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7)
卷四百二十一 (7)
1. 夢遺失精
治虛勞尿精夢泄(資生經)。灸第七椎兩旁。各三十壯。曲泉百壯。
治虛勞白濁泄精。穴脾俞。三焦俞。腎俞。章門各百壯。
治夢遺失精小便濁難。穴腎俞灸百壯。
治夢泄精。及治失精陰縮。穴中封。灸百壯。
治男子夢與女子交。泄精。穴三陰交。灸五十壯。
治陰痛。溺血精出,穴列缺。灸五十壯。
治失精。五臟虛竭。穴曲骨端。灸五十壯。
治失精。陰縮莖痛。穴大赫。灸三十壯。
治失精膝脛痛冷。穴曲泉。灸百壯。
治腰脊冷疼。溺濁。穴脾募。灸百壯。
治白濁漏精。灸大椎骨龜尾骨。並中間共三穴。以繩量大椎至龜尾骨。折中取中間穴。
治精不足。穴太衝,中封,地機
治失精。及小便不利。穴中極,蠡溝,漏谷,承扶,至陰
治失精。小便淋瀝。穴志室
治失精。䯒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熱,穴然谷
治溺難。白濁。寒疝小腹腫。穴行間
治溺血。便濁出精。穴腎俞
治夢失精。穴膏肓俞
治失精。穴至陰,曲泉,中極
治下腫失精。穴志室
治虛勞尿精泄精。穴陽陵泉,陰陵泉隨年壯。或十椎或十九椎。旁三十壯。
治失精及耳聾。腰痛。食少。膝以下清冷。穴京門。灸五十壯。又十四椎百壯。
治失精。穴中極
治失精泄精。穴三陰交。二七壯。夢斷。神良(一云。各二十一壯。夢民百日。復灸五十壯。一年無復有泄)。資生經云五臟論曰。心有三孔。藏精汁三合。則人之遺漏。其因於心乎。心動則遺漏從之。而欲免此患。要養其心。使不動可也。其次則邪念或起。必須早抑之。至遊居士云。不愁念起。只恐覺遲是也。服藥針灸。斯為下矣。然猶愈於不治也。
白話文:
處理因體虛導致的尿牀、夢遺問題(依據資生經)。在第七節脊椎兩側施灸,每一側各灸三十次。曲泉穴則需灸一百次。
處理因體虛導致的白帶混濁和精液外泄。在脾俞、三焦俞、腎俞、章門等穴位,每一處各灸一百次。
處理夢遺和小便混濁困難。在腎俞穴灸一百次。
處理夢遺和精液流失以及陰部收縮。在中封穴灸一百次。
處理男性在夢中與女性發生性行為後精液流失。在三陰交穴灸五十次。
處理陰部疼痛,排尿時出血,精液排出。在列缺穴灸五十次。
處理精液流失,五臟虛弱耗盡。在曲骨端穴灸五十次。
處理精液流失,陰部收縮和陰莖疼痛。在大赫穴灸三十次。
處理精液流失,膝蓋和小腿疼痛冰冷。在曲泉穴灸一百次。
處理腰部冰冷疼痛,排尿混濁。在脾募穴灸一百次。
處理白帶混濁和精液流失。灸大椎骨和龜尾骨,同時加上中間的一個穴位。用繩子量度大椎骨到龜尾骨的距離,再取中點作為中間穴。
處理精氣不足。在太衝、中封、地機穴施灸。
處理精液流失和小便不通暢。在中極、蠡溝、漏谷、承扶、至陰穴施灸。
處理精液流失,小便頻繁。在志室穴施灸。
處理精液流失,腳部痠痛無法長時間站立,腳一冷一熱。在然谷穴施灸。
處理排尿困難,白帶混濁,寒冷的疝氣和小腹腫脹。在行間穴施灸。
處理排尿時出血,尿液混濁,精液排出。在腎俞穴施灸。
處理夢遺。在膏肓俞穴施灸。
處理精液流失。在至陰、曲泉、中極穴施灸。
處理下身腫脹和精液流失。在志室穴施灸。
