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四 (2)

1. 㿗病

治小兒㿗法。上將兒坐礁頭,祝之曰:坐,汝令兒某甲陰囊㿗,故灸汝三七二十一枚。灸訖,便牽小兒令雀頭向下者,囊縫當陰頭,灸縫上七壯,即消已驗。艾炷,蝟簪頭大。

治小兒氣㿗。灸厥陰大敦,左灸右,右灸左,各一壯。

治小兒胎疝痛,不得乳。穴築賓。

治小兒卒疝,嘔逆足寒喉干,腹腫,內踝前痛,淫濼䯒酸,腋下腫。穴太衝(又云療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

治小兒偏墜,若非胎中所有,在後生者(出濟生拔粹)。灸莖下腎囊前中門強子上,七壯即愈。

治小兒疝氣,陰囊核腫痛,如一歲兒患,向陰下縫紋下有血,灸三壯,瘥。如五歲兒以上患,即從陰上,有穴,灸之即愈。又法灸大敦七壯,瘥。

治小兒胎產疝,卵便腫重者,灸囊後縫十字文,當上三壯。春灸夏效,夏灸秋效,秋灸冬效,冬灸春效。

治小兒陰腫,灸內崑崙二穴,三壯。即太谿穴。

治小兒陰疝,腫發,便腫痛,灸足大指本節三炷,隨痛左右灸之。

白話文:

[㿗病]的治療方式如下:

治療兒童㿗病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坐在特定的地方,然後進行祈願。祈願完後,會對孩子施灸,灸的次數是三七二十一。灸完後,需牽引孩子的身體,讓其生殖器部位向下,再在陰囊縫合處上方進行七次灸療,這個方法已經被證實有效。使用的艾炷大小如同刺蝟的簪頭。

治療兒童氣㿗,可以灸療肝經的起始點大敦穴,如果是左側的問題就灸右側,反之亦然,每次灸一個壯。

治療新生兒的疝痛,使孩子無法吸乳,可以灸療築賓穴。

治療兒童突然的疝病,伴隨嘔吐、腳冷、喉嚨乾燥、腹部腫脹、內踝前方疼痛、腳底痠痛、腋下腫脹,可以灸療太衝穴。(另一種說法是治療小腹痛,小便不順暢,像淋病一樣)

治療兒童疝氣,如果這不是出生時就有的,而是在後期纔出現的,可以灸療在生殖器下方、腎囊前方、中門強子上方,灸七壯就可以痊癒。

治療兒童的疝氣,陰囊有硬塊且疼痛,對於一歲的兒童,可以在陰囊下方縫合處有血管的地方灸三個壯,就會痊癒。對於五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在陰部上方的穴位進行灸療,或者在大敦穴灸七壯,都可以痊癒。

治療兒童出生時就有的疝病,睾丸腫大,可以在陰囊後方縫合處的十字紋上灸三個壯,春季灸療夏季見效,夏季灸療秋季見效,秋季灸療冬季見效,冬季灸療春季見效。

治療兒童的陰部腫脹,可以在內崑崙兩個穴位灸三個壯,也就是太谿穴。

治療兒童的陰部疝病,一旦腫脹且疼痛,可以在腳大拇指根部的關節灸三個壯,根據疼痛的那一邊來決定灸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