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8)
卷四百十三 (8)
1. 心
心者。藏也。兩旁一十六穴。出甲乙經。
心出於少衝。少衝者。木也(一名經始。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手少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少府。少府者。火也(在手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宮。手少陰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於神門。神門者。土也(一名銳中。一名中都。
在掌後銳骨之端陷者中。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腧。夏三月宜灸之)。過於通里(手少陰絡。在腕後一寸)。行於靈道。靈道者。金也(在掌後一寸半。或一寸。手少陰脈之所行也。為經)。入於少海。少海者。水也(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手少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少衝(一名經始。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熱病煩心。上氣心痛而冷。煩滿少氣。悲恐善驚。掌中熱。肘腋胸中痛。口中熱。咽喉中酸。乍寒乍熱。手卷不伸。掌痛引肘腋)。
少府(在手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宮。灸三壯。主煩滿少氣。悲恐思人。臂酸掌中熱。手卷不伸)。
神門(一名銳中。一名中都。在掌後銳骨之端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心煩。甚欲得冷水。寒則欲處熱。熱中喉幹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氣不足。喘逆身熱。狂悲哭泣。嘔血上氣遺溺。手及臂寒)。
少陰郄(在掌後脈中。去腕半寸。灸三壯。主十二癇。失喑不能言。悽悽寒咳。吐血。氣驚心痛)。
通里(手少陰絡。在腕後一寸。灸三壯。主熱病。先不樂數日。熱則卒心中懊憹。數欠頻伸。悲恐。頭眩痛。面赤而熱。無汗。反癲。心下悸。臂臑肘痛。實則支滿。虛則不能言。善嘔。喉痹。少氣。遺溺)。
靈道(在掌後一寸半。或云一寸。灸三壯。主心痛悲恐。相引瘛瘲。臂肘攣。暴喑不能言)。
少海(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陷者中。動脈應手。灸五壯。主寒熱。齒齲痛。狂易瘧。背振寒。引肘腋痛。甄權云。穴在臂側曲下肘內廉橫文頭。當屈手向頭而取之陷者中。主腋下瘰癧。不宜針)。
極泉(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手少陰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心腹痛。乾嘔噦。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掌中熱痛。黃帝問曰。手少陰之脈。獨無俞何也。岐伯對之曰。少陰者。心脈也。是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舍也。其臟堅固。邪不能害。害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俞焉。曰。少陰無俞者。不病乎。對曰。其外經脈病。而臟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兌骨之端)。
白話文:
心臟藏於體內,兩旁共有十六個穴位,這些資訊出自《甲乙經》。
