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一 (5)
卷四百十一 (5)
1. 審方書
經云。爪甲與爪甲角間。與外間內側與外側。與夫陷者宛宛中。要精審其某穴去某處幾寸。與其穴去處同者。自各有經絡。
白話文:
根據古籍記載,需細緻觀察手指甲與指甲周圍的部位,包括指甲邊緣的凹陷處。在進行針灸或治療時,必須精確判斷每個穴位距離特定位置有幾寸,因為每個穴位都有其對應的經絡連接身體不同部位。
2. 候天色法
凡點灸時。若值陰霧大起。風雪忽降。猛雨炎暑。雷電虹蜺。暫時且停。候待晴明。即再下火灸。灸時不得傷飽。大肌。飲酒大醉食生硬物。兼忌思慮愁憂。怨怒呼罵。吁嗟嘆息。一切不詳。忌之大吉。千金云。日正午以後。乃可灸。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穀氣虛。令人癲痃。不可針灸。卒急者。不用此例。
白話文:
在進行針灸的時候,如果遇到陰霾大霧突然升起,或是風雪驟然降落,或是暴雨酷熱,或是雷電交加、彩虹出現,都應暫時停止,等到天氣晴朗再繼續進行針灸。
在進行針灸時,不能在過飽或肌肉非常緊繃的情況下進行,也不能在大量飲酒後醉醺醺或吃了難消化的食物時進行。同時要避免思考煩惱、憂鬱的事情,不要憤怒、咒罵,也不要嘆氣,所有不吉利的事都應避免,這樣才會有最好的效果。古書《千金方》提到,只有在太陽正午過後,纔可以進行針灸,因為此時陰氣尚未來臨,針灸的效果最好。而在午前,也就是早晨,人體的元氣較弱,這時候進行針灸可能會引起癲癇或脹氣等問題,所以不宜針灸。但如果是突發的緊急情況,則不在此限。
3. 用針略例
夫用針刺者,先明其孔穴,補虛瀉實,送堅付濡,以急隨緩,榮衛常行,勿失其理。夫為針者,不離乎心,口如銜索,目欲內視,消息氣血,不得妄行。針入一分,知天地之氣,針入二分,知呼吸出入水火之氣,針入三分,知四時五行五臟六腑逆順之氣。針皮毛腠理者,勿傷肌肉。
針肌肉者,勿傷筋脈。針筋脈者,勿傷骨髓。針骨髓者,勿傷諸絡。東方甲乙木,主人肝膽筋膜魂。南方丙丁火,主人心小腸血脈神。西方庚辛金,主人肺大腸皮毛魄。北方壬癸水,主人腎膀胱骨髓精志。中央戊己土,主人脾胃肌肉意智。針傷筋膜者,令人忤視失魂。傷血脈者,
令人煩亂失神。傷皮毛者,令人上氣失魄。傷骨髓者,令人呻吟失志。傷肌肉者,令人四肢不收失智。此為五亂,因針所生。若更失度者,有死之憂也。所謂針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謂愚人妄針必死,不能起生人也。又須審候,與死同狀者,不可為醫。與亡國同政者,不可為謀。
雖聖智神人,不能活死人,存亡國也。故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凡愚人貪利,不曉於治亂存亡,危身滅族,彼此俱喪,亡國破家,亦醫之道也。凡用針之法,以補瀉為先,呼吸應江漢,補瀉較升斗,經緯有法則,陰陽不相干。震為陽氣始(火生於寅),兌為陰氣終(戌為上墓)。
坎為太玄華(冬至之日,夜半一陽爻生),離為太陽精(為中女之象)。欲補從卬陽(補不至巽,足地戶為地虛),欲瀉從西北(向寅至午)。針出從月光(從申為日月向午之光位)。如此思五行氣,以調榮用衛,以將息之。是曰隨身寶用鋒針。針者,除疾速也。先補五呼,
刺入五分,留十呼。刺入一寸,留二十呼。隨時而將息之。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刺緩者,淺內而疾髮針。刺大者微出其血。刺滑者疾髮針,淺而內則久留之。刺澀者,必得其脈,隨其逆順,久留之,疾出之。壓其穴,勿出其血。諸小弱者,勿用大針。然氣不足,宜調以百藥。
餘三針者,正中破癰堅瘤結息肉也,亦治人疾也。火針亦用鋒針,以油火燒之,務在猛熱,不熱,即於人有損也。隔日一報,三報之後,當膿水大出為佳。巨闕太倉上下脘此一行,有六穴,忌火針也。大症塊,當停針轉動更為佳。每針,常須看脈,脈好乃下針,脈惡勿亂下針也。
