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三 (5)

1.

膽者。肝之腑也。兩旁一百四穴。出甲乙經。

膽出於竅陰。竅陰者。金也(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足少陽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俠谿。俠谿者。水也(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前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溜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於臨泣。臨泣者。木也(在足小指次指間本節後陷者中。

去俠谿一寸半。足少陽脈之所注也。為輸。夏三月宜灸之)。過於邱墟(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足少陽脈之所過也)。行於陽輔。陽輔者。火也(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許。去邱墟七寸。足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入於陽陵泉。陽陵泉者。

白話文:

膽是肝的腑臟,左右兩側各有14個穴位,分別位於甲乙經脈之上。膽經起於竅陰穴,竅陰穴屬金,位於足小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般長,是足少陽脈的起始穴位,為井穴,冬季宜灸之。膽經流注於俠谿穴,俠谿穴屬水,位於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前陷處,是足少陽脈的流注穴位,為榮穴,春季宜灸之。膽經再注於臨泣穴,臨泣穴屬木,位於足小指次指間本節後陷處,距離俠谿穴一寸半,是足少陽脈的注穴,為輸穴,夏季宜灸之。膽經經過邱墟穴,邱墟穴位於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處,距離臨泣穴三寸,是足少陽脈經過的穴位。膽經繼續行於陽輔穴,陽輔穴屬火,位於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許,距離邱墟穴七寸,是足少陽脈行經的穴位,為經穴。最後膽經入於陽陵泉穴。

土也(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竅陰(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脅痛。咳逆不得息。及喘。爪甲上與肉分者。左取右右取左立已。不已。復取之。手足清煩熱。汗不出。四肢轉筋。頭疼如錐刺之。循循然不可以動。動益煩心。喉痹舌卷口乾。胸內廉痛不可反側。耳聾。耳鳴)。

俠谿(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前陷者中。灸三壯。主胸中支滿寒如風吹狀。寒熱。熱病汗不出。目外眥赤痛。頭眩。兩頷痛。逆寒汗不出。多汗。耳鳴。聾。目癢。胸中痛不可反側。痛無常處。痎瘧狂疾)。

白話文:

土穴位於膝蓋下方一寸處,外側凹陷處,是足少陽經脈進入的地方,屬於合穴。秋季的第三個月宜灸此穴。

竅陰穴位於足小指和次指末端,距離指甲一寸,像是韭菜葉那樣長。灸此穴三次,主治脅肋疼痛、咳嗽不止、喘不過氣,以及指甲與肉分離。若是左側指甲與肉分離,就灸右側竅陰穴,右側指甲與肉分離,就灸左側竅陰穴,直到痊癒為止。如果沒有痊癒,就再灸一次。此穴還可治療手足清冷發熱、汗出不來、四肢抽筋、頭疼如錐刺般疼痛、持續不斷且無法移動,動則更心煩,以及喉嚨阻塞、舌頭捲曲、口乾舌燥、胸部疼痛難以翻身、耳聾、耳鳴等症狀。

俠谿穴位於足小指和次指交界處,骨頭分叉處的前方凹陷處。灸此穴三次,主治胸中脹滿,寒氣如風吹般的感覺,寒熱交替,熱病發汗不出來,眼外角紅腫疼痛,頭暈目眩,兩腮疼痛,逆寒發汗不出來,多汗、耳鳴、耳聾、眼睛發癢、胸部疼痛難以翻身,疼痛無固定位置,以及癲癇、瘧疾、狂躁等疾病。

地五會(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者中。不宜灸。使人瘦。不出三年死。主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亂腫)。

臨泣(在足小指次指間本節後。去俠谿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厥逆氣喘胸滿。中風身汗不出而清。髖髀中痛。不得行。足皮痛。胸中滿。腋下腫。馬刀。痿。喜自齧頰。天牖中腫。淫濼脛酸。頭眩。枕骨頷顱痛。目澀身痹。灑淅振寒。季脅下支滿。寒熱。胸脅腰腹膝外廉痛。月水不利。見血而有身。敗則及乳腫胸痹。心一痛不得息。痛無常處。大風目外眥痛。身熱痱。缺盆中痛。瘧日西發)。

丘墟(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灸三壯。主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脅痛。腳痠。轉筋。胸脅痛。善太息。胸滿彭彭然。瘧振寒。腋下腫。痿厥寒足腕不收。躄坐不能起。髀樞腳痛。大疝腹堅。寒熱。脛腫。狂疾)。

