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 (15)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 (15)

1. 不能食

治腦痛不能食(資生經)。穴然谷治不能食。穴豐隆

治飢不能食。穴中極

治嘔吐筋攣。食不下。不能食。穴胃俞

治三焦有水氣。不能食。穴維道

治不欲食。谷入不化。穴石門

治醉酒風。熱發不能飲食。嘔吐。穴率谷

治不能食。腹中氣滿。吃食無味。穴少商

治不能食。穴水分

治煩滿吐食。腹脹不能食。穴胃俞

治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滿。身瘦。鬲上逆氣悶熱。穴大腸俞。灸二七壯。小兒減之。

治腹滿不能食。胃氣不足。反胃不能飲食。腸癖。臟腑積聚。及飲食不消。寒熱。穴三里

治不能食。胸中滿。膈上逆氣悶熱。灸心俞二七壯。小兒減之。

白話文:

[無法進食]

治療頭痛導致無法進食(依據資生經)。針灸然谷穴可治療無法進食。針灸豐隆穴

治療飢餓卻無法進食。針灸中極穴

治療嘔吐與肌肉抽搐。食物難以下嚥,無法進食。針灸胃俞穴

治療三焦有水氣,導致無法進食。針灸維道穴

治療食慾不振,食物難以消化。針灸石門穴

治療醉酒後的風熱,導致無法飲食與嘔吐。針灸率谷穴

治療無法進食,腹部氣滿,吃東西沒有味道。針灸少商穴

治療無法進食。針灸水分穴

治療胸悶嘔吐食物,腹部脹氣無法進食。針灸胃俞穴

治療胃部寒冷,氣滯導致無法進食,胸部與脅部脹滿,身體消瘦,膈上逆氣悶熱。針灸大腸俞穴,每次灸二七壯,小孩灸壯數應減少。

治療腹部脹滿無法進食,胃氣不足,反胃無法飲食,腸胃疾病,臟腑積聚,以及飲食消化不良,寒熱症狀。針灸三里穴

治療無法進食,胸部脹滿,膈上逆氣悶熱。灸心俞穴二七壯,小孩灸壯數應減少。

2. 不嗜食

治不嗜食(資生經)。刺然谷多見血。使人立飢。

治不嗜食。穴隱白,然谷,脾俞,內庭

治食不化。不嗜食。挾臍急。穴天樞,厲兌,內庭

治身黃有微熱。不嗜食。穴中封

治飲食不化。入腹還出。熱中不嗜食。若吞而聞食臭。傷飽。身黃。痠疼羸瘦。穴章門

治上氣嘔吐。支滿不嗜食。穴肺俞

治腹痛不嗜食。穴胃俞,脾俞

治不嗜食。穴地機,陰陵泉,水分,幽門,小腸俞

治六腑氣寒。不嗜食。穴下脘

治胃熱不嗜食。穴下廉,懸鐘

治病飢不欲食。穴陰交

治腹滿。中焦客熱不嗜食。心腹脹滿。胃熱不嗜食。穴懸鐘

治不嗜食。穴陽綱

治胃虛脹不嗜食。穴水分

資生經云。不嗜食有數端。有三焦客熱不嗜食。有胃熱不嗜食。有胃寒不嗜食。有六腑氣寒不嗜食。宜隨證用藥治之。而針灸者。亦當知補瀉之法可也。史記。楊虛侯病甚。眾醫皆以為蹶。太倉公診脈。以為痹根。左右脅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氣。不能食。病得之內。即以火臍。

粥且飲。六日氣下。即令更服丸藥。出入六日。病已。然則人之不能食。亦有患痹而得者。概曰。胃有寒熱。則不可也。

扁鵲治心風腹脹滿。食不消化。四肢羸露。不欲食。穴灸心俞,肝俞

治心痛不嗜食。穴曲泉

治心痛不嗜食。通身浮腫。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娠。五指端盡痛。足不得履地。宜灸針。千金云。忽忽喜忘。身體腰脊如解。大便難。小便不利。足冷至膝。咽中痛。不可納食。喑不能言。衄不止。穴湧泉

治食多。身瘦。泄利。體重。四肢不收。腹痛不嗜食。穴脾俞

治胃寒。腹脹不嗜食。羸瘦。穴胃俞

白話文:

[不嗜食]的治療方式(根據資生經所述)。

在然谷穴放血,可以立即引起飢餓感。

治療不嗜食,可用的穴位有隱白、然谷、脾俞、內庭。

治療食物不易消化及不嗜食,伴有肚臍周圍緊繃的症狀,可取穴天樞、厲兌、內庭。

治療身體發黃伴隨低燒及不嗜食,可取穴中封。

治療食物入腹後又排出,伴隨腹部灼熱及不嗜食,若吞嚥時能聞到食物的異味,以及飽脹、身體發黃、痠痛、消瘦,可取穴章門。

治療上氣道嘔吐,腹部脹滿及不嗜食,可取穴肺俞。

治療腹部疼痛及不嗜食,可取穴胃俞、脾俞。

治療不嗜食,可取穴地機、陰陵泉、水分、幽門、小腸俞。

治療六腑氣寒及不嗜食,可取穴下脘。

治療胃熱及不嗜食,可取穴下廉、懸鐘。

治療非常飢餓但不想吃東西,可取穴陰交。

治療腹部脹滿,中焦有熱不嗜食,心腹部脹滿,胃熱及不嗜食,可取穴懸鐘。

治療不嗜食,可取穴陽綱。

治療胃虛脹及不嗜食,可取穴水分。

資生經指出,不嗜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三焦受熱、胃熱、胃寒、六腑氣寒等,應依症狀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針灸治療時,也應知道補瀉的方法。

史記記載,楊虛侯病重,許多醫生都認為是厥逆。然而,太倉公診斷為痹根,發現他兩側脅下大如杯蓋,令人喘息逆氣,無法進食,病因來自於體內。於是採用火臍療法,同時讓他喝粥,六天後氣順,再服用藥丸,六天後病情好轉。由此可見,無法進食可能因痹症引起,不能單純歸咎於胃部的寒熱問題。

扁鵲治療心風導致的腹部脹滿,食物不易消化,四肢瘦弱,食慾不振,可用灸穴心俞、肝俞。

治療心痛及不嗜食,可取穴曲泉。

治療心痛、不嗜食,全身水腫,男性像患有蟲疾,女性像懷孕,五指末端疼痛,腳無法著地,適合針灸治療。千金方提到,精神恍惚、健忘,身體腰背鬆懈,大便困難,小便不暢,腳冷至膝蓋,咽喉疼痛,無法吞食,聲音嘶啞,流鼻血不止,可取穴湧泉。

治療食量大、身體消瘦、腹瀉、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腹痛、不嗜食,可取穴脾俞。

治療胃寒、腹部脹滿、不嗜食、消瘦,可取穴胃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