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回本書目錄

1. 卷四百二十四

2. 針灸門

3. 婦人諸疾

治女子心痛。逆氣善吐。食不下(資生經)。穴幽門

治婦人驚悲不樂。又療大風臥驚。視如見星。穴陰蹺

治婦人裡急瘛瘲。穴帶脈

治女子逆氣。穴幽門

治婦人小腹滿石水。穴關元

治女子淋。穴陰蹺

治女子小便淋瀝。穴水泉,委陽,志室,中髎

治婦人淋瀝。陰挺出。又四肢淫濼心悶。及諸淋。穴陰蹺,小腸俞

治婦人小便不通。穴曲骨

治婦人遺尿。穴灸橫骨。七壯。

治婦人泄痢不止。穴氣穴

治婦人飧泄。穴陰陵泉

治婦人赤白裡急瘛瘲。穴五樞

治婦人水泄痢。穴灸氣海百壯。三報。

治婦人腸鳴注泄。穴下髎

治婦人目䀮䀮不能遠視。穴水泉

治妊娠三月數墮胎。穴膝下一寸。灸七壯。

治婦人漏血不止。少腹急引陰痛。腹脹如蠱。女子如妊娠(濟生拔粹方)。穴陰交灸三壯。

治婦人轉胞。不得小便。又主胞閉塞。及小腹急。六脈虛弱(仁存方)。穴關元灸七壯。便得小便。次服八味丸調理。

治婦人陰腫。穴氣衝

治婦人小腹腫。婦人陰痛引心下。穴曲泉

治婦人陰疝。穴衝門

治女子疝。及小腹腫。溏泄癃遺尿。陰痛。面黑目眥痛。漏血。穴太衝。

治婦人傷寒過經不解。使經不傳。穴針期門

治婦人汗出。穴陰蹺

治婦人八部諸疾。穴伏兔

治女子脊急痛。穴支溝

治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有此病者。宜用此法治之驗。穴湧泉,陰谷

治㿗疝崩中。腹上下痛。腸澼。陰暴敗痛。穴合陽,中都

治女人陰中痛引心下。及小腹內絞痛。腹中五寒。穴灸交信

治婦人卒中。噤語不言。風癇之疾。穴承漿

治婦人疝氣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泄而溺赤。穴灸足厥陰。左右各一所。

資生經云。太倉公診司空命婦曰。疝氣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泄而溺赤。灸足厥陰脈左右各一所。即不遺溺而溲清。更為火齊湯飲之。而疝氣散。

治婦人傷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和胸脅下滿。如結胸壯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穴。隨其實而取之。期門穴在乳直下筋骨近腹處。

是穴也。凡婦人病。法當刺期門。不用行子午法。恐纏臟膜引氣上。但下針令病人吸五吸。停針良久。徐徐行針。此是平瀉法也。

凡針期門。必瀉勿補。可肥人二寸。瘦人寸半深也。資生經云。凡婦人傷寒過經不解。當刺期門。使經不傳。

衛生寶鑑云。一婦人患熱入血室證。醫者不識。用補血調血補氣藥。涵養數日。遂成血結胸。或權用前藥。予曰。小柴胡用已遲。不可行也。無已。則有一為刺期門可用矣。予不能針。請善針者治之。如言而愈。或者問曰。熱入血室。何為而成結胸也。予曰。邪氣傳入經絡。

與正氣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經水適來適斷。邪氣乘虛而入。血室為邪迫上入肝經。肝受邪則譫語而見鬼。復入亶中。則血結於胸中。何以言之。婦人平居。水當養於木。血當養於脾也。方未受孕則下之以為月水。既妊娠。則中畜之以養胎。及已產。則上壅之以為乳。皆血也。

今邪逐血。並婦肝經。聚於亶中。結於乳下。故手觸之則痛。非劑可及。故當刺期門也。

治婦人小便數。泄不止。及治不覺遺瀝。穴關元

治女遺尿。穴太衝

治咳逆。

其法。婦人屈乳頭向下盡處骨間是穴。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為率正。男左女右。與乳相直間陷中。動脈處是穴。艾炷如小豆許。灸三壯。又期門穴在兩乳下一寸。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壯即止。婦人則屈乳頭下盡骨間動脈陷中是穴。