白話文:

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處為地五會穴,不宜灸,會使人消瘦,不出三年便會死亡。此穴主治內傷、吐血、體虛乏力、皮膚乾燥粗糙、腫瘤等症狀。

足小指次指間本節後,俠谿穴後一寸半陷處為臨泣穴,灸三壯。主治厥逆氣喘、胸悶、中風汗出不暢、髖關節痛、足部疼痛、胸悶、腋窩腫大、痿病、咬頰、天牖穴腫脹、小腿酸痛、頭暈、枕骨疼痛、眼澀、肢體麻痺、發冷、脅肋脹滿、寒熱、胸脅腰腹膝外側疼痛、月經不調、妊娠出血、乳房腫脹、胸悶、心痛、疼痛無定處、大風症眼角疼痛、發熱出汗、鎖骨上窩疼痛、瘧疾等。

足外踝下方,如前陷處為丘墟穴,臨泣穴後三寸,灸三壯。主治視力模糊、發冷、眼翳、瞳孔看不清、腰脅疼痛、腿酸、抽筋、胸脅疼痛、嘆氣、胸悶、瘧疾發冷、腋窩腫大、痿病、足寒、腳腕不能收縮、行走不便、髖骨疼痛、大疝氣、腹脹、寒熱、小腿腫、狂病等。

懸鐘(足三陽之絡。在外踝上三寸陷者中。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灸五壯。主腸滿。胸中有熱。不嗜食。小兒腹滿。不能飲食)。

光明(足少陽絡。在外踝五寸。灸五壯。主身體寒少熱甚。噁心惕然。此與絕骨穴療病同功。主淋漓脛酸。熱病汗不出。狂痛。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實則厥脛熱。膝痛。身體不仁。手足偏小。齧頰。不能俯仰。痓)。

外丘(足少陽郄。少陽所生。在外踝上七寸。灸三壯。主膚痛。痿痹。骨脅滿。頭痛。項內寒熱。癲疾常嘔沫)。

陽輔(在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之端。如前三分許。去丘墟七寸。灸三壯。主寒熱。腰痛如小錘居其中。沸然腫不可以咳。咳則崩綰及諸節痛。上下無常處。寒熱痠痛。四肢不舉。腋下腫。馬刀挾癭。髀膝脛骨搖酸。痹不仁。喉痹)。

白話文:

懸鐘穴位於外踝上三寸的凹陷處,按壓時陽明脈消失便可取穴,灸五壯,可治腸滿、胸熱、不思飲食、小兒腹滿、不能飲食等症。光明穴位於外踝上五寸,灸五壯,可治身體寒冷、熱氣過盛、噁心、驚悸等症,與絕骨穴療效相似,還可治淋漓脛酸、熱病汗不出、狂躁、虛弱無力、坐立不起、厥陰脛部發熱、膝痛、身體麻木、手足偏小、咬頰、不能俯仰、寒顫等症。外丘穴位於外踝上七寸,灸三壯,可治皮膚疼痛、痿痹、骨肋滿、頭痛、頸部寒熱、癲癇、經常嘔吐等症。陽輔穴位於外踝上四寸,輔骨前方絕骨的末端,約距丘墟穴七寸,灸三壯,可治寒熱、腰痛如小錘置於其中、腫脹發熱、咳嗽時疼痛加劇、全身各處關節疼痛、寒熱酸痛、四肢無力、腋窩腫脹、甲狀腺腫大、大腿膝蓋脛骨酸痛、麻木、喉嚨疼痛等症。

陽交(一名別陽。一名足髎。陽維郄。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灸三壯。主寒厥。癲疾瘛瘲驚狂。喉痹胸滿。面腫。寒熱。髀脛不收。喑不能言)。

陽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太息。口苦。咽中介介數唾。脅下支滿。嘔吐逆。髕痹引膝股外廉不仁。筋急。嘔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將捕之。膽脹)。

陽關(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者中。不宜灸。主膝外廉痛不可曲伸。脛痹不仁)。

中瀆(在脾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寒氣在分肉間痛上下者。痹不仁)。

白話文:

