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二 (7)
卷四百二十二 (7)
1. 嘔吐
治嘔吐(出全嬰方)。灸上脘中脘各三壯。上脘在臍上五寸。中脘在臍上四寸。
治小兒嘔吐奶汁(出幼幼新書)。灸中庭一穴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
治吐利過多。手足厥冷。六脈沉細。灸第二腳指上中節紋三壯立愈。男左女右。
治小兒嘔吐泄痢。穴瘈脈
治小兒嘔吐涎沫。穴顱囟
治霍亂已死無命。有暖氣者(出全嬰方)。取草一圍。從足指踵至根匝量取等折一半。以度從足跟著地處。上行度盡是穴。灸七壯。
白話文:
[治療嘔吐],(出自《全嬰方》)。以灸法治療上脘和中脘,各灸三次。上脘穴位於肚臍上方五寸處,中脘穴則在肚臍上方四寸。
[治療嬰兒嘔吐奶水],(出自《幼幼新書》)。在中庭穴施灸一次,此穴位於膻中穴下方一寸的凹陷處。
[治療嘔吐及腹瀉過度,導致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在第二腳趾中間關節紋路上灸三次,立刻見效,男性灸左腳,女性灸右腳。
[治療小孩嘔吐和腹瀉],可灸瘈脈穴。
[治療小孩嘔吐泡沫],可灸顱囟穴。
[治療霍亂致死,但尚有餘溫者],(出自《全嬰方》)。取一圈草,從腳趾到腳跟測量其長度,取其半,再從腳跟貼地處向上量,量完的終點即是穴位,灸七次。
2. 瘧
治小兒瘧疾。灸大椎百會。各隨年壯。
治兒小溫瘧。灸兩乳下一指。三壯。
治小兒瘧久不愈。灸足大指次指外間陷者中。各一壯。內庭穴也。
白話文:
這是治療兒童瘧疾的方法。在大椎穴和百會穴進行艾灸,每個穴位的灸壯數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定。
這是治療兒童溫熱型瘧疾的方法。在兩乳下約一指寬的位置進行艾灸,共需灸三壯。
這是針對兒童長期未能康復的瘧疾的治療方法。在腳大拇指和第二趾之間的凹陷處進行艾灸,這個位置是內庭穴,每個穴位只需灸一壯。
3. 泄利
治小兒秋深冷利不止者。灸臍下二寸三寸間動脈中。三壯。
治小兒洞泄。穴然谷。
治小兒脫肛瀉血。深秋不止。及疳利脫肛。灸龜尾一壯。脊端窮骨也。
治小兒大腸虛。肛門出(出直指方)。灸百會穴。直取前後髮際折中。橫取兩耳尖折中。在頭之中心。端正螺毛處是也。兩手握蒜灸。灸則肛腸自收。
治小兒脫肛瀉血。每廁。臟腑撮痛不可忍者(出明堂經)。灸百會穴七壯。
治小兒痢下赤白。秋末脫肛。每廁。腹痛不可忍者(明堂作肛疼)。灸十二椎下節間。名接脊穴。一壯。
治臟熱。肛門脫出。及疳痢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悴。諸治不瘥。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即入。又灸尾翠骨三壯。又灸臍中。隨年壯。
岐伯曰。兼三伏內。用桃枝水浴兒。午時當日灸之。後用青綿子拭。當有疳蟲隨汗而出。此法神效。
白話文:
[治療腹瀉]
治療孩童在深秋因天氣轉冷導致的持續性腹瀉。具體做法是在肚臍下方二至三寸處,找到動脈位置進行灸療,進行三次。
治療孩童嚴重腹瀉。在「然谷穴」進行灸療。
治療孩童肛門脫垂並伴有出血,尤其是在深秋時節持續不止,以及因營養不良導致的肛門脫垂。在「龜尾穴」進行一次灸療。「龜尾穴」位於脊椎末端。
治療孩童大腸虛弱導致的肛門脫垂。在「百會穴」進行灸療。百會穴的位置是在頭部中心,兩耳尖連線與前後髮際連線交點處,且正好在螺狀頭髮的部位。以大蒜為介質進行灸療,這樣肛腸就會自然收縮。
治療孩童肛門脫垂伴隨出血,每次如廁時,內臟劇烈疼痛難忍。在「百會穴」進行七次灸療。
治療孩童交替出現的血便和白色黏液便,以及深秋時節的肛門脫垂,每次如廁時,腹部劇烈疼痛難忍。在第十二椎骨下的節點間,也就是「接脊穴」進行一次灸療。
治療因內臟熱度過高導致的肛門脫垂,以及營養不良導致的肛門脫垂,患者身體消瘦、口渴多飲、面容憔悴,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在頭頂旋毛中心進行三次灸療,然後再在「尾翠骨」進行三次灸療,最後在肚臍位置,根據年齡決定灸療次數。
