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一 (11)
卷四百十一 (11)
1. 潔古刺諸痛法
內經曰。留瘦不移節。而刺之。十二經無遏絕。假令如見十二經中是何經絡不通行。當針不通。以疑滯俱令氣過節次。無問其病。以平如期。如諸經俱虛。補之。諸經俱實。瀉之。補當隨而濟之。瀉當迎而奪之。又補母亦名隨而濟之。瀉子亦名迎而奪之。又隨呼吸出納。亦名迎隨也。
兩脅痛。少陽丘墟。腰痛。崑崙及委中出血。嘔噦無度。手厥陰太陵。頭痛。手足太陽原穴。心痛。少陽太谿。湧泉足厥陰原穴。熱無度。不可止。陷谷出血。喘滿疾實。口中如膠。足少陰太谿。百節疼痛。實無所知。三稜刺絕骨出血。血衄不止。大小便血。婦人血不止。刺足太陰井。
白話文:
《內經》說:留著瘦弱的病症不治療,反而去刺它,十二經脈就不會阻塞。假設發現十二經脈中的某條不通暢,就應該針灸疏通它,讓阻塞的氣血順利運行到下一段經絡。不論是什麼病症,都應該依照時間規律,讓氣血平衡。如果所有經脈都虛弱,就應該補益它們;如果所有經脈都充實,就應該瀉泄它們。補益時應順著氣血運行方向,而瀉泄則應逆著氣血運行方向。此外,補益母經也稱為順著氣血運行方向,瀉泄子經也稱為逆著氣血運行方向。順著呼吸吐納的方向,也稱為迎隨。
兩脅疼痛,針刺少陽經的丘墟穴;腰痛,針刺崑崙穴和委中穴,並放血;嘔吐無度,針刺手厥陰經的太陵穴;頭痛,針刺手足太陽經的原穴;心痛,針刺少陽經的太谿穴;湧泉穴是足厥陰經的原穴;發熱無度,無法止住,針刺陷谷穴並放血;喘滿胸悶,口中有膠狀物,針刺足少陰經的太谿穴;全身關節疼痛,卻不知原因,針刺三稜穴並放血;鼻出血不止,大小便出血,婦女血不止,針刺足太陰經的井穴。
喉閉。手足少陽井。並少商。手足太陰井穴。太煩熱不止。晝夜無度。刺十指間出血。謂八關大刺。陰頭中痛。不可忍。卒疝痛。婦人陰中痛。皆刺足厥陰井。骨熱不可治。前板齒乾燥。當灸骨大椎山。小腸疝痛。足厥陰太衝。眼發睛欲出者。大刺八關。眼大眥痛。刺手太陽井。
眼小眥痛。刺足太陽井。心痛。脈沉腎原穴。脈弦。肝原穴。脈澀。肺原穴。脈浮。心原穴。脈緩。脾原穴。腰痛。身之前足陽明原穴。身之後。足太陽原穴。身之側。足少陽原穴。此針之撮要也。
白話文:
喉嚨閉塞,可以針刺手足少陽經的井穴,以及少商穴。手足太陰經的井穴,如果病人發燒不退,晝夜無度,可以針刺十指間,使之出血,稱為八關大刺。
頭部疼痛難忍,突然的疝痛,婦女陰部疼痛,都可以針刺足厥陰經的井穴。骨頭發熱無法治療,前門牙乾燥,可以灸骨大椎穴。小腸疝痛,可以針刺足厥陰經的太衝穴。眼睛突出欲出,可以針刺八關穴。
眼睛外眥疼痛,可以針刺手太陽經的井穴。眼睛內眥疼痛,可以針刺足太陽經的井穴。心痛,脈沉時針刺腎原穴;脈弦時針刺肝原穴;脈澀時針刺肺原穴;脈浮時針刺心原穴;脈緩時針刺脾原穴。
腰痛,身體前方針刺足陽明經的原穴,身體後方針刺足太陽經的原穴,身體側方針刺足少陽經的原穴。這些是針灸的要點。
2. 治灸瘡不發法
凡著灸療病。歷春夏秋冬不效者。灸炷雖然數足。得瘡發膿壞。所患即瘥。如不得瘡發膿壞。其疾不愈。甲乙經云。灸瘡不發者。用故履底。灸令熱熨之。三日即發。膿出自然愈疾。今用赤皮蔥三五莖。去其蔥青於爐灰火中煨熱。拍破。熱熨灸瘡十餘遍。其瘡三日自發立壞。
膿出即愈。資生經王氏云。予見人灸不發者。頻用生麻油漬之而發。亦有皂角煎湯候冷頻點之而發。亦有恐氣血衰不發。於灸前後煎四物湯服。以此湯滋養血氣故也。蓋不可一概論也。予嘗灸三里各七壯。數日過不發。再各灸兩壯。右足發。左足不發。更左足一壯遂發。是亦在人以智取之。
白話文:
灸療法治療疾病,如果經過春夏秋冬四季仍然沒有效果,即使灸炷數量充足,出現瘡口發膿潰爛,所患疾病就會痊癒。如果沒有出現瘡口發膿潰爛,疾病就不會痊癒。甲乙經說,灸瘡不發者,可以用舊鞋底灸熱熨之,三日即發,膿出自然愈疾。現在可以用赤皮蔥三五莖,去掉蔥青,在爐灰火中煨熱,拍破,熱熨灸瘡十餘遍,其瘡三日自發立壞,膿出即愈。資生經王氏說,我見過有人灸不發者,頻用生麻油漬之而發,亦有皂角煎湯候冷頻點之而發。亦有恐氣血衰不發,於灸前後煎四物湯服,以此湯滋養血氣。蓋不可一概論也。我曾經灸三里穴各七壯,數日過不發,再各灸兩壯,右足發,左足不發,再灸左足一壯遂發。這也說明,治療疾病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若任其自然。則終不發矣。此人事所以當盡也。
衛生寶鑑云。國信副使覃郎中。年四十九歲。病臍腹冷痛。完穀不化。足胻寒而逆。皮膚不仁。精神困弱。診其脈沉細而微。遂投其甘辛大熱之劑。又灸氣海穴百餘壯。灸三里穴各三七壯。又灸陽輔穴各二七壯。三日復以蔥熨灸瘡。皆不發覆。灸前穴又十日後。瘡亦不作膿。
瘡口皆干。初癸丑歲。學針於竇子聲。因循穴腧曰。凡用針者。氣不至而不效。灸之亦不發。大抵本氣空虛。不能作膿。失其所養。故而更加。不損邪氣。加之病必不起。異日因語針灸科忽教授。亦以為然。戊辰春。副使除益都府判。到任未幾時風疾半身麻木。自汗惡風。好喜笑。
白話文:
如果任由病情自然發展,那麼病症就永遠不會發作了。這也是為什麼要盡心盡力治療的原因。
《衛生寶鑑》記載,國信副使覃郎中,四十九歲,患有臍腹冷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足部冰冷麻木、皮膚失去知覺、精神萎靡的症狀。醫生診斷他的脈象沉細微弱,便開具了甘辛溫熱的藥方,並施以灸法,在氣海穴灸了一百多壯,在三里穴灸了三十七壯,在陽輔穴灸了二十七壯。三天后,又用蔥敷灸瘡口,但都沒有起效。灸完上述穴位後,又過了十天,瘡口也沒有化膿。
瘡口都已經乾涸了。癸丑年,我開始學習針灸,師從竇子聲先生。他教導我說,凡是用針灸治療,如果氣血不到達病灶,就不會有效。同樣地,灸法如果沒有起效,大多是因為患者本身元氣虛弱,無法化膿,失去了營養供給,所以即使再灸,也不會傷及邪氣,反而會讓病情更加嚴重。後來,我將此觀點告訴針灸科忽教授,他也認為我的看法正確。戊辰年春天,副使被調任益都府判,上任不久就患了半身麻痺、自汗怕風、喜怒無常的病症。
多妄言。語微澀。醫以續命湯復發其汗。津液重竭。其證愈甚。因求醫還家。日久神氣昏憒。體羸瘦。飲食無味。便溺遺失。扶而後起。屢易醫藥。皆不能效。因思內經有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養則折壽而不彰。今因此病。而知子聲之言矣。或曰。副使肥甘足於口。
輕暖足於體。使令足於前。所為無不如意。君言失其所養。何也。對曰。汝言所養。養口體者也。予論所養。養性命者也。且覃氏壯年得志。不知所養之正。務快其心。精神耗散。氣血空虛。因此致疾。予因思靈樞經云。人年十歲。五臟始定。血氣以通。其氣在下。故好走。
白話文:
這位病人常常說胡話,說話也變得含糊不清。醫生用「續命湯」幫助他恢復汗液分泌,但體內的津液卻不斷流失,病情反而更加嚴重。他只好回家求醫,過了很久,精神仍然昏沉,身體消瘦,飲食無味,大小便失禁,需要人攙扶才能起身。他嘗試過很多藥物,但都無效。於是想起《內經》中所說:「陽氣如同天和太陽,失去了滋養就會折損壽命,變得黯淡無光。」現在他得了這種病,才明白子聲先生所言的道理。