陽交穴位於外踝骨上方七寸,斜向內側,在三陽經脈分佈的肌肉間隙處。灸三壯,可以治療寒厥、癲疾、瘛瘲、驚狂、喉痹、胸滿、面腫、寒熱、大腿與小腿不能收縮、失聲等症狀。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下方一寸外側的凹陷處,是足少陽經脈氣所發出的地方。灸三壯,可以治療太息、口苦、咽喉中有異物感、頻頻吐口水、脅肋部脹滿、嘔吐、逆氣、膝蓋疼痛放射至大腿外側、筋急、嘔吐宿食、心悸不安、恐懼、膽脹等症狀。

陽關穴位於陽陵泉穴上方三寸,犢鼻穴外側的凹陷處。不宜灸。主治膝蓋外側疼痛,不能彎曲伸直、小腿疼痛麻木等症狀。

中瀆穴位於脾經外膝蓋上方五寸,肌肉間隙的凹陷處,是足少陽經脈氣所發出的地方。灸五壯,可以治療寒氣入侵肌肉間隙,導致疼痛、麻木等症狀。

環跳(在痹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五十壯。主樞中痛。不可舉。腰脅相引急痛。髀筋瘈脛。痛不可屈伸。痹不仁)。

本神(在曲差旁一寸半。髮際一分。直耳上入髮際四分。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頭目眩痛。頸項強急。胸脅相引。不得傾側。癲疾嘔沫。小兒驚癇)。

頭維(在額角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禁不可灸。主寒熱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流汗難言)。

臨泣(當目上眥直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足少陽太陽之會。灸三壯。主頰清不得視。口沫泣出。兩目眉頭痛。小兒驚癇反視)。

白話文:

環跳穴位於臀部,在髖骨最突出處下方,與坐骨結節之間。側臥,伸直下方腿,屈曲上方腿,即可找到此穴。足少陽經脈氣血由此發出。灸治環跳穴,每次灸五十壯,可以治療腰部疼痛,無法抬起腿,腰部與脅肋疼痛,大腿肌肉痉挛,小腿疼痛,無法彎曲或伸直,麻木無感覺。

本神穴位於耳後,耳尖下方一寸半,頭髮邊緣一分處,直線向上沿耳後髮際四分處。足少陽經脈陽維脈在此交會。灸治本神穴,每次灸五壯,可以治療頭昏眼花,頸項僵硬,胸部與脅肋疼痛,無法轉頭,癲癇,嘔吐,小兒驚風。

頭維穴位於額角髮際,本神穴旁一寸五分處。禁止灸治此穴。頭維穴可以治療寒熱頭痛,感覺頭部要裂開,眼睛疼痛,好像要掉出來,呼吸困難,胸悶,嘔吐,出汗,說不出話。

臨泣穴位於眼角上方,沿眼角直線向上入髮際五分處凹陷處。足少陽經與太陽經在此交會。灸治臨泣穴,每次灸三壯,可以治療面頰發紅,看不清東西,流口水,眼角流淚,兩眼和眉頭疼痛,小兒驚風,眼睛向後看。

目窗(一名至宮。在臨泣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三壯。主頭痛目瞑。遠視䀮䀮。上齒齲腫)。

正營(在目窗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牙齒痛。唇吻強。上齒齲痛。惡寒)。

承靈(在正營後一寸半。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腦風頭痛。惡見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

腦空(一名顳顬。在承靈後一寸半。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頭痛身熱。引兩頷急腦風。目瞑頭痛。風眩。目痛。鼻管疽發為厲。鼻癲風。勞疾急瘦)。

風池(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灸五壯。主寒熱癲疾僵仆。狂熱病汗不出。頭眩痛。痎瘧。頸項痛。不能顧。目泣出互引鼻鼽衄。目內眥赤痛。氣發耳塞目不明。喉痹。腰傴僂引項。筋攣不收)。

白話文:

目窗穴位於臨泣穴後一寸,為足少陽陽維脈交會處,灸三壯,可治頭痛、目眩、視力模糊、上齒齲齒腫痛。正營穴位於目窗穴後一寸,為足少陽陽維脈交會處,灸五壯,可治牙痛、唇口僵硬、上齒齲齒疼痛、惡寒。承靈穴位於正營穴後一寸半,為足少陽陽維脈交會處,灸五壯,可治腦風頭痛、怕風寒、鼻衄、鼻塞、喘息。腦空穴又名顳顬,位於承靈穴後一寸半,靠近玉枕骨下陷處,為足少陽陽維脈交會處,灸五壯,可治頭痛、發熱、兩頷緊痛、腦風、目眩頭痛、風眩、目痛、鼻管疽發為厲、鼻癲風、勞疾消瘦。風池穴位於顳顬穴後髮際凹陷處,為足少陽陽維脈交會處,灸五壯,可治寒熱、癲癇、僵直、昏厥、狂熱病汗不出、頭眩痛、瘧疾、頸項痛、不能轉頭、眼淚流出、鼻衄、眼內眥紅痛、氣發耳塞、目不明、喉痹、腰彎曲引項、筋攣不能伸展。

