世醫的疑惑。
治醉酒風熱發。兩目眩痛。及治不能飲。煩備嘔吐。穴率谷
治風眩。穴天柱
治風眩。心中恍惚不定。
以繩橫度口至兩邊。即得口寸數。便以其繩一頭。度鼻盡其兩邊兩孔間。得鼻寸數。中屈之取半合。於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覓頭上回發。當回發灸之。以度四邊左右前後。當繩端灸之前。以面為正。並依年壯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須瘡瘥又灸。壯數如前。若數處回發。則灸其近當鼻者。或回發近額亦宜灸。
治諸風眩暈。穴囟會。灸七壯。真頭痛者。其痛上穿風府。陷入干泥丸宮。不可以藥愈。夕發旦死。旦發為死。蓋頭中人之根根。氣失絕也。
白話文:
治療因酒醉引發的風熱症,症狀包括雙眼昏花疼痛,以及無法飲酒、噁心嘔吐,可以使用率谷穴。
治療風眩症,可以使用天柱穴。
治療風眩症,伴隨心神恍惚不定,可以使用天柱穴。
用繩子橫著量一下嘴巴的寬度,得到口寸數。再用繩子的另一端量一下鼻子的寬度,也就是兩個鼻孔之間的距離,得到鼻寸數。把繩子對折,取一半,在嘴巴寬度的中點對折的地方,先找到頭上頭髮旋轉的地方,在頭髮旋轉的地方灸治。以繩子量出來的四個方向,也就是左右前後,在繩子末端灸治的地方,以面部為中心,依據年紀大小,每一年灸治三次,每次灸治完畢等傷口痊癒後再灸治,灸治的次數按照上述方法計算。如果頭髮旋轉的地方有多處,就灸治靠近鼻子那一處。如果頭髮旋轉的地方靠近額頭,也應該灸治。
治療各種風眩暈症,可以使用囟會穴,灸治七壯。如果患有真頭痛,疼痛會向上穿透風府穴,深入泥丸宮,藥物無法治療,晚上發病,第二天早上就會死亡;早上發病,就會當天死亡。這是因為頭部是人體的根本,氣血已經枯竭。
4. 風痹
治驚悸瘛瘲。風痹。臂肘痛。捉物不得。穴天井
治風痹。手臂不舉。肩中熱痛。穴肩貞
治風痹肘攣。手臂不舉。穴尺澤
治寒熱風痹。項痛背肩急。頭痛。穴消濼
治風痹膝內痛。引臏不可屈伸。喉咽痛。穴膝關
治痿厥風痹。頭重䪼痛。髀樞股䯒痛。瘛瘲。風痹不仁。時有寒熱。四肢不舉。穴附陽
治風痹不仁。穴陽輔,陽關
治風痹。穴委中
治風痹。穴少海
治風濕痹。穴委中,下廉
治冷風濕痹。及治卒病肉痹。不知人。穴環跳
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四曰風痹。巢氏曰。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風多者為風痹。風痹之狀。肌膚盡痛而復手足不隨也。醫治當以此求之。速與續命湯依俞穴灸之云。
治周身痹大風。穴膈俞二穴。各灸五壯。
白話文:
治療驚悸、癲癇、風痺、手臂肘部疼痛、拿物無力,可針刺天井穴。治療風痺、手臂抬不起來、肩部熱痛,可針刺肩貞穴。治療風痺、肘關節攣縮、手臂抬不起來,可針刺尺澤穴。治療寒熱風痺、脖子疼痛、背部和肩膀僵硬、頭痛,可針刺消濼穴。治療風痺膝蓋內側疼痛、牽連膝蓋不能屈伸、喉嚨疼痛,可針刺膝關穴。治療痿厥、風痺、頭重頭疼、大腿根部和股骨疼痛、癲癇、風痺麻木、偶爾發熱、四肢抬不起來,可針刺附陽穴。治療風痺麻木,可針刺陽輔穴、陽關穴。治療風痺,可針刺委中穴。治療風痺,可針刺少海穴。治療風濕痺,可針刺委中穴、下廉穴。治療寒風濕痺以及突然發病的肉痺、不認識人,可針刺環跳穴。岐伯說,中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四種,第四種就是風痺。巢氏說,風寒濕三氣結合就會形成痺症,以風氣為主的就是風痺。風痺的症狀是全身肌肉疼痛,而且手腳不聽使喚。醫生治療時就應該根據這些症狀來尋找病因,然後用續命湯配合穴位灸治。治療全身痺症、大風,可灸刺膈俞穴兩穴,每次灸五壯。
