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七 (2)

1. 諸風

風中腑則肢體廢。中臟。則性命危。凡治中風。古方雖用續命防風等湯。然此只可扶助疾病。若要救危急收全功。必須火艾灼灸為良。又云。凡喎向左者。謂左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凡喎向右者。謂右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其艾蛀大如麥粒。各灸二七壯。宜頻灸之。

以取盡風氣口眼正為度。又云。凡覺手足或痛或麻良久乃已者。是風將中腑之候。宜灸百會等七穴。病在右即灸右病。在左即灸左病。如因循失灸。手足已廢者。春較秋灸。秋較春灸。以取盡風氣手足輕安為度。

凡風多從背五臟俞入諸臟受病。肺病最急。肺主氣息。又冒諸臟故也。

白話文:

風邪侵入腑臟,則四肢癱瘓;若侵入臟腑,則性命堪虞。治療中風,古方雖有續命湯、防風湯等,但這些只能輔助治療疾病。若要挽救危急、徹底痊癒,必須用艾灸為佳。

若口角歪向左側,表示左側經脈中風而氣血運行緩慢,應灸左側;若口角歪向右側,表示右側經脈中風而氣血運行緩慢,應灸右側。艾炷大小如麥粒,每側灸21壯,宜多次灸治,直到風邪盡除,口眼恢復正常為止。

手腳麻木疼痛很久才痊癒,這是風邪將要侵入腑臟的徵兆,應灸百會等七個穴位(依據病灶位置選擇左右穴位)。若延誤治療,手腳已癱瘓,春天灸較秋季灸效果好,秋季灸較春天灸效果好,以驅除風邪,使手腳輕便舒適為度。

風邪多從背部五臟俞穴侵入,導致各臟腑受損,其中肺臟受損最為危急,因為肺主呼吸,且風邪容易侵犯其他臟腑。

2. 中風

治肺中風者。其人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者。肺風之證。視目下鼻上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

肺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小兒減之。

詩曰:肺氣喘促滿胸堂。偃臥漐漐燥異常。口鼻之間須要白。尋衣肺壞色憂黃。

資生經。王氏云。若急黃者。此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復治。若為急風邪所中。便迷漠恍惚。妄言狂語。或少氣惙惙。不能復言。若不求師即治。宿夕而死。即覺。便灸肺俞及膈俞肝俞數十壯。急服續命湯可救。若涎唾出不收者。即灸當立與湯也。諸陽受風亦恍惚妄言。與肺病相似。然若緩。可經久而死。

治肝中風者。其人但踞坐。不得低頭。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者。肝風之證。若唇色青面黃尚可治。

肝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肝家踞恕不低頭。左脅偏疼筋急搜。額目唇青為可療。目黃目白使人愁。

治心中風者。其人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悶亂冒絕汗出者。心風之證。若唇正赤。尚可治。

心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心風偃臥熱而喑。唇赤其身有汗青。白黑青黃唇上見。停停時悚扁醫驚。

治脾中風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汗出者尚可治。

脾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脾中風兮肌肉瞤。踞而腹滿吐鹹酸。唇並肢體通黃疾。手足眸青療已難。

治腎中風者。其人踞坐而腰痛。視脅左右。現有黃色。如餅粢大者尚可治。

腎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腎中踞而腰脊痛。面浮耳黑賊風生。脅無黃跡能痊愈。直髮泥容旦暮傾。

治胃中風者。腹滿填脹。隔塞不通。張口喘息。額上多汗。孫地仙所謂新食竟取為胃氣是也。或曰。風中諸臟。不關諸府。是亦一說。然胃為水穀之海。五臟皆取氣於胃。故並存之。

胃俞急灸百壯。服續命湯。

詩曰:胃病根源飲食來。抬肩喘息氣難開。口張額汗腹中滿。浮診雙開脈大哉。

治大腸中風者。臥而腸鳴不止。

大腸俞灸百壯。可服續命湯。

治中風眼戴上。及不能語者。

第二椎上。及第五椎上。灸各十壯。齊下火柱如半棗核大。立瘥。

治中風半身不遂。資生經云。黃帝問於岐伯曰。中風半身不遂。如何灸。答曰。凡人未中風。一兩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時足脛上忽酸重頑痹。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急灸三里絕骨四處三壯。後用蔥薄荷桃柳葉煎湯淋洗。以驅逐風氣於瘡口出。灸瘡。春較秋灸。秋較春灸。常令兩腳有瘡為妙。

治飲食不節。酒色過度。忽中風言語謇澀。半身不遂。宜七處齊下火。各三壯。風在左灸右。右灸左。

穴百會,耳前髮際,肩井,風市,三里,絕骨,曲池七穴神效。不能具錄。依法灸。無不愈。

治風中府。手足不隨。其狀覺手足或麻或痛。良久乃已。此將中府之候。病左灸右。病右灸左。因循失灸者廢。灸瘡。春較秋灸。秋較春灸。取盡風氣集效。

白話文:

中風

治療肺中風:患者會仰躺著,胸部感到脹滿、呼吸短促、頭暈、出汗。這是肺部中風的症狀。觀察眼睛下方、鼻子上方兩側,向下延伸至嘴巴,如果呈現白色,尚可治療。

趕緊在肺俞穴施灸一百壯,並服用續命湯。小孩劑量應減少。

(詩歌說:肺氣喘促,胸部脹滿,仰躺著躁熱不安。口鼻之間如果呈現白色,還能治療;若呈現黃色,表示肺已壞死。)

《資生經》中王氏認為:如果出現急黃的狀況,代表肺部已經受損,化為血,無法治癒。如果被急性的風邪侵襲,就會神志不清、恍惚、胡言亂語,或者呼吸微弱、說不出話。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當天或隔天就會死亡。若發現症狀,應立即灸肺俞、膈俞、肝俞數十壯,並趕快服用續命湯,或可救回一命。如果口水無法控制地流出,應立即施灸並配合湯藥。各種陽經受到風邪侵襲,也會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狀況,與肺部疾病相似。但這種狀況如果發展較慢,可能會拖延較久才死亡。

治療肝中風:患者只能坐著,無法低頭,眼睛周圍連同額頭,呈現微青色,這是肝臟中風的症狀。如果嘴唇呈現青色、面色呈現黃色,還能治療。

趕緊在肝俞穴施灸一百壯,並服用續命湯。

(詩歌說:肝臟疾病導致無法低頭,左側肋骨疼痛、筋脈緊繃。額頭、眼睛、嘴唇呈現青色,還有治癒的機會;如果眼睛呈現黃色或白色,就令人擔憂。)

治療心中風:患者只能仰躺,無法側身,感到煩悶、意識不清、大量出汗。這是心臟中風的症狀。如果嘴唇呈現正紅色,還能治療。

趕緊在心俞穴施灸一百壯,並服用續命湯。

(詩歌說:心臟中風導致只能仰躺,發熱、聲音嘶啞,嘴唇呈現紅色,身體出汗。如果嘴唇出現白色、黑色、青色、黃色,患者可能隨時驚恐,連庸醫都會感到害怕。)

治療脾中風:患者只能坐著,腹部脹滿、全身發黃,吐出帶鹹味的汗水,尚可治療。

趕緊在脾俞穴施灸一百壯,並服用續命湯。

(詩歌說:脾臟中風導致肌肉顫動,坐著時腹部脹滿,吐出鹹酸味。嘴唇和四肢都發黃,手、腳、眼睛都呈現青色,就難以治療了。)

治療腎中風:患者只能坐著,腰部疼痛,觀察脅部兩側,出現黃色,像餅一樣大小,尚可治療。

趕緊在腎俞穴施灸一百壯,並服用續命湯。

(詩歌說:腎臟中風導致坐著腰背疼痛,臉部浮腫、耳朵發黑。如果脅部沒有黃色,可能痊癒;如果頭髮直立、臉色灰暗,病情可能很快惡化。)

治療胃中風:腹部脹滿,感到堵塞不通,張口喘息,額頭大量出汗。孫真人所說的「剛吃完飯,就出現這種狀況,是胃氣問題」。有人說,風邪侵入臟腑,與六腑無關,這也是一種說法。然而,胃是水穀之海,五臟都從胃中獲取氣,因此將其並列。

趕緊在胃俞穴施灸一百壯,並服用續命湯。

(詩歌說:胃病根源來自飲食,抬肩喘息、呼吸困難。張口、額頭出汗、腹部脹滿,把脈時發現脈象浮大。)

治療大腸中風:患者躺臥時,腸鳴不止。

在大腸俞穴施灸一百壯,並服用續命湯。

治療中風導致眼睛上翻、無法說話

在第二椎和第五椎上,各施灸十壯,灸炷如同半個棗核大小,立即見效。

治療中風導致半身不遂

《資生經》記載,黃帝問岐伯: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如何治療?岐伯回答:凡是還沒中風的人,在一兩個月前,或三五個月前,腳脛上會突然出現酸、重、麻木的感覺,過一段時間才會消失,這是將要中風的徵兆。應趕快在足三里穴和絕骨穴四處施灸三壯,之後用蔥、薄荷、桃葉、柳葉煎水淋洗,將風邪從瘡口排出。灸瘡時,春季的療效優於秋季,秋季的療效優於春季,最好讓兩腳都存在瘡口。

治療因飲食不節制、飲酒過度、縱慾過度導致突然中風,出現言語障礙、半身不遂

宜在七處同時施灸,每處三壯。風邪在左側就灸右側,風邪在右側就灸左側。

百會穴、耳前髮際、肩井穴、風市穴、足三里穴、絕骨穴、曲池穴等七個穴位都有神效,不能一一列舉。依照方法施灸,沒有不痊癒的。

治療風邪侵入經絡導致手腳不聽使喚

如果感覺手腳麻木或疼痛,過一陣子又恢復正常,這是風邪將要侵入經絡的徵兆。左邊發病就灸右邊,右邊發病就灸左邊。如果拖延不治,可能導致肢體癱瘓。灸瘡時,春季的療效優於秋季,秋季的療效優於春季,盡力排除風邪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