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三 (5)
卷四百二十三 (5)
1. 小便五色
治小便難。赤濁。骨寒熱。穴腎俞治尿赤難。穴腎俞,委中
治小便難。黃。穴上廉,下廉
治小便赤黃。或時下不禁。穴承漿
治小便赤黃。穴完骨,小腸俞,白環俞,陽綱,膀胱俞
治小腸有熱。尿黃。穴中脘
治腎病氣癃。尿黃。穴關元
治尿黃。水道不通。穴照海,京門
治目赤。小便如血。穴大陵
治傷中尿血。穴關元
治溺濁。穴關元
治小便赤。穴下脘
治臍下熱。小便赤。氣痛如刀攪。作塊如覆杯。穴陰交
治尿黃水。小腹熱。小便難嚥干。穴陰蹺
治小便赤澀。小腸緊急。穴小腸俞
治小便黃。穴太谿,關元,白環俞
白話文:
治療小便困難,顏色發紅混濁,伴隨骨頭寒熱,可以針刺腎俞穴,治療小便紅色困難。腎俞穴、委中穴。
治療小便困難,顏色發黃,可以針刺上廉穴、下廉穴。
治療小便赤黃,或有時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可以針刺承漿穴。
治療小便赤黃,可以針刺完骨穴、小腸俞穴、白環俞穴、陽綱穴、膀胱俞穴。
治療小腸有熱,尿液發黃,可以針刺中脘穴。
治療腎臟病氣癃,尿液發黃,可以針刺關元穴。
治療尿液發黃,水道不通,可以針刺照海穴、京門穴。
治療眼睛發紅,小便如血,可以針刺大陵穴。
治療傷到內臟而導致尿血,可以針刺關元穴。
治療尿液混濁,可以針刺關元穴。
治療小便發紅,可以針刺下脘穴。
治療臍下發熱,小便發紅,氣痛如同刀子攪拌,形成塊狀如覆蓋杯子,可以針刺陰交穴。
治療尿液發黃如水,小腹發熱,小便難嚥且乾燥,可以針刺陰蹺穴。
治療小便赤澀,小腸急迫,可以針刺小腸俞穴。
治療小便發黃,可以針刺太溪穴、關元穴、白環俞穴。
治小便赤色。淋瀝。小腹痛。穴小腸俞
治小便赤澀。遺溺。生陰瘡。少氣脛寒。拘急不得屈。穴膀胱俞
治小便難。赤黃。穴上廉
治溺黃。穴太谿,兌端,陰谷,下廉
治小便赤黃。穴魂門
治小便赤澀。穴關元,秩邊,氣海,陽綱
治小便赤。穴下脘
治尿血。穴大敦。灸三壯。
小便有五色。惟赤白色多。赤色多。因酒得之。宜服本事方清心丸。予教人服。效。白色乃下冷。宜服補藥。著灸腎俞。關元。小腸俞。膀胱俞等。皆腰穴也。近有患小便出血者。人教酒與水煎苦蕒菜根服之。即效。
白話文:
治療小便呈紅色、排尿不暢、小腹疼痛,可以針灸小腸俞穴。治療小便赤澀、遺尿、生陰瘡、氣短腿寒、小腿僵硬無法彎曲,可以針灸膀胱俞穴。治療排尿困難、尿液呈黃色,可以針灸上廉穴。治療尿液發黃,可以針灸太溪、兌端、陰谷、下廉穴。治療小便呈赤黃色,可以針灸魂門穴。治療小便赤澀,可以針灸關元、秩邊、氣海、陽綱穴。治療小便呈紅色,可以針灸下脘穴。治療尿血,可以針灸大敦穴,灸三壯。
小便有五種顏色,以赤色和白色較多。小便呈紅色,多因飲酒引起,宜服用清心丸。我曾經教人服用,效果顯著。小便呈白色則屬於下寒,宜服用補藥,並灸腎俞、關元、小腸俞、膀胱俞等腰部穴位。最近有人患小便出血,有人教他用苦蕒菜根加酒水煎服,即見效。
治小便實。苦心下急。熱痹。小腸內熱。小便赤黃。刺手太陽治陽。手太陽在手小指外則本節陷中。
治尿黃。石門。灸三十壯。
治小便出血。平立。一杖子比臍平。卻向後脊骨當中灸七壯。或年深於脊骨兩傍各一寸。灸七壯。余謂寸半則是腎俞。自佳。又灸第二十椎。隨年壯。
治小便出血。穴脾俞。三焦俞。腎俞。章門各百壯。丹田。復溜。隨年壯。一云。灸五十壯。
資生經云。凡尿青取井。黃取俞。赤取榮。白取經。黑取合。
治小便白濁。灸兩足內踝上脈名三陰交。各三十一壯。
治小便出多。灸足第三指第一紋七壯。丘俞。
白話文:
治療小便排泄困難、小便急迫、小便熱痛、小腸發熱、小便顏色赤黃等症狀,可以針刺手太陽經,手太陽經位於小指外側指節凹陷處。
治療尿黃,可以灸石門穴,灸三十壯。