心臟的經絡從「少衝」穴開始,此穴屬於木(又名「經始」,位於手的小指內側末端,距離指甲邊緣如同一片韭菜葉的厚度,是手少陰脈起點,為「井」穴,冬季三個月適合灸治)。經絡流至「少府」穴,此穴屬火(位於手小指根節後凹陷處,正對勞宮穴,是手少陰脈停留的地方,為「榮」穴,春季三個月適合灸治)。再流向「神門」穴,此穴屬土(又名「銳中」、「中都」,位於手掌後方尖骨末端的凹陷處,是手少陰脈的注入點,為「腧」穴,夏季三個月適合灸治)。經過「通裏」穴(手少陰絡穴,位於手腕後方一寸)。然後行經「靈道」穴,此穴屬金(位於手掌後方一寸半或一寸,是手少陰脈的行經處,為「經」穴)。最後進入「少海」穴,此穴屬水(又名「曲節」,位於肘部內側的關節後方,是手少陰脈的終點,為「合」穴,秋季三個月適合灸治)。
各穴位的灸治適應症如下:
- 少衝穴:主治熱病、心煩、上氣、心痛而冷、煩滿、少氣、悲恐、易驚、掌中熱、肘腋胸中痛、口中熱、咽喉中酸、乍寒乍熱、手卷不伸、掌痛連及肘腋。
- 少府穴:主治煩滿、少氣、悲恐、思人、臂酸、掌中熱、手卷不伸。
- 神門穴:主治瘧疾、心煩、想喝冷水、遇寒則喜暖、熱中喉幹、不思飲食、心痛、頻繁打嗝、恐懼心悸、氣短、喘息、身體發熱、狂躁悲泣、嘔血、上氣、尿失禁、手及手臂寒冷。
- 少陰郄穴:主治十二癇、失音不能言、悽悽寒咳、吐血、氣驚心痛。
- 通裏穴:主治熱病、心情不佳、熱病時心中懊憹、頻繁打哈欠、悲恐、頭暈痛、面赤熱、無汗、反癲、心悸、臂臑肘痛、實證則支滿、虛證則不能言、易嘔、喉痹、少氣、尿失禁。
- 靈道穴:主治心痛、悲恐、抽搐、臂肘攣縮、突然失聲不能言。
- 少海穴:主治寒熱、齒齲痛、狂躁易怒、瘧疾、背震寒、牽引肘腋痛。
- 極泉穴:主治心腹痛、乾嘔、噦逆、心臟病會導致咽乾、心痛、口渴想喝水、臂厥、主心臟疾病引起的眼黃、脅痛、臑臂內後側痛、掌中熱痛。
黃帝問:「手少陰脈沒有腧穴嗎?」岐伯回答:「少陰脈是心脈,是五臟六腑的大主,精神的居所。其臟堅固,邪氣難以侵害,若受侵害則傷及心臟,心臟受傷則神去,神去則死。所以所有邪氣侵襲心臟時,都在心包絡,心包絡是心主之脈,因此手少陰脈沒有腧穴。」黃帝再問:「那手少陰脈無腧穴,就不會生病嗎?」岐伯回答:「它的外部經脈可能生病,但臟器本身不會生病,所以只灸治其經絡在掌後兌骨之端即可。」
2. 小腸
小腸者。心之腑也。兩旁二十六穴。出甲乙經。
小腸出於少澤。少澤者。金也(一名少吉。在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手太陽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前谷。前谷者。水也(在小指外側本節前陷者中。手太陽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於後溪。後谿者。木也(在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手太陽脈之所注也。
為俞。夏三月宜灸之)。過於腕骨(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手太陽脈之所過也。為原)。行於陽谷。陽谷者。火也(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者中。手太陽脈之所行也。為經)。入於小海。小海者。土也(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手太陽脈之所入也。
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少澤(一名少吉。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陷者中。灸一壯。主振寒。小指不用。寒熱汗不出。頭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間熱口中熱煩心。心痛。臂內廉脅痛。咳嗽。瘛瘲口乾。頸痛不可顧。痎瘧寒熱)。
