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一 (11)

1. 經絡取原法

本經原穴者。無經絡逆從子母補瀉。凡刺原穴。診見動作來應手而納針。吸則得氣。無令出針。停而久留。氣盡乃出。此拔原之法也。

白話文:

[經絡取原法]:在使用本經上的原穴時,不需考慮經絡的順逆、子母補瀉等原則。當要針刺原穴時,先診斷並確認動作反應後再下針。在患者吸氣時,針感就會出現,此時不要將針拔出。針應停留一段時間,直到氣感消失才將針取出,這就是所謂的拔原之法。

簡單來說,就是在治療時,選擇該經脈的原穴進行針刺,並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針感操作,以及確定針感消失後再拔針的一種方法。

2. 王海藏拔原法

假令針肝經病。於本經原穴針一針。如補肝經來。亦於本經原穴補一針。如瀉肝經來。亦於本經原穴瀉一針。如余經有補瀉。針畢仿此例。亦補瀉各經原穴。

手太陰之原出於太淵。手少陰之原出於神門。手厥陰之原出於大陵。手太陽之原出於腕骨。手陽明之原出於合谷。手少陽之原出於陽池。足太陰之原出於太白。足少陰之原出於太谿。足厥陰之原出於太衝。足太陽之原出於京骨。足陽明之原出於衝陽。足少陽之原出於丘墟。

凡此十二原穴。非瀉子補母之法。虛實通用。故五臟六腑有病。皆取其原是也。

井主心下滿。榮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嗽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白話文:

如果要針灸治療肝經的疾病,就在肝經的原穴上針灸一針。如果是補肝經,同樣在肝經的原穴上補一針;如果是瀉肝經,同樣在肝經的原穴上瀉一針。對於其他經絡的補瀉,針灸完畢後,依照這個例子,同樣在各經絡的原穴上進行補瀉。

手太陰肺經的原穴在太淵,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在神門,手厥陰心包經的原穴在大陵,手太陽小腸經的原穴在腕骨,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在合谷,手少陽三焦經的原穴在陽池。足太陰脾經的原穴在太白,足少陰腎經的原穴在太谿,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在太衝,足太陽膀胱經的原穴在京骨,足陽明胃經的原穴在衝陽,足少陽膽經的原穴在丘墟。

以上這十二個原穴,並非用瀉子補母的方法,虛證實證都可使用。所以五臟六腑有病,都可以取用相應的原穴來治療。

井穴主要治療心下滿,榮穴主要治療身熱,俞穴主要治療身體沉重和關節疼痛,經穴主要治療喘咳寒熱,合穴主要治療逆氣和泄瀉。

3. 經絡俞穴配合法

五臟六腑。各有井榮俞經合。腑為陽。臟為陰。陽主表。陰主裡。故為陰陽榮衛相合。其中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陰榮丁火。陽榮壬水。陰俞己土。陽俞甲木。陰經辛金。陽經丙火。陰合癸水。陽合戊土。故陰陽俞榮而各不同。有配之法。名曰對刺。手之三陰。始於癸而終於乙。

手之三陽。始於庚而終於戊。足之三陽。始於戊而終於庚。足之三陰。始於乙而終於癸。手之陰陽。陰逆陽順。足之陰陽。陽逆陰順。此陰陽逆順。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經絡俞穴配合法】

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各自對應著井、榮、俞、經、合等特定的穴位。腑屬於陽性,臟則屬於陰性。陽性主管外表,陰性主管內在,因此形成陰陽兩種氣血的相互配合。其中,陰井對應的是乙木,陽井對應庚金;陰榮對應丁火,陽榮對應壬水;陰俞對應己土,陽俞對應甲木;陰經對應辛金,陽經對應丙火;陰合對應癸水,陽合對應戊土。由此可見,陰陽兩種屬性的俞、榮穴位各有不同。有一種配穴的方法,被稱為「對刺」。

在手部的三個陰脈,其起點是癸,終點是乙。

在手部的三個陽脈,其起點是庚,終點是戊。

在腳部的三個陽脈,其起點是戊,終點是庚。

在腳部的三個陰脈,其起點是乙,終點是癸。

在手部,陰脈和陽脈的流向相反,即陰脈逆向流動,陽脈順向流動。

在腳部,陽脈和陰脈的流向相反,即陽脈逆向流動,陰脈順向流動。

這些關於陰陽脈絡的流向,我們必須清楚瞭解。

4. 十二經是動所生之病

手太陰肺之經

是動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主肺。

所生病。咳嗽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卒遺失無度。

手太陽小腸經

是動病。嗌痛。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主液。

所生病。耳聾。目黃。頰頷腫。頸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手陽明大腸經

是動病。齒痛䪼腫。主津。

所生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

足厥陰肝之經

是動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粗脫色。主肝。

所生病。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閉癃。

足少陽膽之經

是動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主骨。

所生病。頭痛。角頷腫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卒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足少陰腎之經

是動病。飢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無所見。心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若人將捕之。是謂骨厥。主腎。

所生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手少陰心之經

是動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謂臂厥。主心。

所生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

手厥陰心包絡經

是動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肢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主脈。

所生病。煩心。心痛。掌中熱。

足太陽膀胱經

是動病。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似結。腨似裂。是謂踝厥。主筋。

所生病。痔。瘧。狂癲疾。頭囟頂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小指不用。

足陽明胃之經

是動病。悽悽然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謂骭厥。主血。

所生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項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免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已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肌。溺色黃。氣不足。則身已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

手少陽三焦經

是動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主氣。

所生病。汗出。目銳眥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疾病]

