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 (13)
卷四百二十 (13)
1. 水腫
久之不效。以受其延待之勤。一日忽然灸水分與氣海穴。翌早觀面如削矣。信乎。水分之能治水腫也。明堂固云。若是水腫。灸大良。蓋以此穴。能分水不使妄行焉耳。但不知明堂又云。針四分者。豈治其他病。當針四分耶。
治百病水腫。穴腎俞灸百壯。胃倉灸隨年壯。
治水腫。穴陷谷。灸隨年壯。
治水腫上下。穴陰交。灸百壯。
治水腫。穴曲骨。灸百壯。
治風。四肢腫。穴豐隆,復溜
治大腹。穴陰市。灸隨年壯。
治人中滿唇腫。及水腫大水。穴臍中。石門。各灸百壯。
治風水。穴上廉。各灸隨年壯。
治水腫不得臥。穴陰陵泉。灸百壯。
治石水。灸然谷。氣衝,四滿,章門
治水腫。腹滿不能食。堅硬。穴水分灸七壯。至四百止。此穴忌針。針水盡即死。
治水腫大。臍平。灸臍中。腹無紋理者。不治。
治水脹腹大。及水氣行皮中。穴石門
治石水腫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穴關元
治石水。穴刺氣衝
治石水。穴章門,然谷
治水病。穴天泉
治風水膝腫。穴巨虛,上廉
治面胕腫。穴上星。先取譩譆。後取天牖風池。
治風水面胕腫。灸衝陽
治脹滿水腫。灸脾俞隨年壯。三報。
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灸足內踝下白肉際。三壯。
治氣熱水身面腫。灸丹田穴三壯。女子禁灸。
治水腫如鼓。
用大蒜切作錢片。安臍心。次用甘遂為末。同作艾炷灸蒜上。熱即易之。每日頻灸。其水自下。忌一切毒物。並鹽一年。
治五水灸法。青水灸肝井。赤水灸心榮。黃水灸脾俞。白水灸肺經。黑水灸腎合。
白話文:
水腫
長期治療無效,醫生持續努力治療。有一天突然灸刺水分穴和氣海穴,第二天早上觀察病人的臉色,腫脹消退得像削掉了一層似的。可見水分穴能治療水腫,的確有效。古籍記載,如果患了水腫,就灸刺大陵穴,因為這個穴位能分導水液,不讓它亂跑。但我不明白古籍中也提到針刺四分,這是在治療其他疾病時,需要針刺四分嗎?
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腎俞穴灸百壯;胃倉穴灸刺壯數與年齡相同。
治療水腫:陷谷穴灸刺壯數與年齡相同。
治療上下肢水腫:陰交穴灸百壯。
治療水腫:曲骨穴灸百壯。
治療風濕引起的四肢腫脹:豐隆穴、復溜穴。
治療腹大症:陰市穴灸刺壯數與年齡相同。
治療人中、嘴唇腫脹,以及嚴重水腫:臍中穴、石門穴,各灸百壯。
治療風水病:上廉穴,各灸刺壯數與年齡相同。
治療水腫嚴重到無法平躺:陰陵泉穴灸百壯。
治療石水病:然谷穴、氣衝穴、四滿穴、章門穴灸刺。
治療水腫、腹脹、不能進食、腹部堅硬:水分穴灸七壯,最多灸至四百壯。這個穴位忌針,針刺會導致水液流盡而死亡。
治療嚴重水腫,肚臍平坦:灸臍中穴。如果腹部沒有紋理,則不予治療。
治療腹部脹滿、水腫,以及水氣在皮膚中流竄:石門穴。
治療石水病,伴有脅下脹痛、頭暈頭痛、全身發熱:關元穴。
治療石水病:氣衝穴。
治療石水病:章門穴、然谷穴。
治療水病:天泉穴。
治療風濕引起的膝蓋腫脹:巨虛穴、上廉穴。
治療面部腫脹:上星穴,先取譩譆穴,後取天牖穴、風池穴。
治療風濕引起的臉部腫脹:衝陽穴灸刺。
治療脹滿水腫:脾俞穴灸刺壯數與年齡相同,灸三次。
治療突然發生的腫脹,身體和臉都腫得很大:足內踝下白肉際灸三壯。
治療氣熱引起的全身和面部腫脹:丹田穴灸三壯,女性禁止灸刺。
治療水腫像鼓一樣:
用大蒜切成錢幣大小的薄片,放在肚臍中央,然後用甘遂研磨成粉末,與艾絨一起做成艾柱,灸刺大蒜片上,感到熱了就換新的。每天多次灸刺,水腫會自然消退。禁忌一切毒物及鹽,一年內不可食用。
治療五種水腫的灸法:青水腫灸肝井穴;赤水腫灸心榮穴;黃水腫灸脾俞穴;白水腫灸肺經穴;黑水腫灸腎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