岐伯說,在三伏天內,可以用桃樹枝煮水幫小孩沐浴,選擇午時進行灸療,之後用青色棉球擦拭,會發現有寄生蟲隨著汗水排出,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4. 目病
治小兒雀目疳眼。及眼暗冷淚。穴睛明
治小兒疳眼。灸合谷一壯。
治目澀怕明。狀如青盲。灸中渚各一壯。
治小兒奶癖目不明。灸肩中愈各二十壯(明堂作各一壯)。
治小兒二三歲。忽發兩眼大小皆俱赤。灸大指穴。指後間一寸五分陷者中。各三壯。
治小兒夜毒風盛。眼睛疼痛。灸手中指本節頭三壯。名拳尖也。
治小兒三五歲。兩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者。灸九椎上一壯。
治雀目夜不見物(出全嬰方)。灸手大指甲後一寸。內廉橫紋頭白肉際各一壯。亦治翳障。
治小兒斑瘡入眼。灸大抒二穴各一壯。頂後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治小兒目不明。穴肝俞可灸一、二七壯。
治小兒口耳喉舌病口壯臭氣(出幼幼新書)。灸手心一炷。
治小兒口中腫。或有瘡蝕斷。腥臭穢氣熏入。灸勞宮七壯。
治小兒重舌。灸行間。隨年壯。穴在足大指岐中。又灸兩足外踝上三壯。
治喉中鳴。咽乳不利。乳穴璇璣。灸三壯。
治小兒急喉病(出幼幼新書)。灸天突穴一壯
治喉痹。哽噎咽腫不得息。水漿不得下(出全嬰方)。灸膈腧。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一寸半。又云灸鳩尾。在蔽骨下五分。
治耳聾嘈嘈無所聞(出全嬰方)。灸乳白。在耳後入發一寸。
治小兒耳聾。穴顱囟
針牙疼(出幼幼新書)。針隨左右邊疼。在手大指次指掌間入一寸。得氣瀉。補三十九息。
白話文:
[眼部疾病]
治療兒童夜盲症和眼疳。以及視力模糊、眼淚清冷的問題,可針灸睛明穴。
治療兒童眼疳,可艾灸合谷穴一次。
治療眼睛乾澀畏光,症狀類似青盲,可艾灸中渚穴各一次。
治療兒童奶癮導致的視力不佳,可艾灸肩中愈穴各二十次(《明堂》記載為各一次)。
治療兩三歲兒童突然雙眼紅腫,可艾灸大拇指穴位,在指後間一寸五分處的凹陷中,各灸三次。
治療兒童夜晚風邪旺盛,眼睛疼痛,可艾灸手中指根部三點,此部位稱為拳尖。
治療三五歲兒童,每到春秋季節,眼睛會突然出現白翳遮住瞳孔,疼痛難忍,可艾灸第九胸椎上方一次。
治療夜盲症,晚上看不清東西(出自《全嬰方》),可灸手大拇指甲後一寸,內側橫紋頭的白肉交界處各一次,也能治療白內障。
治療兒童麻疹進入眼睛,可灸大抒穴兩個位置各一次,位於頭頂後第一椎下兩側各一寸半的凹陷中,艾炷如小麥大小。
治療兒童視力不佳,可灸肝俞穴一至二次,每次七次。
治療兒童口腔、耳朵、喉嚨、舌頭的疾病,口氣異常(出自《幼幼新書》),可灸手心一次。
治療兒童口腔腫脹,或有潰瘍腐爛,腥臭氣味燻蒸,可灸勞宮穴七次。
治療兒童舌下腫脹,可灸行間穴,根據年齡決定次數,穴位在腳大拇指間隙中。同時,可灸雙腳外踝上方三次。
治療吞嚥困難,喝奶不順暢,可灸乳穴璇璣,灸三次。
治療兒童急性喉嚨疾病(出自《幼幼新書》),可灸天突穴一次。
治療喉嚨阻塞,咽喉腫脹呼吸困難,飲水無法下嚥(出自《全嬰方》),可灸膈腧穴,位於第七胸椎下兩側各一寸半。另一說法是灸鳩尾穴,位於劍突下五分。
治療耳聾,聽力下降(出自《全嬰方》),可灸乳白穴,位於耳後髮際一寸。
治療兒童耳聾,可灸顱囟穴。
針刺治療牙痛(出自《幼幼新書》),針刺受影響的手大拇指與食指之間,深入一寸,得氣後施以瀉法,補三十九息。
5. 大小便病
治小兒遺尿。亦治尿血。灸臍下一寸半,隨年壯。又灸大敦,三壯。
治小兒尿血。灸第七椎兩傍各三寸,灸隨年壯。
治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營沖四穴百壯。穴在胸背脊四面各一寸。
治腹熱閉,時大小便難,腰痛連胸。灸團罔百壯。穴在小腸腧下二寸橫三寸間,灸之。
治大小便不通。灸臍下一寸,三壯。又灸橫文百壯。
治小兒大小便不通。灸口吻兩旁各一壯。
治小兒卒不尿。右安鹽於臍上灸之。
治大小便不通。灸八髎穴。在腰眼下三寸,灸脊相去四寸邊,各四穴,計八穴,故名八髎。