處理因體虛導致的尿牀和精液流失。在陽陵泉、陰陵泉穴,根據年齡灸相應次數,或者在第十節脊椎或第十九節脊椎旁邊灸三十次。
處理精液流失和聽力下降,腰痛,食慾不振,膝蓋以下冰冷。在京門穴灸五十次。另外,在第十四節脊椎灸一百次。
處理精液流失。在中極穴施灸。
處理精液流失和尿牀。在三陰交穴,每次灸十四次。直到夢遺停止,效果顯著。(另一種說法是,每一處各灸二十一次,夢遺停止一百天後,再灸五十次,一年內不再出現精液流失)。
資生經在五臟論中提到,心臟有三個孔,能儲存三合的精汁。因此,人之所以會遺精,可能是因為心臟的原因吧。心臟活動過度,遺精就會跟著出現。要避免這種情況,關鍵在於調養心臟,讓它保持平靜。如果邪惡的念頭出現,必須盡早抑制它。至遊居士說過:「不怕念頭出現,只怕察覺得太晚。」服用藥物和針灸治療,雖然屬於下策,但總比不治療好。
2. 消渴
治煩中渴(資生經)。穴商丘
治消渴。身熱面目黃。穴意舍
治消渴嗜飲。穴然谷
治飲渴。穴隱白
治苦渴食不下。穴勞宮
治寒熱渴。穴曲池
治嗌乾善渴。穴太衝,行間
治小便黃。舌乾消渴。穴兌端
治腎虛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脹脅痛。穴中膂俞。意舍。
治舌縱。煩滿消渴。穴然谷
治消渴。飲水無度。穴水溝
治消渴。穴陽綱
治消渴嗜飲。穴承漿,意舍,關衝,然谷
治消渴飲病。兼身體疼痛。穴隱白
治消渴。咽喉干。灸胃脘下俞三穴。各百壯。穴在背第八椎下。橫三寸間灸之。又灸胸堂五十壯。足太陽五十壯。
治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
治消渴咳逆。灸手厥陰。隨年壯。
治消渴。口乾煩悶。灸足厥陰百壯又灸陽池十壯。
治消渴。小便數。灸兩手小指頭。及兩足小指頭。並灸項椎佳。又灸當脊梁中央解間一處。與腰眼上兩處。凡三處。又灸背上脾俞下四寸。當夾脊梁灸之兩處。皆隨年壯。又灸腎俞三處。又灸腰目在腎俞下三寸。亦夾脊骨兩傍各一寸半左右。以指按取關元一處。又兩傍各二寸二處。
陰市二處。在膝上當伏兔上行三寸。臨膝取之。或三二列灸相去一寸。名曰腎系者(黃帝內經云。伏兔下一寸)。曲泉。陰谷。陰陵泉。復溜。此諸穴斷小便最佳。不損陽氣。亦云治遺溺也。太谿。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跗陽。行間。大敦。隱白。湧泉。凡此諸穴。各一百壯。
腹背兩腳。凡四十七處。其腎俞。腰目。關元。水道。此可灸三十壯。五日一報之。各得一百五十壯佳。湧泉一處。可灸十壯。大敦隱白行間此處可灸三壯。余者悉七壯。皆五日一報之。滿三灸止。若灸諸陰而不愈。宜灸諸陽。在腳表。並灸肺俞募。按流注孔穴壯數。如灸陰家法。
治男子婦人血結胸。面赤大燥。口乾消渴。胸中疼痛不可忍者。刺足厥陰經之期門二穴。次針任脈關元一穴。若妊娠。不得刺關元穴。若刺之。胎死不出。子母俱亡。切須慎之。
王氏云。凡消渴經百日以上。不得灸刺。灸刺則於瘡上漏膿不歇。遂致癰疽羸瘦而死。亦忌誤針。若誤針。則所飲之水。皆於瘡中變成膿水而出。若水出不止者。必死。慎之慎之。初得患者。可如方刺之。
