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30)
卷四百十三 (30)
1. 膀胱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胃中寒脹。食多身羸瘦。腹中滿而鳴。腹䐜脹風厥。胸脅支滿。嘔吐脊急痛。筋攣食不下)。
三焦俞(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灸三壯。主頭痛。飲食不下。腹鳴臚脹欲嘔。時注痰)。
腎俞(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腰痛不可俯仰反側。熱痓。寒熱。身多羸瘦。兩脅引痛。心下腹痛。心如懸。下引臍。少腹急痛熱。面黑目䀮䀮。喘咳少氣。溺赤骨寒熱。溲難。腎脹。頭風痛如破。足寒如冰。頭重身熱振慄。腰中四肢淫濼。欲吐腹鼓。大寒中身。洞泄食不化。骨寒熱。引背不得息)。
大腸俞(在第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大腸轉氣。按之如覆杯。食飲不下。善噎腸中鳴。䐜脹面腫。暴泄。腰痛。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衄血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盛有餘則熱腫。虛則寒慄)。
小腸俞(在第十八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三壯。主少腹熱痛控睪引腰脊。疝痛上衝心。腰脊強。溺難黃赤。口乾。大小便難。淋滯)。
膀胱俞(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灸二壯。主熱痓互引。汗不出。反折。尻臀內痛。似癉瘧狀。腰脊痛引背。少腹。俯仰難。不得仰息。體重尻不舉。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
中膂俞(在第二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俠脊腴起肉。灸三壯。主腰不可以俯仰。寒熱痓反折互引。腹脹。背中怏怏引脅痛。內引心。從項始。數脊椎俠脅裡痛。按之應手。炙立已)。
白環俞(在第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足太陽脈氣所發。不可灸。主腰脊不能俯仰。手足不仁。小便赤黃)。
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俠脊陷者中。足太陽少陽之絡。灸三壯。主腰脊痛而清。善嘔。睪跳騫。寒熱。熱病汗不出。痎瘧。女子絕子。陰挺不出。禁白瀝)。
次髎(在第二空俠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痛怏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脊腰背寒。先取缺盆。後取尾骶與八髎。女子赤白瀝。心下積脹。同上法)。
中髎(在第三空俠脊陷者中。灸三壯。主厥陰所結。腰痛。大便難。飧泄尻中寒。女子赤淫時白。氣疝。月事少。男子癃。小腸脹)。
下髎(在第四空俠脊陷者中。灸五壯。主腰痛引少腹。女子下蒼汁不禁。赤淫。陰中癢痛。少腹控䏚。不可以俯仰。腹脹鳴。澼泄)。
會陽(一名利機。在陰尾骨兩旁。督脈氣所發。灸五壯。主五臟腹中有寒。泄注。腸澼便血)。
素髎(一名面正。在鼻柱端。督脈氣所發。主鼽衄洟出。中有懸癰。宿肉窒洞不通。不知香臭)。
白話文:
膀胱
胃俞穴(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胃寒脹痛、吃得多卻消瘦、腹部脹滿鳴響、腹部脹痛伴有厥冷、胸脅部脹滿、嘔吐、脊柱劇痛、筋攣、飲食不下。)
三焦俞穴(在第十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一寸半處。屬足太陽膀胱經。灸三壯。主治頭痛、飲食不下、腹鳴脹痛欲嘔、痰多。)
腎俞穴(在第十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腰痛難以彎腰、翻身、熱病發熱、寒熱交替、消瘦、兩脅疼痛牽引、心下腹部疼痛、心悸如懸、疼痛向下牽引至臍部、少腹部疼痛伴發熱、面色黑、眼圈發黑、喘咳氣短、小便赤熱伴有骨寒熱、排尿困難、腎脹、頭痛如裂、足寒如冰、頭重身熱發抖、腰部及四肢酸痛、噁心欲吐、腹部鼓脹、大寒症、腹瀉、食物消化不良、骨寒熱、背痛難以呼吸。)
大腸俞穴(在第十六胸椎棘突下,左右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大腸氣滯,按壓時像覆蓋的杯子,飲食不下、容易哽咽、腸鳴、腹部脹滿、面部腫脹、腹瀉、腰痛。本穴主治由津液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目黃、口乾、鼻出血、咽喉腫痛、肩前臂疼痛、大拇指和食指疼痛難以活動。氣盛則出現熱腫,氣虛則出現寒慄。)
小腸俞穴(在第十八胸椎棘突下,左右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少腹部熱痛,疼痛牽引至睪丸和腰脊,疝氣疼痛向上衝擊心臟,腰脊僵硬、排尿困難、尿黃赤、口乾、大小便困難、尿路感染。)
膀胱俞穴(在第十九胸椎棘突下,左右各一寸半處。灸二壯。主治寒熱交替、發汗困難、身體反弓、臀部內側疼痛,症狀類似瘧疾,腰脊疼痛牽引至背部、少腹部,難以彎腰、仰臥、呼吸困難,身體沉重、臀部無力、小便赤熱、腰部以下至足部感覺遲鈍,難以坐立。)
中膂俞穴(在第二十胸椎棘突下,左右各一寸半處,靠近脊柱肥厚的肌肉。灸三壯。主治腰痛難以彎腰,寒熱交替、身體反弓、腹部脹滿、背部隱痛牽引至脅肋、內引至心臟,疼痛從項部開始,沿著脊柱兩側肋骨內側疼痛,按壓時有明顯反應,灸治後疼痛即刻減輕。)
白環俞穴(在第二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各一寸半處。屬足太陽膀胱經。不可灸。主治腰脊不能彎腰,手足麻木,小便赤黃。)
上髎穴(在第一骶椎棘突下,約一寸處,靠近脊柱凹陷處。屬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灸三壯。主治腰脊疼痛、感覺遲鈍,容易嘔吐、睪丸跳動,寒熱交替、熱病發汗困難、瘧疾、女性不孕、陰道脫垂。)
次髎穴(在第二骶椎棘突下,靠近脊柱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腰痛、難以彎腰,腰部以下至足部感覺遲鈍,腰背寒冷。治療時先取缺盆穴,後取尾骶骨及八髎穴。女性白帶異常,心下脹滿,治療方法同上。)
中髎穴(在第三骶椎棘突下,靠近脊柱凹陷處。灸三壯。主治厥陰經氣滯,腰痛、大便困難、腹瀉伴有臀部寒冷,女性白帶異常,氣疝,月經量少,男性排尿困難,小腸脹滿。)
下髎穴(在第四骶椎棘突下,靠近脊柱凹陷處。灸五壯。主治腰痛牽引至少腹部,女性白帶過多,白帶異常,陰部瘙癢疼痛,少腹部墜脹,難以彎腰,腹部脹滿鳴響,腹瀉。)
會陽穴(又名利機穴。在尾骨兩側。屬督脈。灸五壯。主治五臟腹部寒冷、腹瀉、腸鳴、便血。)
素髎穴(又名面正穴。在鼻柱尖端。屬督脈。主治鼻出血、鼻涕,鼻中腫塊、鼻塞不通,嗅覺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