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回本書目錄

1. 卷四百十七

2. 針灸門

3. 諸風

(附論)

凡諸百邪之病。源起多塗。其有種種形相。示表癲邪之端。而見其病。或有默默而不聲。或復多言而慢說。或歌或哭。或吟或笑。或眠坐溝渠。啖食糞穢。或裸形露體。或晝夜遊走。或嗔罵無度。或是蜚蠱精靈。手亂目急。如斯種類。癲狂之人。今針灸與夫方藥。並主治之。

凡占風之家。亦以風多鬼斷之。扁鵲曰。百邪所病者。針有十三穴也。凡針之體。先從鬼宮起。次針鬼信。便至鬼壘。又至鬼心。未必須並針。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蠱之精。便自言說論其由來去。驗有實。立得精靈。未必須盡其命。求去與之。男從左起針。女從右起針。

若數處不言。便遍穴針也。依訣而行。針灸等處。並備主之。仍須依掌訣捻目治之。萬不失一。黃帝掌訣。別是術家秘要。縛鬼禁劫。五嶽四瀆。山精鬼魅。並悉禁之。有目在人兩手中十指節間。第一針人中。名鬼宮。從左邊下針。右邊出。第二針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入肉三分。

第三針足大趾爪甲下。名鬼壘。入肉二分。第四針掌後橫文。名鬼心。入半寸。即太淵穴也。第五針外踝下白肉際。足太陽名鬼路。火針七鋥。鋥三下。即申脈穴也。第六針大椎。上入髮際一寸。名鬼枕。火針七鋥。鋥三下。第七針耳前髮際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火針七鋥。

鋥三下。第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第九針手橫文上三寸兩筋間。名鬼路。即勞宮穴也。第十針直鼻上入髮際一寸。名鬼堂。火針七鋥。鋥三下。即上星穴也。第十一針陰下縫。灸三壯。女人即玉門頭。名鬼藏。第十二針尺澤橫文外頭。接白肉際。名鬼巨。火針七鋥。

鋥三下。此即曲池穴。第十三針舌頭一寸。當舌下縫刺貫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橫口吻安針頭。令舌不得動。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對。針兩穴。若是孤穴。即單針之。

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風痱。三曰風懿。四曰風痹。夫諸急卒病。多是風。初得輕微。人所不悟。宜速與續命湯。依俞穴灸之。夫風者。百病之長。岐伯所言四者。說其最重也。

經驗方云。凡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兼手足麻木。此是風將中之候。不問是風與氣。宜速灸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足三里七穴。兩邊依次序自上及下灸之。如灸稍遲。氣塞涎上。或失音將欲絕者。便可依此次序灸之。艾炷如蒼耳大。各灸三壯。足三里灸五壯。輪日以次灸之。

至隨年壯乃止。大凡每遇春秋二時。可於此七穴時復灸之。以泄風氣。如體中素有風氣者。尤須留意此灸法。可保無虞。此法可灸卒死。醫書云。凡民風發強忍怕痛不肯灸。忽然卒死者。是何病。謂入藏故也。有風病者不可不知此灸法。又云。先賢論曰。風中脈則口眼喎邪。

風中腑則肢體廢。中臟。則性命危。凡治中風。古方雖用續命防風等湯。然此只可扶助疾病。若要救危急收全功。必須火艾灼灸為良。又云。凡喎向左者。謂左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凡喎向右者。謂右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其艾蛀大如麥粒。各灸二七壯。宜頻灸之。

以取盡風氣口眼正為度。又云。凡覺手足或痛或麻良久乃已者。是風將中腑之候。宜灸百會等七穴。病在右即灸右病。在左即灸左病。如因循失灸。手足已廢者。春較秋灸。秋較春灸。以取盡風氣手足輕安為度。

凡風多從背五臟俞入諸臟受病。肺病最急。肺主氣息。又冒諸臟故也。

白話文:

[各種風症]

