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八 (5)
卷四百十八 (5)
1. 傷寒頭痛
治傷寒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穴溫溜
治熱病頭痛。身熱引目外眥而急。煩滿汗不出。引頷齒而赤皮痛。穴懸顱
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穴懸釐
治振寒。小指不用。頭痛。穴少澤
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穴神道,關元
治頭痛食不下。穴三焦俞
治熱病先頭重項痛。煩悶。心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俯仰。又熱病滿悶不得臥。身重骨痛不相知。穴太白
治傷寒身熱頭痛噦逆。肩不得舉。穴溫溜
治痛頭。穴魚際,液門,中渚,通里
治頭痛。穴天池
治頭眩痛。穴支正
治頭痛顛顛然。穴通里
治頭痛汗不出。穴魚際
資生經云。治傷寒頭痛藥多矣。惟濃煎五苓散服。必效。不必針灸。予屢與人。皆效故也。
治頭痛。穴風池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
治療因傷寒導致的發冷發熱以及頭痛症狀。對於噁心、鼻血、肩膀無法抬起的情況,可針灸溫溜穴。
針對高燒引起的頭痛,身體發熱牽連到眼睛外側並且緊繃,感到煩躁滿悶,汗水不易排出,牽扯到下頷和牙齒周圍皮膚紅腫疼痛的,可針灸懸顱穴。
對於單側頭痛且影響到眼睛外側的,可針灸懸釐穴。
對於發冷、小指活動不便及頭痛的,可針灸少澤穴。
針對身體發熱、頭痛、病情反覆的情況,可針灸神道穴、關元穴。
對於頭痛到無法進食的,可針灸三焦俞穴。
對於熱病導致的頭部沉重、頸部疼痛、心煩意亂、全身發熱,熱度升高會導致腰痛、無法彎腰抬頭,以及熱病造成的身體沉重、骨頭疼痛的,可針灸太白穴。
對於傷寒導致的身體發熱、頭痛、噁心、肩膀無法抬起的,可針灸溫溜穴。
對於頭痛,可針灸魚際穴、液門穴、中渚穴、通裏穴。
對於頭痛,可針灸天池穴。
對於頭暈頭痛,可針灸支正穴。
對於頭頂痛,可針灸通裏穴。
對於頭痛但不出汗的,可針灸魚際穴。
《資生經》中提到,治療傷寒頭痛的藥物很多,但濃煎五苓散服用效果最佳,無需針灸。本人多次用此方治療他人,效果顯著。
對於頭痛,可針灸風池穴。
2. 傷寒寒熱
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身熱。項強。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眩痛。虛則生疣痂。穴少海,支正
治傷寒溫病。身熱煩心。口乾心澹善驚。手清。逆氣嘔唾。肘瘈善搖。頭顏清。汗不過肩。穴曲澤
治氣熱身熱。寒熱。口乾。喘息口急痛。善驚。穴三間
治寒熱項適歷。耳鳴無聞。引缺盆肩中熱痛。麻木不舉。穴肩貞
治傷寒餘熱不盡。穴曲池
治寒熱好嘔。穴商丘
治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穴中府,膈俞(又云。膈俞主嗜臥怠惰不欲動搖。身當濕。不能飲食)
治寒熱淒索。氣上不得臥。穴支滿,肩井,關衝
治寒熱掌中熱。穴列缺
治傷寒振寒。頸項痛。穴天井
治振寒而欠。穴衝陽
治身熱惡寒。穴後谿
治傷寒熱盛煩嘔。穴大椎
白話文:
[治療熱性疾病]
一、用於治療熱性疾病。初期可能感到腰部及小腿痠痛,口渴,身體發熱,脖子僵硬,有時會冷得發抖,接著出現類似感冒的發燒症狀,頸部可能會腫脹。如果病情嚴重,可能導致手肘收縮和頭痛眩暈;若病情較輕,則可能長出小疙瘩或結痂。針灸治療穴位為「少海」和「支正」。
