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7)
卷四百十三 (7)
1. 胃
胃者。脾之腑也。兩旁九十穴(並下一單穴。共九十一穴)。出甲乙經。
胃出於厲兌。厲兌者。金也(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足陽明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內庭。內庭者。水也(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者中。足陽明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於陷谷。陷谷者。木也(在足大指次指之間。本節後陷者中。
去內庭二寸。足陽明脈之所注也。為俞。夏三月宜灸之)。過於衝陽(一名會骨。在足趺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足陽明脈之所過也。為原。春三月宜灸之)。行於解谿。解谿者。火也(在衝陽後一寸半腕上陷者中。足陽明脈之所行也。為經)。入於三里。三里者。
白話文:
胃是脾的腑,兩旁各有九十個穴位,加上一個單穴,一共九十一穴,出自甲乙經。
土也(在膝下三寸。胻外廉足陽明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厲兌(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屍厥。口噤氣絕。脈動如故。其形無知。如中惡狀。瘧不嗜食。腹寒脹滿。熱病汗不出。鼽衄目眩前僕。面浮腫。足脛寒。惡人與木音。喉痹齲齒惡風。鼻不利。多臥善驚)。
內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四肢厥。手足悶者。使人久持之。逆冷脛痛。腹脹滿。皮膚痛。善伸數欠。惡人與木音。振寒。嗌中引痛。熱病汗不出。下齒痛。惡寒目急喘。惡寒慄。斷口噤。僻不嗜食)。
陷谷(在足大指次指之間。本節後陷者中。去內庭二寸。灸三壯。主熱痢面目癰腫。齲齒。裂唇。善噫。腹痛脹滿腸鳴。熱病汗不出。水腫留飲。胸脅支滿)。
白話文:
土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處,是足陽明脈進入腿部的外側邊緣,屬於合穴。秋季的三個月適合灸此穴。
厲兌穴位於腳大拇指旁邊第二個手指的末端,距離指甲約一寸,像韭菜葉一樣長。灸一壯,主治屍厥、口噤氣絕、脈搏依舊跳動,但身體失去知覺,如同中惡的症狀。還可治瘧疾不思飲食、腹部寒涼脹滿、熱病發汗不暢、鼻出血、目眩昏倒、面部浮腫、腳踝和小腿發寒、厭惡人與木頭的聲音、喉嚨阻塞、牙齒蛀空、怕風、鼻塞、經常臥床、容易驚嚇。
內庭穴位於腳大拇指旁邊第二個手指外側凹陷處,灸三壯,主治四肢厥冷、手腳發麻、久站久坐後身體發冷、小腿疼痛、腹部脹滿、皮膚疼痛、經常伸懶腰打哈欠、厭惡人與木頭的聲音、寒戰、咽喉疼痛、熱病發汗不暢、下牙齒疼痛、怕冷、眼睛發紅、呼吸急促、怕冷發抖、嘴巴緊閉、偏食不思飲食。
陷谷穴位於腳大拇指旁邊第二個手指之間,靠近關節後方凹陷處,距離內庭穴二寸。灸三壯,主治熱痢、面部和眼睛腫痛、牙齒蛀空、嘴唇裂開、經常打嗝、腹部疼痛脹滿、腸鳴、熱病發汗不暢、水腫、體內積液、胸脅脹滿。
衝陽(一名會原。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二寸。灸三壯。主皮先寒。熱病汗不出。口熱痛胃脘痛。時寒熱皆主之。齒齲痛。腹大不嗜食。振寒而欠。狂妄而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足下緩失。履不收。面浮腫)。
解谿(在足衝陽後一寸半腕上陷者中。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善噫。腹脹滿。胃熱論言風水面浮腫。顏黑。厥氣上衝。腹脹大。下重。瘧瘛瘲驚。股膝胻腫。轉筋。頭眩痛。癲疾。厥寒熱欠。煩滿悲泣出。狂易見鬼與火。霍亂。風從頭至足。面目赤。口痛齧舌。足大指轉傷。下車桎地適臂。指端傷為筋痹)。
