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三 (9)

1. 心包

心脈也。兩旁一十六穴。出甲乙經。

心包出於中衝。中衝者。木也(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勞宮。勞宮者。火也(一名五里。在掌中央動脈。手心主脈之所留也。為滎。春三月宜灸之)。注於大陵。大陵者。土也(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注也。

為俞。夏三月宜灸之)。行於間使。間使者。金也(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行也。為經)。入於曲澤。曲澤者。水也(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心主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中衝(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灸一壯。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

白話文:

心脈位於身體兩側,有十六個穴位,起於甲乙經脈。心包經脈從中衝穴開始,中衝穴屬木,位於手掌拇指尖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處,是手心主脈的起始點,屬於井穴,冬三月宜灸。中衝穴的經脈流向勞宮穴,勞宮穴屬火,又名五里,位於手掌中央動脈處,是手心主脈的留止點,屬於滎穴,春三月宜灸。勞宮穴的經脈流向大陵穴,大陵穴屬土,位於手掌後兩筋之間陷處,是手心主脈的注點,屬於俞穴,夏三月宜灸。大陵穴的經脈流向間使穴,間使穴屬金,位於手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處,是手心主脈的流經點,屬於經穴。最後經脈流入曲澤穴,曲澤穴屬水,位於肘內廉下陷處,屈肘可觸摸到,是手心主脈的入點,屬於合穴,秋三月宜灸。

中衝穴位於手掌拇指尖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處,灸一壯可以治療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等病症。

勞宮(一名五里。在掌中動脈。灸三壯。主熱病發熱而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反側。咳滿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中爛。掌中熱。善怒。中心善悲。屢嘔歔郄。善笑不休。煩心。咳逆。寒熱善噦。少腹積聚。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支滿。黃癉目黃)。

大陵(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飢之狀。心澹澹而驚恐。熱病煩心。而汗不出。肘攣腋腫。喜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黃。小便如血。欲嘔。胸中熱。狂言不樂太息。喉痹嗌乾。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而手攣不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嘔血瘃癢欲嘔。耳鳴)。

白話文:

勞宮穴

(又名五里穴。位於手掌中心動脈處。灸三壯。主治熱病發熱,伴隨想嘔吐的症狀。病程三天後,仍未出汗,心悸不安,胸脅疼痛,無法翻身,咳嗽胸悶,小便赤色,大便帶血,鼻血不止,嘔吐鮮血,氣逆,不停打嗝,咽喉疼痛,食慾不振,口渴,口腔潰爛,手掌發熱,易怒,心中悲傷,反复嘔吐,不停地笑,煩躁不安,咳嗽逆氣,寒熱交替,伴隨想嘔吐,少腹積聚,小兒口中有腥臭味,胸脅脹滿,黃疸,眼睛發黃。)

大陵穴

(位於手掌後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心痛,伴隨悲傷,厥逆,懸心如飢餓狀,心中空虛伴隨驚恐,熱病煩躁不安,卻不出汗,肘部攣縮,腋窩腫脹,不停地笑,心中疼痛,眼睛發紅發黃,小便如血,想嘔吐,胸中發熱,胡言亂語,不愉快,嘆氣,喉嚨阻塞,咽喉乾燥,呼吸急促,身體發熱如火,頭痛如裂,呼吸短促,胸痛,手部攣縮伸展不開,及至腋窩,半身不遂,手部痙攣,筋脈緊縮,嘔血,瘙癢,想嘔吐,耳鳴。)

內關(手心主絡。在掌後去腕二寸。灸三壯。主面赤皮熱。熱病汗不出。中風熱。目赤黃。肘攣腋腫。實則心暴痛。虛則煩心。惕惕不能動。失智。心澹澹善驚恐。心悲)。

間使(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飢之狀。心澹澹而驚恐。驚狂。面赤目黃。熱病煩心。善噦。胸中澹澹善動。與身熱風熱嘔吐。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肘攣腋腫。卒心中痛。瘛瘲。互相引肘內廉痛。心熬熬然。胸痹引背時寒。喜驚。喑不能語。咽中哽。頭大浸淫)。

郄門(手心主郄。去腕五寸。灸五壯。主心痛。衄噦。嘔血。驚恐若畏人。神氣不足)。

白話文:

內關穴位於手掌後腕部向上兩寸處,灸三壯,主治面部發紅發熱、熱病汗出不暢、中風熱症、眼赤黃、肘部攣縮腋窩腫脹。實證心臟劇烈疼痛,虛證則煩躁不安、心慌意亂、無法安靜、失智、心神恍惚容易恐懼、心緒悲傷。

間使穴位於手掌後腕部向上三寸,兩條筋之間凹陷處,灸三壯,主治心痛、善於悲傷、厥逆、心懸吊如飢餓狀、心神恍惚且恐懼、驚狂、面部發紅眼赤黃、熱病煩躁不安、容易嘔吐、胸中空虛不安、伴隨發熱風熱嘔吐、驚恐不安、寒症氣短、掌心發熱、肘部攣縮腋窩腫脹、突然心痛、瘛瘲、兩肘內側疼痛相互牽引、心神不寧、胸悶引發背部發寒、容易驚恐、失聲不能說話、咽喉哽塞、頭部腫脹浸潤。

