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七 (2)
卷四百十七 (2)
1. 中風不語
治脾風占候。聲不出。或上下手。當灸手十指頭。次灸人中。次大椎。次兩耳門前脈。去耳門上下行一寸是。次兩大指節上下。各七壯。
治脾風。穴脾俞。脊兩邊灸各五十壯。凡人脾俞無定所。隨四季月應病。即灸藏俞。是脾穴。此法甚妙。
治脾風者。總忽為八風猥腿風。半身不遂。失音不語者。穴百會灸五百壯。次本神。次承漿。次風府。次肩髃。次心俞。次手五里。次手髓孔。次手少陽。次足五里。次足髓孔。次足陽明。各灸五百壯。
治中風。失喑不能言語。緩縱不隨。及風痱不能語。手足不隨。卒病欲死。不能語。肺中風不能言。穴天窗。先灸五十壯(息火)。百會仍移灸五十壯畢。天窗還灸五十壯。若發先灸百會。則風氣不得泄。內攻五臟喜閉狀。仍失音也。所以先灸天窗。次百會佳。一灸五十壯。
白話文:
治療脾風時,若患者失聲,或手腳不靈活,應灸手十指尖,再灸人中、大椎、兩耳門前脈(耳門上下行一寸處),以及兩大指節上下,每處灸七壯。
治療脾風,可灸脾俞穴,脊兩邊各灸五十壯。脾俞穴的位置不定,應根據季節和病症變化,灸藏俞穴,此穴即為脾穴,此法甚為有效。
治療脾風,尤其八風猥腿風、半身不遂、失音不語等,應灸百會穴五百壯,再灸本神、承漿、風府、肩髃、心俞、手五里、手髓孔、手少陽、足五里、足髓孔、足陽明,每處灸五百壯。
治療中風,若患者失聲不能言語,或肢體麻痺不聽使喚,以及風痱不能語,手足不隨,突然發病危在旦夕,不能言語,或肺中風不能言,應灸天窗穴。先灸五十壯(息火),再灸百會穴五十壯,然後再灸天窗穴五十壯。若先灸百會穴,則風氣無法散發,容易內攻五臟,導致閉塞,仍會失音。因此,應先灸天窗穴,再灸百會穴較佳,每處灸五十壯。
悉泄火勢。復灸之。視病輕重。重者。一處三百壯大效。凡中風服藥益劇者。但是風穴。悉皆灸三壯。無不愈。神良。決定勿疑。不至心者勿浪為灸。
巢氏云。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心脾受風邪。故舌強不語。三陽之經並絡入額頰。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故口噤不得開。
治卒中風口噤不得開。機關(千金翼名頰車)二穴。各灸五壯即得語。又灸隨年壯。僻者逐僻左右灸。
治卒中風口喎。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蜜塞。勿令泄氣。一頭內大豆一顆。並燒艾令燃灸七壯。瘥。右灸左。左灸右。千金不傳。耳病亦灸之。
白話文:
了解火勢的強弱,再進行灸療。根據病情的輕重,重症患者可在一個部位施灸三百壯,效果顯著。凡是中風後服用藥物病情反而加重的,無論是哪個風穴,都應施灸三壯,無不痊癒,效果神速,絕對無疑。若非真心求治者,切勿隨意灸治。
巢氏說,脾脈絡於胃,並夾於咽喉,連接舌根,散布於舌下。心的別脈則連接舌根。心脾受風邪侵襲,就會導致舌強不語。三陽經脈都絡於額頰,並夾於口部。諸陽經脈受風寒之邪侵襲,就會導致筋脈緊縮,因此口部緊閉難以張開。
治療中風口部緊閉難以張開,可用機關穴(《千金翼》稱為頰車穴),左右各灸五壯,即可恢復說話能力。再根據年齡施灸,偏一邊的則左右分別施灸。
治療中風口角歪斜,可用一根長五寸的葦筒,一端插入耳孔,四邊用蜜封住,不可泄氣。另一端放入一顆大豆,並用艾條燃燒灸治七壯,即可痊癒。右邊歪斜就灸左邊,左邊歪斜就灸右邊。這是千金不傳的秘方,耳疾也可以用此法灸治。
治中風口喎。手交脈灸三壯。左灸右。右灸左。炷如鼠屎形。橫安兩頭下火。
治口喎。穴刺承泣。
治風中脈。口眼喎斜(若久不治。亦傳入臟。慎不可忽)。穴聽會,頰車,地倉
