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三 (7)

1. 癬疥

治痂疥(資生經)。穴陽維

療皮膚痂疥。穴合谷,曲池

王氏云。少患疥凡十五年。遇冬則為瘡。人教用羊蹄菜根蛇床子根。片切如錢。米泔浸三二宿。漉出。入生薑礬同研細裹。以生布過浴。擦洗良久。以水洗三四次用。即除根。後數年。再生用前法愈。神效。如此何以灸為也。

治白癜風。灸左右手中指節。去延外宛中三壯。永瘥報之。

治白癜駁。重午日午時。灸膝外屈腳當文頭。隨年壯。一時下灸。不得動。

治白癜白駁浸淫。癧瘍著頭頸胸前。灸兩乳間隨年壯。立瘥。

治癬(出危氏方)。日中時灸病處影上三壯。咒曰。癬痛(蟲。毛戎)。戎。若欲治。待日中。

又治八月八日日出時。令病人正當東向戶長跪。平舉兩手。將戶兩邊取肩頭小垂際骨節宛宛中。灸兩大俱下各三壯若七壯。十日愈。

治痂疥。穴大陵,支溝,陽谷,後谿

治乾癬。諸治大不瘥者。但看癬頭有痱癗子處。即以小艾炷之。

白話文:

[癬疥]的治療方式(出自資生經)。陽維穴能治療皮膚上的痂疥。

治療皮膚的痂疥,可使用合谷和曲池穴。

王氏曾表示,他自小患有疥癬達15年之久,每到冬天就形成傷口。有人教他使用羊蹄、菜根、蛇牀子根,切成錢幣大小,用米泔水浸泡兩三晚。然後取出,加入生薑和礬一同研磨細碎,包裹在生布裡,洗澡時擦洗肌膚,長時間搓洗後,再用水清洗三四次。此方法可根治疥癬。多年後,再次發病,他再次使用同樣的方法治療,效果神奇。既然有這種方法,何必進行針灸呢。

治療白癜風,可在左右手中指節,距延外宛中三壯的位置進行針灸。此療法可永久治癒。

治療白癜風,於端午節的午時,在膝蓋外側彎腳當文頭的位置,根據患者年齡灸壯。灸壯時,不能移動。

治療白癜風及其它蔓延的皮膚病,如癧瘍等,若長在頭頸、胸前,可在兩乳間,根據患者年齡灸壯,立即痊癒。

治療癬(出危氏方),於中午時分,在病處的影子上灸壯三次,並唸咒語:「癬痛,蟲,毛戎,戎,如果要治療,等到中午。」

另一種治療方式,於8月8日日出時,讓病人面向東方,站在門前長跪,雙手平舉,將門兩邊的肩膀小垂際骨節宛宛中的位置,灸壯三次或七次,十天後會痊癒。

治療痂疥,可用大陵、支溝、陽谷、後谿等穴位。

治療乾癬,對於大多數治療無效的情況,只要看到癬頭上有痱癗子的地方,就使用小艾炷進行灸壯。

2. 發背癰疽

治泄諸陽熱氣。背永不發癰疽(資生經)。穴風門頻刺之。

治發背。或不見瘡頭。以濕紙敷先干。是以大蒜去皮。生切錢子大。先安一蒜錢在上。次艾灸三壯。換蒜復三灸。如此易無數。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方住。若第一日急。灸減九分。三日減八分。至第七日尚可。自此以住灸。已後時灸訖。石上生則龍鮮茄荔。洗研取汁。湯溫呷即瀉出惡物去根。凡疔瘡頭瘡廉瘡等瘡。一切無名者。悉治即效。

凡發腫至堅有根者名癰。治炷當上。灸之百壯。石子當碎出。如不出。益壯乃佳。

凡發背。皆因服五百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服鍾乳而發者。又有生平不服而自發背者其偎率多於背兩胛間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癢。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為事。日漸長。不過十日。遂至於死。臨困之時。以闊三寸。高一寸瘡。有數十孔。以手按之諸孔皆膿出。尋時失音。所以養生者。小覺背上癢痛者有異。即用此法。

火急取淨土。水合為泥。作餅子。厚三分。闊一寸半。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貼著瘡上灸之。一炷一易餅子。若粟米時可灸七餅子即瘥。如榆莢大。灸七七餅炷即瘥。如錢大。可日夜灸。不限炷數。乃服五香蓮翹湯。及鐵諸藥攻之。乃愈。

凡腫起背。中頭白如黍粟。四邊相連腫赤黑。令人悶亂。即名發背。禁房室。酒肉。蒜面。若不灸治。入內即殺人。當瘡上灸七八百壯。有人不識。多作雜腫治者。皆死。有善治發背癰疽者。皆於瘡上灸之。多至二三百壯。無有不愈。但艾炷小作之。炷小。則人不畏灸。灸多。

則作效矣。蓋不得此法也。然亦不得泥此。近有醫。以治外科得名。有人發背。瘡大如碗。有數孔。亦無藥可治。只以艾遍敷在瘡上。灸之灸之而方疼。則以瘡上皆死肉。故初不覺疼也。旋以藥調治之。愈。蓋出於意表也。昔王蘧疽發於背。張生以艾火加瘡上。自旦及暮。凡一百五十壯。

知痛乃已。明日鑷去黑痂膿血盡潰。膚理背紅。亦不復痛。如別以藥附之。旦易焉。易時。旋剪去黑爛惡肉。月許瘡乃平。是歲秋間。京師士大夫病疽者七人。余獨生。此雖司命事。然固有料理。不知其方。遂至不幸者。

