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五 (6)

1. 腹部第二行左右二十二穴

幽門二穴,俠巨闕兩旁各五分。灸五壯。針五分。明堂經云。在巨闕旁各一寸半陷中。千金云。幽門俠巨闕各一寸。明堂經云。一名幽關。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治胸中引痛。心下煩悶逆。氣裡急支滿。不嗜食。數咳。健忘。瀉利膿血。少腹脹滿。嘔沫吐涎喜唾。女子心痛。逆氣善吐。食飲不下。乾噦。西方子云。在巨闕旁半寸陷中。資生經云。銅人經云。在幽門俠巨闕。肓俞夾臍傍各五寸。相去一寸。明堂乃云幽門在巨闕旁一寸半。通谷夾上脘旁相去三寸。按千金四滿(第二行穴)。在丹田(今石門)。兩邊各一寸半。與明堂經合。始知銅人經誤云(腎)。

通谷二穴,在幽門下一寸。針五分。灸五壯。明堂經云。夾上脘兩旁。相去三寸。下經云。灸三壯。又云。在幽關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失欠口喎。及嘔。暴啞不能言也。西方子云。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主項如拔不可左右顧。目䀮䀮不明。風寒及鼻出清涕。結積留飲。痃癖。癖囊胸滿支飲。主喜嘔。及心中憤憤。數欠。癲癇。心下悸。咽中澹澹恐生食喜嘔。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主幹嘔。又無所出。又治勞食。欲膈結。

陰都二穴,一名食宮。在通谷一寸。灸三壯。針三分。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治身寒熱。瘧病。心下煩滿。氣逆。西方子云。主多唾嘔沫。大便難。及婦人無子。臟有惡血。腹厥痛絞刺。不可忍。及腸鳴。明堂經云。在通谷下一寸。陷者中。主痎瘧病。心恍惚。

石關二穴,在陰都下一寸。灸三壯。針一寸。明堂經云。在陰都下一寸宛宛中。主多唾嘔沫。大便難。婦人無子。臟有惡血。腹厥內逆。滿痛絞刺。不可忍者。西方子云。又名石門。灸五壯。主脊強。下關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及脊痓反折。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療婦人惡血上衝腹中。溺痛不可忍。灸三壯。針一分。

商曲二穴,在石關下一寸。灸五壯。針一寸。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治腹中積聚。腸中切痛。不嗜食。

肓俞二穴,在商曲下一寸臍旁各五分。灸五壯。針一寸。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治大便乾燥。腹中切痛。及大腹寒疝。小腹有熱可灸五壯。針入一寸。

中注二穴,在肓腧下一寸。灸五壯。針一寸。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治小腹有熱。大便堅燥不利。西方子云。在肓腧下五分。

四滿二穴,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針三分。灸三壯(千金云。丹田旁各一寸半。即心下。八寸。臍下橫為一寸半。即心下文是。令人校勘。四滿二穴。千金云在丹田旁各一寸半。即心下八寸。臍下橫文是。凡證得丹田在二寸)。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治臍下積聚。疝瘕腸澼。切痛振寒。大腹石水小腹切。切痛及奔㹠豚上下。西方子云。主婦女臟中或胞中有惡血。內逆滿痛疝。及諸血㽲痛。

氣穴二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在四滿下一寸。灸五壯。針三分。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治婦人月事不調。泄利不止。賁氣上下。引腰脊痛。西方子云。在關元左邊三寸是。右三寸名子戶。主月水不通。

大赫二穴,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在氣穴下一寸。灸五壯。針入三分。銅人經云。衝脈足少陰之會。治男子陰器結縮。女子赤帶。西方子云。千金腎臟云。在屈骨端三寸(又名陰維)。主男子虛勞失精。陰上縮。莖中痛。灸三十壯。及主女子赤淫。

橫骨二穴,在大赫下一寸。灸三壯(千金云。名屈骨端。在陰上橫骨中。宛曲如卻月中央是也)。西方子云。又名曲骨。主精五臟虛竭。治腹脹小便難。陰器下縱引痛。銅人經云。此穴諸經闕療病法。