豐隆(足陽明絡也。在外踝上八寸。下廉䯒外廉陷者中。灸三壯。主厥逆胸痛如刺。腹中切痛。大小便澀難。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善笑不休。發於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
白話文:
衝陽穴位於腳踝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穴二寸,灸三壯,主治皮膚先寒、熱病汗不出、口熱痛、胃脘痛、時寒時熱、齒齲痛、腹大不嗜食、振寒而欠、狂妄而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足下緩失、履不收、面浮腫。
解谿穴位於衝陽穴後一寸半腕上陷者中,灸三壯,主治熱病汗不出、善噫、腹脹滿、胃熱論言風水面浮腫、顏黑、厥氣上衝、腹脹大、下重、瘧瘛瘲驚、股膝胻腫、轉筋、頭眩痛、癲疾、厥寒熱欠、煩滿悲泣出、狂易見鬼與火、霍亂、風從頭至足、面目赤、口痛齧舌、足大指轉傷、下車桎地適臂、指端傷為筋痹。
豐隆穴是足陽明經的絡穴,位於外踝上八寸,下廉䯒外廉陷者中,灸三壯,主治厥逆胸痛如刺、腹中切痛、大小便澀難、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善笑不休、發於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
巨虛(下廉足陽明與小腸合。在上廉下三寸。灸三壯。主少腹痛。飧泄出糜。次指間熱。若脈陷寒熱。身痛唇乾。不得汗出。毛髮焦。脫肉少氣。內有熱不欲動搖。泄膿血。腰引少腹痛。暴驚。狂言非常。女子乳癰。驚痹。脛腫。足跗不收。跟疼痛)。
條口(在下廉上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脛寒不得臥。脛痛疼。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
巨虛(上廉足陽明與大腸合。在三里下三寸。灸三壯。主飧泄。大腸痛。狂妄善走。大腸有熱。腸鳴腹滿。俠臍痛。食不化。喘不能行立。胸脅支滿。惡聞人木音。風水面腫。甄權云。主大氣不足。偏風腳氣。腿腳不隨)。
白話文:
巨虛穴位於下廉足陽明與小腸交會處,在上廉下方三寸,灸三壯。主治少腹疼痛,食積不消化,手指間發熱。若脈象虛弱伴隨寒熱、全身疼痛、口唇乾燥、不能出汗、毛髮枯燥、消瘦乏力、體內有熱卻不想動、腹瀉帶膿血、腰部牽連少腹疼痛、突然驚恐、胡言亂語、女性乳房腫痛、驚厥麻痺、小腿腫脹、足趾無法蜷縮、腳跟疼痛。
條口穴位於下廉上方一寸,是足陽明經脈氣血發散之處,灸五壯。主治小腿寒冷無法躺臥、小腿疼痛、腳軟无力,容易掉鞋子、濕邪引起的痹症、腳底發熱,無法久站。
巨虛穴位於上廉足陽明與大腸交會處,在三里穴下方三寸,灸三壯。主治食積不消化、大腸疼痛、神志恍惚、喜愛奔跑、大腸有熱、腸鳴腹脹、臍周疼痛、食物消化不良、呼吸困難無法站立行走、胸脅脹滿、厭惡木頭敲擊聲、風水面部腫脹。甄權說,此穴还能治疗氣不足、偏风脚氣、腿脚无力等症状。
三里(在膝下三寸胻外廉。灸三壯。主陽厥。悽悽而寒。少腹堅。頭痛。脛股酸。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噦痓中有寒。腹中寒。脹滿。善噫惡。聞食臭。胃氣不足。腸鳴腹痛。泄利食不化。心下脹。熱病汗不出。喜嘔吐。苦癃痓。身反折。口噤喉痹。不能言。寒熱陰氣不足。熱中。消穀善飢。腹熱身煩。狂言。胸中瘀血。胸脅支滿。膈痛不能久立。膝痿。寒水。腹脹皮腫。乳癰有熱。五臟六腑。脹。狂歌妄言怒恐。惡人與火。罵詈。霍亂。遺矢失氣)。
犢鼻(在膝臏下䯒上骨俠解大筋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犢鼻腫。先熨去之。其赤堅勿攻。攻者死。膝中痛不仁。難跪起。諸腫節潰者。死。不潰可療也)。
白話文:
三里穴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脛骨外側邊緣。灸三壯。主治陽厥,身體發冷,腹部堅硬,頭痛,腿部酸痛,腹痛,消化不良,小便不利,容易打嗝,腹部寒涼,腹脹,容易打嗝,聞到食物有臭味,胃氣不足,腸鳴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心下脹滿,發熱但出不了汗,容易嘔吐,尿閉,身體反折,口緊閉,喉嚨閉塞,不能說話,寒熱交替,陰氣不足,內熱,吃飽飯就餓,腹部發熱,煩躁不安,胡言亂語,胸部瘀血,胸脅部脹滿,膈肌疼痛,不能久站,膝蓋無力,寒性水腫,腹脹皮膚腫脹,乳腺炎有熱症。五臟六腑脹滿,胡言亂語,怒火中燒,害怕火,辱罵他人,霍亂,遺精,氣短。
犢鼻穴
犢鼻穴位於膝蓋骨下方,脛骨上緣與解剖大筋之間。足陽明脈氣由此穴發出。灸三壯。主治犢鼻腫,先用溫熱熨敷消腫。如果腫塊發紅堅硬,不可針灸,否則會致死。膝蓋疼痛無知覺,難以跪起,所有腫塊潰瘍者,會致死,未潰瘍者可以治療。
梁邱(足陽明郄。在膝上二寸兩筋間。灸三壯。主大驚乳痛。脛苦膝痹。不能曲伸。不可以行)。
陰市(一名陰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足陽明脈氣所發。不可灸。主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青水大腹諸疝。按之下膝。上伏免。膝寒痛。腹脹滿。痿厥少氣)。
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足陽明脈氣所發也。禁不宜灸)。
髀關(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灸三壯。主膝寒痹不仁。痿痹。不得屈伸)。
承泣(一名溪穴。一名面髎。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蹺脈任脈足陽明之會。甄權云。在眼下八分。禁不宜灸。無問多少。三日以後。眼下大如拳。息肉長桃許大。至三十日即定。百日都不見物。或如升大。目不明。淚出。目眩瞢瞳子癢。遠視䀮䀮。昏夜無所見。目瞤動。與項口參相引喎僻。口不能語言)。
白話文:
梁丘穴位於膝蓋骨上兩寸,兩條筋腱之間,灸三壯可治驚嚇導致的乳房疼痛、小腿疼痛、膝關節痺痛、無法屈伸,導致無法行走。
陰市穴位於膝蓋骨上三寸,伏兔穴下方,像拜拜時取穴,是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不可灸,主治寒疝下墜至腹部、膝蓋和腰部疼痛,如青水腫脹、大腹水腫、各種疝氣,按壓時可觸摸到膝蓋上方的伏兔穴,以及膝蓋冰冷疼痛、腹部脹滿、肌肉萎縮、氣虛乏力。
伏兔穴位於膝蓋骨上六寸,肌肉隆起處,是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禁灸。
髀關穴位於膝蓋骨上方,伏兔穴後方交界處,灸三壯可治膝蓋冰冷痺痛、麻木、肌肉萎縮、無法屈伸。
承泣穴又名溪穴、面髎穴,位於眼下方七分,正對瞳孔,是蹺脈、任脈、足陽明經脈交會之處,甄權說位於眼下方八分,禁灸,無論灸多少次,三日後眼下方會腫得像拳頭一樣大,長出桃子大小的息肉,三十日後會固定,一百天後看不見東西,或像升麻一樣大,眼睛看不清楚、流淚、眼花、眼球發癢、遠視模糊、晚上看不見東西、眼球跳動,會與頸部和口部牽連,嘴巴歪斜,無法說話。
四白(在目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七壯。主目痛口僻。淚出目不明)。
迎香(一名衝陽。在禾髎上鼻下孔傍。手足陽明之會。主鼻鼽不利。窒洞。氣寒喎僻多涕。鼻衄有癰。不宜灸)。
巨髎(在俠鼻傍八分。直瞳子。蹺脈足陽明脈之會。主面目惡風寒䪼腫。癰痛招搖視瞻。瘛瘲口僻。青盲無所見。遠視䀮䀮。目中淫膚白膜。翳障覆瞳子)。
地倉(一名胃維。俠口傍四分如近下有脈微動。蹺脈手足陽明之會。灸三壯。主口緩不收。不能言語。手足痿躄不能行)。
承漿(一名天池在頤前下唇之下。足陽明任脈之會。開口取之。灸三壯。主寒熱淒厥。鼓頷。癲疾嘔沫。寒熱痓互引口乾。小便赤黃。或時不禁。消渴。嗜飲。目瞑身汗出。衄血不止。上齒齲)。
白話文:
四白穴位於眼睛下方一寸處,是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七壯可治目痛、口歪、流淚、視力模糊。
迎香穴又名衝陽,位於禾髎穴上方、鼻孔旁,是手足陽明脈的交會穴,主治鼻塞不通、鼻淵、鼻寒歪斜、多鼻涕、鼻衄、鼻癰,不宜灸。
巨髎穴位於鼻翼旁八分處,與瞳孔齊平,是蹺脈與足陽明脈的交會穴,主治面目受寒、風寒腫痛、癰腫、視物搖晃、瘛瘲、口歪、青盲、視力模糊、目中白膜、翳障覆蓋瞳孔。
地倉穴又名胃維,位於口角旁四分處,靠近下方可摸到微弱脈搏,是蹺脈與手足陽明脈的交會穴,灸三壯可治口張不攏、不能說話、手足痿痺不能行走。
承漿穴又名天池,位於下巴中央下唇下方,是足陽明脈與任脈的交會穴,開口取穴,灸三壯可治寒熱交替、牙關緊閉、癲癇、嘔吐、寒熱交替、口乾、小便赤黃、尿失禁、消渴症、嗜飲、目眩、出汗、鼻出血不止、上齒齲齒。
頰車(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開口有空。主頰腫口急。頰車骨痛。齒不可用口嚼)。
大迎(一名髓孔。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者中動脈。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寒熱項瘰癧。癲疾口喎。喘悸。痓口噤。噤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頰腫。惡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能嚼)。
上關(一名客主人。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有空。灸三壯。主唇吻強。上齒齲痛。口僻噤不開。耳痛聾齆。瘛瘲口沫出。寒熱痓青盲。髓目。惡風寒)。
下關(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張口而閉。灸三壯。主失欠。下齒齲。下牙痛。䪼腫。耳聾鳴。痓。口僻。耳中有干底。聤耳有膿。不可灸之)。
白話文:
頰車穴位於耳下曲頰端凹陷處,是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三壯。開口時有空隙。主治頰腫、口急、頰車骨痛、齒不可用口嚼。
大迎穴又名髓孔,位於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處動脈旁,是足陽明經脈氣所發之處,灸三壯。主治寒熱、項瘰癧、癲疾、口喎、喘悸、痓口噤、噤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頰腫、惡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能嚼。
上關穴又名客主人,位於耳前上廉起骨處,開口時有空隙,灸三壯。主治唇吻強、上齒齲痛、口僻噤不開、耳痛聾齆、瘛瘲口沫出、寒熱痓青盲、髓目、惡風寒。
下關穴位於客主人下方,耳前動脈下空下廉處,合口時有空隙,張口時閉合,灸三壯。主治失欠、下齒齲、下牙痛、䪼腫、耳聾鳴、痓、口僻、耳中有干底、聤耳有膿,不可灸之。
耳門(在耳前起肉。當耳中缺者。灸三壯。主耳中有膿。及底耳聤耳。皆不灸。主耳痛鳴聾。頭頷痛。上齒齲)。
人迎(一名天五會。在頸大脈脈動應手俠結喉傍。以候五臟之氣。足陽明脈氣所發。禁不可灸。灸之不幸。殺人。一云。有病可灸三壯。主陽逆霍亂。陽逆頭痛。胸滿不得息。胸滿呼吸喘喝。氣悶。飲食不下。刺入四分。不幸殺人)。
水突(一名水門。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咳逆上氣。咽喉癰腫。呼吸短氣。喘息不通)。
氣舍(在頸直人迎俠天突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咳逆上氣。瘤癭。咽腫。頸項強不得回顧。喉痹)。
白話文:
耳門穴位於耳前起肉處,適用於治療耳中積膿、耳鳴、耳聾、頭頸疼痛和上齒齲齒等。人迎穴位於頸部大脈搏動處,靠近結喉,是五臟之氣的匯聚處,禁灸,灸之可致死,但有病時可灸三壯,主治陽逆霍亂、陽逆頭痛、胸悶氣喘、飲食不下等。水突穴位於頸部大筋前,人迎穴下方,氣舍穴上方,適用於治療咳嗽、上氣、咽喉腫痛、呼吸短促、喘息等。氣舍穴位於頸部,人迎穴旁,天突穴下方,適用於治療咳嗽、上氣、瘤癭、咽喉腫痛、頸項強直、喉痹等。
氣戶(在巨骨下俞府兩旁。各二寸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庫房(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者之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
屋翳(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身體腫。皮膚痛不可近衣淫濼瘛瘲久則不仁)。
膺窗(在屋翳下一寸六分。灸五壯。主胸滿。癰腫。乳癰。寒熱。短氣。臥不安)。
乳中(禁不可灸。灸之生瘡。瘡中有膿血。清汁者可療。瘡中有息肉。若蝕瘡者。死)。
白話文:
氣戶穴位於巨骨下,俞府穴兩旁,各向內陷兩寸處。這裡是足陽明經脈之氣發散之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喘息逆氣、呼吸急促、食不知味。
庫房穴位於氣戶穴下1.6寸處,向內陷之處。這裡是足陽明經脈之氣發散之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咳嗽逆氣、呼吸急促、唾液多且帶有濁沫、膿血。
屋翳穴位於庫房穴下1.6寸處,向內陷之處。這裡是足陽明經脈之氣發散之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脅脹滿、咳嗽逆氣、呼吸急促、唾液多且帶有濁沫、膿血、身體腫脹、皮膚疼痛難以靠近衣物、陰道分泌物異常、癲癇、久病不仁。
膺窗穴位於屋翳穴下1.6寸處,灸五壯。主治胸部脹滿、癰腫、乳房腫痛、寒熱、呼吸急促、睡覺不安。
乳中穴禁灸,灸之會生瘡,瘡中會有膿血,若瘡中分泌出清汁則可治療。若瘡中有息肉或腐蝕性潰瘍,則會致死。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下滿痛。膺腫乳癰。淒索寒熱。痛不可按)。
不容(在幽門傍各一寸半。去任脈二寸。直兩筋端相去四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嘔血。肩息。脅下痛。口乾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引腎痛)。
承滿(在不容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腸鳴相逐。不可傾側。肩息唾血)。
梁門(在承滿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脅下積氣結痛)。
關門(在梁門下五分。一云一寸。太一上。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遺溺腹脹。上滿積氣。身腫腸鳴也)。
白話文:
乳根位於乳房下方一寸六分凹陷處,是足陽明脈氣的發源地。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胸下滿痛、膺腫乳癰、寒熱交替、疼痛難以按壓。
不容位於幽門旁各一寸半,距任脈二寸,兩筋末端相距四寸。是足陽明脈氣的發源地。灸五壯。主治嘔血、肩背呼吸急促、脅下疼痛、口乾心痛、牽引至背部、咳嗽不得、牽引至腎臟疼痛。
承滿位於不容下方一寸,是足陽明脈氣的發源地。灸五壯。主治腸鳴聲不斷、無法翻身側臥、肩背呼吸急促、吐血。
梁門位於承滿下方一寸,是足陽明脈氣的發源地。灸五壯。主治脅下積氣結痛。
關門位於梁門下方五分,也有說一寸。太一穴之上,是足陽明脈氣的發源地。灸五壯。主治遺尿、腹脹、上腹飽滿積氣、身體浮腫、腸鳴。
太一(在關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狂癲疾。吐舌)。