治營疽。穴商丘

治膝臏癰。穴犢鼻

治營疽(一作骨疽)。疽發厲。項痛引頭目痛。及治癰疽頭痛心煩。穴竅陰

治疽卒著五指。筋急不得屈伸者。灸踝骨尖數十壯。或至百壯。

治附骨疽。穴間使後一寸。灸隨年壯。立瘥。

療肺癰唾膿血。氣雍不通。穴天突

治肺癰。咳嗽上氣。唾血。不下食。胸中氣滿如塞。穴亶中

治石癰。凡發腫至堅有根者。是也。歌云(資生經)。惡患是石癰。不針可藥取。當上灸百壯。石子出如雨。

治瘍腫振寒。穴小海

治頻腫唇癰。穴顴髎

王氏云。余嘗為劉和叔序。灸癰疽方云。必以毒藥攻於內。伐其根也。又以火艾灼其外。宣其毒也。法盡於此矣。癰疽始作灼艾。服大黃等藥。無不愈者(大黃宜隨人虛實服)。王子病臂疽。京師外醫。以為不可治。得一徐人。教以灼艾如棗大。近千壯。又魯直數患背瘡。亦灼艾而愈。灸為第一法也。

治背疽(外科精要)。凡覺背上腫硬疼痛。用濕紙貼腫上。先干便是癰頂。可用大蒜十頭。淡豆半合。乳香一塊。如龍眼大。細研。隨瘡頭大小。用竹片作圈子。竹片闊二分許。隨大小頓在瘡頭上。將所研藥填平鋪上。艾灸之。若痛處灸至癢為度。若癢處灸至痛處為度。以百壯為卒。如頭上見疽。及項以上見疽。千萬不可用此法。灸之。則反增其疾。

治發背。若初覺赤腫。腫上作小瘡。疼不可近。急用針刺上七八針。取冷水。用⿱𥫗困擊射腫上。日夜不止。疼歇腫消。

治發背。頭未成瘡。及諸爇腫。以濕紙拓上。先干處是熱氣衝上。欲作瘡子。便灸之。如先疼痛。灸即不痛。以痛為度。治腳疽及曲脈中癢搔。則黃汁出。是名風疽。灸足大指岐間二七壯。又灸大指頭亦佳。

治肺癰正作。吐膿血不止。灸肺俞二七壯。在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及灸譩譆二次七壯。其穴在第六椎兩旁各三寸。抱肘取之。

治發背。癰疽。疔腫諸毒。瘡初發出。小包如魚眼。或陷頂。或紫黑色無頭。痛疼作渴噁心者。皆惡毒也。此法治腫令消。

速以獨蒜切作片。蓋其患處。大艾炷多灸。令不痛者痛。痛者不痛。癢者不癢。不癢者癢。毒隨火出即愈。如腫而無頭。即以濕紙一張。蓋合先干處。即頭也。如前以蒜片炷灸之腫大者。五花灸。壯數多為妙。此外科精要方內第一法也。五花灸者。如樣下灸炷。

又云。灸多為善。勿令大熱。但痛即去。蒜焦換用。勿損皮肉。體幹不須灸。嘗用此大效。治懸癰。擇人神不在日。早空心先用井花水。調百藥煎末一碗服之。微利卻須得秋葫蘆。亦名苦不老生。在架上而苦者。切皮片置瘡上。灸二七壯。昔有人患連年。一灸效驗。

騎竹馬灸法。治癰疽發背。不問男女。無不效驗。

其法。先令病人。以肘憑几間。臂腕要直。用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文。男左女右。貼肉量起。直中指尖盡處。截斷為則。不量指甲。卻用竹扛一條。令病人脫衣騎定。令身正直前後。令人扛起。令腳不著地。又令一人扶定。勿令僵仆。卻將前所量臂腕篾。從竹扛坐處。尾骶骨盡處。

直向上貼脊背量至篾盡處為則。用墨點定。此是取中。非灸穴也。卻用篾作則子。量病人中指節相橫文為則。男左女右。截為一則。就前所點記處。兩邊各量一則。盡處即是灸穴。兩處各灸五壯。或七壯止。不可多灸。不問癰生何處。並用此法灸之。無不愈。一云。可看癰發於左則灸右。

發於右者灸左。甚者左右皆灸。經云。諸痛瘡癢。皆屬於心。此二穴。皆心脈所過處。灸之使心火調暢。血脈流通。愈於服藥。又灸足三里穴。並氣海穴。引熱毒氣歸下。其理甚長。皆良法也。

治大人小兒癰腫。灸兩足大拇指奇中。仍隨病左右。

治癰疽。凡癰疽始發。或小或大。或如米粒。皆須微候。急須攻之。若無醫藥處。即灸當頭百壯。一云。七八百壯。其大量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壯。亦宜當頭以大針針入四分。

治癰腫者。刺癰上。視癰大小深淺。刺大者多而深之。必端內針。

治發背癰腫。亦潰未潰(出聖惠方)。用香豉三升。以水和搗作餅子。厚三分。有孔勿覆之。布豉餅。以艾列其上。灸之。取溫熱勿令破。內如熱痛。急湯之。一日兩度。灸如有瘡。以瘡中汁出為度。腋癰大熱。刺足少陽五。熱不止。刺手心主三。刺癰疽不得頃時回。癰不知所。按之不應手。乍來乍已。刺手太陰傍三痏。與陰脈各二。

治面腫。目癰腫。刺陷骨出血立已。

治頭大侵潭(一作浸淫)。穴間使治腸癰及諸癰腫。灸兩手後肘尖上。各一七壯。左右同。又灸兩足大指岐間。各三壯。兼治諸癰腫病。又出兩肘。正灸肘頭銳骨各百壯。下膿血即瘥。

癰疽。瘤。石癰。結核。瘰癧皆不可就針角針。角則鮮有不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