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七 (1)
卷四百十七 (1)
1. 諸風
治小兒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言語不擇。發無時節。盛則吐沫(濟生拔粹)。灸百會七壯。
治卒中風毒。如口眼喎斜。語言不得(全嬰方)。灸合谷三壯。在手大拇指合足處。喎左灸右,喎右灸左。
治角弓反張。灸神庭。在髮際直鼻入及椎骨。並鼻上入髮際三分。各三壯。
治風痙。角弓反張。口噤不語。四肢拘急(全嬰方)。灸百會、間使、神庭各三壯。百會在髮上五寸。間使在掌後二寸兩筋中間。神庭在髮際直鼻。
治小兒喘脹。俗謂之馬脾風。又謂之風喉者(濟生拔粹方)。以草莖等。量病兒手中指里近掌文至中指尖截斷。如此三莖。自乳上微斜直上立兩莖於稍盡頭。橫一莖兩頭盡點下。各灸三壯。此法多曾見效。
治小兒喜欠。穴上關。
治小兒身強。角弓反張。灸鼻上入髮際三分。三壯。次大椎下節間。三壯。
治小兒大風癩病。灸曲池二穴。各隨年壯。發即灸之。神良。
治小兒但是風病。諸般醫治不瘥。灸率谷。
白話文:
處理兒童中風的情況,症狀包括身體僵硬如弓反張、頻繁哭泣、說話不清、發作時間不定,嚴重時甚至會吐沫。對此,我們會在「百會」穴上施灸七次來治療。(濟生拔粹)
若兒童突然中風毒,表現為口眼歪斜、語言不清,則應在「合谷」穴上施灸三次,此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相交的位置,如果歪斜在左側,就灸右側的合谷穴,反之亦然。(全嬰方)
對於身體僵硬如弓反張的情況,我們會在「神庭」穴上施灸三次,此穴位於前額髮際線正對鼻子的位置,進入髮際三分處。
處理風痙,症狀包含身體僵硬如弓反張、口齒不清、四肢緊繃(全嬰方),我們會在「百會」、「間使」、「神庭」三個穴位各施灸三次,其中「百會」位於頭頂五寸處,「間使」在手腕後方兩寸、兩條筋脈之間,「神庭」位於前額髮際線正對鼻子的地方。
針對兒童喘息腫脹,民間稱之為「馬脾風」或「風喉」的疾病,我們會使用與病童中指長度相等的草莖,從胸口上方微微斜向直上放置兩根,在其末端橫放一根,並在三根草莖的兩個端點各施灸三次,這種方法往往有效。(濟生拔粹方)
處理兒童常打哈欠的問題,我們會在「上關」穴上進行治療。
對於兒童身體僵硬、弓背反張的狀況,我們會在鼻上髮際三分處施灸三次,接著再在大椎下方節間施灸三次。
處理兒童患有嚴重風癲病的情況,我們會在「曲池」兩穴各根據年齡施灸,一旦發現症狀就立即施灸,效果極佳。
對於兒童所有風病,無論其他療法是否有效,我們會在「率谷」穴上施灸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