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一 (13)

1. 云岐子論經絡迎隨補瀉法

能知迎隨。可令調之。調氣之方。必別陰陽。陰陽者。知榮衛之流行逆順。經脈往來終始。凡用針。順經而刺之。為之補。迎經而奪之。為之瀉。故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隨而取之。安得無實。此謂迎隨補瀉之法。

白話文:

如果能理解『迎隨』的原則,就能進行有效的調整。調整氣血的方法,必須要分辨陰陽。所謂陰陽,就是了解營氣和衛氣如何循環,知道經脈運行的方向與週期。

凡是使用針灸時,順著經脈的方向刺入,這就是補法;逆著經脈的方向刺激,這就是瀉法。因此,逆向刺激而減少氣血,怎麼可能不造成虛弱?順向刺激而增加氣血,怎麼可能不產生實效?這就是所謂的迎隨補瀉的針灸方法。

2. 古法流注

經云。其氣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注足陽明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注手心主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注還於手太陰。如環無端。周流不息。晝夜行流。與天同度。此法如氣血所生之經絡。於一經中井榮腧經合。迎隨補瀉之法。亦用東方實而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是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人體的氣開始時從中焦(消化系統中段)發源,先流向手臂的太陰和陽明經脈,再流向腳部的陽明和太陰經脈。接著,這股氣會流向手部的少陰和太陽經脈,然後再流向腳部的太陽和少陰經脈。之後,它會流向手部的心包和少陽經脈,再流向腳部的少陽和厥陰經脈。最後,這股氣會回到手部的太陰經脈,就像一個無頭無尾的環,周而復始地流動,晝夜不停,其運行節奏與天體運行相吻合。

這種運行方式就像氣血在經絡中的流動,包括了在一條經脈中的井、榮、腧、經、合等各個階段,以及如何根據氣血的盈虧來調整補充或排放的方法。例如,當東方(肝膽)過盛而西方(肺大腸)不足時,就應當減弱前者並增強後者;當南方(心小腸)過旺而北方(腎膀胱)衰弱時,也應當採取同樣的調節方法。

3. 四季人神不宜灸

春在左脅。秋在右脅。夏在臍。冬在腰。

白話文:

「春天時,人體的精氣集中在左側脅部,秋天時則是在右側脅部,夏天時集中在肚臍部位,冬天時則是在腰部。因此,在這些季節裡,應避免在這些部位進行針灸治療。」

4. 逐日人神歌訣

一足大趾鼻小指。二踝髮際外踝中。三股牙齒肝及足。四腰胃脘手陽明。五口遍身還在手。六手指間又在胸。七踝氣衝並在膝。八脘股內及陰中。九尻在足脛膝經。十腰在背足趺中。

白話文:

[一]大腳趾和鼻、小指的運作與相應部位相關。 [二]雙踝、頭髮邊緣以及外踝中點是相連的部位。 [三]大腿、牙齒、肝臟以及足部是互相關聯的。 [四]腰部、胃部、手部的陽明經脈是相互影響的。 [五]口腔、全身狀況以及手部狀態是相輔相成的。 [六]手指間的變化同時反映在胸部狀況上。 [七]雙踝、氣衝穴以及膝蓋是相應的部位。 [八]胃部、大腿內側以及生殖器區是互相關聯的。 [九]臀部、小腿以及膝蓋的經絡是相連的。 [十]腰部、背部以及足底是相互影響的部位。

5. 十二支人神所在諸法

子日(在目孫氏云在肩口)。丑日(在耳及腰)。寅日(在胸又云在口)。卯日(在脾孫氏云在鼻)。辰日(在腰)。巳日(在頭口孫氏云在手)。午日(在心腹)。未日(在兩足心孫云在足)。申日(在肩及額又云頭腰)。酉日(在脛孫氏云在背)。戌日(在咽喉孫氏云在頭一作項)。亥日(在背頸又在兩膝孫氏云在項)。

又法

甲乙日(忌寅時不灸頭)。丙丁日(忌辰時不灸耳)。戌巳日(忌午時不灸發頂。一云不灸膝臏)。壬癸日(忌酉時。不灸足)。

又法

每月六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小盡日。甲辰庚寅乙卯丙辰辛巳。五辰五酉。五未八節日。前後各一日。若遇以上日並凶。不宜灸之。