各種邪惡病患的起源,有著多種不同的原因。這些病狀表現出各種形式,顯示出癲狂病症的徵兆。患者可能沉默無語,也可能多話胡言;可能放聲歌唱,也可能嚎啕大哭;可能在溝渠中坐臥,也可能吃食污穢之物;可能赤身裸體,也可能日夜遊蕩;可能無端怒罵,也可能被蠱惑靈異所纏繞。對於這類病患,現在針灸和藥物都能進行治療。

在佔風學中,也會認為風多是由鬼怪引起。扁鵲曾說,由百種邪惡引發的疾病,針灸治療有十三個穴位。針灸的過程,應先從鬼宮穴開始,接著是鬼信穴,然後是鬼壘穴,再後是鬼心穴。但不一定所有穴位都要針灸,只需五六個穴位,就可以看出效果。如果是邪靈蠱惑,患者就會自己說明病因和來源,驗證後確定是精靈作祟,不必非要取其性命,只要驅趕出去就可以了。男性從左側開始針灸,女性則從右側開始。

如果多處針灸後,患者仍然無法言語,那就需全面針灸所有穴位。根據訣竅操作,針灸的位置都已經備齊,還需要按照手掌訣捻目治療,這樣可以確保百分之百的成功率。黃帝掌訣,是祕術中的關鍵,能控制鬼怪,禁止劫難,甚至能掌控五嶽四瀆、山精鬼魅。人的手指關節間有特定的穴位,首先是人中穴,名為鬼宮,從左邊進針,右邊出針;其次是手大拇指指甲下方,名為鬼信,進針深度三分;再次是腳大拇指指甲下方,名為鬼壘,進針深度二分;第四是手掌後橫紋,名為鬼心,進針深度半寸,即是太淵穴;第五是外踝下白肉邊緣,足太陽經的鬼路穴,使用火針七次,每次三次;第六是大椎穴上方,入髮際一寸,名為鬼枕,使用火針七次,每次三次;第七是耳前髮際中間,耳垂下五分,名為鬼牀,使用火針七次。

第八是承漿穴,名為鬼市,從左到右;第九是手橫紋上三寸,兩筋之間,名為鬼路,即是勞宮穴;第十是鼻樑上方,入髮際一寸,名為鬼堂,使用火針七次,每次三次,即是上星穴;第十一是陰部縫隙,灸三壯,女性則是玉門頭,名為鬼藏;第十二是尺澤橫紋外側,接白肉邊緣,名為鬼巨,使用火針七次,每次三次,即是曲池穴;第十三是舌頭一寸處,沿舌下縫刺穿到舌面,名為鬼封,需用一塊木板橫置在嘴裡,固定針頭,防止舌頭移動。以上穴位,如果是左右對應的,就同時針灸兩個穴位;如果是單獨的穴位,就單獨針灸。

岐伯曾說,中風病有四大類型:一是偏枯,二是風痱,三是風懿,四是風痹。大多急發性疾病,多是由風引起的。初期病情輕微,往往被人忽視,應該迅速服用續命湯,並根據腧穴進行灸療。風,是百病之首,岐伯所言的四種,是最嚴重的。

經驗方稱,如果感覺心中煩亂,精神不佳,或者伴有手腳麻木,這是風邪將要侵入的徵兆。無論是風還是氣,都應迅速灸療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足三里七個穴位,兩側依次從上到下灸療。如果灸療稍晚,氣血堵塞,口吐涎沫,或者失音將要死亡,就應按照這個順序進行灸療。艾炷如蒼耳大小,每個穴位灸三壯,足三里灸五壯,每天輪流灸療。