前谷(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狂互引癲疾。耳鳴寒熱。頷腫不可以顧。喉痹勞癉。小便赤難。咳衄。胸滿。肘臂腕中痛。頸腫不可以顧。頭項急。目眩。濼濼。肩胛小指痛。臂不可舉。頭項痛。咽腫不可咽。鼻不利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脫。痎瘧)。
後谿(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灸一壯。主振寒。寒熱。肩臑肘臂痛。頭眩痛。不可顧。煩滿身熱惡聲。目赤痛爛。眥生翳。鼽衄。發聾。臂重腫。肘攣。痂疥。胸滿引臑。泣出心驚。頸項強。身寒耳鳴。痎瘧寒熱。頸項腫。狂走。引癲疾數發)。
腕骨(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無聞。衄狂易痓互引。消渴。偏枯。臂腕痛。肘屈不得伸。偏風頭痛泣出。肩臂如臑頸痛項急煩滿。五指驚掣。不可屈伸。體戰咳瘧)。
陽谷(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者中。灸三壯。一云在腕上側兩筋間陷者中。主狂癲疾。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聾鳴。牙上齒齲痛。肩痛不能自帶衣。臂腕外側痛不舉。風眩驚。手腕痛。邪風汗出至腰。項急不可以左右顧。及俯仰。肩弛肘廢。目痛痂疥。並瘛瘲。頭眩目痛。痎瘧。胸滿不得息)。
養老(手太陽郄。手踝骨上一空。在腕骨後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
支正(手太陽絡。在腕後五寸。別走少陰者。灸三壯。主驚恐。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眩痛。狂易。虛則生疣。小者痂疥。風瘧)。
小海,(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半寸陷者中。屈肘乃得之。灸三壯。甄權云。屈手向頭而取之。不宜灸。主寒熱齒齲痛。風眩頭痛。狂易。癰。肘瘧背膂振寒。項痛。引肘腋腰痛。引少腹中。四肢不舉)。
天窗(一名窗籠。在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者中。手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耳聾無聞。頰痛腫。喉痛。喑不能言。肩痛引項。汗不出及偏耳鳴)。
秉風(在頰天髎外。肩上小髃後。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之會。舉臂取之。灸五壯。主肩痛不能舉)。
天宗(在秉風后大骨下陷者中。手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胸脅支滿。搶心咳逆。肩腫。肘臂痛不可舉)。
臑俞(俠肩髎後大骨下甲上廉陷者中。手足太陽陽維蹺脈之會。舉臂取之。灸三壯。主寒熱肩腫。引伸中臂酸。寒熱。頸痛肩痛不可舉臂)。
睛明(一名淚孔。在目內眥手足太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目不明。惡風目淚出。憎寒頭痛目眩瞢。內眥赤痛。目䀮䀮無所見。眥癢痛。淫膚目翳。甄權云。不宜灸)。
白話文:
小腸,這是心臟的附屬器官。在它的兩側有二十六個穴位,這些資訊來自《甲乙經》。
小腸的經脈起始於少澤穴。少澤穴,五行屬金(又名為少吉,在小拇指尖端,距離指甲一分處,是手太陽經脈的起點,屬於井穴。冬季三個月適合灸治)。接著流向前谷穴。前谷穴,五行屬水(位於小拇指外側第一關節前方凹陷處,手太陽經脈在此停留,屬於榮穴。春季三個月適合灸治)。再注入後溪穴。後溪穴,五行屬木(位於小拇指外側第一關節後方凹陷處,手太陽經脈在此注入,屬於俞穴。夏季三個月適合灸治)。穿過腕骨穴(位於手外側腕部前方的起骨下方凹陷處,手太陽經脈在此經過,屬於原穴)。然後行經陽谷穴。陽谷穴,五行屬火(位於手外側腕部中央的兌骨下方凹陷處,手太陽經脈在此行經,屬於經穴)。最後進入小海穴。小海穴,五行屬土(位於肘部內側的大骨外側,距離肘端五分的凹陷處,彎曲肘部才能找到,手太陽經脈在此進入,屬於合穴。秋季三個月適合灸治)。