治療小便出血,可以灸平立穴,平立穴位於脊椎骨正中,與肚臍平齊,灸七壯。如果病程較長,可以在脊椎骨兩側各偏一寸,灸七壯。有些人認為偏一寸半的腎俞穴效果更好,也可以灸第二十椎,灸的壯數依個人年齡而定。
治療小便出血,也可以灸脾俞穴、三焦俞穴、腎俞穴、章門穴,各灸一百壯。丹田穴和復溜穴,灸的壯數依個人年齡而定,也有人建議灸五十壯。
《資生經》記載,凡是尿液發青,取井穴;尿液發黃,取俞穴;尿液發紅,取榮穴;尿液發白,取經穴;尿液發黑,取合穴。
治療小便白濁,可以灸兩腳內踝上方三陰交穴,各灸三十一壯。
治療小便過多,可以灸足第三指第一個紋路,灸七壯,也可以灸丘俞穴。
2. 大便不通
治大便難(資生經)。穴大鐘,中髎,石門,承山,太衝,中脘,太谿,承筋
治不得大便。穴崑崙
治大便乾。腹中切痛。穴肓俞
治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穴石關
治大便難。穴承山,太谿
治大便秘澀。穴石關,大鐘
治大便燥。穴肓俞
治小腹有熱。大便堅燥不利。穴中注
治腰痛。大便難。穴太白
治足寒。大便難。穴大沖
治腹痛。大便難。穴石關,膀胱俞
治大便難。灸七椎旁各一寸。七壯。又承筋三壯。
治大便不通。穴大敦。灸四壯。
治大便寒氣結。心堅滿。穴石門。灸百壯。
治大便秘。腹中有積。大便秘。以巴豆為餅。置臍中。灸三壯。即通。神效。耆域蜜公丸。亦治大便秘。
白話文:
治療大便難,可以針灸大鐘、中髎、石門、承山、太衝、中脘、太谿、承筋等穴位。
治療無法大便,可以針灸崑崙穴。
治療大便乾燥、腹中切痛,可以針灸肓俞穴。
治療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可以針灸石關穴。
治療大便難,可以針灸承山、太谿穴。
治療大便便秘,可以針灸石關、大鐘穴。
治療大便乾燥,可以針灸肓俞穴。
治療小腹有熱、大便堅燥不利,可以針灸中注穴。
治療腰痛、大便難,可以針灸太白穴。
治療足寒、大便難,可以針灸大沖穴。
治療腹痛、大便難,可以針灸石關、膀胱俞穴。
治療大便難,可以灸七椎旁各一寸,灸七壯;再灸承筋穴三壯。
治療大便不通,可以針灸大敦穴,灸四壯。
治療大便寒氣結、心堅滿,可以針灸石門穴,灸百壯。
治療便秘、腹中有積、大便秘,可以用巴豆製成餅,置於臍中,灸三壯,即可通便,效果神效。耆域蜜公丸亦可治療便秘。
治大便不通。灸俠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腸遺。隨年壯。一云二寸半。
治大便小便不通。灸臍下一寸。三壯。又橫文百壯。又灸八髎各百壯。
治老人小兒大便失禁。灸兩腳大指。又甲一寸。三壯。又灸大指岐間。各三壯。
治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榮衛四氣穴百壯。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治腹熱閉。時大小難。腰痛連胸。灸團岡百壯。穴在小腸俞下二寸橫三寸。灸之。
治大便難。穴玉泉。灸隨年壯。又灸大敦四壯。
治大便不通。刺任脈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用長針入八分。令病人覺急。便三五次為度。次針足陽明經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䯒外廉兩筋分肉間。極重按之。則足附上動脈止矣。當舉足取之。針入五分。凡大便不通。勿便攻之。先刺氣海穴訖。令人俠臍揉胃之經。即刺三里穴。覺腹中鳴三五次。即透矣。
治後閉不通。足大都。灸隨年壯。
白話文:
治疗大便不通,灸侠玉泉,两穴相距各两寸,称为肠遗,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也有人说距离两寸半。
治疗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灸三壮。再横着灸一百壮。再灸八髎穴,每个穴位灸一百壮。
治疗老人小孩大便失禁,灸两脚大拇指,以及大拇指甲骨外侧一寸,灸三壮。再灸大拇指两侧缝隙,每个缝隙灸三壮。
治疗大小便不利,想要腹痛,灸荣卫四气穴一百壮,此穴位位于背脊四面各一寸。治疗腹热闭塞,大小便困难,腰痛连着胸痛,灸团冈穴一百壮,此穴位于小肠俞穴下两寸,横向三寸处,灸此穴。
治疗大便困难,灸玉泉穴,灸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次数。再灸大敦穴四壮。
治疗大便不通,刺任脉气海穴,此穴位于脐下一寸五分,用长针刺入八分,使病人感觉急迫,便三五次即可。然后针足阳明经三里穴,此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腓骨外侧两筋分肉之间,用力按压,则足部上方动脉停止跳动,这时抬脚取针,针刺入五分。凡是大便不通,不要马上用药攻之,先刺气海穴,使病人用手按着肚子揉胃经,然后刺三里穴,感觉到腹部鸣响三五次,便可拔针。
治疗产后大便不通,灸足大都穴,灸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次数。
3. 大小便不通
治大小便澀。難(資生經)。穴豐隆
治大小便難。淋癃。穴長強,小腸俞
治癃閉下重。大小便難。穴胞肓,秩邊
治三焦約大小便不通。亦主婦人。穴水道
治大便難。尿黃。穴太谿
治小腹熱。大便堅。穴中注,浮郄
治大小便不利。穴白環俞,承扶,大腸俞
治不得大小便。穴會陰
治小腸熱。大腸結。穴浮郄
治大小便難。尿赤。穴膀胱俞
治大小便難。穴交信
治大小便不利。穴榮衛四穴
白話文:
治療大小便排泄不暢。困難。(出自《資生經》)。穴位豐隆。
治療大小便排泄困難。淋病。穴位長強、小腸俞。
治療閉塞不通,排泄困難,排泄物沉重。大小便排泄困難。穴位胞肓、秩邊。
治療三焦氣機阻滯,導致大小便不通。也主治婦科疾病。穴位水道。
治療大便排泄困難。尿液發黃。穴位太谿。
治療小腹發熱。大便乾燥。穴位中注、浮郄。
治療大小便排泄不利。穴位白環俞、承扶、大腸俞。
治療無法排泄大小便。穴位會陰。
治療小腸積熱。大腸阻塞。穴位浮郄。
治療大小便排泄困難。尿液發紅。穴位膀胱俞。
治療大小便排泄困難。穴位交信。
治療大小便排泄不利。穴位榮衛四穴。
4. 小便不禁
治小便不禁(資生經)。穴承漿
治小便數。穴關元,湧泉
治遺尿。穴關元,中府,神門
治失禁遺尿不自知。穴陰陵泉,陽陵泉
治遺溺善滿。穴關元
治遺溺。穴箕門,通里,大敦,膀胱俞,太衝,委中,神門
治遺溺不禁。穴陰包
治遺溺。穴陽陵泉。足陽明各隨年壯。又灸水道俠玉泉五壯。
治大便失禁。穴大敦。行間。各七壯。
治遺尿。穴曲泉,陰陵泉,復溜
資生經云。此諸穴斷小便。利大便。不損陽氣。
治陰暴痛。遺尿。穴少府
治遺溺失禁。出不自知。穴陰陵泉。灸隨年壯。
治遺溺。灸臍下橫文七壯。垂兩手兩髀上。盡指頭上有陷處。灸七壯。
治腹中滿。小便數起。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壯。小兒以意減之。
白話文:
治療小便失禁、頻尿、遺尿、失禁遺尿不自知、遺溺善滿、遺溺不禁,以及大便失禁等問題,可分別針灸承漿、關元、湧泉、中府、神門、陰陵泉、陽陵泉、箕門、通里、大敦、膀胱俞、太衝、委中、陰包、曲泉、復溜、少府、臍下橫文等穴位,灸法則依據具體情況施灸,以達到治療效果。這些穴位能有效改善小便問題,促進大便通暢,且不會損傷陽氣。