5. 風癇
治癲風不識人。羊鳴。穴神庭。
治風癇。青風心風。角弓反張。羊鳴多哭。言語不擇。發時即死。吐沫。心熱悶。頭風多睡。心煩驚悸。無心力。忘前失後。食無味。頭重。飲酒面赤。鼻塞。及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角弓反張。羊癇吐舌。穴百會
治風癇。中風角弓反張。或多哭。言語不擇。發即無時。盛即吐沫。心煩驚悸。穴百會。
治風癇目戴上不識人。穴神庭,絲竹空
治心中煩悶。熱風風癇。浪言或作鳥聲。不能食。無心力。穴巨關。
治肌膚痛。耳聾。風癇。穴會宗
治風癇。穴脊中,湧泉
治風癇。穴前頂
治風癇熱痛。可瀉而後補。穴上脘
白話文:
治療癲癇,患者不認識人,羊鳴時,針刺神庭穴。
治療風癇,青風心風,角弓反張,羊鳴多哭,言語不擇,發病時就死,吐口水,心熱悶,頭痛多睡,心煩驚悸,無力,忘記過去,失去未來,吃東西沒味道,頭重,喝酒臉紅,鼻塞,以及治療登高唱歌,脫衣服跑,角弓反張,羊癇吐舌,針刺百會穴。
治療風癇,中風角弓反張,或多哭,言語不擇,發作沒有時間規律,嚴重時就吐口水,心煩驚悸,針刺百會穴。
治療風癇,眼睛往上看,不認識人,針刺神庭穴,絲竹空穴。
治療心中煩悶,熱風風癇,胡言亂語或像鳥叫,不能吃東西,無力,針刺巨關穴。
治療皮膚疼痛,耳聾,風癇,針刺會宗穴。
治療風癇,針刺脊中穴,湧泉穴。
治療風癇,針刺前頂穴。
治療風癇熱痛,可以瀉後補,針刺上脘穴。
治風癇癲邪。穴脊俞
治風癇。穴湧泉,神聰,強間
治癇病。羊鳴吐舌。穴天井
治馬癇。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穴項風府,臍中。灸三壯。
治牛癇。目正直視。腹脹。穴鳩尾骨,大椎各灸三壯。
治羊癇。喜揚目吐舌。穴大椎。灸三壯。
治豬癇。喜吐沫。穴完骨兩旁各一寸。灸七壯。
治犬癇。手屈拳攣。穴兩手心,足太陽,肋戶各一壯。
治雞癇。搖頭反折。喜驚自搖。穴足諸陽。灸各三壯。
治風癇。穴神庭,脊俞
徐嗣曰。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足。胸上蓄熱。實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為之風眩瞀。大人曰癲。小兒曰癇。此方為治。萬無不愈。困急時。但度灸穴。使大針針之。無不瘥者。初得針竟便灸最良。餘業之以來。三十餘年。所救活者。數千百人。病此而死不逢嗣故也(續命湯。
白話文:
風癇癲邪,可以用脊俞穴治療;風癇可以用湧泉穴、神聰穴、強間穴治療;癇病伴隨羊鳴吐舌症狀,可以用天井穴治療;馬癇伴隨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症狀,可以用項風府穴、臍中穴灸三壯治療;牛癇伴隨目正直視、腹脹症狀,可以用鳩尾骨穴、大椎穴各灸三壯治療;羊癇伴隨喜揚目吐舌症狀,可以用大椎穴灸三壯治療;豬癇伴隨喜吐沫症狀,可以用完骨兩旁各一寸處灸七壯治療;犬癇伴隨手屈拳攣症狀,可以用兩手心、足太陽、肋戶各一壯治療;雞癇伴隨搖頭反折、喜驚自搖症狀,可以用足諸陽穴灸各三壯治療;風癇也可以用神庭穴、脊俞穴治療。徐嗣說,風眩病起於心氣不足,胸上蓄熱,實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因此稱之為風眩瞀,大人患此病稱為癲,小兒患此病稱為癇。這個方法可以治療風眩病,萬無一失。遇到緊急情況,只要找到穴位,用大針針灸,就一定能痊癒。剛針灸完就灸艾最好。我行醫三十多年,救活了數千百人,因為患上這種病而死的人太多了。
