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七 (3)

1. 風勞

治風勞氣咳嗽。胸中鬱郁。身熱目眩。穴大杼

治風勞食氣。穴大椎

治風勞。嘔逆上氣。胸背痛。喘氣臥不安。穴風門

治風勞。腰脊痛。穴膀胱俞

治風勞。臂肘不仁。穴附分

治風勞。驚恐吐血。肘臂痛。嗜臥。四肢不得動。穴五里

治風勞失精。身體極痛。泄水下痢膿血。陰腫䯒痛。穴曲泉

治風勞腰痛。穴膀胱俞,關元

治風勞痹逆。狂邪。膝冷。手節攣縮。身癮疹。腹脹少氣。頭重風勞。穴伏免。灸腦戶五壯。針三分。補之。

治風勞發背癰疽。

用麻繩一條。蠟過從手中指第二節。量至心坎骨截斷。須直伸臂折過。自前項下取中。纏至後心相對令齊閉口。量兩吻闊狹以此為則。對灸七壯。神效。

2. 風痙

治風痙。穴顱囟

治風痙口噤牙疼。頰腫惡寒。舌強不能言。穴大迎

治寒熱風痙。脊強反折。瘛瘲。穴啞門

治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穴天衝

治熱痙引骨痛。穴脾俞,膀胱俞

治瘛瘲沫出。寒熱。痙引骨痛。穴上關

治寒熱痙反折。穴腎俞,中膂俞,長強

治筋寒熱痙。筋急手相引。穴肝俞

治痙上氣失音不能言。穴魚際

治反折。穴腰俞

治角弓反張。穴百會

治脊強反折。穴上髎,腰俞

3. 風眩

治風眩項痛。頭強寒熱。穴完骨

治卒不識人。風眩鼻塞。穴當陽,臨泣

治風眩。穴後頂,玉枕,頷厭

治風眩驚手卷(甲乙。手卷作手腕痛)。泄風汗出腰項急,穴陽谷

治風眩頭痛。嘔吐心煩。穴承光

治坐如在舟車中。穴申脈

治風頭眩。穴神庭,上星,囟會

治風眩。穴天牖,前頂

治頭目風眩。穴攢竹

王氏云。千金方載。徐嗣之言曰。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足。胸上蓄熱。實痰與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謂之風眩瞀。大人曰癲。小兒曰癇。則是風眩癲癇。本一疾也。不知後人何為折而三之。予因分為三門。且從為之辭。以釋世醫之疑雲。

治醉酒風熱發。兩目眩痛。及治不能飲。煩備嘔吐。穴率谷

治風眩。穴天柱

治風眩。心中恍惚不定。

以繩橫度口至兩邊。即得口寸數。便以其繩一頭。度鼻盡其兩邊兩孔間。得鼻寸數。中屈之取半合。於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覓頭上回發。當回發灸之。以度四邊左右前後。當繩端灸之前。以面為正。並依年壯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須瘡瘥又灸。壯數如前。若數處回發。則灸其近當鼻者。或回發近額亦宜灸。

治諸風眩暈。穴囟會。灸七壯。真頭痛者。其痛上穿風府。陷入干泥丸宮。不可以藥愈。夕發旦死。旦發為死。蓋頭中人之根根。氣失絕也。

4. 風痹

治驚悸瘛瘲。風痹。臂肘痛。捉物不得。穴天井

治風痹。手臂不舉。肩中熱痛。穴肩貞

治風痹肘攣。手臂不舉。穴尺澤

治寒熱風痹。項痛背肩急。頭痛。穴消濼

治風痹膝內痛。引臏不可屈伸。喉咽痛。穴膝關

治痿厥風痹。頭重䪼痛。髀樞股䯒痛。瘛瘲。風痹不仁。時有寒熱。四肢不舉。穴附陽

治風痹不仁。穴陽輔,陽關

治風痹。穴委中

治風痹。穴少海

治風濕痹。穴委中,下廉

治冷風濕痹。及治卒病肉痹。不知人。穴環跳

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四曰風痹。巢氏曰。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風多者為風痹。風痹之狀。肌膚盡痛而復手足不隨也。醫治當以此求之。速與續命湯依俞穴灸之云。

治周身痹大風。穴膈俞二穴。各灸五壯。

5. 風癇

治癲風不識人。羊鳴。穴神庭。

治風癇。青風心風。角弓反張。羊鳴多哭。言語不擇。發時即死。吐沫。心熱悶。頭風多睡。心煩驚悸。無心力。忘前失後。食無味。頭重。飲酒面赤。鼻塞。及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角弓反張。羊癇吐舌。穴百會

治風癇。中風角弓反張。或多哭。言語不擇。發即無時。盛即吐沫。心煩驚悸。穴百會。

治風癇目戴上不識人。穴神庭,絲竹空

治心中煩悶。熱風風癇。浪言或作鳥聲。不能食。無心力。穴巨關。

治肌膚痛。耳聾。風癇。穴會宗

治風癇。穴脊中,湧泉

治風癇。穴前頂

治風癇熱痛。可瀉而後補。穴上脘

治風癇癲邪。穴脊俞

治風癇。穴湧泉,神聰,強間

治癇病。羊鳴吐舌。穴天井

治馬癇。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穴項風府,臍中。灸三壯。

治牛癇。目正直視。腹脹。穴鳩尾骨,大椎各灸三壯。

治羊癇。喜揚目吐舌。穴大椎。灸三壯。

治豬癇。喜吐沫。穴完骨兩旁各一寸。灸七壯。

治犬癇。手屈拳攣。穴兩手心,足太陽,肋戶各一壯。

治雞癇。搖頭反折。喜驚自搖。穴足諸陽。灸各三壯。

治風癇。穴神庭,脊俞

徐嗣曰。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足。胸上蓄熱。實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為之風眩瞀。大人曰癲。小兒曰癇。此方為治。萬無不愈。困急時。但度灸穴。使大針針之。無不瘥者。初得針竟便灸最良。餘業之以來。三十餘年。所救活者。數千百人。病此而死不逢嗣故也(續命湯

主眩發頓悶無知。口沫出血。體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竹瀝一升二合。生地黃汁一升。龍齒生薑防風麻黃去節各四兩。防己附子炮三兩。石膏十兩。桂二兩。上十味。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氣加附子一兩。紫蘇五合。橘皮半兩)。其論風眩癲癇。甚有理。故並其方附於此(更有竟純湯詳見千金方)。

但小兒癇。非心氣不足爾。千金有風食驚癇三種。本事有陰陽癲慢脾風三證(慢脾即食癇。宜醒脾沖人參散)。古方有三癇丸治小兒百二十種驚癇(荊芥穗一兩。礬一兩半。生半枯為末。麵糊丸。黍米大。硃砂衣。薑湯下二十丸)。吾謂慢驚用來復丹。急驚三癇丸。食癇醒脾丸可也。

治癲疾馬癇。穴金門,僕參

治目五般癇。頭痛鼻塞。穴眉沖

治風癇。熱病。心風。驚悸。霍亂吐痢。伏梁。氣壯如覆杯。穴上脘(一穴),三里(二穴)

凡灸癇病。當先下使虛。乃乘虛而灸之。未嘗有實而灸者。氣逼前後不通殺人。若身體不甚熱。心腹不脹滿。便可灸之。若壯熱滿者。須先下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