諸氣類
白話文:
[治療口渴煩躁(資生經)。選擇商丘穴。
用來治療消渴症。身體發熱、臉色和眼睛泛黃。選用意舍穴。
用來治療消渴且過度口渴。選用然谷穴。
用來治療口渴想喝水。選用隱白穴。
用來治療嚴重的口渴且食物難以下嚥。選用勞宮穴。
用來治療寒熱交加且口渴。選用曲池穴。
用來治療喉嚨乾燥且常感到口渴。選用太衝穴和行間穴。
用來治療小便顏色深黃、舌頭乾燥和消渴症。選用兌端穴。
用來治療腎虛引發的消渴症、不出汗、腰背無法彎曲、腹部脹大和脅痛。選用中膂俞穴和意舍穴。
用來治療舌頭無法正常活動、感到煩悶且有消渴症。選用然谷穴。
用來治療消渴症,喝水沒有節制。選用水溝穴。
用來治療消渴症。選用陽綱穴。
用來治療消渴且過度口渴。選用承漿穴、意舍穴、關衝穴和然谷穴。
用來治療消渴和飲水過量造成的疾病,同時伴有身體疼痛。選用隱白穴。
用來治療消渴症,咽喉乾燥。在胃脘下方的俞穴三個地方,各灸一百次。穴位位於背部第八個椎骨下,橫向三寸的空間中。此外,還需灸胸堂五十次,足太陽五十次。
用來治療消渴症且口乾到無法忍受。在小腸俞穴灸一百次。
用來治療消渴症且咳嗽。灸手厥陰穴,灸的次數根據年齡計算。
用來治療消渴症且口乾和煩悶。在足厥陰灸一百次,再在陽池灸十次。
用來治療消渴症且頻尿。灸兩手的小指頭以及兩腳的小指頭。同時灸項椎效果更佳。另外,還需灸脊樑中央的解間一處,以及腰眼上方的兩處。總共三處。再灸背部脾俞下四寸,夾脊樑灸兩處,灸的次數根據年齡計算。再灸腎俞三處。再灸腰目的位置,位於腎俞下三寸,夾脊骨兩側各一寸半的位置。以手指按取關元一處,再旁邊各兩寸的兩處。
陰市兩處,位於膝蓋上方,伏兔上行三寸的位置,臨近膝蓋取之。或者在三二列灸,相隔一寸。這被稱為腎系(黃帝內經說,位於伏兔下一寸)。曲泉、陰谷、陰陵泉、復溜。這些穴位可以有效控制小便,不會損害陽氣,也有人說可以治療尿失禁。太谿、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跗陽、行間、大敦、隱白、湧泉。這些穴位各灸一百次。
腹部、背部和兩腳,總共有四十七個地方。其中腎俞、腰目、關元、水道,這些地方可以灸三十次,每五天一次,各灸一百五十次為佳。湧泉一處可以灸十次。大敦、隱白、行間這些地方可以灸三次。其他的地方都是灸七次。都是每五天一次,灸三次後停止。如果灸諸陰部位沒有好轉,應灸諸陽部位,在腳的外側,同時灸肺俞和募穴。按照流注孔穴的壯數,依照灸陰家的方法。
用來治療男女血液凝結在胸部、臉色紅潤且非常焦躁、口乾且有消渴症、胸部疼痛難忍。針刺足厥陰經的期門兩個穴位,接著針刺任脈的關元一個穴位。如果懷孕,不可以針刺關元穴。如果刺了,胎兒會死亡且無法排出,母親和胎兒都會死亡。必須小心。
王氏說,凡消渴症超過百日以上的患者,不可以進行灸刺。進行灸刺的話,會導致傷口上滲出膿液不停,最後形成膿瘍,身體虛弱而死。也要避免誤針。如果誤針,喝下去的水會在傷口中變成膿水流出。如果水一直流不停,一定會死。要非常小心。剛開始患病的人,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