顱息(在耳後青脈間。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身熱。頭脅痛不可反側。小兒癇喘不得息。耳鳴)。

懸顱(在曲周顳顬上廉。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熱病頭痛。引目外眥而痛。煩滿汗不出。引頷齒面赤皮痛)。

頷厭(在曲周顳顬上廉。手足少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善嚏。頭痛身熱。目眩無所見。偏頭痛。引目外眥而痛。耳鳴)。

懸釐(在曲周顳顬下廉。手足少陽陽明之會。灸三壯。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耳鳴善嚏)。

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髎。灸三壯。主頭痛。目瞳子不可以視。俠白強急。亦不可以顧)。

白話文:

耳後青脈間的顱息穴,灸三壯可治身熱、頭脅痛、小兒癇喘等。曲周顳顬上廉的懸顱穴,灸三壯可治熱病頭痛、目外眥痛、煩滿汗不出等。曲周顳顬上廉的頷厭穴,灸三壯可治善嚏、頭痛身熱、目眩、偏頭痛等。曲周顳顬下廉的懸釐穴,灸三壯可治熱病偏頭痛、目外眥痛、耳鳴善嚏等。眉上一寸的陽白穴,灸三壯可治頭痛、目瞳子不能視、頸部強直等。

絲竹空(一名目髎在眉後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及盲。目眩頭痛。互引目中赤𥇀𥇀。臍風目上插痓。反目憎風。癲疾狂熱煩滿)。

瞳子髎(在目外去眥五分。手足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青盲無見。遠視䀮䀮。目中膚翳白膜。一名後曲)。

天衝(在耳上如前三分。灸九壯。主頭痛。癲疾嘔沫痓。互引善驚)。

蟀谷(在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嚼而取之。灸三壯。主醉。酒風發。兩角眩痛。一雲頭弦不能飲。煩滿嘔出)。

曲鬢(在耳上入髮際曲隅陷者中。鼓頷有空。足太陽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頸頷支滿。引邪。牙齒口噤不開。急痛不能言)。

白話文:

絲竹空,又名目髎,位於眉毛後面的凹陷處。是足少陽經脈氣血發散的地方,不可灸。若不幸灸之,會導致眼睛變小,甚至失明,還會造成眼花頭疼,眼球充血,臍風侵入眼睛,眼球向後翻,怕風,癲癇,發燒,胸悶等症狀。

瞳子髎,位於眼睛外側眼角五分處,是手足少陽經脈的交會點。灸三壯,可以治療青盲,視力模糊,眼睛裡有白色薄膜等症狀。又名後曲。

天衝,位於耳朵上方,向前三分處。灸九壯,可以治療頭痛,癲癇,嘔吐,抽搐,容易驚嚇等症狀。

蟀谷,位於耳朵上方,進入髮際一寸五分處,這裡可以摸到一個凹陷。灸三壯,可以治療醉酒,酒風引起的頭痛,兩邊太陽穴疼痛,頭弦不能飲酒,胸悶嘔吐等症狀。

曲鬢,位於耳朵上方,進入髮際彎曲處的凹陷中。這裡摸起來是鼓鼓的,有一個空隙,是足太陽和足少陽經脈的交會點。灸三壯,可以治療頸部和下巴脹滿,邪氣侵入,牙齒緊閉,口不能張開,劇痛難以說話等症狀。

浮白(在耳後入髮際一寸。下曲頰後。灸三壯。主足緩不收。痿不能行。口不能言。寒熱喉痹。咳逆吐疝。胸中積滿。不得喘息。胸痛耳聾。嘈嘈無所聞。頸項癰腫不能言。及肩臂不能舉。齒牙齲痛)。