動態病症:肺部腫脹,呼吸困難伴隨喘咳,鎖骨上方區域疼痛,嚴重時雙手交叉,視線模糊,稱為臂厥,主要影響肺部。

可能引發的疾病:咳嗽、呼吸困難、喘息、乾渴、心情煩躁、胸部滿悶、手臂內側前緣疼痛、手掌熱感。如果氣力過剩,可能導致肩背疼痛、畏寒、多汗、中風、頻尿且尿量少。氣力虛弱時,則會出現肩背痛、呼吸短促、尿色改變。

[手太陽小腸經疾病]

動態病症:咽喉疼痛、頜下腫脹、難以轉頭、肩膀像被拉扯、手臂像要斷裂,主要控制體液。

可能引發的疾病:耳鳴、眼睛泛黃、臉頰和頜下腫脹、脖子、肩膀、手臂、手肘外側及後方疼痛。

[手陽明大腸經疾病]

動態病症:牙痛、牙齦腫脹,主要控制津液。

可能引發的疾病:眼睛泛黃、口乾、鼻出血、喉嚨疼痛、肩膀前方和手臂疼痛、拇指和食指疼痛無法使用。氣力過剩時,沿著脈絡路徑的部位會熱脹。氣力虛弱時,會感到寒冷並伴隨顫抖。

[足厥陰肝經疾病]

動態病症:腰部疼痛到無法前後彎腰、男性疝氣、女性下腹部腫脹,嚴重時咽喉乾燥、面色憔悴,主要影響肝臟。

可能引發的疾病:胸部滿悶、噁心嘔吐、水瀉不止、疝氣、尿失禁、排尿困難。

[足少陽膽經疾病]

動態病症:口苦、常歎息、心脅疼痛、無法翻身,嚴重時臉色灰暗、皮膚失去光澤、腳外側異常發熱,這是陽厥的表現,主要影響骨骼。

可能引發的疾病:頭痛、頜下腫痛、眼尾疼痛、鎖骨上方腫痛、腋下突然腫脹、淋巴結腫大、出汗、發冷、瘧疾、胸脅肋髀膝外側至腳踝前部以及各個關節都疼痛,小指和無名指活動受限。

[足少陰腎經疾病]

動態病症:即使飢餓卻不想吃飯、面色如碳般黑暗、咳嗽時有血絲、呼吸急促、坐下時想站起、視線模糊,心臟懸空如飢餓狀態,氣力不足時容易感到恐懼,心悸如有人追捕,這稱為骨厥,主要影響腎臟。

可能引發的疾病:口熱舌乾、咽喉腫脹、上氣、咽喉乾燥疼痛、心情煩躁、心痛、黃疸、腸炎、脊柱和大腿內側後方疼痛、四肢無力、嗜睡、腳底熱痛。

[手少陰心經疾病]

動態病症:咽喉乾燥、心痛、口渴想喝水,稱為臂厥,主要影響心臟。

可能引發的疾病:眼睛泛黃、脅痛、手臂內側後方疼痛、手掌熱。

[手厥陰心包絡經疾病]

動態病症:手心熱、手肘和手臂緊繃、腋下腫脹,嚴重時胸部脅肋脹滿、心跳加速、面色紅潤、眼睛泛黃、喜笑不停,主要影響脈絡。

可能引發的疾病:心情煩躁、心痛、手掌熱。

[足太陽膀胱經疾病]

動態病症:頭痛、眼睛感覺要脫落、脖子僵硬、脊椎疼痛、腰部像要斷裂、大腿難以彎曲、小腿肌肉緊繃、腳跟像要裂開,這稱為踝厥,主要影響筋絡。

可能引發的疾病:痔瘡、瘧疾、精神疾病、頭頂痛、眼睛泛黃、流淚、鼻塞出血、脖子、背部、腰部、臀部、小腿、腳跟、腳踝、腳掌痛,小指無法使用。

[足陽明胃經疾病]

動態病症:全身寒顫、常呻吟打哈欠、面色暗沉,病發時厭惡人羣和火光,聽到木頭聲就驚慌,想要獨自關門窗,嚴重時在高處唱歌、脫衣奔跑、肚子咕嚕叫脹氣,這稱為骭厥,主要影響血液。

可能引發的疾病:精神錯亂、瘧疾、溫熱疾病、多汗、鼻塞出血、嘴角歪斜、脖子腫脹、喉嚨堵塞、腹部水腫、膝蓋腫痛、胸部、乳房、氣海、大腿、小腿外側、腳掌痛,中指無法使用。氣力過剩時,身體前側都會熱,胃部過剩會食慾旺盛、尿色黃。氣力虛弱時,身體前側都會寒冷,胃部寒冷會脹氣。

[手少陽三焦經疾病]

動態病症:耳鳴、混亂不清、咽喉腫脹、喉嚨堵塞,主要控制氣。

可能引發的疾病:出汗、眼尾痛、臉頰腫脹、耳朵後方、肩膀、手臂、手肘外側都痛,小指和無名指無法使用。

[足太陰脾經疾病]

動態病症:舌根僵硬、進食後嘔吐、胃部疼痛、腹部脹氣、易打嗝,排便後或放屁後會感到舒緩,全身沉重,主要影響脾臟。

可能引發的疾病:舌根痛、身體無法自由移動、食物不易下嚥、心情煩躁、心下急痛、寒性瘧疾、腹瀉、水腫、黃疸、無法躺下、站立困難、大腿和膝蓋內側腫脹、腳踝足大趾無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