以上二十二穴。去腹中行皆當為一寸半。說見幽門。

2. 腹部第三行左右二十四穴

不容二穴,在幽門兩旁各一寸半。灸五壯。針五分。明堂經云。在上脘兩旁各一寸。灸三壯(素問注。在第四肋端)。又云。主腹內弦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兩脅積氣膨膨然。西方子云。去任脈二寸。直兩肋端相去四寸。主胸背相引痛。嘔吐喘咳。口乾。痰癖脅下痛。重肋疝瘕。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腹滿痃癖不嗜食。腹虛鳴。資生經云。素問云。夾鳩尾外。當乳下三寸。夾胃脘各一寸五分。不容至太乙也。夾臍廣三寸各三。滑肉門。天樞。外陵也。下臍二寸夾臍各三。大巨。水道。歸來也。皆腹第三行穴也。甲乙經云。天樞在臍旁各二寸。與諸書同。特此經為異。信若是。則其穴不當在乳下也。如此。乳下則廣三寸之說為當(胃)。

承滿二穴,在不容下一寸。針三分。灸五壯。明堂經云。三壯。千金云。夾巨闕兩旁一寸半。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腸鳴腹脹。上氣喘逆。膈氣。食飲不下。肩息唾血。可灸五壯。針二分。西方子云。主脅下堅痛。

梁門二穴,在承滿下一寸。灸五壯。針三分。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胸脅下積氣。食飲不思。大腸滑泄。完穀不化。

關門二穴,在梁門下一寸。針八分。灸五壯。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遺弱上滿。及身腹重。主積氣腸鳴。卒痛。泄利。不欲食。腹中氣遊走。夾臍急。痰瘧。振寒。

太乙二穴,在關門下一寸。灸五壯。針八分。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癲疾狂走心煩。吐舌。

滑肉門二穴,在太乙下一寸。灸五壯。針八分(下一寸至天樞)。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癲疾狂走。吐舌。嘔逆。

天樞二穴,一名長溪。一名谷門。大腸之募。去肓俞一寸半。夾臍旁各二寸陷中。灸五壯。針五分。留十呼(千金云。魂魄之舍。不可針。合臍相去可三寸)。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療夾臍切痛。時上衝心。煩滿嘔吐。霍亂寒瘧。泄利食不化。女子月事不時。血結成塊。腸鳴腹痛。不嗜食。可灸百壯。針入五分。留七呼。西方子云。亦名長谷。循際。主久積冷氣繞臍切痛。女子漏下。赤白。腹大堅急。面色蒼蒼。主冬月重感於寒則泄。腸胃間遊氣。面浮腫。唾血吐血。熱甚。狂言語。

外陵二穴,在天樞下一寸。灸五壯。針三分。西方子云。在天樞下半寸。灸五壯。主腹中疼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

大巨二穴,在長溪下二寸。灸五壯。針五分(長溪。天樞也。千金云。在臍下二寸。兩旁各二寸)。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少腹脹滿。煩渴。㿉疝。偏枯。四肢不舉。西方子云。主小便難。陰下縱。喜驚。

水道二穴,在大巨下三寸。灸五壯。針三寸半。西方子云。主三焦結熱。大小便不利。肩背痛。小腹滿。引陰中痛。腰背強急。膀胱寒。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針入二寸五分。

歸來二穴,在水道下二寸。灸五壯。針八分(外臺云。在水道下三寸。今校勘歸來二穴。在水道下二寸為是)。銅人經云。治小腹奔豚。卵縮上。引莖中痛。婦人血藏積冷。

氣衝二穴,一名氣街。在歸來下。鼠鼷上一寸動脈應手宛宛中。禁針。灸七壯。立愈。炷如大麥。明堂下經云。灸五壯。素問注云。在腹臍下。橫骨兩端。鼠鼷上。針三分。千金云。歸來下一寸。明堂經云。鼠鼷上一寸。灸三壯。主腹有大氣。腹脹。臍下堅。㿉疝。陰腫。亦主婦人月水不通。無子。西方子云。素問刺熱論注云。主㿗疝。陰腫痛。陰痿。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仰臥。及大腹石水。及腹中滿。熱淋。閉不得尿。主腹中大熱不安。大氣上攻心。暴腹脹滿。癃淫濼。婦人月水暴閉。塞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絞痛不得反息。及氣衝腰痛不得俯仰。銅人經云。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腸中大熱。不得安臥。腹有逆氣。月水不利。身熱。腹中痛。

以上二十四穴。去腹中行當各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