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一 (24)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一 (24)

1. 骨空穴法

無髓有液女人無此骨);凡此三百六十五骨也。天地相乘;惟人至靈。其女人則無頂威左洞右棚及初步共五骨,止有三百六十骨。又男子女人一百九十骨,或襯或無髓勢;干二百五十六骨,並有髓液,以藏諸筋,以會諸脈溪,相需而成身形,謂之四大。此骨度之常也。

昔黃帝問於伯高曰:脈度言,經脈之長短,何以立之?伯高對曰:先度其骨節之大小廣狹長短,而脈度定矣。帝曰:願聞眾人之度;人長七尺五寸者,其骨節之大小長短各幾何?伯高曰:頭之大骨,圍二尺六寸。胸圍四尺五寸。腰圍四尺二寸。發所覆者,顱至項一尺二寸。發以下至頤,長一尺。君子參折。結喉以下,至缺盆中長四寸。缺盆以下,至𩩲骭長九寸;過則肺大,不滿則肺小。𩩲骭以下,至天樞長八寸;過則胃大,不滿則胃小。天樞以下,至橫骨長六寸半;過則迴腸廣長,不滿則狹短。橫骨長六寸半。橫骨上廉以下,至內輔之上廉,長一尺八寸。

內輔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長三寸半。內輔下廉至下內踝,長一尺三寸。內踝以下至地長三寸。膝膕以下,至跗屬長一尺六寸。跗屬以下,至地長三寸。故骨圍大則太過,小則不及。角以下至柱骨,長一尺。行腋中不見者,長四寸。腋以下至季脅,長一尺二寸。季脅以下至髀樞,長六寸。髀樞以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長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長一寸。耳後當完骨者,廣九寸。耳前當耳門者,廣一尺三寸。兩顴之間,相去七寸。兩乳之間,廣九寸半。兩髀之間,廣六寸半。足長一尺二寸,廣四寸半。肩至肘長一尺七寸。

肘至腕長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節長四寸。本節至其末長四寸半。頭髮以下至背骨,長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節,長三尺。上節長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節下至於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此眾人之骨度也,所以立經脈之長短也。是故視其經絡之在身,其見浮而堅,其見明而大者,多血;細而沉者,多氣也。

凡欲用針,須明骨空所在,及機關之節。機關者,內經曰:輔骨上、橫骨下為揵;狹髖為機;膝解為骸關;狹膝之骨為連骸;骸下為輔;輔上為膕;膕為關頭;橫骨為枕是也。骨空者,內經髓空在腦後三分,在顱際銳骨之下(風府穴也);一在斷基下(下頤穴也);一在項後中復骨下(啞門穴也);一在脊骨上空,在風府上(腦戶穴也);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長強穴也);數髓空在面俠鼻(顴髎穴也);或骨空在口下當兩肩(大迎穴也);兩膊骨空在膊骨之陽(近肩膊失其名);臂骨空在臂陽去踝四寸,兩骨空之間(通關穴也);股骨上穴,在股陽出上膝四寸(承揵穴也)。

白話文:

骨空穴法

人體共有三百六十五塊骨骼,天地造化,唯人最靈。但女子缺少頂威、左洞、右棚及初步共五塊骨骼,只有三百六十塊骨骼。男女各有190塊骨骼,有些骨骼有骨髓,有些則沒有,總計256塊骨骼含有骨髓和骨液,滋養筋絡,匯聚經脈,相互依存,構成人體身形,稱為四大。這是骨骼的常規尺寸。

從前黃帝問伯高:如何確定經脈的長短?伯高回答:首先要測量骨骼關節的大小、寬窄、長短,才能確定經脈的長短。黃帝說:我想聽聽一般人的骨骼尺寸。一個身高七尺五寸的人,其骨骼關節的大小、長短各是多少?伯高回答:頭部最大的骨骼,周長二尺六寸;胸圍四尺五寸;腰圍四尺二寸;頭髮覆蓋的範圍,從顱頂到項部一尺二寸;從髮際到下巴一尺;從喉結到鎖骨窩四寸;從鎖骨窩到劍突九寸,超過則肺部較大,不足則肺部較小;從劍突到天樞穴八寸,超過則胃部較大,不足則胃部較小;從天樞穴到橫骨六寸半,超過則迴腸較寬長,不足則較窄短;橫骨長六寸半;從橫骨上緣到恥骨聯合上緣一尺八寸;從恥骨聯合上緣到下緣三寸半;從恥骨聯合下緣到內踝一尺三寸;從內踝到地面三寸;從膝窩到足跟一尺六寸;從足跟到地面三寸。所以,骨骼周長過大則過度,過小則不足。從耳後完骨到枕骨一尺;腋下看不到的骨骼長四寸;從腋下到季肋一尺二寸;從季肋到髀樞六寸;從髀樞到膝蓋中點一尺九寸;從膝蓋到外踝一尺六寸;從外踝到京骨三寸;從京骨到地面一寸;耳後完骨寬九寸;耳前耳門寬一尺三寸;兩顴之間相距七寸;兩乳之間寬九寸半;兩股之間寬六寸半;足長一尺二寸,寬四寸半;肩到肘一尺七寸;肘到腕一尺二寸半;腕到中指指節四寸;指節到指尖四寸半;從髮際到脊柱二寸半;從脊柱到尾骶骨二十一節,長三尺,上七節每節長一寸四分,餘下的一分在下,故上七節加上到脊柱的長度為九寸八分之七。這些是一般人的骨骼尺寸,用來確定經脈長短的依據。因此,觀察經絡在身體上的位置,顯現浮而堅者,血多;細而沉者,氣多。

凡是用針灸,都必須了解骨骼空隙的位置和關節的部位。關節是指:《內經》所說的:恥骨聯合上方,橫骨下方為關節;髖部狹窄處為機關;膝蓋屈伸處為骸關;膝蓋狹窄處的骨骼為連骸;骸關下方為輔;輔骨上方為膝窩;膝窩為關節頭;橫骨為枕骨。骨骼空隙是指:《內經》所說的:髓空在腦後三分,在顱骨銳利部位下方(風府穴);一個在下頜骨下方(承漿穴);一個在項後正中復骨下方(啞門穴);一個在脊柱上方空隙,在風府穴上方(腦戶穴);脊柱下方空隙在尾骨下方空隙(長強穴);幾個髓空在面頰鼻旁(顴髎穴);或者骨骼空隙在口下,正對兩肩(大迎穴);兩膊骨空隙在膊骨的陽面(靠近肩膊,失其名);臂骨空隙在臂陽經穴外踝上四寸,兩骨空隙之間(通關穴);股骨上穴,在股陽經穴上膝四寸(承扶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