竅陰(在完骨上。枕骨下。手足太陽少陽之會。灸五壯。主管疽發厲。項痛引頸。癰腫不能顧)。

完骨(在耳後入髮際四分。足太陽少陽之會。灸三壯。主頭風。耳後痛。煩心。足痛不收。失履口喎僻。頭項搖瘈。牙車急。癲疾僵仆。狂虛面有氣。齒牙齲痛。小便赤黃。喉痹項腫。不可俯仰。俠腫引耳。痎瘧狂易)。

淵腋(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胸滿。馬刀。臂不舉。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主腫馬瘍。腹內潰者死。寒熱生馬瘍瘡)。

白話文:

浮白穴位於耳後髮際一寸處,往下彎曲至頰後,灸三壯。主治足部鬆軟无力,不能收縮,痿弱不能行走,口不能言,寒熱喉痹,咳嗽逆氣,吐瀉疝氣,胸中積滿,呼吸困難,胸痛耳聾,耳鳴嘈雜,聽不見聲音,頸項部癰腫不能說話,以及肩臂不能抬起,牙齒齲痛。

竅陰穴位於完骨穴上,枕骨下方,手足太陽、少陽經脈交會處,灸五壯。主治疽瘡發作,項部疼痛,疼痛沿頸部放射,癰腫不能轉頭。

完骨穴位於耳後髮際四分處,足太陽、少陽經脈交會處,灸三壯。主治頭風,耳後疼痛,心煩,足部疼痛不能收縮,走路時容易跌倒,口角歪斜,頭頸部搖晃抽搐,牙齒咬合困難,癲癇症,昏厥跌倒,精神恍惚,面部有氣色,牙齒齲痛,小便顏色發黃,喉嚨腫痛,不能低頭仰頭,肩部腫脹牽拉耳朵,瘧疾,狂躁易怒。

淵腋穴位於腋下三寸凹陷處,舉起手臂取穴,胸悶,馬刀狀腫塊,手臂不能抬舉。此穴禁灸,灸之不吉,主治腫脹,馬癬,腹內潰爛者會死亡,寒熱引起馬癬瘡。

大包(脈出淵腋下三寸。脾之大絡。布胸脅中。九肋間。及季肋端。灸三壯。主大風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皆縱)。

輒筋(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著脅。足少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胸中暴滿。不得臥。喘息)。

天池(一名天會。在耳後一寸。腋下三寸著脅。直腋撅肋間。手心主足少陽脈之會。灸三壯。主寒熱胸滿。頸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聲。喉中鳴)。

章門(脾募也。一名長平。一名脅髎。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足厥陰少陽之會。側臥屈上足。舉臂取之。灸三壯主腹中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乾燥。不嗜食。胸脅支喘息而腫膈嘔心痛。及傷飽身酸痟羸瘦。腰痛不得反側。賁豚腹滿。腫。腰清脊強。四肢懈墮。善怒。咳少氣鬱。郁然不得息。厥逆肩不舉。馬刀強。身瞤石水胸脹)。

白話文:

大包穴位於腋窩下三寸處,是脾經的大絡,經脈布滿胸脅,經過九肋間以及季肋端。灸三壯,可以治療大風不得息,息則胸脅疼痛。實證表現為全身發寒,虛證則百節痠軟無力。

輒筋穴位於腋窩下三寸處,向前一寸著脅,是足少陽脈氣所發之處。灸三壯,可以治療胸中暴滿,無法平臥,喘息。

天池穴又名天會,位於耳後一寸,腋窩下三寸著脅,直達腋窩與肋骨之間。它是手少陽脈與足少陽脈的交會點。灸三壯,可以治療寒熱胸滿,頸痛,四肢無力,腋下腫脹,上氣胸中有聲,喉嚨發出鳴聲。

章門穴是脾經的募穴,又名長平或脅髎,位於大橫穴外側,直達臍與季肋端之間,是足厥陰與足少陽脈的交會點。側臥屈上足,舉臂取之。灸三壯,可以治療腹中鳴響,食積不化,脅痛無法平臥,煩熱口乾,不愛吃飯,胸脅支氣喘息,膈肌腫脹嘔心疼痛,以及傷食後身體痠痛,身體消瘦,腰痛難以翻身,賁豚腹滿腫脹,腰部清冷脊背僵硬,四肢無力,容易發怒,咳嗽氣短,胸悶難以呼吸,厥逆肩臂抬不起來,馬刀筋強直,身體抽搐,口渴,胸部脹滿。

