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三 (3)

1. 手太陰肺之經

辛日,丙與辛合

肺。,肺為井(少商)。腎為榮(然谷)。肝為俞(太衝)。心為經(靈道)。脾為合(陰陵泉)。化本包絡。

肺引血行

辛日辛卯時肺為井(木)。癸巳時腎為榮(火)。乙未時肝為俞(土)。丁酉時心為經(金)。巳亥時脾為合(水)。

辛丑時血納包絡。

肺。少商肺井注心中。寒熱咳逆喘脹沖。飲食不下咽喉痛。三稜針刺血為功。

腎。然谷腎滎內踝尋。喘呼少氣足難行。小兒臍風並口噤。神針並灸得安寧。

肝。太衝肝俞本節後。腰引少腹小便膿。淋瀝足寒並嘔血。漏下女子體中痛。

心。靈道為經掌後真。心痛肘攣悲恐驚。暴喑即便難言語。建時到後即宜針。

脾。陰陵泉穴脾之合。腹腎喘逆身難臥。霍亂疝瘕及腰疼。小便不利針時過。

白話文:

辛日,丙與辛合,肺。肺為井(少商),腎為榮(然谷),肝為俞(太衝),心為經(靈道),脾為合(陰陵泉)。化本包絡。肺引血行。

辛日辛卯時肺為井(木)。癸巳時腎為榮(火)。乙未時肝為俞(土)。丁酉時心為經(金)。巳亥時脾為合(水)。

辛丑時血納包絡。

肺。少商肺井注心中。寒熱咳逆喘脹沖。飲食不下咽喉痛。三稜針刺血為功。

腎。然谷腎滎內踝尋。喘呼少氣足難行。小兒臍風並口噤。神針並灸得安寧。

肝。太衝肝俞本節後。腰引少腹小便膿。淋瀝足寒並嘔血。漏下女子體中痛。

心。靈道為經掌後真。心痛肘攣悲恐驚。暴喑即便難言語。建時到後即宜針。

脾。陰陵泉穴脾之合。腹腎喘逆身難臥。霍亂疝瘕及腰疼。小便不利針時過。

2. 足太陽膀胱之經

壬日,丁與壬合

膀胱。,膀胱為井(至陰)。膽為榮(俠谿)。小腸為俞(後谿)。所過本原(京骨)。胃為經(解谿)。大腸為合(曲池)。

膀胱引氣行。水原在午。水入火鄉。

壬日壬寅時膀胱為井(金)。甲辰時膽為榮(木)。丙午時小腸為俞(木)。並過本原京骨穴。水原在午。水入火鄉。故壬。子午相交也。戊申時胃為經(火)。庚戌時大腸為合(土)。

壬子時氣納三焦。還原化本。

膀胱。至陰為井是膀胱。目生翳膜頭風狂。胸脅痛時依法用。小便不利熱中傷。

膽。俠谿膽榮小節中。胸脅脹滿足難行。寒熱目赤頸項痛。耳聾一刺便聞聾。

白話文:

壬日,丁與壬合

**膀胱。**膀胱是井穴(至陰穴)。膽是榮穴(俠谿穴)。小腸是俞穴(後谿穴)。經脈經過的本源穴位是京骨穴。胃是經穴(解谿穴)。大腸是合穴(曲池穴)。

膀胱引導氣血運行。水源在午時。水進入火鄉。

壬日壬寅時,膀胱為井穴(金)。甲辰時,膽為榮穴(木)。丙午時,小腸為俞穴(木)。經脈經過本源穴位京骨穴。水源在午時。水進入火鄉。因此為壬。子午相交。戊申時,胃為經穴(火)。庚戌時,大腸為合穴(土)。