有人說:「副使大人喜歡吃肥甘厚味,穿得暖和,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怎麼會說他失去了滋養呢?」我回答說:「你所說的養,是養口腹和身體,而我所說的養,是養生命。」再者,覃氏雖然年富力強,卻不知道養生的真諦,只顧著追求一時的快感,精神散渙,氣血虛弱,所以才導致疾病。我想起《靈樞經》中說:「人到十歲,五臟開始穩定,血液和氣血暢通,氣血在身體下方,所以喜歡奔跑。」
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血脈盛滿。故好起。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
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魂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臟枯。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蓋精神有限。嗜欲無窮。輕喪其命。一失難復。其覃氏之謂歟。
白話文:
二十歲時,血氣正旺盛,肌肉還在發育,所以喜歡活動。三十歲時,五臟機能穩定,肌肉強健,血脈充盈,所以喜歡站立。四十歲時,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都達到巔峰,身體平穩,但肌膚開始鬆弛,容顏衰退,頭髮開始斑白,心態沉穩,所以喜歡坐著。五十歲時,肝氣開始衰退,肝葉變薄,膽汁分泌減少,視力開始下降。六十歲時,心氣開始衰退,容易憂愁悲傷,血氣變得懶散,所以喜歡躺著。七十歲時,脾氣虛弱,皮膚乾燥。八十歲時,肺氣衰弱,精神渙散,所以容易說錯話。九十歲時,腎氣枯竭,內臟萎縮,經脈空虛。一百歲時,五臟都虛弱,精神氣力全無,只剩下軀殼,最終走向死亡。因為精氣神有限,而慾望無窮,輕易損害生命,一旦失去便無法挽回,這就是所謂的「覃氏之謂」。
3. 淋洗灸瘡法
凡著灸治病。才住火。便用赤皮蔥薄荷二味。煎湯溫淋洗灸瘡周迴。約一二尺以來。驅令逐風氣於瘡口內出。兼令經脈往來不滯於瘡下。自然瘡壞疾愈。若灸瘡退火痂。後用桃樹東南枝稍。青嫩柳皮二味。等分煎湯溫洗灸瘡。此二味偏能獲灸瘡中諸風。若瘡內黑爛潰者。加胡荽三味。
等分煎湯。溫淋洗灸瘡。自然生好肉也。若灸瘡疼痛不可忍。多時不效者。加黃連四味。等分煎湯淋洗。立有神效。
白話文:
凡是用灸法治療疾病,剛住火(剛灸完),就用赤皮蔥和薄荷這兩種藥材,煎湯溫熱後淋洗灸瘡周圍,約一、二尺範圍,驅散風氣,使風氣從瘡口排出,同時讓經脈暢通,不阻塞在瘡下,自然瘡就會潰爛癒合。
如果灸瘡退火結痂,之後就用桃樹東南枝條和青嫩柳皮這兩種藥材,等量煎湯溫熱後淋洗灸瘡。這兩種藥材能特別有效地清除灸瘡中的風氣。
如果瘡內黑爛潰爛,就再加入芫荽這三種藥材,等量煎湯溫熱後淋洗灸瘡,自然就會長出好肉。
如果灸瘡疼痛難忍,久治不效,就再加入黃連這四種藥材,等量煎湯淋洗,馬上就會有奇效。
4. 貼灸瘡法
凡貼灸瘡。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新綿。冬用兔腹上白細毛。貓兒腹毛更佳。
資生經云。今人多以膏藥貼之。兩三日易全不疼。但以膏藥貼則易干爾。若要膿出多而疾除。不貼膏藥尤佳。又法。凡灸瘡不瘥者。日別灸六七壯自瘥。
白話文:
以前在贴敷灸疮的时候,春天用柳絮,夏天用竹膜,秋天用新棉,冬天用兔子肚子上的白色细毛,猫肚子上的毛更好。
《资生经》里说,现在的人多用膏药贴敷,两三天换一次,就不会疼了。但用膏药贴敷容易干燥。如果想要脓液多排,更快痊愈,最好不要贴膏药。还有个方法,如果灸疮一直不好,每天隔天灸六七壮,就会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