滑肉門(在太一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狂癲疾。吐舌)。
天樞(一名長溪。一名谷門。去肓俞一寸半。在夾臍二寸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臍疝。繞臍而痛。時上衝心。女子胞絡中痛。月水不以時。腹脹腸鳴。氣上腫胸。不能久立。腸中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腸胃間遊氣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重體急。瘧振寒。熱盛狂言。脾脹四肢重。不能衣。陰疝氣疝。煩嘔面腫。大腸脹)。
外陵(在長溪下五分。大巨上。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腹中疼痛)。
白話文:
太一穴位於關門穴下方一寸,是足陽明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可以治療狂癲疾、吐舌。滑肉門穴位於太一下方一寸,也是足陽明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同樣可以治療狂癲疾、吐舌。天樞穴又名長溪、谷門,位於肓俞穴下方一寸半,夾臍二寸陷者中,是足陽明脈氣所發之處,灸三壯可以治療臍疝、繞臍而痛、時上衝心、女子胞絡中痛、月水不以時、腹脹腸鳴、氣上腫胸、不能久立、腸中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腸胃間遊氣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重體急、瘧振寒、熱盛狂言、脾脹四肢重、不能衣、陰疝氣疝、煩嘔面腫、大腸脹。外陵穴位於長溪穴下方五分、大巨穴上方,是足陽明脈氣所發之處,灸五壯可以治療腹中疼痛。
大巨(一名液門。在長溪下二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腹滿痛。善煩。頹疝。偏枯。四支不用。善驚)。
水道(在大巨下三寸。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小腹脹滿。痛引陰中。信水至。則腰背中痛。胞中瘕。子門有寒。引髕髀三焦結熱。小便不通)。
歸來(一名溪穴。在水道下三寸。灸五壯。主少腹痛賁豚。卵縮入。痛引莖中。女子陰中寒)。
氣衝(在歸來下一寸。鼠鼷下一寸動脈應手。足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腹中大熱不安。腹有大氣。女子月水不利。或閉塞。暴腸脹滿。癃淫濼。身熱腹中絞痛頹疝。陰腫。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腹滿不得反息。腰痛控睪少腹及股卒俯不得仰脫。大氣石水。無子少。陰痛。陰疝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仰臥)。
白話文:
大巨,又名液門,位於長溪穴往下二寸處,是足陽明經脈氣所發散的地方。灸灼五壯,可以治療腹脹痛、易煩躁、頹疝、偏枯、四肢無力、容易驚恐等症狀。
水道,位於大巨穴往下三寸處,是足陽明經脈氣所發散的地方。灸灼五壯,可以治療小腹脹滿、痛引陰部、小便頻密、腰背疼痛、胞中有塊、子宮寒、膝蓋至股骨三焦部位積熱、小便不通等症狀。
歸來,又名溪穴,位於水道穴往下三寸處。灸灼五壯,可以治療少腹痛、賁豚、睪丸縮入、痛引陰莖、女子陰部寒等症狀。
氣衝,位於歸來穴往下 一寸處,鼠蹊部往下 一寸處,動脈搏動可以摸到。是足陽明經脈氣所發散的地方。灸灼三壯,可以治療腹中發熱不安、腹中有氣、女子月經不調或閉經、暴腸脹滿、小便不利、身體發熱、腹中絞痛、頹疝、陰部腫脹、乳房脹痛上衝心口、子宮不下降、全身氣血混亂、腹脹難以呼吸、腰痛、睪丸疼痛、少腹及大腿疼痛、無法仰卧、呼吸困難、無子、少精、陰部疼痛、陰疝、陰莖疼痛、睪丸疼痛、無法仰卧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