經驗方云。自崇寧壬午年五月間。忽口眼喎斜。灸聽會等三穴即正。後右手足麻無力。灸百會發際等七穴得愈。癸未年八月間。氣塞涎上不能語。取金虎丹加膩粉服至四十丸半。氣不通。涎不下。藥從鼻中出。魂魄飛揚。如墜江湖中。頃刻欲絕。灸百會風池等。左右共十二穴。
氣遂通。吐涎幾一碗許。繼又下十餘行。伏枕半月餘。遂平復。方覺意思惺快。每遇心中憒亂。即灸百會風池等穴。無不立效。回知灸有神聖之功。非藥所能及也。甲申十月既望。正思識。
白話文:
治療中風導致的嘴巴歪斜,可以用三壯艾灸手部的交脈穴,左手灸右手,右手灸左手,艾炷大小如鼠屎,橫向放置,兩頭向下點火。
治療嘴巴歪斜,也可以針刺承泣穴。
治療風邪侵犯經脈導致的口眼歪斜(如果久治不愈,也會蔓延到內臟,不可輕忽),可以用針刺聽會、頰車、地倉穴。
經驗方記載,崇寧壬午年五月,我突然出現口眼歪斜,灸刺聽會等三穴後就恢復正常。後來右手腳麻木無力,灸刺百會、發際等七穴後痊癒。癸未年八月,我氣塞涎上不能說話,服用金虎丹加膩粉,共服了四十丸半,但氣不通,涎不下,藥物從鼻中流出,魂魄飄忽,如墜入江湖,瞬間就要斷氣。我急忙灸刺百會、風池等穴,左右各十二穴。
氣隨之通暢,吐出涎液約一碗,之後又排出十餘行。臥床休息半個月後,病情完全恢復,精神煥發。每當心中煩悶,就灸刺百會、風池等穴,效果立竿見影。我深知灸法有神聖功效,非藥物所能及。甲申年十月既望,我神志清醒。
治風中喎。穴列缺。二穴別走陽明者。灸三壯。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治風失音不語。穴合谷。各灸三壯。
治不能言。穴通里
治中風口喎僻。口吻口橫紋間灸。覺大熱便去艾即愈。勿盡艾。則太過。若口左僻灸右吻。右僻灸左吻。又手中指節上灸一炷。
治口喎斜。耳垂下麥粒大。艾灸三壯。左灸右。右灸左。
治風寒之氣客於臟間。滯而不能發。故喑不能言。及喉痹失音。皆風邪所為也。入臟皆能殺人。穴百會。灸百壯。針入三分。補之。
治中風卒失聲。聲噎不出。穴大椎旁一寸五分。又刺耳下。停針之。
治風痱不能語。手足不遂。度病者。手小指內岐間。至指端為度。以置臍上直望心下。以丹注度上端畢。又作兩度。續所註上合其下。開其上。取其本。度橫置其開上。令三合其壯。如到作某字形。男度左。女度右。手嫌不分了。故上丹注三處。同時起火灸之。各一百壯愈。
白話文:
治療風邪引起的嘴巴歪斜,取列缺穴,兩側穴位分別屬於陽明經,灸三壯。左側歪斜灸右側,右側歪斜灸左側。
治療風邪引起的失音,取合谷穴,兩側各灸三壯。
治療不能說話,取通里穴。
治療中風引起的嘴巴歪斜,在嘴巴和鼻子之間橫紋處灸,感覺到熱就立刻去掉艾灸,即可痊癒。不要把艾灸燒完,這樣就過度了。如果嘴巴左側歪斜就灸右側,右側歪斜就灸左側。另外在手指第二節上也灸一炷艾。
治療嘴巴歪斜,在耳垂下方麥粒大小的地方灸三壯,左側歪斜灸右側,右側歪斜灸左側。
治療風寒之氣停留在臟腑之間,阻塞而不能發散,導致失聲、喉嚨閉塞不能發聲,都是風邪所造成的。風邪入臟腑都能致死。取百會穴,灸一百壯,針刺入三分,補法。
治療中風突然失聲,聲音哽塞發不出來,取大椎穴旁一寸五分處,同時刺耳下,留針。
治療風邪引起的口齒不清、手腳不靈活,根據病人的情況,以小指內側從指尖到手腕的長度,放在肚臍上直對心窩,用丹砂塗在上面。再重複兩次,將塗丹砂的地方連起來,形成一個長條形,將這個長條形橫放在上面,形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度是三倍的小指長度。如果達到一定的形狀,男性就度量左側,女性就度量右側。如果手的大小難以分辨,就在三個地方塗上丹砂,同時灸一百壯,就能痊癒。
治中風口噤。牙關不開。刺水溝針入四分。次針頰車。令人側臥。張口取之。針入四分。得氣即瀉。
治中風不能語。第二椎或第五椎上。灸五十壯。
治風入臟。使人喑啞。卒口眼相引。牙車急。舌不轉。喎僻者。口吻邊橫紋赤白際。逐左右灸。隨年壯報之。至三日不瘥。更報之。