郄門穴位於手掌後腕部向上五寸處,灸五壯,主治心痛、鼻衄嘔吐、嘔血、驚恐畏懼、神氣不足。

曲澤(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灸三壯。主心痛。卒咳逆。心下澹然喜驚。身熱煩心。口乾。手清。逆氣嘔血。肘瘈。善悲。搖頭清汗不出。肘不能過肩。傷寒病溫)。

天泉(一名天濕。在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灸三壯。主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心痛胸中痛。脅支滿痛。膺背甲間。兩臂內廉痛。虛則胸腹下與腰背相引而痛。取經少陰水。天泉主之)。

白話文:

曲澤穴位於肘內側,屈肘時凹陷處。灸三壯,可治心痛、猝咳、心下空虛喜驚、身熱煩躁、口乾、手冷、逆氣嘔血、肘臂拘攣、善悲、頭搖汗出不暢、肘不能過肩、傷寒病溫等症狀。

天泉穴,又名天濕,位於曲腋下二寸處,舉臂時可取穴。灸三壯,可治足部麻木不收、行走疼痛、心痛、胸痛、脅肋脹痛、胸背兩側疼痛、虛寒導致胸腹下與腰背相連疼痛等症狀。取經少陰水,天泉穴主之。

2.

腎者。藏也。兩旁五十四穴(並二十三單穴。共七十七穴)。出甲乙經。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水也(一名地衝。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然谷。然谷者。火也(一名龍淵。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足少陰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於太谿。太谿者。土也(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

足少陰脈之所注也。為俞。夏三月宜灸之)。行於復溜。復溜者。金也(一名伏白。一名昌陽。在足踝上二寸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入於陰谷。陰谷者。水也(在膝內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得之。足少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白話文:

腎臟是人體的藏精之處,位於兩側腰部,共有五十四個穴位(加上二十三個單獨存在的穴位,總共七十七個穴位),經絡流經甲乙兩經。

腎經起於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心凹陷處,屈腳卷起手指,在凹陷處,是足少陰脈的起始點,屬於井穴。冬季的三個月宜灸此穴。湧泉穴代表水。

腎經再流至然谷穴,然谷穴位於腳內踝前方,大骨下方凹陷處,是足少陰脈的停留處,屬於榮穴。春季的三個月宜灸此穴。然谷穴代表火。

腎經繼續流至太谿穴,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後方,跟骨上方動脈凹陷處,是足少陰脈的注入點,屬於俞穴。夏季的三個月宜灸此穴。太谿穴代表土。

腎經再行至復溜穴,復溜穴位於腳踝上方兩寸凹陷處,是足少陽脈經過的路線,屬於經穴。復溜穴代表金。

最後,腎經進入陰谷穴,陰谷穴位於膝蓋內側,輔骨後方,大筋下方,小筋上方,按壓會有感覺,屈膝時更容易找到。陰谷穴是足少陰脈的入點,屬於合穴。秋季的三個月宜灸此穴。陰谷穴代表水。

湧泉(一名地衝。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灸三壯。主腰痛。大便難。小腹中痛。小便不利。甄權云。在腳心底宛宛中。白肉際是。主熱中。少氣厥寒。灸之熱去。頭痛煩心。心痛不嗜食。咳而短氣。喉痹身熱痛。脊脅相引。匆匆善忘。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陰痹腹脹。頭項痛。眼眩。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背如解。不欲食。丈夫頹疝。陰跳痛。篡中不得溺。腹䐜脅下支滿。癃閉。陰痿。後時少泄。四肢不舉。實則身頭痛。汗不出。目䀮䀮然無可見。怒欲殺人。暴痛引臏下節。時有熱氣。筋攣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發。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嗌足厥痛。肩背頸痛頭眩。婦人無子。咽中痛。不可內食。轉筋。風入腹中俠臍急。胸脅支滿。衄不止。五指端盡痛。足不得踐地。癲疾。喑不能言)。

白話文:

湧泉穴 (一名地衝)

湧泉穴位於足心陷中,也就是屈足卷指時,腳趾彎曲處的凹陷處。灸三壯,可以治療腰痛、大便困難、小腹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狀。

甄權說,湧泉穴位於腳心底的凹陷處,白肉交界處。可以治療心熱、氣短、厥寒等症狀。灸之可以去熱,治療頭痛、煩躁、心痛、食慾不振、咳嗽氣短、喉嚨痛、身熱痛、脊背疼痛、容易忘記、足厥、呼吸困難、腳底發涼至膝蓋、陰痺、腹脹、頭項疼痛、眼花、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背痠痛、不欲飲食、男子頹疝、陰部跳痛、小便困難、腹部脹滿、脅肋疼痛、小便閉塞、陰痿、性功能減退、四肢無力、實熱症導致頭疼、汗出不來、視力模糊、怒氣衝衝、暴痛引至膝蓋下方、時有熱氣、筋攣膝蓋疼痛、不能屈伸、狂躁不安、鼻血不止、喘息、少腹疼痛、引發喉嚨疼痛、足厥痛、肩背頸痛、頭暈、婦女不孕、咽喉疼痛、無法進食、抽筋、風邪入侵腹部、臍周緊縮、胸脅脹滿、鼻血不止、五指尖疼痛、腳無法著地、癲癇、失語等症狀。