治小便不利,大便泄注。灸天樞百壯。穴在俠臍相去一寸,魂魄之舍,不可針。大法在臍傍一寸,合臍相去可三寸也。
治小便不利,大便數注。灸屈骨端五十壯。
白話文:
[處理兒童尿牀問題] 用於治療兒童尿牀。同時也能治療尿血。在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進行艾灸,次數依患者年齡而定。另外,在大敦穴進行三次艾灸。
[治療兒童尿血] 在第七個脊椎兩側各三寸的地方進行艾灸,次數依患者年齡而定。
[治療大小便困難] 當感到即將腹痛且大小便不順時,在胸部和背部脊椎四周各一寸處的營沖四穴進行一百次艾灸。
[治療腹部發熱導致排泄困難] 當腹部發熱且大小便困難,腰部疼痛連及胸部,應在小腸腧穴下方二寸、橫向三寸的位置進行一百次艾灸。
[治療大小便不通] 在肚臍下方一寸處進行三次艾灸,另在橫紋位置進行一百次艾灸。
[治療兒童大小便不通] 在兒童口角兩側各進行一次艾灸。
[緊急情況下兒童無法排尿] 在肚臍上放鹽,並在其上進行艾灸。
[治療大小便不通] 在腰眼下方三寸的八髎穴進行艾灸。此穴位於腰部,與脊椎平行四寸,共有八個穴位,因此稱為八髎。
[處理小便困難和大便頻繁問題] 當小便困難且大便頻繁,應在天樞穴進行一百次艾灸。此穴位於肚臍旁一寸處,是魂魄寄居之所,不宜針刺。其確切位置在肚臍旁一寸,離肚臍約三寸遠。
[處理小便困難和大便頻繁問題] 當小便困難且大便頻繁,應在屈骨端穴進行五十次艾灸。
6. 㿗病
治小兒㿗法。上將兒坐礁頭,祝之曰:坐,汝令兒某甲陰囊㿗,故灸汝三七二十一枚。灸訖,便牽小兒令雀頭向下者,囊縫當陰頭,灸縫上七壯,即消已驗。艾炷,蝟簪頭大。
治小兒氣㿗。灸厥陰大敦,左灸右,右灸左,各一壯。
治小兒胎疝痛,不得乳。穴築賓。
治小兒卒疝,嘔逆足寒喉干,腹腫,內踝前痛,淫濼䯒酸,腋下腫。穴太衝(又云療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
治小兒偏墜,若非胎中所有,在後生者(出濟生拔粹)。灸莖下腎囊前中門強子上,七壯即愈。
治小兒疝氣,陰囊核腫痛,如一歲兒患,向陰下縫紋下有血,灸三壯,瘥。如五歲兒以上患,即從陰上,有穴,灸之即愈。又法灸大敦七壯,瘥。
治小兒胎產疝,卵便腫重者,灸囊後縫十字文,當上三壯。春灸夏效,夏灸秋效,秋灸冬效,冬灸春效。
治小兒陰腫,灸內崑崙二穴,三壯。即太谿穴。
治小兒陰疝,腫發,便腫痛,灸足大指本節三炷,隨痛左右灸之。
白話文:
[㿗病]的治療方式如下:
治療兒童㿗病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坐在特定的地方,然後進行祈願。祈願完後,會對孩子施灸,灸的次數是三七二十一。灸完後,需牽引孩子的身體,讓其生殖器部位向下,再在陰囊縫合處上方進行七次灸療,這個方法已經被證實有效。使用的艾炷大小如同刺蝟的簪頭。
治療兒童氣㿗,可以灸療肝經的起始點大敦穴,如果是左側的問題就灸右側,反之亦然,每次灸一個壯。
治療新生兒的疝痛,使孩子無法吸乳,可以灸療築賓穴。
治療兒童突然的疝病,伴隨嘔吐、腳冷、喉嚨乾燥、腹部腫脹、內踝前方疼痛、腳底痠痛、腋下腫脹,可以灸療太衝穴。(另一種說法是治療小腹痛,小便不順暢,像淋病一樣)
治療兒童疝氣,如果這不是出生時就有的,而是在後期纔出現的,可以灸療在生殖器下方、腎囊前方、中門強子上方,灸七壯就可以痊癒。
治療兒童的疝氣,陰囊有硬塊且疼痛,對於一歲的兒童,可以在陰囊下方縫合處有血管的地方灸三個壯,就會痊癒。對於五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在陰部上方的穴位進行灸療,或者在大敦穴灸七壯,都可以痊癒。
治療兒童出生時就有的疝病,睾丸腫大,可以在陰囊後方縫合處的十字紋上灸三個壯,春季灸療夏季見效,夏季灸療秋季見效,秋季灸療冬季見效,冬季灸療春季見效。
治療兒童的陰部腫脹,可以在內崑崙兩個穴位灸三個壯,也就是太谿穴。
治療兒童的陰部疝病,一旦腫脹且疼痛,可以在腳大拇指根部的關節灸三個壯,根據疼痛的那一邊來決定灸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