壬子時,氣歸納到三焦經,回到本源,轉化成自身。

**膀胱。**至陰穴是膀胱的井穴。眼睛生翳膜,頭風狂躁,胸脅疼痛,依法使用此穴。小便不利,熱邪傷身。

**膽。**俠谿穴是膽的榮穴,位於小節中。胸脅脹滿,行走困難。寒熱交加,眼睛發紅,頸項疼痛。耳聾,一針便能治癒耳聾。

小腸。後谿為俞節陷中。寒熱氣瘧目生筋。耳聾鼻衄並喉痹。肘臂筋攣同用針。

膀胱(原)。京骨為原肉際間。䯒酸膝痛屈伸難。目眥內赤頭頸強。寒熱腰疼針下安。

胃。解谿穴是胃之經。腹脹䯒腫腳轉筋。頭痛霍亂面浮腫。大便下重也同針。

大腸。曲池為合肘外邊。半身不遂語難言。肘中痛急身無力。喉痹針下也痊然。

白話文:

小腸經的俞穴位於後谿,是陷中之處,寒熱氣瘧會引起目生筋,耳聾、鼻衄、喉痹等症狀,肘臂筋攣也可使用針灸治療。

膀胱經的原穴位於京骨,是原肉之間,腰酸膝痛、屈伸困難,目眥內赤、頭頸強直,寒熱腰疼等症狀,針灸能使其安穩。

胃經的經穴是解谿,腹脹、䯒腫、腳轉筋、頭痛、霍亂、面浮腫、大便下重等症狀,也可使用針灸治療。

大腸經的合穴位於曲池,是肘外邊,半身不遂、語難言、肘中痛急、身無力、喉痹等症狀,針灸後也能痊癒。

3. 手少陽三焦之經

(三焦者。是十二經之根本。生氣之原。主宣通榮衛。經歷五臟六腑)

三焦與包絡合為表裡

三焦。,所出為井(關衝)。所流為榮(液門)。所注為俞(中渚)。所過為原(陽池)。所行為經(支溝)。所入為合(天井)。

壬子時三焦關衝為井(金)。甲寅時為榮(水)。丙辰時為俞(木)。並過本原陽池。戊午時為經(火)。庚申時為合(土)。

壬戌時氣入行。

金。三焦之井號關衝。目生翳膜注頭疼。臂肘痛攻不能舉。喉痹針刺取其靈。

水。液門為滎刺陷中。驚悸癇熱共頭疼。目赤齒血出不定。三稜針刺即時靈。

木。中渚為俞節後尋。熱病頭疼耳不聞。目生翳膜咽喉痛。及時應下三分針。

白話文:

三焦是十二經脈的根本,是生命能量的源頭,負責宣通氣血,運行於五臟六腑。三焦與包絡相互表裡。

三焦經脈起於關衝穴,流經液門穴,到達中渚穴,經過陽池穴,繼續流動至支溝穴,最後進入天井穴。

在壬子時,三焦經脈的關衝穴為井穴(五行屬金);甲寅時,液門穴為榮穴(五行屬水);丙辰時,中渚穴為俞穴(五行屬木);並經過陽池穴;戊午時,支溝穴為經穴(五行屬火);庚申時,天井穴為合穴(五行屬土)。

壬戌時,氣血進入三焦經脈運行。

金:三焦經脈的井穴關衝,主治目生翳膜、頭疼、臂肘痛、喉痹。

水:液門穴為滎穴,主治驚悸、癇熱、頭疼、目赤、齒血。

木:中渚穴為俞穴,主治熱病、頭疼、耳聾、目生翳膜、咽喉痛。

三焦(原)。陽池為原腕表中。寒熱如瘧積心胸。臂痛身沉難舉步。一針當面有神功。

火。支溝為經腕後真。熱病臂肘腫廉疼。霍亂吐時並口噤。下針得氣便醒醒。

土。天井為合肘外尋。風痹筋攣入骨深。咳嗽不食並驚悸。心胸氣上即時針。

白話文:

三焦、火、土經穴解說:

三焦(原)

  • 原穴:陽池,位於手腕的背面,靠近尺骨莖突處。
  • **主治:**寒熱如瘧疾,積聚於心胸,臂痛、身體沉重難以行走。
  • **針灸功效:**一針刺入,可立即見效,有神效。

火(經)