然谷(一名龍淵。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灸三壯。主不嗜食。心如懸。哀而善怒。嗌內腫。心惕惕然恐。如人將捕之。多涎出。喘逆少氣。呼吸不足以息。心痛如刺。厥心痛。與背相引。善瘛瘲如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厥心痛。如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胸中寒。脈代時不至。上重下輕。足不能安地。小腹脹上搶心。胸脅支滿。咳唾有血。喉痹。癃疝石水。女子不子。陰暴出。淋漏。男子精溢脛酸。不能久立。寒熱。消渴。黃癉。足一寒一熱。亂縱煩滿。小兒臍風。口不開。善驚。痿厥。癲疾。洞泄)。

太谿(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咳逆心悶。不得臥。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寒足厥。足熱腎脹。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少腹熱。嗌中痛。腹脹內腫。涎下厥心痛。如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霍亂吐泄不自知。消癉。善噫。氣走咽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尿黃。大便難。嗌中腫痛。唾血。口中熱如膠。胞中有大疝瘕積。與陰相引如痛苦穴泄上下出痓。胸中滿痛。乳腫潰癰。咳逆上氣。喉咽喝有聲。厥氣上支)。

白話文:

然谷穴位於足內踝前,大骨下陷處。灸三壯可治不嗜食、心神不寧、容易發怒、咽喉腫痛、心悸恐懼、流口水、呼吸困難、心痛如針刺、心臟厥痛伴隨背部疼痛、抽搐症狀、腰背彎曲、腎臟和心臟疼痛、心臟厥痛如針刺、嚴重心痛、胸部寒冷、脈象時有時無、上半身沉重下半身輕、雙腳無法站穩、小腹脹滿上衝心口、胸脅脹滿、咳嗽吐血、喉嚨阻塞、小便困難、疝氣、水腫、女性不孕、陰道異常出血、淋漓不盡、男性精液流失、腿酸軟、無法久站、寒熱交替、口渴、黃疸、腳部忽冷忽熱、精神恍惚、腹脹難受、小兒臍風、嘴巴張不開、容易驚嚇、痿厥、癲癇、腹瀉。

太谿穴位於足內踝後跟骨上方動脈凹陷處。灸三壯可治瘧疾、咳嗽、心悶、無法平躺、嘔吐嚴重、發熱多而發冷少、喜歡關門不出、腳冷厥逆、腳熱腎臟脹滿、熱病無汗、昏睡不醒、小便發黃、腹熱、咽喉痛、腹脹、內部腫脹、流口水、心臟厥痛如針刺、嚴重心痛、霍亂、腹瀉、不知不覺、消瘦、打嗝、氣往上走、無法說話、手腳冰冷、小便發黃、大便困難、咽喉腫痛、吐血、口腔發熱、腹部有腫塊、與陰道相連、疼痛如泄瀉、上下腹疼痛、胸部脹滿疼痛、乳房腫痛潰爛、咳嗽、氣喘、喉嚨有聲音、厥氣上衝。

大鐘(在足跟後沖中。足少陰絡。灸三壯。主實則閉癃。悽悽腰脊痛宛轉。目循然嗜臥。口中熱。虛則腰痛。寒厥。煩心。悶喘。少氣不足以息。腹滿。大便難。時上走胸中鳴。脹滿。口舌乾。口中吸吸善驚。咽中痛不可以內食。善怒驚恐不樂。咳喉中鳴。咳唾血。大腸結)。

照海(陰蹺脈所生。在足內踝下。灸三壯。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谿。大指間動脈。皆先補之。目痛引脊。少腹偏痛。嘔瘛瘲。視昏。嗜臥。痓驚。善悲不樂。如墮汗不出。面塵墨色。飢不欲食。卒疝。少腹痛。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陰暴起疝。女子不下月水。婦人淋瀝。陰挺出。四肢淫濼。心悶暴瘧。及諸淋。目中赤痛。偏枯不得行。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金星。尿黃。少腹熱。咽乾痹)。

白話文:

足跟後方的沖脈穴位,名為「大鐘」,灸三壯可治實證引起的閉尿、腰脊疼痛、目眩嗜睡、口乾熱等症狀;虛證則可治腰痛、寒厥、心煩、喘悶、氣短、腹脹、便秘、胸悶鳴響、口乾、驚恐不安、咳嗽、咳血等症狀。