直到達到患者的年齡壯次為止。一般來說,每年春秋兩季,都可以在這七個穴位進行灸療,以排除風氣。如果身體經常有風氣,更需要注意這種灸療方法,可以保持健康。此法可以灸療突然死亡。醫書上說,普通人風邪發作時,因為害怕疼痛而不肯灸療,突然死亡,這是因為風邪進入臟腑的原因。有風病的人不能不知道這種灸療方法。又說,先賢討論過,風邪侵入脈絡,口眼會歪斜;風邪侵入腑臟,肢體會廢疾;風邪侵入臟器,生命就會危險。對於中風的治療,雖然古方多用續命防風湯等,但這些只能輔助疾病,如果要挽救危急,取得完全的療效,必須使用火艾灸療。又說,如果口眼偏向左側,是因為左側脈絡受到風邪侵襲而鬆弛,應灸療左側;如果口眼偏向右側,是因為右側脈絡受到風邪侵襲而鬆弛,應灸療右側。艾炷大小如麥粒,每個穴位灸二七壯,應頻繁灸療,直到風氣完全排出,口眼恢復正常為止。又說,如果手腳長期疼痛或麻木,這是風邪將要侵入腑臟的徵兆,應灸療百會等七個穴位。病在右側就灸療右側,病在左側就灸療左側。如果拖延不灸,手腳已經廢疾,春天比秋天灸療好,秋天比春天灸療好,直到風氣完全排出,手腳輕鬆安適為止。

風邪多從背部五臟腧穴侵入,使各臟器受病,其中肺病最急,因為肺主管呼吸,且覆蓋其他臟器。

4. 中風

治肺中風者。其人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者。肺風之證。視目下鼻上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

肺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小兒減之。

詩曰:肺氣喘促滿胸堂。偃臥漐漐燥異常。口鼻之間須要白。尋衣肺壞色憂黃。

資生經。王氏云。若急黃者。此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復治。若為急風邪所中。便迷漠恍惚。妄言狂語。或少氣惙惙。不能復言。若不求師即治。宿夕而死。即覺。便灸肺俞及膈俞肝俞數十壯。急服續命湯可救。若涎唾出不收者。即灸當立與湯也。諸陽受風亦恍惚妄言。與肺病相似。然若緩。可經久而死。

治肝中風者。其人但踞坐。不得低頭。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者。肝風之證。若唇色青面黃尚可治。

肝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肝家踞恕不低頭。左脅偏疼筋急搜。額目唇青為可療。目黃目白使人愁。

治心中風者。其人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悶亂冒絕汗出者。心風之證。若唇正赤。尚可治。

心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心風偃臥熱而喑。唇赤其身有汗青。白黑青黃唇上見。停停時悚扁醫驚。

治脾中風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汗出者尚可治。

脾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脾中風兮肌肉瞤。踞而腹滿吐鹹酸。唇並肢體通黃疾。手足眸青療已難。

治腎中風者。其人踞坐而腰痛。視脅左右。現有黃色。如餅粢大者尚可治。

腎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腎中踞而腰脊痛。面浮耳黑賊風生。脅無黃跡能痊愈。直髮泥容旦暮傾。

治胃中風者。腹滿填脹。隔塞不通。張口喘息。額上多汗。孫地仙所謂新食竟取為胃氣是也。或曰。風中諸臟。不關諸府。是亦一說。然胃為水穀之海。五臟皆取氣於胃。故並存之。

胃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胃病根源飲食來。抬肩喘息氣難開。口張額汗腹中滿。浮診雙開脈大哉。

治大腸中風者。臥而腸鳴不止。

大腸俞灸百壯。可服續命湯。

治中風眼戴上。及不能語者。

第二椎上。及第五椎上。灸各十壯。齊下火柱如半棗核大。立瘥。

治中風半身不遂。資生經云。黃帝問於岐伯曰。中風半身不遂。如何灸。答曰。凡人未中風。一兩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時足脛上忽酸重頑痹。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急灸三里絕骨四處三壯。後用蔥薄荷桃柳葉煎湯淋洗。以驅逐風氣於瘡口出。灸瘡。春較秋灸。秋較春灸。常令兩腳有瘡為妙。