治婦人脊急目赤。穴支溝

治疝瘕。按之如以湯沃股內至膝。飧泄。陰中痛。小腹痛堅。急重下濕。不嗜食。刺陰陵泉入二分。灸三壯。在膝下內側輔骨上陷中。伸足乃得之。

治㿗疝崩中。穴中都

治婦人陰痛。引心下小腹絞痛。灸膝外邊上方一寸宛宛中。

治胞中有大疝瘕積聚與陰引。穴大溪

治疝瘕陰疝。穴太陰郄,衝門

治臍下疝積。胞中有血。穴四滿

治腹滿疝積。穴石門

治疝瘕。穴四滿,中極

治婦人癥瘕。腸鳴泄利。繞臍絞痛。穴天樞灸百壯。三報之。勿針。

治婦人瘕聚瘦瘠。穴三焦俞灸百壯。三報。內廉後宛宛中隨年壯。又氣海灸百壯。

治婦人症癖。腸鳴泄痢。繞臍絞痛。穴天樞百壯。三報。勿針。

4. 婦人血氣痛

治子臟有惡血。內逆滿痛(資生經)。穴四滿(又主胞中有血)。石關

治婦人血臟積冷。穴四滿

治婦人血氣。穴陽蹺

治婦人本臟氣血癖走刺痛。坐臥不得。或大小便痛。不思飲食。左右腳下第二指第一節曲紋中心。各灸十壯。每壯如小豆大。甚驗。

治婦人賁豚搶心。穴關元,中極

治女人腹痛。穴天樞

治婦人賁豚。穴關元,中極,陰交,石門,四海,期門

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沃股內。穴曲泉

白話文:

[婦女月經疼痛]

  • 治療子宮內有瘀血,導致內脹疼痛(根據資生經):針灸四滿穴(同時也主治子宮內出血),石關穴。

  • 治療婦女子宮寒涼積血:針灸四滿穴。

  • 治療婦女血液循環問題:針灸陽蹺穴。

  • 治療婦女子宮氣血不順,引起劇烈刺痛,致無法坐臥,或者大小便時疼痛,食慾不振:在兩腳第二趾的第一節彎曲紋路的中心位置,分別施灸十次,每次灸的範圍像小豆般大,效果非常顯著。

  • 治療婦女胃氣上沖,心悸不安:針灸關元穴、中極穴。

  • 治療女性腹部疼痛:針灸天樞穴。

  • 治療婦女胃氣上沖:針灸關元穴、中極穴、陰交穴、石門穴、四海穴、期門穴。

  • 治療女子血液凝結成塊,觸摸有如熱水澆淋大腿內側:針灸曲泉穴。

5. 血塊

治婦人因產。惡露不止。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調。血結成塊。穴中極

治血瘕。穴漏谷,曲泉

治血癃。穴曲骨

治血淋。穴復溜

治血淋。穴丹田灸七壯。

治胸中瘀血。穴三里

治內有瘀血。穴九曲,中府

治婦人瘕聚。穴關元

治女子瘕聚腳膝無力。穴膀胱俞

治血塊腹痛。穴陰交

治瘕聚。灸氣海,天樞各百壯

治淋小便赤。尿道痛。臍下結塊如覆盆。或因食得。或因產得。惡露不下。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調。血結成塊。皆針之。穴間使

白話文:

處理婦女因為生產後,惡露持續不止,進而形成腹部腫塊,或是因為月經不順,血液凝結成塊的情況,應針刺漏谷、曲泉穴。

針對血液凝結形成的腫塊,應針刺曲骨穴。

對於小便困難的情況,應針刺復溜穴。

同樣地,對於小便灼熱疼痛,亦可針刺丹田穴並施以艾灸七次。

對於胸腔內有瘀血的情況,應針刺三里穴。

若體內有瘀血,則應針刺九曲、中府穴。

處理婦女腹部腫塊聚集的情況,應針刺關元穴。

若女子腹部有腫塊且腳膝無力,則應針刺膀胱俞穴。

對於因為血塊導致的腹部疼痛,應針刺陰交穴。

處理腹部腫塊聚集的情況,應在氣海、天樞穴各施以艾灸一百次。

處理小便呈現紅色且尿道疼痛,以及肚臍下方形成類似盆子倒扣狀的腫塊,無論是飲食或是生產所導致,如果惡露未排除,進而形成腹部腫塊,或是月經不調導致血液凝結成塊,都應針刺間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