帶脈(在季肋下一寸八分。灸五壯。主婦人少腹堅痛。月水不通)。

五樞(在帶脈下三寸。一日在水道下一寸半。灸五壯。主男子陰疝。兩丸上下入少腹痛。婦人下赤白。裡急瘛瘲)。

京門(腎募也。一名氣府。一名氣俞。在監骨腰中季肋。本俠脊灸三壯。主痓。反折腰痛。不可久立俯仰。寒熱腹䐜央央然。不得息。溢飲。水道不通。溺黃。少腹裡急。重洞泄骨痹。痛引背也)。

維道(一名外樞。在章門下五寸三分。足少陽帶脈之會。灸三壯。主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氣不能食)。

居髎(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者中。陽蹺足少陽之會。灸三壯。主腰引痛少腹。在腹前兩筋間。主肩前痛。與胸相引痛。臂里攣急。手不得上舉至肩)。

白話文:

帶脈位於季肋下一寸八分,灸五壯,可以治療婦人少腹堅痛、月經不通。

五樞位於帶脈下三寸,也就是水道下一寸半,灸五壯,可以治療男子陰疝、兩丸上下入少腹痛,以及婦人下赤白、裡急瘛瘲。

京門是腎的募穴,也叫做氣府或氣俞,位於監骨腰中季肋,本穴靠近脊柱,灸三壯,可以治療痓、反折腰痛、不可久立俯仰、寒熱腹脹、不得休息、溢飲、水道不通、溺黃、少腹裡急、重洞泄骨痹、痛引背部。

維道又名外樞,位於章門下五寸三分,是足少陽帶脈的會穴,灸三壯,可以治療咳嗽不止、三焦有水氣不能食。

居髎位於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者中,是陽蹺和足少陽的會穴,灸三壯,可以治療腰引痛少腹、在腹前兩筋間、主肩前痛、與胸相引痛、臂里攣急、手不得上舉至肩。

後腋(在腋後廉際兩筋間。主腋外相引而痛。手臂拘攣急。不得上頭)。

轉谷(在傍骨下二骨間陷者中。主胸脅支滿。不欲食。谷入不化。嘔吐復出。舉腋取之)。

飲郄(在食門下一寸骨間陷者中。主腹滿臚脹。極痛引臍傍。腹鳴濯濯若中有水聲。仰腹取之)。

應突(在飲郄下一寸。主飲食不入。腹中滿。大便不得節。腹鳴泄注。仰腹取之)。

脅堂(在腋陰下二骨間陷者中。主胸脅支滿。臚脹賁豚。噫噦喘逆。膽視目黃。舉腋取之)。

旁庭(在脅堂下二骨間陷者中。舉腋取之。灸三壯。主卒暴中飛屍遁。及胸脅支滿。時上攻搶心。嘔吐喘逆。咽乾脅痛)。

始素(在腋脅下廉下二寸骨陷者中。主脅下支滿。腰痛引腹。筋攣難伸。陰氣上縮。舉臂取之。)

白話文:

後腋位於腋窩後方兩條筋之間,主要治療腋窩外側牽引疼痛、手臂僵硬攣縮、抬不起頭等症狀。

轉谷位於肋骨下方第二條肋骨間的凹陷處,主要治療胸脅脹滿、食慾不振、食物難以消化、嘔吐、舉起腋窩取穴。

飲郄位於食門穴下方一寸骨間的凹陷處,主要治療腹脹、劇烈疼痛牽引至肚臍周圍、腹鳴如水聲,仰臥取穴。

應突位於飲郄穴下方一寸處,主要治療飲食不進、腹部脹滿、大便失禁、腹鳴泄瀉,仰臥取穴。

脅堂位於腋窩下方第二條肋骨間的凹陷處,主要治療胸脅脹滿、腹脹、呃逆、喘息、膽氣上逆、眼睛發黃,舉起腋窩取穴。

旁庭位於脅堂穴下方第二條肋骨間的凹陷處,舉起腋窩取穴,灸三壯,主要治療突然發作的暴病、胸脅脹滿、上衝心臟、嘔吐、喘息、咽乾、脅肋疼痛。

始素位於腋窩下方廉下二寸骨陷處,主要治療脅肋脹滿、腰痛牽引至腹部、筋攣難伸、陰氣上縮,舉起手臂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