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一 (20)
卷四百十一 (20)
1. 五臟六腑變化流注出入旁通法
五樂,琴。管。鼓。磬。瑟(外象五行。內應五臟)。
五兵,矛。劍。盾。戟。弩(各應其臟)。
五味,酸。苦。甘。辛。咸(以上各隨五臟所宜)。
五宜,苦。甘。辛。咸。酸(子來扶母)。
五不宜,辛。咸。酸。苦。甘(此五味須忌之)。
五事,貌(恭)。視(明)。思(睿)。言(從)。聽(聰)(隨臟所感)。
五咎,狂。豫。蒙。僭。急。
六情,好喜。怵慮。樂。威怒(一作感怒)。惡衰(出五臟之情惡衰二字文不類,無完本可校,今缺疑,他仿此)。
八性,慈(惠悲)。愛。公私(恕)。氣正。欲忌(各稟之性)。
生,革。肉。髓。骨。腦(各隨初生長)。
形,直。銳。方。圓。曲(外應五行之形。內法五臟之象)。
五養,筋。血。肉。皮毛(氣)。骨精(各從五臟所養)。
五液,泣(一云淚)。汗。涎。涕。唾(各隨臟所生)。
七神,鬼。神。意。魄。精(以上脾腎各二神故七神)。
五竅,目(左目甲。右目乙)。舌(榮外為血。內主五音)。耳(左耳丙。右耳丁)。唇(口為戊。舌為己)。鼻(左孔庚。右孔辛)。
五聲,呼。言。哭。歌。呻。
五音,諷詠。肆。唱。歌。吟。
五氣,呵。吹呼。唏噓。呬(有疾各隨其臟消息。其法在調氣論)。
五惡,風。熱。濕。寒。燥。
五味,辛。咸。酸。苦。甘(味之惡)。
五臭,腐。焦。膻。腥。香。
五有餘病,怒。笑(不止)。脹滿(噫)。喘咳(上氣)。脹泄久(實則此疾見)。
五不足病,悲。憂。少氣。息痢。厥(虛則此疾見)。
五積,肥氣。伏梁。磨氣。息賁。賁豚。
五疾,奔氣。憂恐。食飲。風寒。強力(將息失度乃主此疾)。
五傷,久行(傷筋)。久視(傷心)。久坐(傷肉)。久臥(傷皮)。久立(傷骨)。
五方神,青龍。朱雀。螣蛇。白虎。玄武(以五方象五臟)。
五畜,虎、兔(千金云雞)。蛇、馬(千金云羊)。龍、牛(羊犬)。猴、雞。鼠、豬(各主本命臟所宜)。
五穀,麻。麥。稷。黃黍。大豆(以上補益五臟六腑)。
五果,李。杏。棗。桃。慄(以上補益五臟)。
五菜,韭。薤。葵。蔥。藿蓼(以上菜可久食)。
五木,榆。慄。桂。桑。梧桐(以上宣助五臟)。
五臟斤兩,四斤四兩(左三葉。右三葉)。十二兩(三毛七孔)。二斤三兩。三斤三兩。一斤二兩(以上五臟輕重數)。
六腑斤兩,三兩三銖。二斤二十四兩。二斤十四兩。二斤十二兩。九兩二銖(以上六腑輕重數)。
六腑尺丈,三寸三分。二丈四尺(廣三寸四分)。二尺六寸。一丈二尺(廣六寸)。九寸(一云廣七寸。以上六腑長短數)。
白話文:
五臟六腑變化流注出入旁通法
五種樂器:琴、管、鼓、磬、瑟(外在象徵五行,內在對應五臟)。
五種兵器:矛、劍、盾、戟、弩(各對應其臟)。
五種味道:酸、苦、甘、辛、鹹(以上各隨五臟所需)。
五種宜食:苦、甘、辛、鹹、酸(子來扶母,指食物相生)。
五種不宜食:辛、鹹、酸、苦、甘(此五種味道需忌食)。
五種行為:容貌恭敬、視力明亮、思慮睿智、言語合宜、聽力聰敏(隨臟腑感受而異)。
五種過失:狂妄、輕率、愚昧、僭越、急躁。
六種情志:喜、憂、思、怒、悲、恐(原文「惡衰」二字有缺損,無法考證,此處從略)。
八種性情:慈悲、仁愛、公正、正直、慾望節制(各稟賦之性情)。
五種臟腑生成的物質:皮革、肌肉、骨髓、骨骼、腦髓(各隨初生時成長順序)。
五種形狀:直、銳、方、圓、曲(外在符合五行之形,內在遵循五臟之象)。
五種臟腑所養之物:筋、血、肉、皮毛(氣)、骨精(各從五臟所養)。
五種體液:眼淚、汗、唾液、鼻涕、口水(各隨臟腑所生)。
七種神明:鬼、神、意、魄、精(脾、腎各二神,故為七神)。
五種竅穴:眼睛(左眼甲,右眼乙)、舌頭(外榮為血,內主五音)、耳朵(左耳丙,右耳丁)、嘴唇(口為戊,舌為己)、鼻子(左孔庚,右孔辛)。
五種聲音:呼喊、說話、哭泣、唱歌、呻吟。
五種音調:吟詠、高亢、歌唱、吟誦。
五種呼吸:呵氣、吹氣、嘆息、呼吸急促(有疾病時,各隨其臟腑的變化,方法在調氣論中)。
五種惡氣:風、熱、濕、寒、燥。
五種不良味道:辛、鹹、酸、苦、甘(味道的惡劣)。
五種惡臭:腐臭、焦臭、膻臭、腥臭、香臭(指變質的臭味)。
五種過剩的疾病:憤怒、狂笑不止、腹脹、喘咳、腹瀉(實證)。
五種不足的疾病:悲傷、憂愁、氣短、痢疾、昏厥(虛證)。
五種積聚:肥胖、腹脹、磨積、呃逆、反胃。
五種疾病:氣喘、憂慮恐懼、飲食不節、風寒侵襲、用力過度(起居失度導致這些疾病)。
五種損傷:久行傷筋、久視傷心、久坐傷肉、久臥傷皮、久立傷骨。
五方神:青龍、朱雀、螣蛇、白虎、玄武(以五方象徵五臟)。
五種牲畜:虎、兔(千金方云雞)、蛇、馬(千金方云羊)、龍、牛(羊犬)、猴、雞、鼠、豬(各主本命臟所宜)。
五種穀物:麻、麥、稷、黍、大豆(以上補益五臟六腑)。
五種水果:李子、杏、棗、桃、栗子(以上補益五臟)。
五種蔬菜:韭菜、薤白、葵菜、蔥、藿(以上蔬菜可長期食用)。
五種樹木:榆樹、栗樹、桂樹、桑樹、梧桐樹(以上樹木可宣通助益五臟)。
五臟重量:心四斤四兩(左三葉,右三葉)、肝十二兩(三毛七孔)、脾二斤三兩、肺三斤三兩、腎一斤二兩(以上為五臟輕重數)。
六腑重量:膽三兩三銖、胃二斤二十四兩、小腸二斤十四兩、大腸二斤十二兩、膀胱九兩二銖(以上為六腑輕重數)。
六腑尺寸:膽三寸三分、胃二丈四尺(寬三寸四分)、小腸二尺六寸、大腸一丈二尺(寬六寸)、膀胱九寸(一說寬七寸)(以上為六腑長短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