  • 經穴:支溝,位於手腕後,靠近尺骨莖突的下方。
  • **主治:**熱病導致的臂肘腫痛,霍亂導致的嘔吐、口噤(嘴巴緊閉)。
  • **針灸功效:**下針得氣後,病人即可醒過來。

土(合)

  • 合穴:天井,位於肘外側,屈肘時,肘橫紋上方的凹陷處。
  • **主治:**風痺導致的筋攣入骨,咳嗽、不食、驚悸,心胸氣上。
  • **針灸功效:**針刺後,可立即緩解症狀。

4. 手厥陰心主包絡之經

心主與三焦為表裡

包絡。,所出為井(中衝)。所流為榮(榮宮)。所注為俞(大陵)。所行為經(間使)。所入為合(曲澤)。

癸丑時包絡中衝為井(木)。乙卯時為榮(火)。丁巳時為俞(土)。己未時為經(金)。辛酉時為合(水。)

木。中衝為井厥陰心。掌中煩熱及頭疼。熱病煩悶汗不出。舌強針時得自平。

火。勞宮心滎手掌中。中氣攣痹口中腥。狂笑頭疼同日用。氣粗喘逆也須寧。

土。大陵心俞腕後尋。喜笑悲哀氣上衝。目赤小便如赤色。狂言頭痛建中行。

金。間使心經掌後間。心痛嘔逆惡風寒。熱時咽痛並驚悸。神針邪忤也須安。

水。曲澤為合肘里存。心疼煩悶口乾頻。肘臂筋攣多嘔血。呼吸陰陽去病根。

白話文:

心主與三焦為表裡,包絡篇

心臟與三焦互為表裡,共同統攝包絡。

包絡循行: 起於手少陰心經井穴中衝,循行至榮穴榮宮,再至俞穴大陵,繼續循行至經穴間使,最後止於合穴曲澤

包絡五行生剋:

  • 癸丑時(子時至丑時),包絡經氣流行於井穴中衝,屬木,主心臟。
  • 乙卯時(寅時至卯時),包絡經氣流行於榮穴榮宮,屬火,主心火。
  • 丁巳時(辰時至巳時),包絡經氣流行於俞穴大陵,屬土,主心脾。
  • 己未時(午時至未時),包絡經氣流行於經穴間使,屬金,主心肺。
  • 辛酉時(申時至酉時),包絡經氣流行於合穴曲澤,屬水,主心腎。

各穴主治:

  • 木:中衝,為手少陰心經井穴。 主治掌心煩熱、頭痛、熱病煩悶汗不出、舌強等症,可用針刺中衝穴治療。
  • 火:勞宮,為心經滎穴。 主治手掌中氣攣痹、口中腥臭、狂笑、頭痛等症,可用針刺勞宮穴治療。
  • 土:大陵,為心經俞穴。 主治喜怒哀樂氣上衝、目赤、小便赤、狂言、頭痛等症,可用針刺大陵穴治療。
  • 金:間使,為心經經穴。 主治心痛、嘔逆、惡風寒、熱時咽痛、驚悸、神志失常等症,可用針刺間使穴治療。

註: 此文出自古代醫籍,現代醫學對包絡的理解有所不同,此處僅供參考。

5. 足少陰腎之經

癸日,戊與癸合

腎。,為井(湧泉)。肝為榮(行間)。心為俞(神門)。脾為經(商丘)。肺為合(尺澤)。化本包絡。

腎引血行

癸日癸亥時腎為井(木)。乙丑時肝為榮(火)。丁卯時心為俞(土)。己巳時脾為經(金)。辛未時肺為合(水)。

癸酉時血納包絡。

腎。湧泉為井腎中尋。大便秘結與心疼。身熱喘時同日刺。足寒逆冷也安平。

肝。行間肝榮大指間。咳逆嘔血更咽乾。腰痛心疼如死狀。溺難寒疝下針安。

心。神門心俞掌後尋。惡寒心痛不食中。身熱嘔血多癇病。下針得刺有神功。

脾。商丘脾經踝下尋。腹脹腸鳴痛作聲。身寒逆氣並絕子。血氣輪流此處存。

肺。尺澤肺合在肘中。手攣風痹氣衝胸。咳嗽口舌乾喉痛。五子建元法中尋。

白話文:

癸日,戊與癸相合,代表腎氣旺盛。腎經的井穴在湧泉,肝經的榮穴在行間,心經的俞穴在神門,脾經的經穴在商丘,肺經的合穴在尺澤。腎主血,癸日癸亥時,腎氣旺盛,血行通暢;乙丑時,肝氣旺盛,血行於肝經;丁卯時,心氣旺盛,血行於心經;己巳時,脾氣旺盛,血行於脾經;辛未時,肺氣旺盛,血行於肺經;癸酉時,血氣歸於包絡。

腎經的湧泉穴位於足心,主治便秘、心痛、身熱、喘息、足寒等症。

肝經的行間穴位於足拇趾與次趾之間,主治咳嗽、逆氣、嘔血、咽乾、腰痛、心痛、溺難、寒疝等症。

心經的神門穴位於手掌後尺側腕橫紋上,主治惡寒、心痛、不食、身熱、嘔血、癇病等症。

脾經的商丘穴位於足內踝前下方,主治腹脹、腸鳴、痛、身寒、逆氣、絕子等症。

肺經的尺澤穴位於肘橫紋內側端,主治手攣、風痹、氣衝胸、咳嗽、口舌乾、喉痛等症。

6.

肺者。藏也。兩旁一十八穴。出甲乙經。

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木也(在手大指端內側。出手甲角。如韭葉。手太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魚際。魚際者。火也(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手太陰脈之所流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於太淵。太淵者上也(在掌後陷者中。手太陰脈之所注也。

為俞。夏三月宜灸之)。行於經渠。經渠者。金也(在寸口陷者中。手太陰脈之所行也。為經。不可灸。傷人神明)。入於尺澤。尺澤者。水也(在肘中約上動脈手。太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少商(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瘧寒厥。及熱煩心。善噦。心滿而汗出。寒濯濯熱煩。手臂不仁。唾沫唇乾。及熱煩心。引飲手按。攣指支痛。肺脹上氣。耳中生風。咳喘逆。痹臂痛。嘔吐食飲不下。彭彭然。熱病象瘧。振慄鼓頷。腹脹俾倪。喉中喘。耳前痛。甄權云。在手大拇指甲骨外畔當角一韭葉。白肉際宛宛中是也。此脈脾肺之候。論藏湊不宜灸之。忌生冷熱食)。

白話文:

肺臟是人體負責藏納氣息的器官,位於胸腔兩側,共有十八個穴位,屬於甲乙經脈系統。肺經從少商穴開始,少商穴位於手拇指尖端內側,像韭菜葉一般,是手太陰脈的起始點,屬於井穴,應在冬三月灸之。然後經脈流注至魚際穴,魚際穴位於手拇指第一節後內側,是手太陰脈的循行路線,屬於榮穴,應在春三月灸之。接著經脈流注至太淵穴,太淵穴位於掌後橫紋的中央凹陷處,是手太陰脈的終點,屬於俞穴,應在夏三月灸之。再接著經脈循行至經渠穴,經渠穴位於手腕橈側,寸口脈搏處,是手太陰脈的循行路線,屬於經穴,不可灸,會傷及精神。最後經脈流注至尺澤穴,尺澤穴位於肘橫紋上方的動脈處,是手太陰脈的流注點,屬於合穴,應在秋三月灸之。

魚際(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灸三壯。主虛極洒洒毛起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病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寒厥。及煩熱。心少氣不足以息。陰濕癢。腹痛不下飲食。肘攣支滿。喉中焦乾。竭痓上氣。熱病。振慄鼓頷。腹滿陰痿。咳引尻漏出。虛也。膈中虛。飲食嘔。身熱。汗不出。數唾涎。嘔吐血下。肩背寒熱。脫色。目泣出皆虛也。色不變者。肺心痛也。短氣心痹。悲怒逆氣恐狂易霍亂。胃氣逆)。

