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二 (1)
卷四百二十二 (1)
1. 嘔吐
治嘔吐(出全嬰方):灸上脘、中脘各三壯。上脘在臍上五寸,中脘在臍上四寸。
治小兒嘔吐奶汁(出幼幼新書):灸中庭一穴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
治吐利過多,手足厥冷,六脈沉細:灸第二腳指上中節紋三壯,立愈,男左女右。
治小兒嘔吐泄痢:穴瘈脈。
治小兒嘔吐涎沫:穴顱囟。
治霍亂已死無命,有暖氣者(出全嬰方):取草一圍,從足指踵至根匝量,取等折一半,以度從足跟著地處,上行度盡是穴,灸七壯。
白話文:
[治療嘔吐],(出自《全嬰方》)。以灸法治療上脘和中脘,各灸三次。上脘穴位於肚臍上方五寸處,中脘穴則在肚臍上方四寸。
[治療嬰兒嘔吐奶水],(出自《幼幼新書》)。在中庭穴施灸一次,此穴位於膻中穴下方一寸的凹陷處。
[治療嘔吐及腹瀉過度,導致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在第二腳趾中間關節紋路上灸三次,立刻見效,男性灸左腳,女性灸右腳。
[治療小孩嘔吐和腹瀉],可灸瘈脈穴。
[治療小孩嘔吐泡沫],可灸顱囟穴。
[治療霍亂致死,但尚有餘溫者],(出自《全嬰方》)。取一圈草,從腳趾到腳跟測量其長度,取其半,再從腳跟貼地處向上量,量完的終點即是穴位,灸七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