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一 (8)

1. 咳逆上氣

治咳逆上氣。喘息嘔沫(資生經)。穴天容

治肺寒熱。呼吸不得臥。咳逆上氣。嘔沫。喘氣相追逐。穴魄戶,中府

治咳逆上氣。喘暴不能言。穴天突,華蓋

治咳逆上氣。喘不得息。穴俞府,神藏

治咳逆上氣。喘急。掌中熱。穴經渠

治咳逆上氣。咽中鳴喘。及咽喉鳴喝喘息。穴扶突

治咳喘。又主卒咳逆上氣。穴曲澤。出血立已

治咳逆上氣。心煩。穴紫宮,玉堂,太谿

治咳逆上氣。涎出多唾。穴彧中,石門

治咳逆上氣。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不中席。穴彧中,雲門

治咳逆上氣。呼吸多唾濁沫膿血。穴庫房,中府,周榮,尺澤

治咳逆上氣。瘤癭。喉痹咽腫。頸項強。穴氣舍

治咳逆上氣。咽喉壅塞。呼吸短氣。喘息不得。穴水突

治逆氣喘吐。心痛留結。胸中煩悶。穴厥陰俞

治背膊痛。咳逆上氣。嘔吐煩滿。穴魄戶

治咳逆上氣。喘息。喉如水雞鳴。穴扶突

治上氣咳逆。穴庫房,屋翳,膏肓俞

治吐逆上氣。穴太谿,中府

治咳逆上氣。胸中噎喉。中如水雞聲。胸中氣鯁鯁。穴天突

治一切氣。及療五臟氣逆上攻。穴氣海

治咳嗽上氣。數欠。穴經渠

治逆氣數咳。穴幽門

治短氣。心痹。悲怒逆氣。狂惕。胃氣逆。穴魚際

治嘔吐上氣。心痛身腫。穴建里

治逆氣嘔逆。牙痛。留結胸滿。穴厥陰俞

治身寒熱。咳逆上氣。嘔吐血。穴石門

治胸脅滿。咳逆上氣。呼吸不得息。穴庫房

治嘔逆上氣,穴建里

治喘逆上氣。穴氣戶(凡上氣。多有服吐藥得瘥。亦有針灸得除者。宜深體悟之)。

治上氣。咳嗽短氣。氣滿食不下。穴肺募。灸五十壯。

治上氣。咳逆短氣。風勞百病。穴肩井。灸二百壯。

治上氣短氣咳逆。胸背痛。穴風門。灸百壯。

治上氣。咳逆短氣。胸滿多唾。惡冷痰。穴肺俞。灸五十壯。

治上氣。氣閉咳逆。咽冷聲破。喉腫痛。穴天突。灸五十壯。

治上氣胸滿。短氣咳逆。穴雲門。灸五十壯。

治上氣咳逆。胸痹背痛。穴胸堂。灸百壯。不宜針。

治上氣咳逆。穴膻中。灸五十壯(又云灸三壯)。

治上氣咳逆。胸滿短氣。牽背痛。穴巨闕,期門灸各五十壯。

治逆氣。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心中咳逆。泄注。腹滿。喉痹。頸項強。腸痔。逆氣。痔血。陰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澀。鼻中干。煩滿。狂走。易氣。凡二十二病。穴絕骨。皆灸五十壯。

治上氣。冷發。腹中雷鳴。轉叫。嘔逆不食。穴太衝。灸不限壯數。從痛至不痛。從不痛至痛止。

治上氣厥逆。穴胸堂。灸百壯。

治嘔吐上氣。穴尺澤。灸七壯。

治上氣。穴肩俞

治上氣喘不得息。穴天府

治上氣喉鳴。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䐜脹肩息。穴天池,天容

治大氣逆上。喘鳴。坐臥不得息。穴天容

治上氣胸滿。穴廉泉

白話文:

治療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向上衝逆的氣。

病症與穴位對應:

  • 咳嗽、氣喘、嘔吐泡沫:取天容穴。
  • 肺部寒熱,呼吸困難躺不下,咳嗽氣喘、嘔吐泡沫、呼吸急促:取魄戶、中府穴。
  • 咳嗽、氣喘、呼吸困難,說不出話:取天突、華蓋穴。
  • 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喘不過氣:取俞府、神藏穴。
  • 咳嗽、氣喘、呼吸急促,手掌發熱:取經渠穴。
  • 咳嗽、氣喘,咽喉發出喘鳴聲:取扶突穴。
  • 咳嗽、氣喘,突然發作:取曲澤穴,放血可立即緩解。
  • 咳嗽、氣喘,心煩:取紫宮、玉堂、太谿穴。
  • 咳嗽、氣喘,口水多:取彧中、石門穴。
  • 咳嗽、氣喘,口水多、呼吸急促、心悸,坐立不安:取彧中、雲門穴。
  • 咳嗽、氣喘,口水多、痰濁、膿血:取庫房、中府、周榮、尺澤穴。
  • 咳嗽、氣喘,有腫塊、喉嚨痛、咽喉腫脹、脖子僵硬:取氣舍穴。
  • 咳嗽、氣喘,咽喉阻塞、呼吸短促、喘不過氣:取水突穴。
  • 氣逆喘氣、嘔吐、心痛、胸悶:取厥陰俞穴。
  • 背痛、咳嗽、氣喘、嘔吐、煩躁:取魄戶穴。
  • 咳嗽、氣喘,喉嚨像水雞叫:取扶突穴。
  • 氣喘、咳嗽:取庫房、屋翳、膏肓俞穴。
  • 嘔吐、氣喘:取太谿、中府穴。
  • 咳嗽、氣喘,胸口噎住、喉嚨像水雞叫、胸悶:取天突穴。
  • 各種氣病、五臟之氣向上衝逆:取氣海穴。
  • 咳嗽、氣喘、頻繁打哈欠:取經渠穴。
  • 氣逆、頻繁咳嗽:取幽門穴。
  • 呼吸短促、心痛、悲傷、憤怒、氣逆、驚恐、胃氣上逆:取魚際穴。
  • 嘔吐、氣喘、心痛、身體腫脹:取建里穴。
  • 氣逆嘔吐、牙痛、胸悶:取厥陰俞穴。
  • 身體忽冷忽熱、咳嗽、氣喘、嘔血:取石門穴。
  • 胸脅脹滿、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取庫房穴。
  • 嘔吐、氣喘:取建里穴。
  • 氣喘、氣逆:取氣戶穴(氣喘多因服用催吐藥而癒,或可針灸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與穴位:

  • 氣喘、咳嗽、呼吸短促、氣脹、吃不下飯:取肺募穴,艾灸五十壯。
  • 氣喘、咳嗽、氣逆、呼吸短促、風勞病:取肩井穴,艾灸二百壯。
  • 氣喘、氣逆、呼吸短促、胸背痛:取風門穴,艾灸一百壯。
  • 氣喘、氣逆、呼吸短促、胸悶、多痰、怕冷:取肺俞穴,艾灸五十壯。
  • 氣喘、氣閉、咳嗽、氣逆、咽喉發冷、聲音沙啞、喉嚨腫痛:取天突穴,艾灸五十壯。
  • 氣喘、胸悶、呼吸短促、咳嗽:取雲門穴,艾灸五十壯。
  • 氣喘、咳嗽、氣逆、胸悶、背痛:取胸堂穴,艾灸一百壯,不宜針刺。
  • 氣喘、咳嗽、氣逆:取膻中穴,艾灸五十壯(或三壯)。
  • 氣喘、咳嗽、氣逆、胸悶、呼吸短促、牽連背痛:取巨闕、期門穴,各艾灸五十壯。
  • 氣逆、虛勞、體寒、憂鬱、筋骨攣痛、心中咳嗽、腹瀉、腹脹、喉嚨痛、脖子僵硬、痔瘡、痔瘡出血、陰部緊縮、流鼻血、骨頭痛、大小便不順暢、鼻腔乾燥、煩躁、胡亂奔走、呼吸不順、共二十二種病症:取絕骨穴,皆艾灸五十壯。
  • 氣喘、發冷、腹中雷鳴、叫聲、嘔吐、吃不下飯:取太衝穴,艾灸不限壯數,灸到不痛再灸到痛為止。
  • 氣喘、暈厥:取胸堂穴,艾灸一百壯。
  • 嘔吐、氣喘:取尺澤穴,艾灸七壯。
  • 氣喘:取肩俞穴。
  • 氣喘、呼吸困難:取天府穴。
  • 氣喘、喉嚨發出喘鳴聲、陽氣上逆、胸悶、肩部聳起、呼吸急促:取天池、天容穴。
  • 氣逆、喘鳴、坐立不安:取天容穴。
  • 氣喘、胸悶:取廉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