治中風。氣塞涎上。不語昏危者。穴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三里等七穴。左治右。右治左。以取盡風氣。神清為度。其病並依穴針灸或有不愈者。一則不中穴。二則雖中穴。刺之不及其分。三則雖及其分。氣不至出針。四則雖氣至。不明補瀉。故其病或有隨針而卒者。
白話文:
中風患者嘴巴閉合,牙關緊閉時,可以用針刺水溝穴,針深四分。接着刺頰車穴,讓患者側卧,张开嘴巴,針深四分,针刺得气后便泻针。
中風患者不能说话时,可以在第二或第五椎骨上灸五十壮。
中風患者因风入脏腑,导致失语、口眼歪斜、牙关紧闭、舌头不能转动、嘴角出现横纹,顏色红白交界时,可以在口吻边横纹红白交界处左右两侧灸治。灸治的壮数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决定。如果三天后症状没有缓解,可以继续灸治。
中风患者因气塞痰阻,导致不语、昏迷、危重时,可以针灸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三里等七个穴位。左側病症则针灸右側,右側病症则针灸左側,以驱散风邪,直到神志清醒为止。如果治疗后病情仍未好转,可能是因为穴位不准,或者针刺深度不够,或者针刺后没有得气,或者虽然得气但没有辨明补泻方法,因此有些患者甚至可能因为针刺而死亡。
一則不知刺禁。假令刺中心即死之類是也。二則不明脈候。假令下痢。其脈忽大者。死不可刺之。凡針灸者。先須詳審脈候。觀察病證。然後知其刺禁。辨其經絡穴道遠近。氣候息數。深淺分寸。然後知其病刺之。獲時而愈矣。不可一途而取。不可一理而推之。
治中風失音。刺任脈天突一穴。在結喉下一寸宛宛中。陰維之會。針入五分。次針手少陰經神門二穴。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針入三分。次針手少陽經支溝二穴。在腕後三寸兩骨之間陷中。針入三分。次針足少陽經湧泉二穴。在足心屈足卷指宛宛中。針入五分。如舌急不語。
刺啞門一穴。在後頂中央入髮際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針入二分。如舌緩不語。刺風府一穴在頂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針入三分。
白話文:
首先,要了解刺針的禁忌。例如,如果刺到心臟就會致命。其次,要懂得分辨脈象。例如,如果病人腹瀉,脈搏突然變大,就不可用針刺。
針灸之前,必須仔細診察脈象,觀察病症,才能知道哪些地方不能刺針,辨別經絡穴道的位置、距離,以及氣息的快慢、深淺和寸法,才能針對病症進行針刺治療,並在適當的時間內治癒。不可單一地用一種方法,也不可單一地用一種理論來推斷。
治療中風失音,可以刺任脈天突穴,位於喉結下方一寸,靠近喉結凹陷處,是陰維脈的交會點,針刺深度為五分。接著刺手少陰經神門穴,位於手掌後方,小指骨末端凹陷處,針刺深度為三分。然後刺手少陽經支溝穴,位於手腕後方,兩根骨頭之間凹陷處,針刺深度為三分。最後刺足少陽經湧泉穴,位於腳心,屈腳時腳趾卷曲的凹陷處,針刺深度為五分。
如果病人舌頭僵硬,無法說話,可以刺啞門穴,位於後腦勺正中央,頭髮邊緣內側五分處,頭抬起來才能找到,針刺深度為二分。如果病人舌頭柔軟,但仍無法說話,可以刺風府穴,位於頭頂髮際上方一寸,大筋內側凹陷處,針刺深度為三分。
2. 偏風
治偏風口喎。手腕無力。半身不遂。咳嗽掌中熱。口噤不開。穴列缺。
治偏風口目喎。牙車脫臼。穴下關
治偏風口眼喎。耳中如蟬聲。穴上關
治偏風口面喎。頸項痛。不得顧。小便赤黃。喉痹。頰腫。穴完骨
治偏風口喎面腫。穴承漿
治偏風口喎。穴衝陽,地倉
治偏風口喎。面癢浮腫。風動葉葉狀如蟲行。或唇腫痛。穴迎香