足內踝下方的陰蹺脈穴位,名為「照海」,灸三壯可治熱病、心煩、足寒多汗、目痛、腰脊疼痛、少腹偏痛、嘔吐、視力昏暗、嗜睡、驚恐、悲傷、盜汗、面色晦暗、食慾不振、疝氣、少腹痛、月經不調、婦女尿頻、陰道脫垂、四肢無力、心悶、瘧疾、尿道感染、眼睛紅痛、半身不遂、風寒痹痛、視物模糊、尿黃、少腹熱、咽乾等症狀。

水泉(足少陰郄。去太谿下一寸。在內踝下。灸五壯。主月經不來而多閉。心下痛。目䀮䀮不可遠視)。

復溜(一名伏白。一名昌陽。在足內踝上二寸陷者中。灸五壯。主腰痛引脊內廉。嗌乾。腹瘈痛。坐而欲起。目䀮䀮善忘。多言。瘧熱。少氣。足胻寒。不能自溫。腹䐜切痛引心。心如懸。陰厥。腳臑後廉急不可前卻。血淋腸澼。便膿血。足趺上痛。舌卷不能言。喜笑足痿不收履。溺青赤白黃黑。青取井。赤取榮。黃取俞。白取經。黑取合。血痔泄後重。腹痛如淋狀。在僕必有所扶持。及大氣涎出。鼻孔中痛。腹中雷鳴。骨寒熱無所安。汗出不休。心風四肢腫。氣在橫骨。風逆四肢腫。乳難)。

白話文:

水泉

(足少陰經郄穴。位於太谿穴下1寸,在內踝下方。灸治5壯。主治月經不來且閉經,心下痛,目眩不能遠視。)

復溜

(別名伏白,別名昌陽。位於足內踝上2寸凹陷處。灸治5壯。主治腰痛並引痛至脊柱內側,咽乾,腹絞痛,坐著想站起來,目眩健忘,多言,瘧疾發熱,氣虛,足脛寒,不能自行保暖,腹部刺痛並引痛至心,心神不安,陰厥,腳踝後方筋脈緊繃難以伸展,血淋腸澼,大便帶膿血,足背疼痛,舌頭捲曲不能說話,喜笑時足部無力不能穿鞋,小便青赤白黃黑,青色取井穴,赤色取榮穴,黃色取俞穴,白色取經穴,黑色取合穴,血痔大便後肛門墜脹,腹痛如淋漓不絕,走路必扶持,以及喘氣帶痰,鼻孔疼痛,腹中雷鳴,骨頭冷熱不安,汗出不止,心風四肢腫脹,氣滯橫骨,風邪逆襲四肢腫脹,乳房脹痛。)

交信(穴在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廉筋骨間。足陰蹺之郄。灸三壯。主氣癃頹疝。陰急。股樞腨內廉痛)。

築賓(在足內踝上腨分中。灸五壯。主大疝。絕子。狂癲疾。嘔吐)。

陰谷(在膝內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灸三壯。主舌縱涎下。煩悶狂痹。脊內廉痛。溺難。陰痿不用。少腹急。引陰及腳內廉痛。婦人漏血。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男子如蠱。女子如阻。寒熱。腹偏腫)。

俞府(在巨骨下去璇璣旁各二寸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臥而取之。灸五壯。主咳逆上氣。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飲食)。

白話文:

內踝上兩寸處,少陰經前太陰經後,筋骨交接處,名為交信穴,灸三壯,治氣虛乏力、疝氣、陰莖不舉、大腿內側疼痛。

足內踝上,筋分處,名為築賓穴,灸五壯,治疝氣、不孕、狂躁症、嘔吐。

膝蓋內側,輔骨後方,大筋下方、小筋上方,屈膝可得,名為陰谷穴,灸三壯,治舌頭伸出流口水、煩躁、狂躁、脊椎兩側疼痛、排尿困難、陽痿、小腹疼痛、陰部及腿內側疼痛、婦女月經量多、腹脹滿、尿黃、男子如蠱症、女子如阻症、寒熱、腹部偏腫。

巨骨下方,璇璣旁各兩寸處凹陷處,名為俞府穴,仰臥取穴,灸五壯,治咳嗽、呼吸困難、嘔吐、胸悶、食慾不振。

彧中(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臥而取之。灸五壯。主咳逆上氣。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得安)。

神藏(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滿咳逆。喘不得息。嘔吐煩滿。不得飲食)。

靈墟(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痛。引膺不得息。悶亂煩滿。不得飲食)。

神封(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灸五壯。主胸脅支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

步郎(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少陰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膈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

白話文:

彧中、神藏、靈墟、神封、步郎,這五個穴位都位於足少陰脈氣所發之處,仰臥取穴,灸五壯。彧中主咳逆上氣、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得安;神藏主胸滿咳逆、喘不得息、嘔吐煩滿、不得飲食;靈墟主胸脅支滿痛、引膺不得息、悶亂煩滿、不得飲食;神封主胸脅支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惡寒;步郎主胸脅支滿、膈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