二、用於治療傷寒或溫熱疾病。患者會感到身體發熱,心情煩躁,口乾舌燥,心悸易驚,手腳冰冷,呼吸困難,嘔吐,手肘抽搐且容易晃動,額頭冰涼,出汗但僅限於肩膀以上部位。針灸治療穴位為「曲澤」。
三、用於治療因氣血過熱導致的全身發熱,有時伴有類似感冒的發燒症狀,口乾,呼吸困難,口脣疼痛,易驚。針灸治療穴位為「三間」。
四、用於治療因氣血過熱導致的全身發熱,有時伴有類似感冒的發燒症狀,耳鳴,聽力下降,鎖骨周圍和肩部熱痛,麻木,手臂無法抬起。針灸治療穴位為「肩貞」。
五、用於治療傷寒病後殘留的熱度未完全消散。針灸治療穴位為「曲池」。
六、用於治療因氣血過熱導致的全身發熱,有時伴有類似感冒的發燒症狀,容易嘔吐。針灸治療穴位為「商丘」。
七、用於治療因氣血過熱導致的全身發熱,有時伴有類似感冒的發燒症狀,皮膚肌肉骨骼疼痛,氣短,無法平躺。針灸治療穴位為「中府」和「膈俞」。(另據記載,「膈俞」穴還可以治療嗜睡,怠惰,不想活動,身體潮濕,食慾不佳)
八、用於治療因氣血過熱導致的全身發熱,有時伴有類似感冒的發燒症狀,全身顫抖,無法平躺。針灸治療穴位為「支溝」、「肩井」和「關沖」。
九、用於治療因氣血過熱導致的全身發熱,有時伴有類似感冒的發燒症狀,手掌發熱。針灸治療穴位為「列缺」。
十、用於治療傷寒病,有時會冷得發抖,頸部疼痛。針灸治療穴位為「天井」。
十一、用於治療因冷得發抖且打哈欠。針灸治療穴位為「衝陽」。
十二、用於治療因身體發熱而畏寒。針灸治療穴位為「後溪」。
十三、用於治療傷寒病,體內熱度過高,心情煩躁,容易嘔吐。針灸治療穴位為「大椎」。
3. 寒熱
治骨寒熱。汗注不止。穴復溜
治寒熱解散。淫濼頸酸。四肢重痛。少氣難言。穴至陽
治身解寒淫濼。䯒酸不能久立。穴光明
治寒熱風痙。脊強反折。穴啞門
治灑淅寒氣。穴陶道,神堂,風池
治灑淅畏寒。厥逆。穴陰郄
治灑淅惡風寒。虛熱。舌黃身熱。頭痛咳嗽。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穴魚際
治發寒熱。穴浮白
治頭重身熱。穴腎俞
治身熱頭重。脅痛。不得轉側。穴顱囟
治身熱。穴太白,陽綱
治身體煩熱。穴曲差
治勞疾羸瘦。體熱。穴腦空
治寒熱喘滿。穴肺俞
治寒熱胸膈滿。穴天池
治乍寒乍熱。穴少衝
治寒熱。穴神道,少海
治振寒。穴膽俞
治灑淅振寒。穴臨泣
治虛熱灑淅。毛豎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痹走胸背。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熱煩心。少氣不足。穴魚際
治寒熱骨痛。穴膈俞
治身寒熱。穴天突
治身寒熱。引項強急。穴腦空
治寒熱。穴飛揚,光明
治臟腑積聚。心腹滿。腰背痛。飲食不消。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穴三焦俞。隨年壯。又胃脘穴灸百壯。乃灸至千壯止。
治四肢寒熱。腰疼不得俯仰。身黃。腹滿。食嘔。舌根直。穴脾俞。並椎三穴。各灸七壯。
治盜汗。寒熱惡寒。穴肺俞(隨年壯。針五分)。陰都百壯。
治多汗寒熱。穴玉枕。五十壯。
治三焦寒熱。穴小腸俞。灸隨年壯。
治膀胱三焦津涎下。大小腸寒熱。赤泄。洞痢。腰脊痛。小便不利。婦人帶下。穴三焦俞。灸五十壯。
治身體腰脊如解。及治寒熱。
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撅骨尾竅骨也。以年為壯數。視背椎陷者灸之。舉背肩上陷者灸之(𩩲髃穴也)。兩季脅之間灸之(章門穴也)。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陽輔穴也)。足小指次指間灸之(俠谿穴也)。缺盆骨上。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經闕其名)。腨下陷脈灸之(承筋穴也)。
