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 (6)

1. 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絡經直說

手少陽三焦經。諸陽氣之父。穴屬腑。

手厥陰心包絡經。陰血之母。穴屬臟。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它是所有陽氣的根本,就像父親一樣重要,其上的穴位與腑器官相關。

手厥陰心包絡經,是陰血的來源,有如母親般的角色,其上的穴位則與臟器官相聯繫。

2. 絡說

絡一十有五。有橫絡。有經絡。一萬八千。有孫絡。不知其紀。

白話文:

人體內有十五種絡脈。其中包含橫向的絡脈,以及縱向的經絡,總數達一萬八千條。另外還有微細的孫絡,其數量無法計算。

3. 絡穴說

絡穴正在兩經中間。假令立身叉手取之。大指次指端盡處。手腕後高骨縫列缺是也。內為手太陰肺經。外為手陽明大腸經。列缺穴交兩經之中。若刺絡穴。表裡皆治。他皆仿此。

白話文:

【絡穴說明】

絡穴位於兩條經脈的中間位置。例如,如果站立時雙手交叉,大拇指與次拇指(食指)指尖相接處的盡頭,即手腕後方高骨縫隙中的列缺穴。在內側的是手太陰肺經,在外側的是手陽明大腸經。列缺穴正好處於這兩條經脈的交匯點。如果針刺絡穴,可以同時調理表裡兩條經脈的問題。其他絡穴的應用方式同樣遵循這個原則。

4. 絡穴辨

流注六十穴內。無此一十五絡穴。一十二經。每經絡各有一絡穴。外有三絡穴。陽蹺絡在足太陽經。陰蹺絡在足少陰經。脾之大絡。在足太陰經。此一十五絡穴之辨也。

白話文:

在流注六十穴裡面,並沒有包含這十五個絡穴。十二條正經,每一條經絡各自擁有一個絡穴。另外還有三個特別的絡穴。陽蹺絡穴位在足太陽經上,陰蹺絡穴位在足少陰經上,脾臟的大絡穴則是在足太陰經上。這就是對於這十五個絡穴的辨識與說明。

5. 交經辨

足厥陰肝經上內踝八寸。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足太陰脾經。卻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

白話文:

在腳踝內側往上八寸的地方,是足厥陰肝經的路線。在這裡,它會穿到足太陰脾經的後方。而足太陰脾經,在某點則會穿越到足厥陰肝經的前方。

6. 竇太師針灸法流注八穴

交經八穴者。針道之要。然不知郭氏之所術。但書云。乃少室隱者之所傳也。近代往往用之彌驗。予少時嘗得其本于山人宋子華。子華以此術行於河淮間四十年。起危篤患。隨手應者。豈勝數哉。予嗜此術。亦何啻伯倫之嗜酒也。第恨斯學之初。心術未嘗。手法未成。而兵火薦至。

家藏圖籍。與其的本悉亡之。今十五年矣。切求而莫之獲。近日得之銅臺碑字王氏家。其本悉如舊家所藏。但一二字訛。及味之。亦無所害矣。予復試此。一一精曉。疾莫不瘳。苟診視之。明俾上下合而攻之。如會王師。擒微奸。捕細盜。雖有不獲者。寡矣。噫、神乎哉。是術也。

今得之。亦天之厚予於是者、多矣。然予之所嗜。非欲以藉此而私己之為也。蓋欲民生舉無癢癇疾痛痼羸殘瘵之苦。而為之也。惟學者亦嗜是焉如是。非予所敢知也。

白話文:

交經八穴,這是針灸學中的關鍵要素。然而,對於郭氏的技法我不甚瞭解,只知這是由少室山隱士所傳授的。在近代,人們常常用這個方法,並且發現它非常有效。我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從山居者宋子華那裡獲得這套技法的原本。宋子華在河淮地區運用這個技法四十多年,救治了許多瀕臨絕望的病人,成功案例數不勝數。我對這種技法非常熱衷,就像伯倫對酒的喜愛一樣。只是遺憾的是,在學習初期,我的心態和技巧都尚未成熟,戰亂接踵而來。

家中珍藏的圖書和原本的技法資料全都被毀。至今已過去了十五年,我努力尋找卻一無所獲。最近,我在銅臺碑字王氏家找到了,其內容與我家原本收藏的完全相同,只是有一兩個字稍有差異,但並不影響理解。我再次嘗試使用這個技法,對每一項都精確掌握,疾病無一不被治癒。只要診斷正確,上上下下配合治療,就像統帥軍隊,捉拿小偷,雖然可能有些許失誤,但已是極少數。唉,真是神奇啊,這個技法。

現在重新獲得它,這也是上天對我的恩賜,實在太多了。然而,我對此的熱愛,並非只想藉此為自己謀私利,而是希望所有人民都能免受病痛的折磨。我希望學習者也能像我一樣熱愛這個技法,不過這是否能夠實現,我也不敢確定。

希望這能幫到你!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