幽門(一名上門。在巨闕傍半寸陷者中。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胸脅背相引痛。心下溷溷。嘔吐多唾。飲食不下。善噦支滿。積不能食。數咳善忘。泄有膿血。嘔沫吐涎。少腹堅喜睡。女子心痛。逆氣善吐。食飲不下)。

通谷(在幽門下一寸陷者中。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失欠口喎僻不端。食飲善嘔不得言。一云舌下腫。難以言。舌縱喎唳不端)。

陰都(一名食宮。在通谷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身寒熱痎瘧。心滿氣逆)。

石關(在陰都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痓。脊強。口不能開。多唾。大便難。婦人子藏中有惡血。內逆滿痛)。

白話文:

幽門,又名上門,位於巨闕穴旁半寸凹陷處,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點。灸五壯,主治胸脅背部相連疼痛、心下痞悶、嘔吐唾液多、飲食不下、善於呃逆且腹部脹滿、積食不能進食、經常咳嗽健忘、大便帶膿血、嘔吐泡沫和涎液、小腹堅硬嗜睡、女子心痛、逆氣善於嘔吐、食飲不下等症狀。

通谷,位於幽門下一寸凹陷處,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點。灸五壯,主治口歪斜、說話不清、飲食善於嘔吐、不能說話,也治舌下腫脹、難以說話、舌頭伸出歪斜、發出怪聲等症狀。

陰都,又名食宮,位於通谷下一寸處,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點。灸五壯,主治身體寒熱、瘧疾、心滿氣逆等症狀。

石關,位於陰都下一寸處,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點。灸五壯,主治痓瘝、脊背強直、口不能張開、唾液多、大便困難、婦女子宮內有惡血、內臟逆氣導致腹脹疼痛等症狀。

商曲(在石關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腹中積聚。時切痛)。

肓俞(在商曲下一寸、直脛傍五分。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心大堅。大腸寒中。大便乾。腹中切痛)。

中注(在肓俞下五分。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小腹有熱。大便難)。

四滿(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臍下積。疝瘕。胞中有血。腸澼泄切痛。振寒。大腹石水。腎痛)。

氣穴(一名胞門。一名子戶。在四滿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三壯。主月水不通。奔氣上下。引腰脊痛)。

大赫(一名陰維。一名陰關。在氣穴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女子赤淫。男子精溢。陰上縮)。

白話文:

【商曲】(位於石關下的一寸處。衝脈與足少陰的會合點。灸五壯。主治腹部的積聚和時常劇烈的疼痛)。

【肓俞】(位於商曲下一寸、直脛旁邊五分處。衝脈與足少陰的會合點。灸五壯。主治心臟硬結、大腸受寒導致的大便困難、腹部劇烈疼痛)。

【中注】(位於肓俞下五分處。衝脈與足少陰的會合點。灸五壯。主治小腹發熱、大便困難)。

【四滿】(又名髓府。位於中注下一寸處。衝脈與足少陰的會合點。灸五壯。主治肚臍下方的積聚、疝痛、胞宮內有血塊、腸道瀉痢和劇烈腹痛、寒顫、大腹水腫、腎痛)。

【氣穴】(又名胞門、子戶。位於四滿下一寸處。衝脈與足少陰的會合點。灸三壯。主治月經不通、氣流上下、引發腰背疼痛)。

【大赫】(又名陰維、陰關。位於氣穴下一寸處。衝脈與足少陰的會合點。灸五壯。主治女性的赤色濁液流出、男性精液過多、陰部收縮)。

橫骨(一名下極。在大赫下一寸。衝脈足少陰之會。灸五壯。主少腹滿。小便難。陰下縱。身中痛)。

鳩尾(一名尾翳。一名𩩲骭。在胸前蔽骨下五分。任脈之別。不可灸刺。一云灸五壯。主心中寒。脹滿不得息。息賁時唾血。血瘀。熱病胸中痛。不得臥。心痛不可按。善噦。心疝太息。面赤心背相引而痛。數噫喘息。胸滿咳嘔。腹痛皮瘙癢。喉痹食不下。甄權云。宜針不宜灸)。

巨闕(在鳩尾下一寸。任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心痛不可按。煩心。熱病胸中澹澹。腹滿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滿。瘛瘲。病心疝滿。不得息。息賁時唾血。心腹脹滿。心噫煩熱善嘔。膈中不通利。霍亂。狂妄言怒恐。惡火善罵詈。狐疝驚悸少氣。胸脅支滿。瘛瘲引少腹痛。短氣煩亂。嘔吐心脹)。

白話文:

橫骨位於大赫穴下一寸,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匯處,可以用艾灸五壯,可以治療少腹脹滿、小便困難、陰部腫脹、全身疼痛。

鳩尾位於胸前蔽骨下五分,是任脈的支脈,不可灸刺,但有些人認為可以灸五壯,可以治療心寒、腹脹難以呼吸、呼吸時吐血、血瘀、熱病胸痛、無法平躺、心痛不能按壓、打嗝、心疝、嘆氣、臉紅心背相連疼痛、頻繁打嗝喘息、胸滿咳嗽嘔吐、腹部疼痛皮膚瘙癢、喉嚨阻塞食物難以下嚥。

