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七 (4)
卷四百十七 (4)
1. 中風
內踝筋急不能行者。內踝上。急灸四十壯。
外踝筋急不能行者。外踝上。急灸三十壯。立愈。
眼戴精上插。目兩眥後。灸二七壯。
不能語。第三椎上。灸百壯。
不識人。季肋頭。灸七壯。
眼反口噤。腹中切痛。陰囊下第一橫理。灸十四壯。灸卒死。亦良。
治大風卒風。緩急諸風。卒發動不自覺知。或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閉耳聾。或舉身冷直。或煩悶恍惚。喜怒無節。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張。始覺發動。
,穴神庭灸七壯,次曲差,次上關,次下關,次頰車,次廉泉次囟會,次百會,次本神,次天柱,次陶道,次風門,次心俞,次肝俞,次腎俞,次膀胱俞次曲池,次肩髃,次支溝,次合谷,次間使,次陽陵泉,次陽輔,次崑崙(以上各七壯)。
治風。穴上星灸二百壯。前項二百四十壯。百會二百壯。腦戶風府各三百壯。
治百種風。腦後項大椎平處。兩箱量二寸三分。須取病人指寸量兩箱。各灸百壯。得瘥。
治風耳鳴。從耳後量八分半里許有孔。灸一切風得瘥。狂者亦瘥。兩耳門前後各百壯。
治卒病惡風欲死。不能語。及肉痹不知人。第五椎名曰藏俞。灸百五十壯。三百壯便愈。
治風。腹中雷鳴。腸澼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疼僵。或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穴大腸俞。灸百壯。三日一報。
治風。穴液門灸五十壯。
治風。身重心煩。足脛疼。穴絕骨。灸百壯。
治惡風邪氣泣出。喜妄。穴百會,天府,曲池,列缺
治風入腹中。穴湧泉
治耳中風生。穴商陽
治大風目痛。及目外眥疼。穴臨泣
治面黑濕風。穴關衝
治風。從頭至足。面目赤。穴解谿
治風寒熱。穴液門
治手中風熱,穴內關
治頭身風熱。穴間使
治風。身寒。穴後谿
治胸中寒如風。壯及治。頭眩兩頰痛。穴俠谿
治肺寒。穴肺俞。灸百壯。
治腎寒。穴腎俞。灸百壯。
治大風逆氣多寒。穴大橫
王氏云。鄉里有人。忽覺心腹中熱甚急。投藥鋪說其狀。鋪家以為此中風之候。與治風藥而風不作。予中心藏之。至夷陵。見一太守。中夏忽患熱甚。不免以水灑地。設簟臥其上。令人扇之。次日忽中風。數日而殂。人皆咎其臥冰簟而用扇也。暨到澧陽。見一老婦人。夏中亦患熱。
夜臥廳上。次日中風。遇其子預合得小續命湯服。更召醫調理。數日愈。始知人之中風。心腹中多大熱而後作。而小續命湯。不可不服也。王令患風。醫以青州白丸子。排風湯。續命湯。四物湯。黃耆建中湯。朮附湯。嘉禾散。合為一處。同和分數服。每服水一碗。棗三枚。
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自後與人服皆效。周戶傳三湯四散子。用四君子。排風。續命湯。嘉禾急風正氣勻氣散。一切風疾。無不瘥。又云。凡中風用續命排風等湯。神精丹茵芋酒更加灸必愈。
白話文:
中風
腳踝內側筋脈緊繃,無法行走,可在內踝上方急灸四十壯。
腳踝外側筋脈緊繃,無法行走,可在外踝上方急灸三十壯,即可痊癒。
眼睛疼痛,在目內眥後方(眼角內側)急灸十四壯。