外踝後灸之(崑崙穴也)。膺中陷骨間灸之(天突穴也)。掌束骨下灸之(陽池穴也)。臍下三寸灸之(關元穴也)。灸毛際動脈灸之(氣衝穴也)。膝下三寸分間灸之(三里穴也)。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衝陽穴也)。巔上一寸灸之(百會穴也)。
治身體腰脊如解。穴湧泉
白話文:
處理因骨頭引起的冷熱交錯,汗流不止的情況,可以找「復溜」這個穴位。
對於治療冷熱交替,散開的症狀,頸部痠痛,四肢沉重疼痛,氣短說話困難,可以尋找「至陽」這個穴位。
治療全身感覺到寒冷,腳酸無法長時間站立,可以找「光明」這個穴位。
對於治療冷熱風邪,脊椎僵硬彎曲,可以找「啞門」這個穴位。
處理忽冷忽熱的寒氣,可以找「陶道」、「神堂」和「風池」這些穴位。
處理忽冷忽熱畏寒的情況,以及四肢逆冷,可以找「陰郄」這個穴位。
對於治療忽冷忽熱怕風怕冷,虛熱,舌苔黃色,身體發熱,頭痛咳嗽,不出汗,胸部背部疼痛無法呼吸,可以找「魚際」這個穴位。
處理冷熱交錯的情況,可以找「浮白」這個穴位。
處理頭部沉重,身體發熱的情況,可以找「腎俞」這個穴位。
處理身體發熱,頭部沉重,脅部疼痛,無法轉身的情況,可以找「顱囟」這個穴位。
處理身體發熱,可以找「太白」和「陽綱」這些穴位。
處理身體煩熱的情況,可以找「曲差」這個穴位。
處理勞累疾病,身體消瘦,體溫升高的情況,可以找「腦空」這個穴位。
處理冷熱交錯,呼吸困難,可以找「肺俞」這個穴位。
處理冷熱交錯,胸部隔膜漲滿,可以找「天池」這個穴位。
處理時冷時熱的情況,可以找「少衝」這個穴位。
處理冷熱交錯,可以找「神道」和「少海」這些穴位。
處理震顫寒冷,可以找「膽俞」這個穴位。
處理忽冷忽熱,震顫寒冷,可以找「臨泣」這個穴位。
處理虛熱忽冷忽熱,毛髮豎立怕風怕冷,舌苔黃色,身體發熱咳嗽喘息,胸部背部疼痛無法呼吸,頭痛嚴重,不出汗,心中煩熱,氣短不足,可以找「魚際」這個穴位。
處理冷熱交錯,骨頭疼痛,可以找「膈俞」這個穴位。
處理身體冷熱交錯,可以找「天突」這個穴位。
處理身體冷熱交錯,脖子緊繃,可以找「腦空」這個穴位。
處理冷熱交錯,可以找「飛揚」和「光明」這些穴位。
處理臟腑積聚,心腹部漲滿,腰背疼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冷熱交替,小便不暢,身體消瘦,氣短,可以找「三焦俞」這個穴位。
處理四肢冷熱交錯,腰疼無法彎腰,皮膚黃色,腹部漲滿,食物反胃,舌根僵直,可以找「脾俞」這個穴位。
處理盜汗,冷熱交替,怕冷,可以找「肺俞」這個穴位。
處理大量出汗,冷熱交替,可以找「玉枕」這個穴位。
處理三焦冷熱交錯,可以找「小腸俞」這個穴位。
處理膀胱三焦口水分泌過多,大小腸冷熱交錯,血便,劇烈腹瀉,腰脊疼痛,小便不暢,女性白帶,可以找「三焦俞」這個穴位。
處理腰部脊椎像要鬆開,以及治療冷熱交錯。
首先灸項部的大椎穴,灸的次數與年齡相等。接著灸尾椎的竅骨,灸的次數與年齡相等。觀察背部有凹陷的地方進行灸療。在肩膀上方有凹陷的地方進行灸療。在肋骨之間進行灸療。在外踝骨上方,靠近腿骨末端的位置進行灸療。在腳的小拇指和次指之間進行灸療。在鎖骨上方,按壓會感到堅硬且像筋一樣疼痛的地方進行灸療。在小腿後方有凹陷的脈絡處進行灸療。
在外踝骨後方進行灸療。在胸骨中間有凹陷的地方進行灸療。在手腕骨下方進行灸療。在肚臍下方三寸的位置進行灸療。在毛髮邊緣有脈搏跳動的地方進行灸療。在膝蓋下方三寸,兩骨之間的位置進行灸療。在腳掌正面,靠近腳趾的動脈處進行灸療。在頭頂上方一寸的位置進行灸療。
處理腰部脊椎像要鬆開的情況,可以找「湧泉」這個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