巨闕位於鳩尾下一寸,是任脈氣的發源地,可以用艾灸五壯,可以治療心痛不能按壓、心煩、熱病胸中悶悶不適、腹脹突然疼痛、神志恍惚不知人事、手冰冷少腹脹滿、瘛瘲、心疝腹脹難以呼吸、呼吸時吐血、心腹脹滿、心口打嗝煩熱易嘔吐、膈肌不通暢、霍亂、狂妄言行怒恐、怒火中燒喜歡罵人、狐疝驚悸氣短、胸脅脹滿、瘛瘲牽引少腹疼痛、呼吸短促煩躁、嘔吐心口脹滿。

上脘(在巨闕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足陽明手太陰任脈之會。灸五壯。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腹䐜脹。心腹痛。胸脅支滿。脈虛則生百病。甄權云。主心風。驚悸不能食。心下有膈。嘔血。目眩。頭懸眩痛。身熱汗不出。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腹中滿。暴痛汗出)。

中脘(一名太倉。在上脘下一寸。手太陽足陽明所生。任脈之會。灸七壯。主腹脹不通。心痛。胃脹。霍亂吐泄不自知。先取太谿。後取太倉之原。溢飲。脅下堅痛。腹脹不通。寒中傷飽。食飲不化。頭熱鼽血。目黃振寒。善噫。煩滿膈嘔。傷憂損思。氣積。痓。甄權云。主因讀書得賁豚氣。積聚。腹中脹暴滿。心痛。身熱。難以俯仰。沖疝。暴死不知人。心腹痛發作。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熱。喜涎出。是蛇咬也。鼻聞焦臭。大便難。小腹有熱。尿赤黃。病溫汗不出。有血溢水)。

白話文:

上脘位於巨闕下1.5寸,距蔽骨3寸,是足陽明、手太陰、任脈的交會點。灸五壯可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腹脹、心腹痛、胸脅滿悶等症。脈虛則易生百病。甄權認為,上脘還能治療心風、驚悸、食慾不振、心下有隔、嘔血、目眩、頭旋眩痛、發熱無汗、心痛、多涎、難以翻身、腹脹、突然腹痛伴有汗出等症。

中脘又稱太倉,位於上脘下一寸,是手太陽、足陽明經脈的起始點,也是任脈的交會點。灸七壯可治腹脹不通、心痛、胃脹、霍亂吐瀉、溢飲、脅下堅痛、腹脹不通、寒中傷飽、食飲不化、頭熱鼻出血、目黃發冷、善於打嗝、胸悶膈脹嘔吐、憂傷損思、氣積、痓等症。甄權認為,中脘還能治療因讀書而引起的賁豚氣積聚、腹脹暴滿、心痛、發熱、難以俯仰、衝疝、暴死、心腹痛發作、腫塊上下移動伴有疼痛、腹中熱、喜出唾液等症,這些可能是蛇咬傷導致。中脘還能治療鼻聞焦臭、大便困難、小腹發熱、尿赤黃、病溫發熱無汗、血溢水等症。

建里(在中脘下一寸。灸五壯。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支滿。甄權云。主腹脹逆氣上。並霍亂)。

下脘(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陰任脈之會。灸五壯。主食飲不化。入腹還出。六府之氣。穀食不轉。甄權云。主小便赤。腹堅硬也)。

水分(在下脘下一寸。任脈氣所發。灸五壯。主痓。脊強裡急。腹中拘急痛。甄權云。主水病腹腫)。

臍中(灸三壯。主水。腹大臍平。腹無理。不治。絕子。灸令人有子。臍疝繞臍痛。胸腫不得息。甄權云。主水腫。鼓脹。腸鳴。狀如雷聲。時上衝心。日灸七壯。至四百壯罷)。

陰交(一名少關。一名橫戶。在臍下一寸。任脈陰沖之會。灸五壯。主水脹水氣行皮中。甄權云。穴在陰莖下附底宛宛中。主驚不得眠。善斷水氣上下五藏遊氣也。陰疝引睪。女子手腳拘攣。腹滿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賁豚上䐜腹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

白話文:

建裏(位於中脘下一寸處。灸5次。主治心痛上衝心、不想吃飯、脹滿等症狀。甄權認為它能治療腹部脹滿及反胃、霍亂等症)。

下脘(位於建裏下一寸處,是足太陰任脈的匯聚點。灸5次。主治飲食消化不良、食物進入肚子卻又排出、六腑氣體運轉不順、穀食轉換困難等症狀。甄權認為它能治療尿色赤、腹部堅硬等問題)。

水分(位於下脘下一寸處,是任脈氣的發源地。灸5次。主治熱病、脊背僵硬、腹部緊張疼痛等症狀。甄權認為它能治療水病引起的腹部脹滿)。

臍中(灸3次。主治水病、腹部膨脹、腹部平坦、無法治療、不孕症、灸後可使人懷孕、臍疝、腹部疼痛、胸部腫脹難以呼吸等問題。甄權認為它能治療水腫、腹脹、腸鳴、聲音如雷、時常衝擊心臟,每日灸7次,最多灸到400次為止)。