治飲食不節。酒色過度。忽中風言語謇澀。半身不遂。宜七處齊下火。各三壯。風在左灸右。右灸左。

穴百會,耳前髮際,肩井,風市,三里,絕骨,曲池七穴神效。不能具錄。依法灸。無不愈。

治風中府。手足不隨。其狀覺手足或麻或痛。良久乃已。此將中府之候。病左灸右。病右灸左。因循失灸者廢。灸瘡。春較秋灸。秋較春灸。取盡風氣集效。

穴百會,曲鬢(一作髮際),肩髃,曲池,風市,足三里,絕骨。

治風中藏。氣塞涎上不語極危者。下火立效。其狀。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麻。此將中藏之候。不問風與氣。但依次自上及下各灸五壯。日別灸隨年壯。凡遇春秋。常灸以泄風氣。素有風人。可保無虞。此能灸暴卒。

穴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足三里

集效方云。治風莫如續命防風排風湯之類。此可扶助疾病。若救危急。必火艾為良。此論亦當。

資生經云。範子默自壬午年五月間。口眼喎斜。灸聽會等三穴即正。右手足麻無力。灸百會發際等七穴得愈。癸未年八月間。氣塞涎上。不能語。金虎丹加膩粉服至四丸半。氣不通。涎不下。藥從鼻中出。魂魄飛揚。如墜江湖。中頃欲絕。灸百會風池等左右共十二穴。氣遂通。

吐幾一碗許。繼又下十餘行。伏枕半月餘遂平。爾後。不覺意思少異於常。心中憒亂。即便灸百會風池等穴立效。

本事方云。十二穴者。謂聽會。頰車。地倉。百會。肩髃。曲池。風市。足三里。絕骨。髮際。大椎。風池也。依而用之立效。

凡氣塞涎上不能語。心中風候也。巢氏病源常論之。古方雖謂但得偃臥悶絕汗出者。心中風之候。恐未盡也。范公灸得氣通。蓋灸百會之力。其吐幾一碗。下十行者。豈服金虎丹加膩粉所致耶。

治大患風者。先補後瀉。少可患。以經取之。穴風池

治中風支滿。短氣不食。食不消。吐血。目不明。閉塞。穴肝俞

治偏枯不能行。大風暴不知人。臥驚。視如見星。穴陰蹺

治卒中風不識人。穴臨泣

治風面浮腫顏黑。厥氣上衝。腹脹。大便下重瘈驚。膝股䯒腫轉筋。目眩頭痛。穴解谿

治中風善恐。悲笑不休。手痹。穴勞宮

治中風肘攣。實則心暴痛。虛則心煩惕惕。頭風耳後痛煩心。足不收失履。口眼喎僻。頭項瘈痛。牙車急。穴內關,完骨

治心中風。語悲泣。穴心俞

治風癇中風。角弓反張。或多哭言。發覺不自覺。或滿口吐沫。心驚。煩健忘。穴百會

治狂易大風。穴崑崙

治風腲腿腳不隨。灸巨虛上廉二穴。各灸三壯。

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穴照海

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藥。穴天井

治青風心風。穴百會

治偏風熱風。穴肩髃

治肝風占喉。其口不能言。穴鼻下人中大椎,肝俞灸五十壯。余處隨年壯(眼暗人灸之得明。二三百壯良)。

治心風寒。穴心俞。灸各五十壯。

治心風。穴心俞兩邊各一寸二分。灸各五七壯。

治心風。食脹滿。食不消化。吐血痠痛。四肢羸露。不欲食飲。鼻血。目視䀮䀮不明。肩頭脅下痛。小便急。穴肝俞二穴。灸二三百壯。瘥即止。一云灸心俞。

治卒中惡風心悶煩毒欲死。穴足大指下橫文。急灸隨年壯立愈。

內踝筋急不能行者。內踝上。急灸四十壯。

外踝筋急不能行者。外踝上。急灸三十壯。立愈。

眼戴精上插。目兩眥後。灸二七壯。

不能語。第三椎上。灸百壯。

不識人。季肋頭。灸七壯。

眼反口噤。腹中切痛。陰囊下第一橫理。灸十四壯。灸卒死。亦良。

治大風卒風。緩急諸風。卒發動不自覺知。或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閉耳聾。或舉身冷直。或煩悶恍惚。喜怒無節。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張。始覺發動。