治冷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穴環跳
治偏風半身不遂。熱風癮疹。手臂攣急。捉物不得。挽弓不開。臂細無力。筋骨痠痛。又治手不得向頭。穴肩髃(若灸偏風。可七七壯。不宜多)。
白話文:
偏風口歪,手腕無力,半身不遂,咳嗽掌心發熱,嘴巴緊閉打不開,針刺列缺穴。
偏風口歪眼斜,牙齒脫臼,針刺下關穴。
偏風口歪眼斜,耳中像蟬鳴,針刺上關穴。
偏風口歪面部歪斜,脖子僵硬疼痛,無法轉動,小便顏色深黃,喉嚨堵塞,臉頰腫脹,針刺完骨穴。
偏風口歪面部腫脹,針刺承漿穴。
偏風口歪,針刺衝陽穴、地倉穴。
偏風口歪,面部發癢腫脹,像蟲子爬動般風吹葉動,或者嘴唇腫痛,針刺迎香穴。
冷風濕痹,風疹,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疼痛無法轉動,針刺環跳穴。
偏風半身不遂,熱風引起的疹子,手臂抽筋,拿不住東西,拉弓無法開弓,手臂細瘦無力,筋骨痠痛,也可用於手不能抬到頭頂,針刺肩髃穴(如果是灸治偏風,可以七七壯,不宜多)。
治偏風半身不遂。刺風疹疼痛冷緩。捉物不得。挽弓不開。屈身難。隱脈風。臂肘細無力。穴曲池
治偏風半身不遂。穴陽陵泉,環跳,曲池
治大風偏枯。半身不遂。穴照海
治偏風。腰腿手足不仁。穴上廉
治半身不遂。穴下崑崙,委中
治偏風。穴地倉,承山,上廉,下廉
治手足偏枯。穴陰蹺
治猥腿風。半身不遂。失音。穴灸百會
半身不遂。男女皆有此患。但男尤忌左。女忌右爾。若得此疾後。風藥不宜暫闕。常令身上灸瘡可也。最忌房室。或能如釋道修養。方能保其無他。若灸。則當先百會。囟會。次風池。肩髃。曲池。合谷。環跳。風市。三里。絕骨。不必拘舊經。病左灸右病。右灸左之說。但按痠疼處灸之。若兩邊灸亦佳。但當自上而下灸之。
白話文:
偏風半身不遂,可以針刺風疹疼痛處,緩解冷感,改善抓握无力、拉弓不开、弯腰困难等症状。针灸曲池穴可以治疗偏风半身不遂,阳陵泉、环跳穴也可用于治疗。大风偏枯、半身不遂,可以针灸照海穴。偏风导致腰腿手足麻木,可以针灸上廉穴。半身不遂,可以针灸下崑崙、委中穴。偏风,可以针灸地仓、承山、上廉、下廉穴。手足偏枯,可以针灸阴跷穴。猥腿风、半身不遂、失音,可以灸百会穴。半身不遂男女皆可患,男性忌讳左侧,女性忌讳右侧。患病后,风药不可间断,常在身上灸疮。最忌房事,最好能像道士般修养,才能确保无恙。针灸时,先灸百会、囟会,再灸风池、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风市、三里、绝骨。不用拘泥于旧经的病左灸右、病右灸左的理论,只需按酸痛处灸即可。两边都灸更好,但应从上往下灸。
治偏枯。手足不能伸。穴刺委中
試效方云。陝帥郭巨濟病偏枯。二指著足底不能伸。迎先師於京師治之。至則以長針刺委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黑。又且膠。刺之如是者六七次。服藥三月。病良愈。
治偏風。宜針下項七處。灸亦得。穴風池,肩髃,曲池,支溝,五樞,陽陵泉,巨虛,下廉
治風。腰腳不隨。不能跪起。穴上髎,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
白話文:
治療手足麻痺、不能伸展的偏枯症,可以針刺委中穴。
根據試效方記載,陝西總兵郭巨濟患偏枯症,兩指著地不能伸直,他前往京城拜訪名醫,醫生用長針刺委中穴,針尖深入骨頭,郭巨濟卻毫無感覺,流出約一至兩升黑色黏稠的血液。如此治療六七次,再服用藥物三個月,病症痊癒。
治療偏風症,可以針刺或灸下項七處穴位:風池、肩髃、曲池、支溝、五樞、陽陵泉、巨虛、下廉。
治療風邪導致腰腳不靈活、不能跪起,可以針刺上髎、環跳、陽陵泉、巨虛、下廉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