陰交(又名少關、橫戶,位於臍下一寸處,是任脈陰沖的匯聚點。灸5次。主治水脹、水氣在皮膚中流通等症狀。甄權認為它在陰莖下方、附著於底端、宛宛中。主治驚嚇導致失眠、能斷定水氣上下在五臟遊動的情況、陰疝引發睪丸痛、女性手腳抽搐、腹脹、月經不來、乳房餘疾、不孕症、陰部瘙癢、賁豚上沖腹脹痛、導致不能小便等問題。陰疝會引發陰部疼痛、兩丸騫)。

請注意,這些信息僅供參考,對於健康問題,請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

氣海(一名脖胦。一名下肓。在臍下一寸半。任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少腹疝。臥善驚。甄權云。主下熱。小便赤。氣痛。狀如刀攪)。

石門(一名利機。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門。在臍下二寸。任脈氣所發。灸三壯。女子禁不可灸。主臍疝繞臍痛。三焦脹水。腹大及水氣行皮中。心腹中卒痛。而汗不出。氣癃。小便黃。氣滿。虛則遺溺身寒。熱吐逆。溺難。腹滿疝積。乳余疾。絕子陰癢。賁豚上腹。腹痛口強。不能言。莖腫先引腰。後引少腹。腰臗少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甄權云。主婦人因產惡露不止)。

關元(一名次門。在臍下三寸。任脈足三陰之會。灸七壯。主寒熱石水。痛引脅下。腹脹頭眩痛。身盡熱。氣癃。尿黃。甄權云。主小便處狀如散灰色。轉胞不得尿。少腹滿。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賁豚寒熱入少腹。時欲嘔。傷中溺血。小便數。腰背臍痛。下引陰䐜中窘急。欲湊。後泄不止。癲暴痛。少腹大熱。身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解㑊不收。名曰體解。女子絕子。衄血。在內不下)。

白話文:

氣海位於臍下一寸半,是任脈氣的發源地,灸五壯可以治療少腹疝氣、睡覺容易驚醒。甄權說,氣海還能治療下焦熱、小便赤、氣痛,感覺像是刀子在攪動。

石門位於臍下二寸,也是任脈氣的發源地,灸三壯可以治療臍疝、繞臍痛、三焦積水、腹脹水氣行於皮下、心腹突然疼痛伴隨汗出不來、氣癃、小便黃、氣滿,虛弱則會遺尿、身寒、發熱嘔吐、排尿困難、腹脹疝積、乳房疾病、不孕陰癢、賁豚(一種腹部腫脹疾病)引起的腹痛、口強不能言語、陰莖腫脹先引發腰痛,然後引發少腹痛、腰部和少腹堅硬疼痛,向下引至陰部導致排尿困難、兩睾丸萎縮。甄權說,石門還能治療婦女產後惡露不止。

關元位於臍下三寸,是任脈和足三陰經的交會處,灸七壯可以治療寒熱、石水(一種病症)、疼痛引至脅下、腹脹頭眩痛、全身發熱、氣癃、尿黃。甄權說,關元還能治療小便像散灰一樣、轉胞(一種婦科疾病)導致排尿困難、少腹脹滿、疼痛引至脅下、頭眩痛、全身發熱、賁豚引起的寒熱入少腹、時而想嘔吐、傷中溺血、小便頻數、腰背臍痛、向下引至陰部導致憋尿、欲解大小便卻止不住、癲癇發作伴隨疼痛、少腹發熱、身體受傷出血過多、中風寒、感覺像有東西要掉下來、四肢鬆散無法收縮(稱為體解)、女子不孕、鼻出血,血留在體內不出來。

中極(一名氣原。一名玉泉。在臍下四寸。任脈足三陰之會。灸三壯。主女子禁。中央腹熱痛。婦人子門不端。少腹苦寒。陰癢及痛。經閉不痛。乳余疾。絕子。內不足。賁豚上搶心。甚則不能息。匆匆少氣。屍厥。心煩痛。飢不能食。善寒中。腹脹引䐜而痛。少腹與脊相控暴痛。時窘之後。經閉不通。小腹不利。丈夫失精)。

曲骨(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者中。動脈應手。任脈足厥陰之會。灸三壯。主膀胱小便難。腳曲。轉胞不得尿。婦人赤白淫。陰中干痛。惡合陰陽。水脹滿。尿澀。癲疝常嘔沫)。

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間。任脈別絡。俠督脈衝脈之會。灸三壯。主痹。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瘙。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血不通。男子陰端寒。上衝心中狠狠)。

白話文:

中極(一名氣原。一名玉泉。在臍下四寸。任脈足三陰之會。灸三壯。主女子禁。中央腹熱痛。婦人子門不端。少腹苦寒。陰癢及痛。經閉不痛。乳餘疾。絕子。內不足。賁豚上搶心。甚則不能息。匆匆少氣。屍厥。心煩痛。飢不能食。善寒中。腹脹引脅而痛。少腹與脊相控暴痛。時窘之後。經閉不通。小腹不利。丈夫失精)