,穴神庭灸七壯,次曲差,次上關,次下關,次頰車,次廉泉次囟會,次百會,次本神,次天柱,次陶道,次風門,次心俞,次肝俞,次腎俞,次膀胱俞次曲池,次肩髃,次支溝,次合谷,次間使,次陽陵泉,次陽輔,次崑崙(以上各七壯)。

治風。穴上星灸二百壯。前項二百四十壯。百會二百壯。腦戶風府各三百壯。

治百種風。腦後項大椎平處。兩箱量二寸三分。須取病人指寸量兩箱。各灸百壯。得瘥。

治風耳鳴。從耳後量八分半里許有孔。灸一切風得瘥。狂者亦瘥。兩耳門前後各百壯。

治卒病惡風欲死。不能語。及肉痹不知人。第五椎名曰藏俞。灸百五十壯。三百壯便愈。

治風。腹中雷鳴。腸澼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疼僵。或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穴大腸俞。灸百壯。三日一報。

治風。穴液門灸五十壯。

治風。身重心煩。足脛疼。穴絕骨。灸百壯。

治惡風邪氣泣出。喜妄。穴百會,天府,曲池,列缺

治風入腹中。穴湧泉

治耳中風生。穴商陽

治大風目痛。及目外眥疼。穴臨泣

治面黑濕風。穴關衝

治風。從頭至足。面目赤。穴解谿

治風寒熱。穴液門

治手中風熱,穴內關

治頭身風熱。穴間使

治風。身寒。穴後谿

治胸中寒如風。壯及治。頭眩兩頰痛。穴俠谿

治肺寒。穴肺俞。灸百壯。

治腎寒。穴腎俞。灸百壯。

治大風逆氣多寒。穴大橫

王氏云。鄉里有人。忽覺心腹中熱甚急。投藥鋪說其狀。鋪家以為此中風之候。與治風藥而風不作。予中心藏之。至夷陵。見一太守。中夏忽患熱甚。不免以水灑地。設簟臥其上。令人扇之。次日忽中風。數日而殂。人皆咎其臥冰簟而用扇也。暨到澧陽。見一老婦人。夏中亦患熱。

夜臥廳上。次日中風。遇其子預合得小續命湯服。更召醫調理。數日愈。始知人之中風。心腹中多大熱而後作。而小續命湯。不可不服也。王令患風。醫以青州白丸子。排風湯。續命湯。四物湯。黃耆建中湯。朮附湯。嘉禾散。合為一處。同和分數服。每服水一碗。棗三枚。

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自後與人服皆效。周戶傳三湯四散子。用四君子。排風。續命湯。嘉禾急風正氣勻氣散。一切風疾。無不瘥。又云。凡中風用續命排風等湯。神精丹茵芋酒更加灸必愈。

治熱風。兩乳頭各灸一七壯。足外踝後一寸。各灸三壯。頂中旋毛灸一七壯。

治風。頭耳後痛煩心。及足不收失履。口喎僻。頭項搖瘈痛。牙車急。穴完骨。

治風身熱。穴後谿

治風。十指筋攣不行屈伸。兩手踝骨上。各灸一七壯。

治大風。單服煉成松脂癩風藥。服半月後。兩腰眼各灸七壯。

治中風。手足不隨。穴百會,肩髃,聽會,曲池,三里,懸鐘,風市等七穴。左治右。右治左。以取盡風氣輕安為度。

治繞踝風。刺曲池二穴。如繞外踝痛。兼刺絲絡二穴。如繞內踝痛。兼刺大都二穴。針入三分。如腚前痛。兼刺行間二穴。針入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