不能說話,在第三節頸椎上方急灸一百壯。
不認識人,在季肋(胸肋部)部位急灸七壯。
眼睛上翻,嘴巴緊閉,腹部劇烈疼痛,在陰囊下方第一橫紋處急灸十四壯,即使灸治後死亡,也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治療中風、卒中、各種風症,症狀包括突然發作、不自覺、心腹脹滿、半身不遂、口噤不言、流口水、目閉耳聾、全身冰冷僵直、煩悶恍惚、喜怒無常、嘴唇青紫、口唇發白、眼球突出、角弓反張等,起初發作時,可依次在神庭、曲差、上關、下關、頰車、廉泉、囟會、百會、本神、天柱、陶道、風門、心俞、肝俞、腎俞、膀胱俞、曲池、肩髃、支溝、合谷、間使、陽陵泉、陽輔、崑崙穴各灸七壯。
治療風症,在上星穴灸二百壯,前項灸二百四十壯,百會穴灸二百壯,腦戶穴和風府穴各灸三百壯。
治療各種風症,在後腦勺大椎穴平處,以病人指寬為量,向左右各量二寸三分,各灸一百壯,即可痊癒。
治療風症引起的耳鳴,從耳後量八分半寸處,找到穴位,灸治一切風症皆有效,即使是狂症也能治愈,兩耳門前後各灸一百壯。
治療突然發作的惡風症,患者想要死去,不能說話,以及肢體麻痺不認識人,在第五節頸椎(名為藏俞穴)灸一百五十壯,灸三百壯就能痊癒。
治療風症引起的腹部雷鳴聲、腸鳴腹瀉、消化不良、小腹絞痛、腰脊僵硬疼痛,以及大小便困難、不能飲食等症狀,在大腸俞穴灸一百壯,三日一次。
治療風症,在液門穴灸五十壯。
治療風症引起的全身沉重、心煩、足脛疼痛,在絕骨穴灸一百壯。
治療惡劣風邪引起的流淚、胡言亂語等症狀,在百會、天府、曲池、列缺穴施灸。
治療風邪入腹,在湧泉穴施灸。
治療耳中風邪,在商陽穴施灸。
治療大風引起的目痛以及眼角外側疼痛,在臨泣穴施灸。
治療面部發黑、濕邪引起的風症,在關衝穴施灸。
治療風邪從頭到腳,面部發紅,在解谿穴施灸。
治療風寒引起的發熱,在液門穴施灸。
治療手部風熱,在內關穴施灸。
治療頭身風熱,在間使穴施灸。
治療風症引起的渾身發冷,在後谿穴施灸。
治療胸中寒邪如風邪一般,伴隨頭痛、兩頰疼痛,在俠谿穴施灸。
治療肺寒,在肺俞穴灸一百壯。
治療腎寒,在腎俞穴灸一百壯。
治療大風引起的逆氣、寒邪,在大橫穴施灸。
王氏記載:鄉里有人突然感到心腹劇烈灼熱,前往藥鋪說明病情,藥鋪認為這是中風的徵兆,給予治療風邪的藥物,風邪卻沒有消除。我將此事銘記於心。到夷陵時,見到一位太守,盛夏時節突然感到劇烈發熱,甚至用冷水灑地,鋪設涼席躺臥,讓人扇風,第二天竟中風,幾天後就死了。人們都責怪他躺在冰涼的席子上,又用扇子扇風。到了澧陽,又見到一位老婦人,盛夏時節也感到發熱,晚上睡在廳堂上,第二天就中風了。她的兒子恰巧準備好小續命湯給她服用,又請醫生調理,幾天後就痊癒了。由此可知,人中風之前,心腹多有劇烈發熱,而小續命湯是不可少的。王氏患風症,醫生用青州白丸、排風湯、續命湯、四物湯、黃耆建中湯、朮附湯、嘉禾散等藥物一起服用,每次服用一碗水,加三枚棗、五片生薑,煎至七分,去渣溫服。此後,給其他人服用也都有效。周戶傳三湯四散方,運用四君子湯、排風湯、續命湯、嘉禾散、急風正氣散、勻氣散等,治療一切風疾,都能痊癒。又說,凡中風,使用續命湯、排風湯等,配合神精丹、茵芋酒及艾灸,必定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