主眩發頓悶無知。口沫出血。體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竹瀝一升二合。生地黃汁一升。龍齒末生薑防風麻黃去節各四兩。防己附子炮三兩。石膏十兩。桂二兩。上十味。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氣加附子一兩。紫蘇五合。橘皮半兩)。其論風眩癲癇。甚有理。故並其方附於此(更有竟純湯詳見千金方)。
白話文:
患者主要症狀為頭昏眼花、突然昏迷失去意識、胸口悶痛、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眼睛上翻、嘴巴緊閉不能說話。
治療方法:取竹瀝一升二合、生地黃汁一升、龍齒末、生薑、防風、麻黃(去節)各四兩、防己、附子(炮製)各三兩、石膏十兩、桂枝二兩。以上十味藥材,用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若病人還有氣力,可加附子一兩、紫蘇五合、橘皮半兩。
此方治療風眩癲癇症狀,論證十分合理,因此將其方劑收錄於此(詳細內容可參考《千金方》中的竟純湯)。
但小兒癇。非心氣不足爾。千金有風食驚癇三種。本事有陰陽癲慢脾風三證(慢脾即食癇。宜醒脾沖人參散)。古方有三癇丸治小兒百二十種驚癇(荊芥穗一兩。礬一兩半。生半枯為末。麵糊丸。黍米大。硃砂衣。薑湯下二十丸)。吾謂慢驚用來復丹。急驚三癇丸。食癇醒脾丸可也。
治癲疾馬癇。穴金門,僕參
白話文:
但是小兒的癲癇,並非心氣不足。千金方中提到風、食、驚三種癲癇。本事方中則有陰陽、癲慢、脾風三證(慢脾也就是食癇,適合使用醒脾沖人參散)。古方中也有三癇丸,可以治療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使用荊芥穗一兩、礬一兩半,生半枯研成粉末,用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子,用硃砂包裹,用薑湯送服二十丸)。我認為慢驚可以使用來復丹,急驚則用三癇丸,食癇則用醒脾丸即可。
治療癲疾和馬癇,可以針灸金門穴和僕參穴。
治目五般癇。頭痛鼻塞。穴眉沖
治風癇。熱病。心風。驚悸。霍亂吐痢。伏梁。氣壯如覆杯。穴上脘(一穴),三里(二穴)
凡灸癇病。當先下使虛。乃乘虛而灸之。未嘗有實而灸者。氣逼前後不通殺人。若身體不甚熱。心腹不脹滿。便可灸之。若壯熱滿者。須先下後灸。
白話文:
治療眼部五種癲癇、頭痛鼻塞,可以針灸眉沖穴。治療風癇、熱病、心風、驚悸、霍亂吐瀉、伏梁,以及呼吸急促如覆杯狀,可以用針灸上脘穴(一穴)和三里穴(二穴)。凡是灸治癲癇,應先服用瀉藥使身體虛弱,再趁虛弱時灸治,從未有實證的情況下直接灸治的。因為氣血阻塞不通,會導致人死亡。如果身體不太熱,心腹不脹滿,就可以直接灸治。如果身體發熱且腹部脹滿,則需要先服用瀉藥,再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