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四 (7)

1. 雜病

治小兒多涕者。是腦門被風拍著。及肺寒也。灸囟會。

治小兒飲水不歇。面目黃者。灸陽綱各一壯。

治小兒五六歲不語者。心氣不足。舌本無力。發音轉難。灸心腧三壯。或足兩踝各三壯。

治小兒卒患肚皮青黑。不急治。須臾即死。灸臍上下左右去臍半寸。並鳩尾骨下一寸。凡五處。各三壯。

治小兒囟陷。灸臍上下各一寸半。及鳩尾骨端。又足太陰各一壯。

治小兒囟不合。灸臍上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壯。灸瘡未發。囟門先合。

治水氣。四肢浮腫及腹大。灸水分三壯。右臍上一寸。炷如小麥大。

小兒龜背。初生時被客風拍著脊骨。風逗於髓也。所致。如是灸肺腧心腧膈腧各三壯。然發亦累用。十有三得效。亦無全效之功。符直殿之孫紹熙。辛亥春。灸即效。

治小兒龜胸。緣肺熱脹滿。攻胸膈所緣生。又緣乳母食熱面五辛。致使轉更胸高起也。灸兩乳前各一寸五分。上兩行三骨罅間六處。各三壯。炷如小麥大。春夏從下灸上。秋冬從上灸下。若不依此法。灸十患不愈一二也。

治失欠頰車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壯。滿三日未瘥。灸氣衝二百壯。胸前喉下舊骨中是。亦名氣堂。

治頰車蹉閃。灸足內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壯。三報。此三陰交穴也。

治小兒食。每頭痛及五心熱者。穴頷頷

治小兒脅下滿瀉痢。體重。四肢不收。痃癖積聚。腹痛不嗜食。痰瘧寒熱。灸脾腧二穴。在十一椎下兩傍。相去各一寸五分。又治腹脹引背。食飲多。漸漸黃。可灸七壯。黃疸者。可灸三壯。

治癮疹癢痛方。灸曲池二穴。小兒隨年壯。發即灸之。神良。

治邪病臥瞑瞑如死。灸風府五壯。在後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禁針。妄語鬼言。灸鬼籙五壯。乃子決斷尤佳。大凡人中惡先入鼻是也。又法大叫狂走。灸足三里。在膝下三寸脛外。又法邪病四肢重痛。並諸雜候。尺澤主之。在臂灣上動脈中。

治咳嗽久不瘥。灸肺腧五壯。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治咳而泄不欲食。穴商丘

治小兒心疼。灸足大拇指中節上三艾即止。男左女右。

治小兒頂腫。穴前頂

治小兒鼻多清涕。穴前頂

白話文:

治療小孩常流鼻涕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頭部受風或是肺部有寒氣。應對囟會穴進行灸療。

治療小孩不停喝水且臉色發黃,應灸療陽剛穴各一次。

治療五六歲小孩不會說話,這是因為心氣不足,舌頭力量弱,發音困難。應灸心腧穴三次,或者在腳踝各灸三次。

治療小孩突然腹部皮膚變青黑,如果不立即治療,可能很快就會死亡。應在肚臍上下左右離臍半寸的地方,以及鳩尾骨下的一寸位置,共五個地方,各灸三次。

治療小孩囟門凹陷,應在臍上下各一寸半的位置,以及鳩尾骨末端,以及足太陰穴各灸一次。

治療小孩囟門不閉合,應在臘上下各五分的兩個穴位,各灸三次。灸瘡未發出之前,囟門可能會先閉合。

治療水腫,四肢浮腫和腹部過大,應在水分穴灸三次,位於臍上一寸的位置,灸柱像小麥一樣大小。

新生兒背部像龜殼一樣彎曲,這是因為出生時脊骨受到風邪影響,導致髓質受困。治療方法為灸肺腧、心腧、膈腧穴各三次。此方法通常能見效十三次中的十次,但並非每次都能完全見效。

治療小孩胸部隆起,這是由肺熱引起胸脹滿,或者母親食用了熱性食物和辛辣食品,導致胸部更高起。應在兩乳前方各一寸五分,上方兩行三骨罅間的六處,各灸三次,灸柱如小麥大小。春夏時從下往上灸,秋冬時則相反。如果沒有按照此方法,灸十次可能只有一二次見效。

治療打哈欠時顴車錯位,應灸背第五椎,每日十四次,連續三天。如果三天後仍未痊癒,應灸氣衝穴二百次,該穴在胸前喉下的舊骨中,也被稱為氣堂。

治療小孩食慾不振,經常頭痛和五心煩熱,治療穴位為譩譆。

治療小孩脅下滿瀉痢,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肝脾腫大,腹痛不願進食,痰瘧寒熱。應灸脾腧穴兩次,位於第十一椎下兩側,相距各一寸五分。也可治療腹部脹大引致背部不適,食量大卻逐漸變黃。可灸七次,對於黃疸患者,可灸三次。

治療皮膚瘙癢和疼痛的癬疹,應灸曲池穴兩次。小兒可根據年齡灸療,一旦出現癥狀就立即灸療,效果極佳。

治療邪病,病人躺著像死了一樣,應灸風府穴五次。該穴在後腦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禁針。如果病人胡言亂語,疑為鬼附身,應灸鬼祿穴五次,由兒子決定是否進行灸療,效果更佳。一般來說,邪病首先影響鼻子。另一種方法是當病人尖叫狂奔時,應灸足三里穴,位於膝下三寸脛外。另一種方法是當邪病導致四肢重痛和各種症狀時,應灸尺澤穴,位於手臂彎曲處的動脈中。

治療長期咳嗽未愈,應灸肺腧穴五次,位於第三椎下兩側各一寸半。

治療咳嗽且拉肚子不想吃東西,治療穴位為商丘。

治療小孩胸口疼,應在腳大拇指中節上灸三次艾草,男孩灸左邊,女孩灸右邊。

治療小孩頭頂腫脹,治療穴位為前頂。

治療小孩鼻子常流清鼻涕,治療穴位為前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