  • 中極穴位於肚臍下四寸,是任脈和足三陰經的交匯點。灸治三次強度,可以治療女性不孕、腹部中央熱痛、婦女子宮位置不正、少腹冷痛、陰部癢痛、經期不痛、乳房問題、生育困難、體內能量不足、胃脹引脹痛、腹部與脊椎連接處劇烈疼痛、經期不通、小腹不順暢、男性射精過早等症狀。

曲骨(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者中。動脈應手。任脈足厥陰之會。灸三壯。主膀胱小便難。腳曲。轉胞不得尿。婦人赤白帶。陰中乾痛。惡合陰陽。水脹滿。尿澀。癲疝常嘔沫)

  • 曲骨穴位於橫骨上方中極穴下方一寸,靠近毛髮根部的凹陷處,有動脈反應,是任脈和足厥陰經的交匯點。灸治三次強度,可治療膀胱排尿困難、腳部彎曲、尿道阻塞、婦女赤白帶下、陰部乾痛、性功能障礙、水腫、尿頻、癲癇常伴泡沫等問題。

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間。任脈別絡。俠督脈衝脈之會。灸三壯。主痹。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瘙。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血不通。男子陰端寒。上衝心中狠狠)

  • 會陰穴位於大便前小便後的陰部之間,是任脈的分支,並與督脈、衝脈相交。灸治三次強度,可治療風濕病、排尿困難、陰部熱感、實證導致的腹部皮膚痛、虛證導致的癢癢、痔瘡與陰部相通的嚴重問題、陰部各類疾病、前後部位連接處疼痛、大小便困難、女性血流不通、男性陰部寒冷、上衝心臟的疼痛等。

廉泉(一名本池。在頷下結喉上舌。本陰維任脈之會。灸三壯。主舌下腫。難以言。舌縱涎出。咳逆少氣。喘息嘔沫。禁斷上氣窘屈胸滿)。

天突(一名五戶。在頸結喉下五寸中央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俠青絳脈氣。頸有大氣。喉痹。咽中乾急。不能息。喉中鳴翕翕。寒熱頸腫。肩痛胸滿。腹皮熱衄。氣哽心痛。陷疹。頭痛麵皮赤熱。身肉盡不仁)。

璇璣(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頭取之。灸五壯。主胸滿痛。喉痹咽癰。水漿不下)。

華蓋(在璇璣下一寸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痛引胸中。咳逆上氣。喘不能言)。

白話文:

廉泉穴位於下巴下方的喉結上方,是陰維脈和任脈的交會點。灸三壯,可以治療舌頭下方腫脹、說話困難、舌頭伸出流口水、咳嗽逆氣、呼吸短促、喘息嘔吐等症狀。

天突穴位於頸部喉結下方五寸處,是陰維脈和任脈的交會點。灸三壯,可以治療咳嗽逆氣、呼吸急促、突然失聲、舌頭下方青筋暴露、頸部有氣脹、喉嚨閉塞、咽喉乾澀、呼吸困難、喉嚨發出嘶嘶聲、寒熱交加、頸部腫脹、肩膀疼痛、胸部滿悶、腹部皮膚發熱、鼻出血、氣梗心痛、疹子陷入、頭痛、臉頰發紅發熱、全身麻木等症狀。

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方一寸處,是任脈氣的發散點。仰頭取穴,灸五壯,可以治療胸部滿悶疼痛、喉嚨閉塞、咽喉生瘡、吞咽困難等症狀。

華蓋穴位於璇璣穴下方一寸處,是任脈氣的發散點。仰頭取穴,灸五壯,可以治療胸脅部脹滿、疼痛放射至胸部、咳嗽逆氣、喘息不能說話等症狀。

紫宮(在華蓋下六分陷者中。任脈所氣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

玉堂(一名玉英。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胸中滿。不得息。脅痛骨疼。喘逆上氣。嘔吐煩心)。

膻中(一名元兒。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中。任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痹。心痛煩滿。咳逆唾膿。上氣喘不得息。不能言)。

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胸脅支滿。膈寒。飲食不下。嘔吐食下還出)。

白話文:

紫宮穴位於華蓋穴下方六分陷中,是任脈氣所發之處。仰面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

玉堂穴又名玉英,位於紫宮穴下方一寸六分陷中,是任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主治胸中滿悶、不得喘息、脅痛骨疼、喘逆上氣、嘔吐煩心。

膻中穴又名元兒,位於玉堂穴下方一寸六分,直對兩乳之間陷中,是任脈氣所發之處。仰面取穴,灸五壯。主治胸痹、心痛煩滿、咳嗽逆氣、唾膿、上氣喘不過氣、不能說話。

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方一寸六分陷中,是任脈氣所發之處。灸三壯。主治胸脅脹滿、膈寒、飲食不下、嘔吐食下反覆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