一宿發熱惡寒,此為中病,勿輕視之。
白話文:
[使用針灸的基本原則]
使用針灸療法的人,首要工作是清楚認識穴位的位置,根據虛實情況來調節氣血,堅固或柔化組織,掌握緊張和放鬆的平衡,確保人體營衛二氣運行正常,不要違背這些自然法則。施針者必須全心投入,像嘴裡含著繩子一樣,專注到似乎能內視的程度,細心調整人體的氣血,避免任意行動。針入一分,就能感知天地間的氣息;針入二分,就能察覺呼吸和水火的氣息;針入三分,就能理解四季、五行、五臟六腑的順逆之氣。針刺皮毛腠理時,要小心不要傷及肌肉;針刺肌肉時,要避免傷害到筋脈;針刺筋脈時,要防止傷及骨髓;針刺骨髓時,要小心不要影響到各個網絡系統。
東方屬木,主肝膽、筋膜和魂魄;南方屬火,主心、小腸、血液、脈絡和精神;西方屬金,主肺、大腸、皮毛和魄力;北方屬水,主腎、膀胱、骨髓和意志;中央屬土,主脾、胃、肌肉和智慧。針刺不慎傷及筋膜,可能使人出現視線迷糊、魂魄失散的情況;傷及血脈,可能導致煩躁、精神混亂;傷及皮毛,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魄力消散;傷及骨髓,可能引起呻吟、意志消沉;傷及肌肉,可能導致四肢無法活動、智慧下降。這些就是五種可能因針刺失誤而產生的亂象。如果針刺時進一步失去控制,甚至會有生命危險。針灸可以治病救人,但救不了已死之人。換言之,無知的人隨意針灸,很可能造成死亡,而對於活著的人,針灸卻無法起死回生。此外,醫生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病情,如果病人的情況已經和死亡無異,那就不應該再進行治療;同樣的,如果一個國家的政治狀況如同亡國一般,就不應該去參與其政事。
即使是最聰明、最有智慧、最神聖的人,也無法使死者復活,或者拯救一個即將滅亡的國家。因此,有句話說:「不進入危險的地方,不居住在混亂的國家。」然而,愚蠢的人往往為了利益,對治理、混亂、存亡的問題毫無頭緒,結果不僅危及自己,連家族也可能遭殃。這種情況,和醫生針灸不慎導致病人死亡,或者家庭因醫生失誤而破敗的道理是一樣的。使用針灸的原則,首先是補和瀉,呼吸應和江漢的流動相應,補瀉的量就像升斗一樣需要精確。經絡的運作有一定的法則,陰陽兩者互不幹擾。震卦代表陽氣的開始,兌卦代表陰氣的結束,坎卦代表極玄的華麗,離卦代表太陽的精華。
想要補氣,就應當遵循仰望陽光的方向(補氣不能過度,否則會損傷地氣);想要瀉氣,就應當遵循西北方向(從寅到午的方向)。針刺後,應當遵循月亮的光輝(從申時開始,面向午時的光線位置)。這樣思考五行之氣,並用以調節營衛,讓身體得以休息恢復。這被稱為「隨身寶用鋒針」。針灸,是快速去除疾病的療法。首先補充五次呼吸,針刺深入五分,停留十次呼吸;針刺深入一寸,停留二十次呼吸。根據時間來調整。如果需要強烈刺激,就要深入並長時間留針;如果需要溫和刺激,就要淺入並迅速拔針。如果需要治療大的病變,可以稍微放出一些血液;如果遇到滑脫的病症,要迅速拔針,淺入並長時間留針;如果遇到阻滯的病症,必須找到脈絡,根據其順逆,長時間留針,快速拔針,並按壓針孔,避免出血。對於體質較弱的人,不要使用大針。然而,如果氣血不足,最好用各種藥物來調節。
另外三種針法,主要用於治療堅硬的腫瘤、結節和息肉等,也可以用來治療其他疾病。火針也使用鋒針,需要用油火燒熱,一定要非常熱,否則會對人體造成損傷。每隔一天使用一次,三次後,當膿水大量排出,效果最佳。巨闕、太倉、上下脘這一行有六個穴位,不宜使用火針。對於大的病塊,應該在針刺後轉動針頭,效果更佳。每次針刺,都必須檢查脈搏,脈搏良好纔可下針,脈搏不佳則不可輕易下針。
如果患者在針刺後一天出現發燒和寒戰的症狀,這表示針刺已經發揮了作用,千萬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