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二 (7)

1.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指聚毛之際(聚毛。大敦穴分也。素問曰。厥陰之根。起於大敦)。上循足跗上廉(太衝穴在焉)。去內踝一寸(中封之位也)。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足厥陰行足太陰之前。上踝八寸。而厥陰復出太陰之後也)。上膕內廉(曲泉穴分也)。循股陰入毛中。

環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足厥陰為肝之經故其脈屬於肝也)。絡膽(膽者肝之維故肝脈絡於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頑顙(靈樞經曰。頑顙者。分氣之泄池)。連目繫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中(足厥陰自此行入手太陰)。

白話文:

足厥陰經脈起源於大腳趾聚毛的地方,沿著腳背內側向上,經過內踝上緣,再從足太陰經脈後方穿出,沿著大腿內側上行,經過膝蓋內側,沿著陰部環繞生殖器,到達小腹,與胃相連,屬於肝臟。足厥陰經脈還與膽囊相連,向上穿過橫膈膜,分布於胸肋之間,沿著喉嚨後方上行,到達額頭,與督脈在頭頂交匯。足厥陰經脈的支脈從眼角下方沿著頰內側環繞嘴唇內側,另一支脈從肝臟分出,穿過橫膈膜,向上進入肺臟。

是動則病(足厥陰常多血少氣。今氣先病。是謂是動也)。腰痛不可以俯仰(素問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素問所謂㿉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㿉疝少腹腫也)。甚則嗌乾(素問所謂甚則嗌於熱中者。

陰陽相搏而熱。故嗌乾也)。面塵脫色(面如有塵。而去其色脫去也)。是主肝。所生病者(血受病於氣。是氣之所生。故云。所生病也)。胸滿。嘔逆洞泄(凡中其經。內於肝。肝氣乘脾。故為洞泄矣)。狐疝(狐夜不得尿日出方得。人之所病與狐同候。故曰狐病)。遺溺。

白話文:

如果身體活動就會生病,這是因為足厥陰經常血少氣虛,現在是氣先生病,這就是所謂的「是動也」。腰痛不能彎腰仰頭,這是因為《素問》中所說:「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也就是說,在春天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身體氣機應該要向上生發,但因為腰部氣血不通暢,導致無法彎腰仰頭。

男人患有疝氣,女人則有小腹腫脹,這是因為《素問》中所說:「㿉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㿉疝少腹腫也。」也就是說,在春天這個陽氣生發的季節,陰邪之氣容易在體內停留,影響到足厥陰經,導致男性患有疝氣,女性則有小腹腫脹。

如果病情嚴重,就會出現咽喉乾燥,這是因為《素問》中所說:「甚則嗌於熱中者,陰陽相搏而熱。故嗌乾也。」也就是說,陰陽失調,導致體內熱盛,所以咽喉乾燥。臉色灰暗,像是蒙了一層灰塵,這是因為肝氣不暢,導致血色不足,所以臉色灰暗。

這些都是肝臟生病的徵兆,因為血氣受氣的影響,而氣又是血的根本,所以說「所生病也」。胸部滿悶,出現嘔吐反胃和腹瀉,這是因為肝氣鬱結,影響到脾臟,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所以出現這些症狀。患有狐疝,也就是說像狐狸一樣,晚上不能排尿,只有到早上太陽出來時才能排尿,這是因為人體生病的症狀和狐狸一樣,所以叫做「狐病」。還有遺尿的症狀。

閉癃(遺溺謂不禁。閉癃謂不行也)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五寸。別走少陽。其別者。循脛上睪結於莖。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長熱。虛則暴癢。取之所別也。

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足大趾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和。傷於熱。則縱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陰。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季秋痹也。

邪客於足厥陰之絡。令人暴疝。卒痛。刺足大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刺右。右刺左。

白話文:

尿失禁或排便困難嚴重的人,脈象會顯示尺部比人迎部位大了一倍;而虛弱的人,反而會出現尺部比人迎小的情況。

肝經的一條分支叫做「蠡溝」,位於腳踝內側上方五寸的地方,然後分開走向膽經。這條分支從小腿向上經過睪丸、連結到生殖器官。如果它的功能異常,就會導致睪丸突然疼痛、腹股溝斜疝等症狀。如果是實證,可能會出現勃起過度、發炎或灼熱感;若是虛證,可能引起皮膚瘙癢。治療的方法是促進水分代謝並滋養陰液。

肝經的肌肉組織開始於大拇指下方,往上繞至腳踝前方,再沿著小腿上升,最後連接到大腿內部及生殖器官周圍的肌羣。當這些肌肉受到損傷時,可能會引發大拇趾、腳踝前側、大腿內側以及生殖器官周遭的疼痛、抽筋或是性無能。受冷刺激後,可能會造成陰囊萎縮;若受熱刺激,又有可能產生勃起持久不退的情形。治療方法包括利水利濕、滋陰降火等等。對於因抽筋引起的症狀,可以使用燒紅的針灸來進行急救,每次施打的次數要根據病情輕重決定,並且以按壓穴位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這種病症通常出現在秋季末期,被稱作「季秋痹」。

外邪侵入了肝經的網絡,容易導致急性的腹部突出物形成或者突然劇烈疼痛。可以用針刺大姆趾指甲上的位置,靠近肉的部分,每隻腳都要刺一次。男性患者立刻就能痊癒,女性患者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康復。左手刺右手,右手刺左手。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取其經厥陰於少陽。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肝病熱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子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

足厥陰肝經。從足走胸中。長六尺五寸。左右共一丈三尺。凡二十六穴。

大敦二穴。行間二穴。太衝二穴。中封二穴。蠡溝二穴。中都二穴。膝關二穴。曲泉二穴。陰包二穴。五里二穴。陰廉二穴。章門二穴。期門二穴。

白話文:

肝病患者,兩側肋骨下方疼痛會牽連到小腹,容易發怒。虛弱時眼睛昏花,看不清楚東西,耳朵聽不見聲音,容易恐懼,像是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要從厥陰經取氣,引導至少陽經。氣逆時會頭痛耳聾,臉頰腫脹。需要放血治療。肝病熱證的患者,小便先呈黃色,腹痛臥床不起,身體發熱。熱盛時會胡言亂語,驚慌失措,肋骨部位脹痛,手腳躁動不安,無法安睡。庚子日病情嚴重,甲乙日大汗淋漓,氣逆,則庚辛日就會死亡。需刺足厥陰經。

足厥陰肝經,從足部向上經過胸腔,全長六尺五寸,左右兩側共一丈三尺,共有二十六個穴位。

這二十六個穴位分別是:大敦穴、行間穴、太衝穴、中封穴、蠡溝穴、中都穴、膝關穴、曲泉穴、陰包穴、五里穴、陰廉穴、章門穴、期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