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八 (3)

1. 傷寒

治斷溫病。令不相染著。及治時氣瘴疫。

上用蜜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不得令知之。佳也。

治陰毒傷寒灸法。

用干艾葉搗熟去灰。作艾炷。灸臍下一寸三分。名氣海。二寸丹田。三寸關元。五十壯至二三百壯。以手足漸溫。人事稍蘇為可治。

治陰證傷寒灸法。

於臍下一寸半氣海穴。二七壯。小作艾炷於臍心。以鹽填實。灸七壯立效。二寸丹田。三寸關元。皆可灸。

治熱病後發豌豆瘡。灸兩手腕硯子骨尖上三炷。男左女右。

治傷寒熱盛煩嘔。穴大椎

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穴懸釐,鳩尾

治時氣病起。諸復勞灸法。

男初覺。便灸陰三七壯。若已盡。甚至百壯即愈。眼無妨。陰道瘡復常。

治傷寒熱甚五十九刺。五十九刺者。為頭上五行。以克越諸陽之熱也。穴大杼,膺俞,缺盆腎俞(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也),氣衝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者。瀉胃中熱也),雲門,巨骨,委中,腦空(此八者以瀉四肢熱也),五臟俞傍五(此十者。以瀉臟之熱也)。凡此五十九穴者。

背之左右。故病甚者。當刺之。凡刺之法。吸則納針。得氣則瀉。勿令遲緩。起似發機。故針經曰。熱者疾之。

刺熱病汗不出。夫傷寒熱病汗不出者。榮衛不交。陰陽不和。故汗不出。當刺腹結。腹舍通其經絡。和其陰陽。令汗得出。

手陽明有商陽、合谷。手太陽有腕骨、陽谷。足少陽有俠谿。足陽明有厲兌。手厥陰有勞宮。

凡此七穴。皆刺熱病汗不出。隨經辨脈。調其陰陽。合其榮衛。令得汗出。又十二經之榮。皆治身熱。為主身熱皆南方火。故經曰。榮主身熱。皆可刺也。

刺傷寒結胸痞氣。

傷寒下後結胸痞氣者。皆足三陰之終。手三陰之始。胸中結痞。過在足少陰腎。手厥陰包絡。刺兩經之井原。以瀉胸中之氣。心中結痞。過在足太陰脾。手少陰心。刺兩經之井原。以瀉心中之氣。胃中結痞。過在足厥陰肝。手太陰肺。刺兩經之井原。以瀉胃中之氣。或上腕中腕下腕。應痞結而瀉之。

治傷寒三陽頭痛法。傷寒三陽頭痛。何法刺之。答曰。手之三陽。足之三陽。皆會於頭者。謂諸陽之會。其受邪伏留而不去。故曰。三陽頭痛。視其色脈。知在何經而取之。

如脈浮而頭痛。過在手足太陽。刺,穴腕骨,京骨

如脈浮而長。過在手足陽明。刺,穴合谷,衝陽

如脈浮而弦。過在手足少陽。刺,穴陽池,丘墟,風府,風池,以上數穴。刺三陽之頭痛法也。

治傷寒三陰腹痛法。傷寒邪在三陰內。不得交通。故為腹痛。手足之經。皆會於腹。隨經取之。

如脈弦而腹痛。過在足厥陰肝。手太陰肺。刺,穴太衝,太淵,大陵

如脈沉而腹痛。過在足少陰腎。手厥陰心胞。刺,穴太谿,大陵

白話文:

傷寒

治療溫病,使其不相傳染,以及治療時疫瘴氣。

先用蜜炙艾灸病人床的四個角,每角一壯,不可讓病人知道,效果很好。

治療陰毒傷寒的灸法:

用乾燥的艾葉搗爛,去除灰燼,製成艾炷。灸臍下一寸三分(氣海穴)、二寸(丹田穴)、三寸(關元穴),灸五十壯至二三百壯,直到手腳漸漸溫暖,神志略微清醒為止。

治療陰證傷寒的灸法:

在臍下一寸半的氣海穴灸二七壯(十四壯),再用小艾炷灸臍中,以鹽填滿,灸七壯,立即見效。丹田穴、關元穴也可灸。

治療熱病後發生的豌豆瘡:灸兩手腕的尺骨莖突(硯子骨尖)上,各三壯,男子灸左手,女子灸右手。

治療傷寒熱盛煩嘔:灸大椎穴。

治療熱病偏頭痛:針刺懸釐穴、鳩尾穴,並從眼外眥引針。

治療時疫病發作,以及各種勞累引起的疾病的灸法:

男子初覺病發,就灸陰部(穴位未指明)三七壯(二十一壯),如果還未痊癒,可以灸到一百壯,就會痊癒,眼睛不會受影響,陰部瘡瘍也會恢復正常。

治療傷寒熱甚的五十九針法:五十九針法是針刺頭部五行經穴,以剋制諸陽之熱。針刺大杼、膺俞、缺盆、腎俞(此八穴用以瀉解胸中之熱);氣衝、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穴用以瀉解胃中之熱);雲門、巨骨、委中、腦空(此八穴用以瀉解四肢之熱);五臟俞旁五穴(此十穴用以瀉解臟腑之熱)。這五十九個穴位,分佈在背部左右兩側。病情嚴重者,應當針刺。針刺的方法是,吸氣時進針,得氣後瀉針,不可遲緩,如同發機一樣迅速。針經說:「熱者疾之」。

針刺熱病汗不出:傷寒熱病汗不出,是因為榮衛不交,陰陽不和,所以汗不出。應當針刺腹部的結氣部位(穴位未指明),疏通經絡,調和陰陽,使汗液排出。

手陽明經有商陽、合谷穴;手太陽經有腕骨、陽谷穴;足少陽經有俠谿穴;足陽明經有厲兌穴;手厥陰經有勞宮穴。

這七個穴位,都可用於針刺熱病汗不出,根據經脈辨別脈象,調和陰陽,使榮衛相通,使汗液排出。十二經脈的榮脈,都主治身熱,因為身熱都屬於南方的火,所以經書說:「榮主身熱」,都可針刺。

針刺傷寒結胸痞氣:

傷寒之後出現結胸痞氣,都屬於足三陰經的終點和手三陰經的起點,胸中結塊,痞塞,則病邪在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包絡經,針刺這兩經的井穴,以瀉解胸中之氣。心中結痞,則病邪在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針刺這兩經的井穴,以瀉解心中之氣。胃中結痞,則病邪在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針刺這兩經的井穴,以瀉解胃中之氣。或者在腕的上、中、下部,根據痞結部位針刺瀉之。

治療傷寒三陽頭痛法:傷寒三陽頭痛,用什麼方法針刺呢?回答說:手三陽經、足三陽經都彙集於頭部,稱為諸陽之會,邪氣侵犯停留不去,所以稱為三陽頭痛。觀察病人的面色脈象,知道邪氣在什麼經脈,然後再取穴。

如果脈浮而頭痛,病邪在手足太陽經,針刺腕骨、京骨穴。

如果脈浮而長,病邪在手足陽明經,針刺合谷、衝陽穴。

如果脈浮而弦,病邪在手足少陽經,針刺陽池、丘墟、風府、風池穴。以上是針刺三陽頭痛的方法。

治療傷寒三陰腹痛法:傷寒邪氣在三陰經內,不能通暢,所以引起腹痛。手足三陰經都彙集於腹部,根據經脈取穴。

如果脈弦而腹痛,病邪在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針刺太衝、太淵、大陵穴。

如果脈沉而腹痛,病邪在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針刺太谿、大陵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