太淵(在手掌後陷者中。灸三壯。主痹逆氣寒。厥逆。煩心。善唾噦噫。胸滿噭呼。胃氣上逆。心痛咳逆。煩悶不得臥。胸中滿喘。背痛肺脹滿彭彭。臂厥。肩膺胸滿痛。目中白翳。眼青轉筋。掌中熱。乍寒乍熱。缺盆中相引痛。數欠喘不得息。臂內廉痛。膈飲煩滿。病溫身熱。五日以上。汗不出。厥心痛臥若從居心間痛。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者。肺心痛也。如乳噫胃氣上逆心痛。唾血。振寒。嗌乾。狂言口僻肘中痛。皆瘧痹也)。

白話文:

魚際穴

魚際穴位於手拇指第一節後方內側,屬於手太陰肺經的經穴。灸三壯。

主治:虛弱無力、毛髮豎立、惡寒發熱、舌苔黃膩、發燒、咳嗽、喘息、胸背疼痛難以呼吸、劇烈頭痛、汗出不暢、寒厥、煩躁發熱、心氣不足呼吸困難、陰部濕癢、腹痛腹瀉、肘關節屈伸不利、喉嚨乾澀、呼吸急促、發熱、發抖、牙關緊閉、腹部脹滿、陰莖痿縮、咳嗽引發肛門漏出等症狀。

這些症狀都屬於虛證,其中膈虛者,表現為飲食嘔吐、發燒、汗出不暢、唾液增多、嘔吐血、肩背寒熱、面色蒼白、眼淚增多等。如果面色沒有變化,則可能是肺心痛。

此外,魚際穴還可治療呼吸短促、心臟病、情緒抑鬱、恐懼、狂躁、易患霍亂等病症。胃氣上逆的症狀包括嘔吐、打嗝、噯氣。

太淵穴

太淵穴位於手掌後方凹陷處,屬於手太陰肺經的經穴。灸三壯。

主治:痺證、逆氣、寒厥、煩躁、唾液增多、打嗝、噯氣、胸悶氣喘、胃氣上逆、心痛咳嗽、煩悶難以入睡、胸滿氣喘、背痛、肺部脹滿、手臂厥冷、肩背胸部脹滿疼痛、眼睛白翳、眼球震顫、手掌發熱、寒熱交替、鎖骨部位疼痛、頻頻打哈欠、呼吸困難、手臂內側疼痛、膈間積水、發熱超過五天、汗出不暢、心痛難忍、臥床難安、動作疼痛加重等症狀。

如果面色沒有變化,則可能是肺心痛。

此外,太淵穴還可治療胃氣上逆心痛、吐血、發抖、咽喉乾燥、胡言亂語、口齒不清、肘部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都屬於瘧痺症。

經渠(在寸口陷者中。不可灸。傷人神明。主瘧寒熱。胸背急。胸中彭彭然。甚即交兩手如瞀。為暴痹。喘逆喉痹。掌中熱。咳逆上氣。喘息數欠。熱病汗不出。心痛欲嘔也)。

列缺(手太陰絡。去腕上一寸半。灸五壯。甄權云。腕後臂側二寸。手交叉食指兩筋骨罅宛宛中是也。主偏風口喎。半身不遂。腕勞。灸三壯。主瘧甚熱。驚癇如有見者。咳喘。掌中熱。虛則肩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寒厥。交兩手如瞀。為口沫出。實則肩背熱痛。汗出。四肢腫。身溫。睡時熱。飢則煩。飽則面色變。口噤不開。惡風泣血出。喉痹咳嗽上氣。數欠。四肢厥逆。喜笑弱白。熱病。先手臂痛。身熱瘛瘲。喜笑縱唇口。咽乾鼻張。嘔吐汗出如連珠。小便白。熱痛。兩乳下三寸堅。脅下滿。心悸善忘。口中沫出)。

白話文:

經渠穴位於寸口陷中,不可灸,灸之傷人神明。主治瘧疾寒熱、胸背緊痛、胸中空虛作響,嚴重時兩手交握如昏迷,這是暴痹症。也主治呼吸急促、喉嚨阻塞、手掌發熱、咳嗽逆氣上衝、呼吸急促、頻繁打呵欠、熱病汗出不來、心痛欲嘔。

列缺穴為手太陰經絡穴,位於腕上一寸半處,灸五壯。甄權說,此穴位於腕後臂側二寸,手交叉食指兩筋骨交界處凹陷中。主治偏風口歪、半身不遂、手腕勞損,灸三壯。主治瘧疾發熱、驚癇如見鬼神、咳嗽氣喘、手掌發熱,虛證則肩背寒慄、氣不足以呼吸、寒厥、兩手交握如昏迷、口中流涎。實證則肩背熱痛、汗出、四肢腫脹、身體發熱、睡覺時發熱、飢餓時煩躁、吃飽後面色變白、口緊閉不開、惡風、流鼻血、喉嚨阻塞、咳嗽上氣、頻繁打呵欠、四肢厥逆、喜笑無力、面色蒼白、熱病、手臂先痛、身體發熱、抽搐、喜笑口唇張開、咽乾鼻張、嘔吐汗出如連珠、小便白、熱痛、兩乳下方三寸處堅硬、脅肋下飽滿、心悸健忘、口中流涎。

孔最(手太陰郄。去腕上五寸。灸五壯。主熱病汗不出。此穴可灸五壯。汗即出。並主臂厥頭痛)。

尺澤(在肘中約紋上動脈。灸三壯。甄權云。在臂屈橫文中兩筋骨罅陷者宛宛中。不宜灸。主喉痹上氣。舌乾脅痛。心彭彭痛。咳逆上氣。心煩肩寒。少氣不足以息。腹脹喘逆。振慄。瘛瘲。手不伸。咳嗽唾濁。氣膈善嘔。鼓頷不得汗。煩滿身痛。因為縱衄唾血。時寒時熱。胞中有大疝瘕積與陰相引痛。若穴泄之。並主喉痹哽噎。寒熱。實則肩背熱痛。汗不出。四肢暴腫。虛則臂背寒。短氣心煩。癲疾嘔沫。手臂不得上頭。肘痛。也)。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下五寸動脈。手太陰脈氣所發。灸五壯。主心痛。咳逆。乾嘔。煩滿)。

白話文:

孔最穴位於手腕上五寸處,灸五壯,可治熱病汗不出,臂厥頭痛。尺澤穴位於肘中約紋上動脈,灸三壯,可治喉痹上氣,舌乾脅痛,心痛,咳逆,心煩肩寒,氣虛,腹脹喘逆,振慄,瘛瘲,手不伸,咳嗽唾濁,氣膈善嘔,鼓頷不得汗,煩滿身痛,縱衄唾血,時寒時熱,胞中有大疝瘕積與陰相引痛,喉痹哽噎,寒熱。實則肩背熱痛,汗不出,四肢暴腫;虛則臂背寒,短氣心煩,癲疾嘔沫,手臂不得上頭,肘痛。俠白穴位於天府穴下去肘下五寸動脈,灸五壯,可治心痛,咳逆,乾嘔,煩滿。

天府(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手太陰肺氣所發。禁不可灸。使人逆氣。主咳上氣喘不得息。暴瘴內逆。肝肺相搏。口鼻出血。身脹逆息。不能臥風。汗不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甄權千金揚操同。也)。

白話文:

天府穴位於腋窩下三寸,靠近手臂上端內側的動脈,是手太陰肺經氣脈發源處。不可灸此穴,否則會引起逆氣,主要治療咳嗽、呼吸急促、喘不過氣、暴發瘴氣、肝肺相搏導致的鼻血、身體腫脹、呼吸困難、不能臥風、汗出不來、全身浮腫、喘息、嗜睡、神志恍惚、健忘、嗜睡不覺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