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一 (23)
卷四百十一 (23)
1. 骨空穴法
歸下之後為纂骨者一(此骨能陷精液)。歸下之前為蓧骨者一(此骨多處薄者貧下)。復次,缺盆之下,左右至襯,以二十五字關六十骨(此下至分兩手眾骨臂至十指之端也)。支其缺盆之下,其後為傴甲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傴甲之端為甲隱骨者,左右共二(此骨長則賢)。
前支缺盆為飛動骨者,左右共二(此骨消則病痱緩)。次飛動之左為龍臑骨者一(有勢,多髓多液)。次飛動之右為虎沖骨者一(有勢,多髓多液)。龍臑之下為龍本骨者一(有勢,多髓)。虎沖之下為虎端骨者一(有勢,多髓)。本端之下為腕。龍本之上為進賢骨者一(男子此骨隆,則為名臣)。虎端之上為及爵骨者一(女子此骨高則為命婦)。腕前左右,為上力骨者共八(有勢,多液)。次上力為駐骨者,左右共十(有勢,多液)。次駐骨為搦骨者,左右共十(有勢,多液)。次搦為肋勢骨者,左右共十(左肋外為爪,右肋外為甲)。爪甲之下,各有襯骨者,左右共十(無勢,無液)。
復次,𩩲骭之下,左右前後,至初步五十一字,中關一百三十六骨。此下自兩乳下分左右,至兩足心,眾骨所會劇也。𩩲骭之右,為心蔽骨者一(無髓)。𩩲骭之左為脅骨者,上下共十二(居小腸之分也)。左脅之端,各有脅隱骨者,分次一十二(無髓)。脅骨之下,為季脅骨者,共二(多液)。季脅之端,為季隱骨者,共二(無髓)。𩩲骭之右為肋骨者,上下共二十(居大腸之分也)。肋骨之下,為䏚肋骨者共二(各無隱骨,惟獸有之)。右肋之端,為肋隱骨者共十二(無髓)。蓧骨之前,為大橫者一(有勢,少髓)。橫骨之前,為白環骨者共二(有勢,有液)。白環之前,為內輔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內輔之後,為骸關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骸關之下,有揵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揵骨之下,為髀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髀樞之端,為膝蓋骨者,左右共二(無勢,多液)。膝蓋左右,各有俠升骨者共二(有勢,多液)。髀樞之下,為䯒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髓)。䯒骨之外,為輔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䯒骨之下,為立骨者,左右共二(有勢,有液)。立骨左右,各有內外踝骨者共四(有勢,少液)。踝骨之前,左右各有下力骨者共十(有勢,多液)。踝骨之後,各有京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下力之前,各有釋欹骨者,左右共十(有勢,有液)。釋欹之前,各有起僕骨,左右共十(有勢)。起僕之前,各有平肋骨者,左右共十(有勢)。有肋之前,各有襯甲骨者,左右共十(無勢,少液)。釋欹兩旁,各有核骨者,左右共二(有勢,多液)。起僕之下,各有初步骨者,左右共二(有勢)。
白話文:
骨空穴法
身體下部,纂骨位於精液匯聚之處;其上方,蓧骨則多處較薄,與貧弱體質相關。缺盆下方,左右兩側至腋下,計有二十五個關節、六十塊骨骼,延伸至雙手十指尖端。支撐缺盆下方的,是左右各一塊傴甲骨,較有力氣,精液充盈;傴甲骨末端是左右各一塊甲隱骨,此骨較長則代表聰明。
缺盆前方是左右各一塊飛動骨,此骨消瘦則容易患上皮膚病;飛動骨左側是龍臑骨,有力氣,骨髓和精液充盈;右側是虎沖骨,同樣有力氣,骨髓和精液充盈。龍臑骨下方是龍本骨,有力氣,骨髓充盈;虎沖骨下方是虎端骨,有力氣,骨髓充盈。龍本骨、虎端骨下方皆為手腕。龍本骨上方是進賢骨,男性此骨隆起則能成為名臣;虎端骨上方是及爵骨,女性此骨高則能成為命婦。手腕前方,左右各四塊上力骨,有力氣,精液充盈。上力骨下方是左右各五塊駐骨,有力氣,精液充盈;駐骨下方是左右各五塊搦骨,有力氣,精液充盈;搦骨下方是左右各五塊肋勢骨,左側肋骨外側為爪骨,右側肋骨外側為甲骨。爪骨和甲骨下方各有左右各五塊襯骨,無力氣,也無精液。
從恥骨下方,左右前後至腳跟,計有五十一處關節、一百三十六塊骨骼,此處是人體眾多骨骼匯聚的部位。恥骨右側是一塊心蔽骨,沒有骨髓;恥骨左側是脅骨,上下共十二塊,位於小腸經脈分佈之處;左脅骨末端各有十二塊脅隱骨,沒有骨髓。脅骨下方是左右各一塊季脅骨,精液充盈;季脅骨末端是左右各一塊季隱骨,沒有骨髓。恥骨右側是肋骨,上下共二十塊,位於大腸經脈分佈之處;肋骨下方是左右各一塊䏚肋骨,沒有隱骨,只有獸類才有。右肋骨末端是左右各六塊肋隱骨,沒有骨髓。
蓧骨前方是一塊大橫骨,有力氣,但骨髓較少;大橫骨前方是左右各一塊白環骨,有力氣,有精液;白環骨前方是左右各一塊內輔骨,有力氣,精液充盈;內輔骨後方是左右各一塊骸關骨,有力氣,精液充盈;骸關骨下方是左右各一塊揵骨,有力氣,精液充盈;揵骨下方是左右各一塊髀骨,有力氣,精液充盈;髀骨末端是左右各一塊膝蓋骨,無力氣,但精液充盈;膝蓋骨左右各有左右各一塊俠升骨,有力氣,精液充盈;髀骨下方是左右各一塊䯒骨,有力氣,骨髓充盈;䯒骨外側是左右各一塊輔骨,有力氣,有精液;䯒骨下方是左右各一塊立骨,有力氣,有精液;立骨左右各有左右各一塊內外踝骨,有力氣,但精液較少;踝骨前方是左右各五塊下力骨,有力氣,精液充盈;踝骨後方是左右各一塊京骨,有力氣,精液充盈;下力骨前方是左右各五塊釋欹骨,有力氣,有精液;釋欹骨前方是左右各五塊起僕骨,有力氣;起僕骨前方是左右各五塊平肋骨,有力氣;平肋骨前方是左右各五塊襯甲骨,無力氣,精液較少;釋欹骨兩旁是左右各一塊核骨,有力氣,精液充盈;起僕骨下方是左右各一塊初步骨,有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