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六 (12)
卷四百十六 (12)
1. 揹人形第二
心俞穴(在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五六歲不語者。心氣不足。舌本無力。發聲轉難)。
接脊穴(在十二椎下節間。灸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痢下赤白。秋末脫肛。每廁肛疼不可忍者。聖惠方作腹痛)。
翠尾骨上三寸骨陷間(灸三壯。炷如小麥大。療小兒疳痢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悴。諸般醫治不瘥者。岐伯云。兼三伏內。用桃柳水浴孩子。午正時當日灸之。後用清帛子拭。兼有似見疳蟲子隨汗出也。此法神效不可量)。
龜尾(即脊端窮骨也。灸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愈)。
白話文:
【心俞穴】位於第五個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的凹陷處。適宜施灸三次,每次的艾炷大小如小麥。可用於治療五六歲孩童無法說話,因心氣不足導致舌頭乏力,發音困難。
【接脊穴】在第十二個胸椎下方的關節間隙。適宜施灸一次,艾炷大小如小麥。可用於治療孩童痢疾,糞便中帶有紅白物,秋季末期發生的脫肛,每次排便時肛門疼痛難忍,也可治療腹痛。
【翠尾骨上三寸骨陷間】在翠尾骨上方三寸的骨凹間,適宜施灸三次,每次的艾炷大小如小麥。可用於治療孩童因營養不良導致的痢疾、脫肛,身體消瘦且口渴頻飲,面容憔悴,各種治療方式都無法改善的情況。岐伯指出,在三伏天內,使用桃柳水幫孩子洗澡,中午時分進行灸療,之後用清潔的布擦拭,會發現類似蟲子的東西隨著汗水排出,這個方法的效果非常神奇,無法估量。
【龜尾】即脊椎末端的窮骨。適宜施灸一次,艾炷大小如小麥。可用於治療孩童的脫肛和便血,特別是秋季深時久治不愈的情況。
2. 揹人形第三
大杼二穴(在項後第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各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斑瘡入眼)。
肩中俞二穴(在肩甲內廉。去脊二寸陷者中。灸各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奶癖目不明)。
第九椎下節間(灸三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羊癇。目瞪吐舌羊鳴也)。
陽剛二穴(在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陷者中。灸各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飲水不歇,面目黃者)。
囊後縫十字文(當上灸三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胎產疝卵偏腫重者。春灸夏效。夏灸秋效。秋灸冬效。冬灸春效)。
胃俞二穴(在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各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羸瘦。食飲少。不生飢膚)。
白話文:
【揹人形第三】
-
大杼穴兩個(位於頸部後方,第一個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的凹陷處。每個穴位灸一次,灸炷大小像小麥粒。可用於治療小兒麻疹或水痘病毒進入眼睛的情況)。
-
肩中俞穴兩個(在肩胛骨內側,離脊柱兩寸的凹陷處。每個穴位灸一次,灸炷大小像小麥粒。可用於治療小兒乳房腫塊導致視力下降)。
-
第九胸椎下方的節點(灸三次,灸炷大小像小麥粒。可用於治療小兒羊癲瘋,症狀包括瞪眼、吐舌和發出羊叫聲)。
-
陽剛穴兩個(在第十四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的凹陷處。每個穴位灸一次,灸炷大小像小麥粒。可用於治療小兒喝水不停,且臉部和眼睛泛黃的情況)。
-
在睪丸後方縫隙形成的十字紋(在該處灸三次,灸炷大小像小麥粒。可用於治療小兒出生時就有的疝氣或睪丸腫脹。春天施灸,夏天見效;夏天施灸,秋天見效;秋天施灸,冬天見效;冬天施灸,春天見效)。
-
胃俞穴兩個(在第十二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的凹陷處。每個穴位灸一次,灸炷大小像小麥粒。可用於治療小兒體弱消瘦,飲食量少,不產生飢餓感,皮膚無光澤)。
3. 全嬰方灸法
凡點灸法,皆須平直四肢,無使傾倒。灸時,孔穴不正,無益於事。若臥點則臥灸,立點則立灸,坐點則坐灸。反此者,不得其穴矣。
凡灸,若遇冷霧風雪猛雨大暑雷電虹霓,暫時且停,候清明再灸。灸時,不可大飢大飽,見一切不祥之事。
凡新生男女,七日以上,周歲已還,不過七壯,如雀糞大,頭面手足胸前諸穴,不可灸。有疾不過七壯,背不過二七壯。又云,小兒艾炷如小麥大許,但三五壯而止。又云,夫病至極,服藥無效者,可以求療尺寸之法。古者,以人中指第二節,內度兩橫文為一寸。其間有身長手短者,
是以不可一概論也。今人不辨長短,但以灸之,多不應效。通真子云,身手平等者,以中指第二節為一寸。身長手短者,大拇指第一節為一寸。宜依此行。取患者男左女右手為一寸,即無疑礙矣。又云,大人小兒男左手女右手,比量中指第一節為一寸。千金翼云,灸節指根。
白話文:
[全嬰方灸法]
凡是施行針灸療法時,都必須讓被治療者的四肢保持平直,不能讓身體傾斜或倒下。在進行灸療的時候,如果穴位位置不正確,對於病情不會有任何幫助。如果是在躺著的狀態下定下的穴位,就應該在躺著的狀態下進行灸療;如果是站立時定下的穴位,就應該在站立的狀態下進行灸療;如果是坐著時定下的穴位,就應該在坐著的狀態下進行灸療。如果違反了這些原則,就很難找到正確的穴位。
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小孩進行灸療,如果遇到天氣寒冷、霧氣濃重、風雪交加、大雨滂沱、酷熱炎夏、雷電交加、彩虹出現等惡劣天氣,都應該暫時停止灸療,等到天氣晴朗再繼續。在進行灸療的時候,被治療者不能處於極度飢餓或過度飽食的狀態,也不能在看到一些不吉祥的事情後立即進行灸療。
對於新生的嬰兒,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出生七天以上,但還未滿一週歲的期間,每次灸療的次數不應該超過七次。每次使用的艾炷大小,應該和麻雀的排泄物差不多。對於頭部、面部、手腳、胸部等部位的穴位,不建議進行灸療。如果嬰兒生病,每次灸療的次數也不應該超過七次,背部的穴位每次灸療的次數不應該超過十四次。另外,對於小孩來說,每次使用的艾炷大小,應該和小麥差不多,灸療的次數通常在三到五次之間。
如果病人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使用藥物治療沒有任何效果,這時候可以考慮使用針灸治療的方法。根據古人的經驗,他們會用中指的第二節作為一寸的標準,但是有些人的身材比較高大,但是手卻比較短小,所以這種方法並不能適用於所有人。
現在很多人在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都不會考慮到身材高矮和手長短的差異,這樣往往會導致治療效果不佳。通真子曾經說過,對於身材和手長相等的人來說,可以用中指的第二節作為一寸的標準;對於身材高大但是手短的人來說,可以用大拇指的第一節作為一寸的標準。在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應該根據病人的身材和手長來確定一寸的標準,這樣才能確保治療效果。
另外,當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應該選擇病人男左女右的手作為一寸的標準,這樣才能避免出現誤差。對於大人和小孩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應該選擇男左女右的手作為一寸的標準。在進行針灸治療的時候,可以將中指的第一節作為一寸的標準,這樣可以更加精準地定位穴位。千金翼雲:「灸節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