接著詳細介紹各穴位的功效和主治:
-
少澤穴(又名為少吉,位於手小拇指尖端,距離指甲一分的凹陷處,灸治一次,主要治療寒顫、小指無法活動、冷熱交錯不出汗、頭痛、喉部疼痛、舌頭緊縮、小指間熱、口中熱、煩躁、心痛、手臂內側脅部疼痛、咳嗽、抽搐、口乾、頸部疼痛無法轉頭、瘧疾冷熱交替等症狀)。
-
前谷穴(位於手小拇指外側第一關節前方凹陷處,灸治三次,主要治療熱病不出汗、精神失常、狂躁、抽搐、耳鳴、冷熱交錯、下頜腫脹、喉部疼痛、勞力過度、小便赤色排尿困難、咳嗽出血、胸悶、肘臂腕部疼痛、頸部腫脹、頭頸僵硬、眼睛眩暈、肩胛小指疼痛、手臂無法舉起、頭頸疼痛、咽喉腫脹、鼻塞、眼睛白色翳障、眼睛疼痛、嚴重時視物模糊、瘧疾等症狀)。
-
後溪穴(位於手小拇指外側第一關節後方凹陷處,灸治一次,主要治療寒顫、冷熱交錯、肩、臑、肘、臂疼痛、頭部眩暈疼痛、無法轉頭、煩躁、全身發熱、對聲音敏感、眼睛紅痛、眼瞼生翳、鼻塞出血、耳聾、手臂沉重腫脹、肘部拘緊、皮膚瘙癢、胸悶、臑部疼痛、眼睛流淚、心驚、頸部僵硬、全身寒冷、耳鳴、瘧疾冷熱交替、頸部腫脹、狂躁奔跑、抽搐頻繁發作等症狀)。
-
腕骨穴(位於手外側腕部前方的起骨下方凹陷處,灸治三次,主要治療熱病不出汗、脅部疼痛呼吸困難、頸部下頜腫脹、冷熱交錯、耳鳴聽不清、鼻血、精神失常、易怒、抽搐、消渴、半身不遂、臂腕疼痛、肘部彎曲無法伸直、偏風頭痛、肩臂像被束縛、頸部疼痛、頭頸僵硬、胸悶、手指驚厥、無法屈伸、身體顫抖、咳嗽、瘧疾等症狀)。
-
陽谷穴(位於手外側腕部中央的兌骨下方凹陷處,灸治三次,或者說在腕部上方兩條筋間的凹陷處,主要治療精神失常、熱病不出汗、脅部疼痛呼吸困難、頸部下頜腫脹、冷熱交錯、耳聾鳴、牙齒齲齒疼痛、肩膀疼痛無法自己穿衣、臂腕外側疼痛無法舉起、風眩驚嚇、手腕疼痛、邪風出汗至腰部、頭頸僵硬無法左右轉頭和俯仰、肩膀鬆弛、肘部廢用、眼睛疼痛、皮膚瘙癢、抽搐、頭部眩暈、眼睛疼痛、瘧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
養老穴(手太陽經的郄穴,位於手腕骨上方的一個空間,位於腕骨後一寸的凹陷處,灸治三次,主要治療肩膀疼痛欲裂、臑部如被拔除、手部無法自行上下移動等症狀)。
-
支正穴(手太陽經的絡穴,位於手腕後五寸,分岔連接少陰經,灸治三次,主要治療驚恐、寒顫、冷熱交錯、頸部腫脹、實際情況下肘部拘緊、頭部眩暈疼痛、精神失常、容易生疣、小者皮膚瘙癢、風濕性瘧疾等症狀)。
-
小海穴(位於肘部內側的大骨外側,距離肘端半寸的凹陷處,彎曲肘部才能找到,灸治三次,甄權指出,彎曲手部朝頭部尋找該穴,不適合灸治,主要治療冷熱交錯、牙齒齲齒疼痛、風眩頭痛、精神失常、膿腫、肘部瘧疾、背部寒顫、頸部疼痛、牽引肘部腋窩腰部疼痛、牽引少腹部內部、四肢無法舉起等症狀)。
-
天窗穴(又名為窗籠,位於曲頰下方扶突後方,動脈應手處的凹陷處,手太陽經脈氣在此發散,灸治三次,主要治療耳聾聽不清、頰部疼痛腫脹、喉部疼痛、無法說話、肩膀疼痛牽引頸部、不出汗以及偏耳鳴等症狀)。
-
秉風穴(位於頰部天髎外側、肩上小髃後方,為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經脈的會聚處,舉臂可以找到該穴,灸治五次,主要治療肩膀疼痛無法舉起等症狀)。
-
天宗穴(位於秉風穴後方大骨下方的凹陷處,手太陽經脈氣在此發散,灸治三次,主要治療胸部脅部支撐感、心悸咳嗽、肩膀腫脹、肘臂疼痛無法舉起等症狀)。
-
臑俞穴(位於肩髎後方大骨下方甲骨上方的凹陷處,為手足太陽、陽維蹺脈的會聚處,舉臂可以找到該穴,灸治三次,主要治療冷熱交錯、肩膀腫脹、伸展中臂痠痛、冷熱交錯、頸部疼痛、肩膀疼痛無法舉起手臂等症狀)。
-
睛明穴(又名為淚孔,位於眼睛內角,為手足太陽、陽明經脈的會聚處,灸治三次,主要治療視力不明、畏風眼睛淚水流出、怕冷頭痛眼睛眩暈、眼睛內角紅色疼痛、眼睛眨動眨動無法看清、眼睛癢痛、眼瞼疾病、眼睛翳障,甄權指出,不適合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