又法

正月醜。二月戌。三月未。四月辰。五月醜。六月戌。七月未。八月辰。九月醜。十月戌。十一月未。十二月辰。

又法

男忌,壬辰。甲辰。己巳。丙午。丁未。

女忌,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

又法

男忌戌(又云忌陰日)。女忌(孫氏云忌巳又云忌破日)。

又法

丙子日天子會。壬子日百王會。甲子日太子會。丁丑日三公會。丙辰日諸侯會。辛卯日大夫會。癸卯日人臣會。乙亥日以上都會。

又法

木命人行年在木不宜針及服青藥。

火命人行年在火不宜針及服赤藥。

土命人行年在土不宜吐及服黃藥。

金命人行年在金不宜灸及服白藥。

水命人行年在水不宜下利及服黑藥。

凡醫者不知此法下藥。若遇命厄會深者。下手即死。

又法

立春春分脾。立夏夏至肺。立秋秋分肝。立冬冬至心。四季十八日腎。

白話文:

[十二支人神所在諸法]

子日,人神在眼睛或孫氏認為在肩膀與口部。 丑日,人神在耳朵和腰部。 寅日,人神在胸部,也有人說在口部。 卯日,人神在脾臟,孫氏認為在鼻子。 辰日,人神在腰部。 巳日,人神在頭部和口部,孫氏認為在手部。 午日,人神在心臟和腹部。 未日,人神在雙腳底部,孫氏認為在腳上。 申日,人神在肩膀和額頭,也有人說在頭部和腰部。 酉日,人神在小腿,孫氏認為在背部。 戌日,人神在咽喉,孫氏認為在頭部,另有一說為頸部。 亥日,人神在背部和頸部,也有人說在雙膝,孫氏認為在頸部。

又法

甲乙日,寅時不灸頭部。 丙丁日,辰時不灸耳朵。 戊巳日,午時不灸頭頂或膝蓋。 壬癸日,酉時不灸腳。

又法

每月的六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月尾日,以及甲辰、庚寅、乙卯、丙辰、辛巳五個日子,還有五辰、五酉、五未、八節日的前後一天,這些日子都被視為不吉,不宜進行灸療。

又法

正月的丑日,二月的戌日,三月的未日,四月的辰日,五月的丑日,六月的戌日,七月的未日,八月的辰日,九月的丑日,十月的戌日,十一月的未日,十二月的辰日。

又法

男性應避開壬辰、甲辰、己巳、丙午、丁未等日。 女性應避開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等日。

又法

男性應避開戌日,也有人說避開陰日;女性應避開巳日,孫氏認為應避開破日。

又法

丙子日,是天子集會的日子;壬子日,是百王集會的日子;甲子日,是太子集會的日子;丁丑日,是三公集會的日子;丙辰日,是諸侯集會的日子;辛卯日,是大夫集會的日子;癸卯日,是人臣集會的日子;乙亥日,以上都是重要的集會日。

又法

五行屬木的人,在行年逢木時,不宜針灸或服用綠色藥物。 五行屬火的人,在行年逢火時,不宜針灸或服用紅色藥物。 五行屬土的人,在行年逢土時,不宜催吐或服用黃色藥物。 五行屬金的人,在行年逢金時,不宜灸療或服用白色藥物。 五行屬水的人,在行年逢水時,不宜瀉下或服用黑色藥物。

醫生如果不知道這個規則而開藥,若病人的命運遇到大的危機,可能會立即致命。

又法

立春、春分期間,應注意脾臟。立夏、夏至期間,應注意肺部。立秋、秋分期間,應注意肝臟。立冬、冬至期間,應注意心臟。四季的十八日,應特別注意腎臟。

6. 每月血支

正月醜。二月寅。三月卯。四月辰。五月巳。六月午。七月未。八月申。九月酉。十月戌。十一月亥。十二月子。

白話文:

一月對應醜(牛)。 二月對應寅(虎)。 三月對應卯(兔)。 四月對應辰(龍)。 五月對應巳(蛇)。 六月對應午(馬)。 七月對應未(羊)。 八月對應申(猴)。 九月對應酉(雞)。 十月對應戌(狗)。 十一月對應亥(豬)。 十二月對應子(鼠)。

這是在描述農曆每個月與十二地支的對應關係,而十二地支在中醫理論中常被用來表示時間循環、臟腑功能活動節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